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汉帝崛起 > 第37章 各方反应

第37章 各方反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汉帝崛起最新章节!

    《求贤诏》很快就贴遍了各地郡县的布告栏,同时张贴的还有一份告示。

    告示上说,有意应诏者可到当地郡县登记,由官府统一组织护送至雒阳,由公车司马令初试审核,通过者可参与预定于秋季举行的殿试;

    殿试将在宫中由天子亲自主持,届时天子会亲自拔擢贤才,授予官职。

    《求贤诏》布告一经发出,很快在整个大汉疆域引起了轰动。

    不管是儒生才士,还是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都加入到了讨论《求贤诏》的行列。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明文求贤的,比如秦孝公颁布求贤令,汉高祖、汉武帝都曾下诏求贤,这些君王最终都成为了名留青史的雄主。

    不过史上的那些求贤令、求贤诏还是有所不同的,基本都是由上而下的举荐,所针对的也是权贵或名流阶层。

    而当今发布的求贤诏却更进一步,不仅允许自荐,而且还不论出身,甚至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出身微贱而被埋没或无出头机会的人才,所谓“明扬仄陋,唯才是举”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不论任何时候,都不缺少自认怀才不遇的人,也不会缺少自负其能却待价而沽、择主而事的人,他们正是此次应诏的主力和目标群体。

    ——

    兖州,东郡东阿县。

    程昱捧着抄录而来的《求贤诏》看了又看,眼中迸发着灼热的光彩,喃喃低语道:

    “我苦等的机遇终于来了。”

    程昱本名程立,因年少时曾梦见在泰山之巅捧日的梦境,而自改名。

    他一向觉得此为大贵之兆,认为此生必有一番大造化。

    程昱在县中以才智知名,曾有几任县官征其为吏,他硬是不为所动。

    他自负满腹经纶谋略,不愿屈身于区区百里小县,由此他不惜荒废半生,哪怕已近不惑之年,依然固执地等待着命中的机缘。

    而现在,程昱认为到了他出山的时候了。

    当今天子颁布求贤诏,并亲自主持殿试,只要中选,他将一跃而成为天子近臣,银印青绶唾手可得,还有比这更大的机缘吗?

    程昱当即收起《求贤诏》,向县中报名而去。

    ——

    荆州,南阳涅阳县。

    正欲出门的张机被其父张宗汉堵在了家中。

    “自今日起,汝就在家闭门读书,好好研习五经!”张宗汉沉声道。

    张机不知所以,满面疑惑地看着父亲。

    张宗汉一边塞给他一卷竹简,一边解释道:“天子颁布求贤诏,殿试天下之才,这是你入朝为官、一步登天之良机,切莫错过。”

    张机皱着眉头打开竹简,上面正是其父抄写的求贤诏。

    看完之后,张机虽然心有所感,可还是嘟囔道:“吾不愿——”

    “甚么?”张宗汉双眼一瞪,截断话头,怒道,“汝非要做不孝子不成?”

    “这与不孝有何关系?”张机分辩道。

    “我张家屡世为官,汝却不务正业,此即为不孝。”

    “吾习医治病,怎叫不务正业?”

    “贱医也算正业?能光宗耀祖,广大门楣吗?”

    “……”

    张机只能沉默以对,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因同样的问题与父亲争辩了。

    他们张家的确是一个官僚世家,不过早已没落了,他父亲张宗汉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却因故被罢黜,现今一直赋闲在家。

    张机能理解父亲的遭遇与执念,也正因此,他才厌恶浑浊不堪的官场,更不愿投身其中,他的兴趣与天赋全在医术之上。

    自十余岁起,张机就拜了县中名医张伯祖为师,如今十几年过去,他已到了出师独立行医的阶段,怎能半途而废呢?

    可是他又无法说服父亲,医工也的确不如做官那么光鲜有前途,这才是张机深感无奈之处。

    父子俩就这样彼此对峙着,最终还是张机让了一步,他说道:“吾先去知会恩师一声,然后回来闭门苦读,应诏入京。”

    “善。”张宗汉面色总算缓和下来。

    张机心中叹息,绕过父亲向外走去,到门口时,却转头问道:“若吾应试不第,该当如何?”

