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〇章 女同志索性就把头给剃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游风约最新章节!
第一四〇章女同志索性就把头给剃了
一九三九年夏末,壶关县东南的太行山区孕育着一片丰收的景象,田里的庄稼正在拔节,绿油油的秋田在这稍纵即逝的季节里展示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分布在整个山区的零散的小山村掩埋在这片碧绿的海洋里。就在这幽静纵深碧绿的海洋里,不时传出来一阵阵歌声划破了太行山麓少有的寂静。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这就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又称“抗大一分校”)于8月上旬来到了巍巍太行山的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一带。学校共三个大队,二十七个小队,其中二个大队都是女生500多人,全体师生共计1400余人的学员队伍,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直属第三纵队”。
为了便于隐蔽,晚上女生都分派在周边树掌、芳岱、磨掌、大会、马家庄、回车等村群众家居住,白天在神郊北岸的大庙里作为学员学习的大本营。
第十八集团军给抗大一分校的任务是除坚持日常教学训练外,要用更多的力量配合八路军和太南区党委及军政委员会发动群众,扩大和巩固太南抗日根据地。
还组成一个“十八集团军直属第三纵队”的精悍指挥机关,由何长工校长兼司令员,杨奇清部长为政委。开展对附近国民党的四十军庞炳勋、新五军孙殿英,骑兵十四旅张占奎等友军的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学员的教育内容是紧密结合对敌斗争和部队建设需要。一分校政治部主任黄欧东同志在校报上红色套印了他的题词:“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至死不变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政治课包括中国革命问题,政治常识,党的建设三大类。系统讲授从鸦片战争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以来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前途和战略,并结合实际情况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政策与根据地建设及对敌斗争政策。
政治常识讲授列宁主义基础知识,党的建设讲授党的性质、党纲、党章、党风、党纪。教材以《论持久战》等毛主席著作为主,也学习一些其他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问题》、《论共产党员不修养》等,教材由教员自编、自写、自讲。
上课大都在露天,同学们坐在背包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边听边记,晚间举办讨论会。同时还讲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
总之,根据各学期,各学员队的不同对象,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军事课程由步兵操典、攻防战术、游击战战术及兵器、爆破、筑城、防化、地图测量、画军事地图等。
在学习期间写标语、说快板、拉洋片、演街头剧、唱抗日歌曲、召集群众会,利用一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武器,宣传我党主张和抗日救国道理,动员群众支援抗日军队,粉碎日寇的进攻。
由于山里比较贫困,粮食不足,水源也缺乏,油、盐、菜更为短缺,加上日寇的封锁,环境十分艰苦。为了坚持办学,副校长周纯全号召大家克服困难,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当时校部设在神北杨发瑞家,校长何长工住在北屋,面前设有两道岗哨,卫兵日夜保守。学员们住地较分散,西起北行头,东到回车等村,分布在十几个村庄。
既要坚持学习,又要发动群众,经常派武工队到山下袭扰敌人,筹运粮草,发动大家上山挖野菜。生活用水更是困难,山区水源枯竭,群众的生活用水全靠夏季蓄积的雨水。
为了省水,学员们习惯用毛巾干擦而不沾水。约一牙缸的水,先刷牙漱嘴,再洗脸洗手或洗脚净身,所以有的同志身上长疥,有的有了虱子。在后来,大部分女同志索性就把头给剃了,累的那里的剃头匠不能歇身。
每天清晨,学员们在十分钟的跑步后,就得给房东的水缸挑水,为班里准备用水,然后清扫室内外卫生,领取饭菜等。天气冷了,就到避风向阳的崖畔上课。坐久了手脚麻木,教员或是值日队长,就发出口令让同学们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再坐下听课。困乏了便唱支歌,调剂一下精神。
