第25章:脸呢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唐第一纨绔太子爷最新章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开始的时候,长孙皇后还是默默看着,慢慢地,她不知不觉开始读,诗词这种东西,还是读起来最有感觉,特别是《水调歌头》这种最好的诗词作品。
她沉浸在《水调歌头》的意境里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把这最后一句,也不知念了几遍。
她终于发现她在二哥面前失态了,有些害羞。
“这首词,笔迹是二哥无疑,我也从未听说过谁人写了这首词,莫非真是二哥作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莫不是在说我们俩?老夫老妻了,还来这一套,真真是老不正经!”长孙皇后心道,霞飞双颊。
“观音婢,你觉得这首词如何?”李二陛下再次问。
“陛下写的这首词,不是臣妾妄言,称得上是自从词出现以来最好的一首词,哪怕将来,也不会有更好的词,最多是和这首词打平。”长孙皇后道。
头一次不用装作很赞叹李世民的诗词,她自然是不吝惜的把大把大把的赞扬用在这首词上面。
李二陛下有点尴尬,哪一次他问长孙氏自己的诗写的怎么样,她会这样真心实意的大夸特夸?难道他自己写的诗,真的就差了这么多吗?
他默默回味一下,嗯,差的也不算很多嘛,这不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罢了。
“观音婢,这《水调歌头》可不是我写的,是你的高明皇儿写的,你搞错了。”李二陛下道。
“哦,原来是高明写的,没想到高明得了诸子百家传承,触类旁通,词也写的这么好。”长孙皇后感叹道,她一点怀疑也没有。
说句实在话,在李承乾和李世民二人中间选一个当这首词的作者,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李承乾,李世民的水平,她是全天下最清楚了的,哪次写了诗,不是第一个就给她看?她看的时候也只能在心中默念,皇后可不是好当的,有得必有失,忍耐……
“观音婢,你觉得我的诗和高明的词比起来,哪个好?”李二陛下问。
长孙皇后心里默默翻个白眼,这问题好意思问出来啊……既然问出来了,那还能怎么办?昧着良心回答呗。
“高明只是技巧上略占上风,若是论起意境来,陛下是丝毫不差的。”长孙皇后道。
“嗯,观音婢不愧是读了我那么多诗,这句点评十分中肯,好。”李二陛下,一直都是这么飘,从来没有落下地过。
“不过,我的诗确确实实是比不上高明的这首词,但他毕竟是我的儿子,想必这吟诗作词的天赋,也是有我的功劳的。”李二陛下道,“你想想看,观音婢你又不曾表现出诗词天赋来,还不是我的天赋,传承到高明那里?”
长孙皇后真的快忍不住了,就李二那两下子,她上她也行,她只是没有干这些让别人偷着笑的事情,现在居然还把高明诗词写得好这件事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也太无耻了吧!
“陛下说的有道理。”长孙皇后道。
“哈哈,改天我父子二人要好好探讨一下诗词之道,我可算在这皇宫之中找到一个知音了,还是我的儿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李二陛下继续道。
长孙皇后实在是忍不住了,便道:“陛下,那臣妾就先告退了。”
“哎~今日高兴,观音婢留下陪我吧。”李二陛下道。
长孙皇后无语,这是恶心了我,还要*我是吧……
“臣妾遵命。”
“梨儿,那木匠可还在宫中?”李承乾问。
“这才几日,宫里火炕还没造完呢,不过那木匠也算聪明,一开始就找了几个匠人教火炕的造法,现在他是监工,一天舒服着哩。”梨儿道。
“嘿,他倒是有办法,还捞了个小官当起来了,把他找来,我要用他。”李承乾道。
“是。”梨儿道。
李承乾找木匠是想让木匠给他弄几个锄头,他总不能明日带几个人去野地里用手刨蝗虫卵吧。他找了一些图看了看,发现农具这东西,已经和890年代的差不多了,可见古代农业的发达。
木匠来了,恭恭敬敬的行礼,李承乾可是他的贵人,以前默默无闻的他,现在居然在宫里当监工,说出去谁敢相信?他见面就是几个响头,实实在在的响头。
李承乾不得不吐槽一句,他简直怕了这些唐人了,上至皇子,下至小小木匠,磕头都这么牛逼,磕的是真的响。
“殿下,可是又有什么神物要小人造的?”木匠道。
“嗯,我要几个挖地的农具,你帮我组装好,今晚之前给我拿来。”李承乾道。
“是。”
“你怎么还不走?”李承乾问。
“殿下不赐我一个图纸吗?”木匠问。
“我要的就是最常见的农具,不是什么新东西,要图纸干嘛?去吧,新东西你回来再说。”李承乾道。
“好的,殿下。”木匠一听果然有新东西,他答应的很干脆。
现在用的都是铁制农具,也是两个配件,一是木制的把,二是铁制的头,二者安好就能用,十分方便。
木匠在城里找个铁匠铺,买好铁制的头,再自己弄几个木把安上,他把木把打磨光滑,这才拿给李承乾。
李承乾数了数,一共有5个,够用了,他便将自己提前画好的桌椅图纸给木匠。
木匠看着这图纸,露出疑惑。
“怎么,不会做吗?”李承乾问。
“哪能,这可是小人的老本行,只是殿下,这是何物?”木匠问。
“方方正正的是桌,有靠背的叫椅,它们就是桌椅,是用来坐,放东西的。”李承乾道。
其实就是把现在的桌凳腿加长了一些,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罢了。木匠一经解释,马上就明白了,他拿着图纸下去研究。
李承乾为了享受桌椅,不忘把上面的单位参数换成现在的表示,他也不怕木匠看不懂。他到一边拿起锄头挥舞几下,很不错,木匠特意弄了细一些的木把,更适合李承乾去握,也是有心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开始的时候,长孙皇后还是默默看着,慢慢地,她不知不觉开始读,诗词这种东西,还是读起来最有感觉,特别是《水调歌头》这种最好的诗词作品。
她沉浸在《水调歌头》的意境里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把这最后一句,也不知念了几遍。
她终于发现她在二哥面前失态了,有些害羞。
“这首词,笔迹是二哥无疑,我也从未听说过谁人写了这首词,莫非真是二哥作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莫不是在说我们俩?老夫老妻了,还来这一套,真真是老不正经!”长孙皇后心道,霞飞双颊。
“观音婢,你觉得这首词如何?”李二陛下再次问。
“陛下写的这首词,不是臣妾妄言,称得上是自从词出现以来最好的一首词,哪怕将来,也不会有更好的词,最多是和这首词打平。”长孙皇后道。
头一次不用装作很赞叹李世民的诗词,她自然是不吝惜的把大把大把的赞扬用在这首词上面。
李二陛下有点尴尬,哪一次他问长孙氏自己的诗写的怎么样,她会这样真心实意的大夸特夸?难道他自己写的诗,真的就差了这么多吗?