    “若汝用心苦读,怎会不第?”张宗汉怒而反问。

    张机埋头快步而出。

    ……

    像程昱、张机这样因求贤诏而动的人,天下间不知凡几。

    如果说求贤诏对缺乏入仕门路的人是一种机遇的话,那对士族名门及大官僚世家而言,带来更多的却是冲击与忧虑。

    雒阳东郊,袁氏田庄。

    汝南豪门袁氏大公子袁绍袁本初一直在此结庐守孝。

    今日,此处不似往常般宾客满座,反而颇为冷清,只有好友何颙陪着袁绍相对而坐。

    何颙,字伯求,当世名士,党人中坚。

    自党人谋划诛灭宦官失败,遭遇党锢之祸后,何颙便隐姓埋名,一边逃亡,一边结纳天下豪杰。

    袁绍慕名与之结识,二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

    实际上,将何颙看作袁绍的谋主更为恰当。

    何颙果然不负其名,为袁绍量身打造了一套快速成名策略——补服父丧。

    袁绍本为袁逢庶出之子,过继于袁逢兄长袁成一房。

    由于袁成早亡,袁绍虽然名义上与嫡嗣无异,但在袁家实际地位还是有所差别。

    何颙于是建议袁绍给嗣父补孝,以彰显德名。

    袁绍欣然同意,决定在雒阳城郊结庐守孝、补服父丧。

    守孝之余,一边暗地结交名流贤士,并为党人喊冤鸣不平,一边借家族之力上演不断拒绝朝廷征召的戏码,蓄养名望。

    不得不说,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时代,袁绍此举确是一条无往不利的无上捷径。

    一番操作下来,袁绍很快在士林中博得了贤能侠义的美名,连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有了巨大提升,几乎可以与嫡公子袁术相提并论。

    可以想见,只要袁绍一旦决定出仕,在袁氏及广大士人双重助力之下,必然能青云直上。

    只是,最近袁绍却感觉颇为不顺。

    先前天子命蔡邕等人举荐人才时,各大家族纷纷找关系将自家子弟塞入名录,袁绍看到机会,也托家族将其名字报上。

    他打算着,等到天子正式征召时,再以守孝为名加以拒绝。

    拒绝朝廷征辟一向是士人刷取名望的常用手段,更何况还是以孝道的名义,且拒绝的对象还是当今天子。

    如此以来,他必定能再次收获一波巨大的声望。

    结果哪知道事与愿违,此举竟然被天子看破,并单单将他袁本初一人的姓名从名录中剔除,而且还传话其叔父加以申斥。

    更出乎袁绍意料的是,天子颁布《求贤诏》,个中意味实在令他不安。

    “伯求,如今吾该何去何从?”袁绍看着何颙,面色沉郁。

    “袁公是何意见?”何颙反问道。

    何颙所说的袁公是指袁绍的私亲之父,袁家当代家主,曾做过太仆,现在为屯骑校尉的袁逢。

    何颙知道之前袁逢迫于压力,不得不斥责袁绍,实际是什么意见何颙并不清楚。

    “家中让吾安分守己,补孝期间,减少交际往来,免得累及家族名声。”袁绍撇了撇嘴,并不以为然。

    “其实在吾看来,天子年轻识浅,偶尔有敲打之举亦不用在意。想我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天子难道还真能禁我仕途不成?”

    “本初所言不虚。只是如今天子举动异常,若能少生枝节自然最好。”何颙浅笑,看破不说破。

    他精于世故,看得出袁绍不过是嘴上强硬罢了,如果真完全不在乎,这两天也不会闭门谢客了。

    “吾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只是感到可惜。也罢,先观望一阵亦无妨。”袁绍点头道。

    “其实本初完全不必因此烦恼,原本借天子扬名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以本初如今之声名,些许助益可有可无。”何颙开解了一句。

    “这倒是,此亦有赖于伯求之谋。”袁绍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意。

    “不敢当,本初之才德方为根本。”何颙摆手道。

    二人相视而笑,甚是开怀。

    笑罢,袁绍问道:“说起来,如今皇帝是什么状况?难不成真成了贤明有为之君?”

    “贤明有为?”何颙摇头,“我看是胡作非为才是。”

    “此话怎讲?”袁绍好奇追问。

    何颙道:“天子自病愈理政以来,的确展现了一些手段,但其毕竟年轻,所作所为太过着于痕迹。

    其拉拢清流,有打压宦党之嫌;

    妄图革除弊政、惩办不法,又开罪于各州郡长官;

    如今竟然还妄想将插手人事权,如同儿戏一般。

    他以为发一份求贤诏,写句唯才是举,就能尽收天下才士之心么?