神郊村离陵川县很近,国民党的四十军庞炳勋、新五军孙殿英,骑兵十四旅张占奎等友军都比较接近,学员们经常到他们的驻地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跟他们和睦相处,他们的子女也有二十多人来一分校学习。张占奎骑兵旅还要求分校给他们派干部和宣传员。
住在神郊村南岸上有个活泼又泼辣女同志赵麦玲,跟母亲在一块生活,思想进步,从小就不裹脚,三七年他跟本村的青年盖良弼结婚。盖良弼是二七年壶关县党部后补执行委员,长治四师毕业生,三一年后投身革命,三八年参加抗日决死队三纵队。
盖良弼走后,赵麦玲跟母亲在一起生活。自从抗大一分校的学生们住在神郊庙,赵麦玲每天就去看热闹,时间长了,跟学校里的女生就认识了,还带着女生们到她家玩,到地里找野菜,跟着女生们唱歌识字,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参加学校的文化课,后来就成为学校的学生。
学生们学军事、学政治,听抗日救国的道理,召开群众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号召青年人参加革命,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向社会,抗日高于一切,不抗日活不成,誓死不当亡国奴。
在学校里校长何长工的爱人尹清萍跟她一样都是已经结了婚的女人,她们两个很投缘,她跟何校长还有个不到三岁的女儿,何校长他们又忙,她经常帮她看孩子,还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两家成了特别近的关系。
尹清萍经常跟她讲她参加革命的事,她1933年就在家乡(四川黄洋镇)参加了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历任中共巴中县委妇女工作部部长、江口县委妇女工作部部长、红四方面军妇女营营长,还参加了长征。
除了赵麦玲还有就是刘宝花跟刘保杏,刘宝花改名叫江萍,刘保杏改名叫江霞,她们在这位革命的大姐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校长何长工住在神郊村民杨福顺的一间北屋里,杨福顺当时是国民党县长,早年外出求学,是神郊村上第一个大学生,曾在自家院里办学,比较开明。
他长期在外做官,此房一直闲着,由弟弟杨泽顺代管。国民党统治时期,杨泽顺在村上当村长,学员们来到这里后,杨泽顺逃避他乡。房子空着,成为何长工校长的住所和办公的地方。门外设有两道岗哨,有卫兵日夜把守。
何长工校长三四十岁,大个子,戴副眼镜,脚穿筒靴,身着灰布军装,腿上负过伤,走路有点跛。学员们都称他“何司令”。
他经常给学员们讲课,主要讲形势和军事。他待人热情和气,闲时经常是一个人出来散步,喜欢同村民聊天,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遇到谁家有困难,就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在抗大一分校到来之前,壶关县牺盟会干部训练班也在这里办学。上课也在二仙庙。当时办学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教室、食堂都在庙内,十分拥挤。抗大一校500多人,全部住在神北村二仙庙上。其余学员分散住在周围十多个村庄,平时自学,集中上课经常安排在村边树下或河边沙滩上。学员或自带小马扎,没有的就随地而坐,捧着石印的小册子听教员讲课。
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学员们每天都要在夜间练习在山壑里徒步行走送信、隐蔽,山壑里的野狼多,经常发出“嗷——呜——”的叫声,特别是女生们,送信、侦察、联络都要靠她们去完成,从平顺到壶关、陵川再到长治县,学员们经常为组织运粮、送信、搞侦察。还有的女生被分配到各县干校担任文化教员。
三九年秋后,中共壶关县委、县**开办了“壶关县军政干校”,校长由洛鸿章兼任,教育主任由苏贯之担任。干校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基层军政干部和小学教员,采取分期轮训的方式。
首批训练班在西黄花水村开学,分校的优秀学生被组织上选派到干校工作。分校妇干队指导员齐心和队长王军两位同学被派到长治县干校工作。
长治县干校校长是一位四川籍老红军,到了干校,由于齐心学生还是后补党员,不能担任干校指导员,改为队长兼教员。学员都是从区、乡妇联主任中选派来的,还有不少放了脚的小脚妇女。
为了配合反“扫荡”,齐心跟王军经常带她们进行反扫荡演习,帮助群众转移,她们一个个肩背背包,腰挂手**,在山坡乡道进行急行军,那些妇女别看她们都是一双小脚,但是谁也不肯掉队,每天早晨带领她们出早操,在队前讲自己的故事:
“我是夏季加入的党组织,组织为了考验我,调我到部队当通讯员,负责与营部的联络,我们搞联络不分白天昼夜,时常是扛着长枪在山里跑来跑去,我们什么都不怕,特别是在晚上遇到嗷嗷叫的狼——我们更不怕鬼子和武装汉奸,每天完成任务回到队部,扒在炕沿上和长条板凳上就睡着了。”