他默默回味一下,嗯,差的也不算很多嘛,这不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罢了。
“观音婢,这《水调歌头》可不是我写的,是你的高明皇儿写的,你搞错了。”李二陛下道。
“哦,原来是高明写的,没想到高明得了诸子百家传承,触类旁通,词也写的这么好。”长孙皇后感叹道,她一点怀疑也没有。
说句实在话,在李承乾和李世民二人中间选一个当这首词的作者,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李承乾,李世民的水平,她是全天下最清楚了的,哪次写了诗,不是第一个就给她看?她看的时候也只能在心中默念,皇后可不是好当的,有得必有失,忍耐……
“观音婢,你觉得我的诗和高明的词比起来,哪个好?”李二陛下问。
长孙皇后心里默默翻个白眼,这问题好意思问出来啊……既然问出来了,那还能怎么办?昧着良心回答呗。
“高明只是技巧上略占上风,若是论起意境来,陛下是丝毫不差的。”长孙皇后道。
“嗯,观音婢不愧是读了我那么多诗,这句点评十分中肯,好。”李二陛下,一直都是这么飘,从来没有落下地过。
“不过,我的诗确确实实是比不上高明的这首词,但他毕竟是我的儿子,想必这吟诗作词的天赋,也是有我的功劳的。”李二陛下道,“你想想看,观音婢你又不曾表现出诗词天赋来,还不是我的天赋,传承到高明那里?”
长孙皇后真的快忍不住了,就李二那两下子,她上她也行,她只是没有干这些让别人偷着笑的事情,现在居然还把高明诗词写得好这件事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也太无耻了吧!
“陛下说的有道理。”长孙皇后道。
“哈哈,改天我父子二人要好好探讨一下诗词之道,我可算在这皇宫之中找到一个知音了,还是我的儿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李二陛下继续道。
长孙皇后实在是忍不住了,便道:“陛下,那臣妾就先告退了。”
“哎~今日高兴,观音婢留下陪我吧。”李二陛下道。
长孙皇后无语,这是恶心了我,还要*我是吧……
“臣妾遵命。”
“梨儿,那木匠可还在宫中?”李承乾问。
“这才几日,宫里火炕还没造完呢,不过那木匠也算聪明,一开始就找了几个匠人教火炕的造法,现在他是监工,一天舒服着哩。”梨儿道。
“嘿,他倒是有办法,还捞了个小官当起来了,把他找来,我要用他。”李承乾道。
“是。”梨儿道。
李承乾找木匠是想让木匠给他弄几个锄头,他总不能明日带几个人去野地里用手刨蝗虫卵吧。他找了一些图看了看,发现农具这东西,已经和890年代的差不多了,可见古代农业的发达。
木匠来了,恭恭敬敬的行礼,李承乾可是他的贵人,以前默默无闻的他,现在居然在宫里当监工,说出去谁敢相信?他见面就是几个响头,实实在在的响头。
李承乾不得不吐槽一句,他简直怕了这些唐人了,上至皇子,下至小小木匠,磕头都这么牛逼,磕的是真的响。
“殿下,可是又有什么神物要小人造的?”木匠道。
“嗯,我要几个挖地的农具,你帮我组装好,今晚之前给我拿来。”李承乾道。
“是。”
“你怎么还不走?”李承乾问。
“殿下不赐我一个图纸吗?”木匠问。
“我要的就是最常见的农具,不是什么新东西,要图纸干嘛?去吧,新东西你回来再说。”李承乾道。
“好的,殿下。”木匠一听果然有新东西,他答应的很干脆。
现在用的都是铁制农具,也是两个配件,一是木制的把,二是铁制的头,二者安好就能用,十分方便。
木匠在城里找个铁匠铺,买好铁制的头,再自己弄几个木把安上,他把木把打磨光滑,这才拿给李承乾。
李承乾数了数,一共有5个,够用了,他便将自己提前画好的桌椅图纸给木匠。
木匠看着这图纸,露出疑惑。
“怎么,不会做吗?”李承乾问。
“哪能,这可是小人的老本行,只是殿下,这是何物?”木匠问。
“方方正正的是桌,有靠背的叫椅,它们就是桌椅,是用来坐,放东西的。”李承乾道。
其实就是把现在的桌凳腿加长了一些,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罢了。木匠一经解释,马上就明白了,他拿着图纸下去研究。
李承乾为了享受桌椅,不忘把上面的单位参数换成现在的表示,他也不怕木匠看不懂。他到一边拿起锄头挥舞几下,很不错,木匠特意弄了细一些的木把,更适合李承乾去握,也是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