    也不想想,真才实学之辈哪个不出自名门大族,即使稍有例外,也必得益于名士大儒所教导。有此跟脚之人,断然不愿天子乱了察举之法。

    而那些可能应诏的寒门泥腿子能识得文字、有书可读已属万幸,哪里懂得治国安邦之策。

    若无意外,其最终录用之人除了各大家族送去人选之外,大概只剩些文艺小人了。

    此结果与过去察举并无不同,丝毫改变不了天子现状,可负面影响却格外深重。

    因为天子试图以殿试法取代察举制,无异于侵占世族公府、州郡长官之利益,最终必然引发全面抵制。”

    袁绍一向佩服何颙的远见卓识,此时听到他这番解释,更是深以为然,不由附和道:“如此说来,天子招贤,看似贤明之举,实际却有弊无利。”

    “不错,下诏求贤本为良策,只是时势不利之下,只能徒劳罢了。当今天子先是禁锢士人,后又打压宦党,如果再因求贤开罪朝臣与地方官,难不成真能依靠清流保皇派及山野村夫成事?”

    说到这里,何颙不由叹道,“说起来,天子也是可怜,如今的汉室社稷就如同一个满身病患、行将就木的老人,已经积重难返,岂是区区招贤纳士就能解决的。”

    袁绍再次点头,旋即又问道:“那以伯求看,汉室可有中兴之可能?”

    “中兴?”何颙嗤笑一声,“自王莽夺位之后,能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已属奇迹,要二度中兴近乎不可能。

    在颙看来,后汉建立本就根基不稳,皇权衰弱,地方势大;

    尤其孝章帝之后,外戚与宦党之争愈演愈烈,几乎陷入死循环。稍有不慎,汉室就有覆亡之危。”

    “啊?尚未到如此地步吧?”袁绍惊呼一声,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说法。

    何颙却好似智珠在握,“本初可不要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如今天子还有多少权威,朝野又有多少弊病,汝袁家最清楚不过。”

    “如若有朝一日,完全铲除宦党呢?”袁绍问。

    “谁来铲除?天子还是朝臣?”何颙反问。

    “天子如何,朝臣又如何?”袁绍道。

    何颙颇具意味地看了袁绍一眼。

    “宦官虽然暴戾贪婪,却是天子臂膀,只要天子稍有点智慧,不想真正做孤家寡人,就不会主动铲除宦党;

    既如此,不说朝臣能否诛灭宦党,即便如愿功成,那时的汉家是何种局面谁又能说得清呢?”

    “如若当初窦大将军与陈太傅侥幸成功,亦是如此么?”袁绍饶有意味地问道。

    “哈哈,本初此问有意思。”何颙笑而不答。

    “究竟如何?”袁绍对此兴趣盎然,还想追根究底。

    他可是知道,当初窦武与陈蕃矫诏引兵谋除宦党时,何颙也曾参与其中,并且是重要谋主之一。

    “未可知也!”何颙摇头轻笑。

    袁绍不由一个愣神,他原以为能听到“霍光”或者“王莽”其中一个名字的,不过倒也无关紧要,因为他已从何颙神情中得到答案。

    何颙也不管袁绍是什么想法,接着正色道:

    “话说回来,先汉历经两百年,后汉至今也将到两百年之期,前后四百年已到了一个王朝至关重要之时刻,汉室气数如何,当今天子至为关键。”

    “此话何意?”

    何颙解释道:“以目前朝野情势,天子不作为是错,作为亦是错,而且多做多错,奈何天子恰恰如此不安分。颙敢断言,最终当今天子要么成就中兴之主,要么沦为亡国之君!”

    虽然如此说,但结合其先前言论,何颙的意思很是明显。

    袁绍当然听懂了,他眼中闪烁起明暗交织的光芒,喃喃问道:“如此吾等该当如何?”

    “天子失其鹿——”何颙看着袁绍,缓缓念道。

    袁绍心有所感,用力挥拳道:“天下共逐之!”

本站推荐:天唐锦绣福晋有喜:爷,求不约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逍遥小书生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武神至尊九星霸体诀锦桐我的1979

汉帝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白衣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衣天子并收藏汉帝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