第一四〇章女同志索性就把头给剃了
一九三九年夏末,壶关县东南的太行山区孕育着一片丰收的景象,田里的庄稼正在拔节,绿油油的秋田在这稍纵即逝的季节里展示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分布在整个山区的零散的小山村掩埋在这片碧绿的海洋里。就在这幽静纵深碧绿的海洋里,不时传出来一阵阵歌声划破了太行山麓少有的寂静。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这就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又称“抗大一分校”)于8月上旬来到了巍巍太行山的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一带。学校共三个大队,二十七个小队,其中二个大队都是女生500多人,全体师生共计1400余人的学员队伍,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直属第三纵队”。
为了便于隐蔽,晚上女生都分派在周边树掌、芳岱、磨掌、大会、马家庄、回车等村群众家居住,白天在神郊北岸的大庙里作为学员学习的大本营。
第十八集团军给抗大一分校的任务是除坚持日常教学训练外,要用更多的力量配合八路军和太南区党委及军政委员会发动群众,扩大和巩固太南抗日根据地。
还组成一个“十八集团军直属第三纵队”的精悍指挥机关,由何长工校长兼司令员,杨奇清部长为政委。开展对附近国民党的四十军庞炳勋、新五军孙殿英,骑兵十四旅张占奎等友军的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学员的教育内容是紧密结合对敌斗争和部队建设需要。一分校政治部主任黄欧东同志在校报上红色套印了他的题词:“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至死不变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政治课包括中国革命问题,政治常识,党的建设三大类。系统讲授从鸦片战争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以来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前途和战略,并结合实际情况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政策与根据地建设及对敌斗争政策。
政治常识讲授列宁主义基础知识,党的建设讲授党的性质、党纲、党章、党风、党纪。教材以《论持久战》等毛主席著作为主,也学习一些其他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问题》、《论共产党员不修养》等,教材由教员自编、自写、自讲。
上课大都在露天,同学们坐在背包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边听边记,晚间举办讨论会。同时还讲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
总之,根据各学期,各学员队的不同对象,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军事课程由步兵操典、攻防战术、游击战战术及兵器、爆破、筑城、防化、地图测量、画军事地图等。
在学习期间写标语、说快板、拉洋片、演街头剧、唱抗日歌曲、召集群众会,利用一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武器,宣传我党主张和抗日救国道理,动员群众支援抗日军队,粉碎日寇的进攻。
由于山里比较贫困,粮食不足,水源也缺乏,油、盐、菜更为短缺,加上日寇的封锁,环境十分艰苦。为了坚持办学,副校长周纯全号召大家克服困难,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当时校部设在神北杨发瑞家,校长何长工住在北屋,面前设有两道岗哨,卫兵日夜保守。学员们住地较分散,西起北行头,东到回车等村,分布在十几个村庄。
既要坚持学习,又要发动群众,经常派武工队到山下袭扰敌人,筹运粮草,发动大家上山挖野菜。生活用水更是困难,山区水源枯竭,群众的生活用水全靠夏季蓄积的雨水。
为了省水,学员们习惯用毛巾干擦而不沾水。约一牙缸的水,先刷牙漱嘴,再洗脸洗手或洗脚净身,所以有的同志身上长疥,有的有了虱子。在后来,大部分女同志索性就把头给剃了,累的那里的剃头匠不能歇身。
每天清晨,学员们在十分钟的跑步后,就得给房东的水缸挑水,为班里准备用水,然后清扫室内外卫生,领取饭菜等。天气冷了,就到避风向阳的崖畔上课。坐久了手脚麻木,教员或是值日队长,就发出口令让同学们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再坐下听课。困乏了便唱支歌,调剂一下精神。
神郊村离陵川县很近,国民党的四十军庞炳勋、新五军孙殿英,骑兵十四旅张占奎等友军都比较接近,学员们经常到他们的驻地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跟他们和睦相处,他们的子女也有二十多人来一分校学习。张占奎骑兵旅还要求分校给他们派干部和宣传员。
住在神郊村南岸上有个活泼又泼辣女同志赵麦玲,跟母亲在一块生活,思想进步,从小就不裹脚,三七年他跟本村的青年盖良弼结婚。盖良弼是二七年壶关县党部后补执行委员,长治四师毕业生,三一年后投身革命,三八年参加抗日决死队三纵队。
盖良弼走后,赵麦玲跟母亲在一起生活。自从抗大一分校的学生们住在神郊庙,赵麦玲每天就去看热闹,时间长了,跟学校里的女生就认识了,还带着女生们到她家玩,到地里找野菜,跟着女生们唱歌识字,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参加学校的文化课,后来就成为学校的学生。
学生们学军事、学政治,听抗日救国的道理,召开群众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号召青年人参加革命,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向社会,抗日高于一切,不抗日活不成,誓死不当亡国奴。
在学校里校长何长工的爱人尹清萍跟她一样都是已经结了婚的女人,她们两个很投缘,她跟何校长还有个不到三岁的女儿,何校长他们又忙,她经常帮她看孩子,还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两家成了特别近的关系。
尹清萍经常跟她讲她参加革命的事,她1933年就在家乡(四川黄洋镇)参加了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历任中共巴中县委妇女工作部部长、江口县委妇女工作部部长、红四方面军妇女营营长,还参加了长征。
除了赵麦玲还有就是刘宝花跟刘保杏,刘宝花改名叫江萍,刘保杏改名叫江霞,她们在这位革命的大姐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校长何长工住在神郊村民杨福顺的一间北屋里,杨福顺当时是国民党县长,早年外出求学,是神郊村上第一个大学生,曾在自家院里办学,比较开明。
他长期在外做官,此房一直闲着,由弟弟杨泽顺代管。国民党统治时期,杨泽顺在村上当村长,学员们来到这里后,杨泽顺逃避他乡。房子空着,成为何长工校长的住所和办公的地方。门外设有两道岗哨,有卫兵日夜把守。
何长工校长三四十岁,大个子,戴副眼镜,脚穿筒靴,身着灰布军装,腿上负过伤,走路有点跛。学员们都称他“何司令”。
他经常给学员们讲课,主要讲形势和军事。他待人热情和气,闲时经常是一个人出来散步,喜欢同村民聊天,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遇到谁家有困难,就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在抗大一分校到来之前,壶关县牺盟会干部训练班也在这里办学。上课也在二仙庙。当时办学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教室、食堂都在庙内,十分拥挤。抗大一校500多人,全部住在神北村二仙庙上。其余学员分散住在周围十多个村庄,平时自学,集中上课经常安排在村边树下或河边沙滩上。学员或自带小马扎,没有的就随地而坐,捧着石印的小册子听教员讲课。
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学员们每天都要在夜间练习在山壑里徒步行走送信、隐蔽,山壑里的野狼多,经常发出“嗷——呜——”的叫声,特别是女生们,送信、侦察、联络都要靠她们去完成,从平顺到壶关、陵川再到长治县,学员们经常为组织运粮、送信、搞侦察。还有的女生被分配到各县干校担任文化教员。
三九年秋后,中共壶关县委、县**开办了“壶关县军政干校”,校长由洛鸿章兼任,教育主任由苏贯之担任。干校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基层军政干部和小学教员,采取分期轮训的方式。
首批训练班在西黄花水村开学,分校的优秀学生被组织上选派到干校工作。分校妇干队指导员齐心和队长王军两位同学被派到长治县干校工作。
长治县干校校长是一位四川籍老红军,到了干校,由于齐心学生还是后补党员,不能担任干校指导员,改为队长兼教员。学员都是从区、乡妇联主任中选派来的,还有不少放了脚的小脚妇女。
为了配合反“扫荡”,齐心跟王军经常带她们进行反扫荡演习,帮助群众转移,她们一个个肩背背包,腰挂手**,在山坡乡道进行急行军,那些妇女别看她们都是一双小脚,但是谁也不肯掉队,每天早晨带领她们出早操,在队前讲自己的故事:
“我是夏季加入的党组织,组织为了考验我,调我到部队当通讯员,负责与营部的联络,我们搞联络不分白天昼夜,时常是扛着长枪在山里跑来跑去,我们什么都不怕,特别是在晚上遇到嗷嗷叫的狼——我们更不怕鬼子和武装汉奸,每天完成任务回到队部,扒在炕沿上和长条板凳上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