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劝解周郎,前往东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楚史乱国志最新章节!
曲有误,周郎顾!
这个时代,除了蔡邕父女,音律之道被青史记载的也就只有周瑜,可他此时还未满十岁,是否学过音律还在两说之间,所以项明才有此问。
“瑜自幼与同乡琴师学习音律,虽极为喜爱,却还未登堂入室,主公如何知晓?”
项明随口一问,周瑜却也摸不着头脑,自己学习音律一事就连父亲周异也不知道,不知为何项明能够晓得。
“某只是随口问问,今日皇帝大宴群臣,某才知道音之极致原来如此悦耳。”
项明答道,这番不经意的话却引起了周瑜的兴趣。
“哦?莫非是蔡中郎亲自出手了?他的《阳春白雪》堪称绝世之声,瑜虽身在江东,却也仰慕已久,未能闻之,深以为憾。”
周瑜何等聪明,听到项明这么说便将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他一开始就猜错了对象。
“并非是蔡中郎,而是他的独女,在宴上大放光彩,一曲《仙踪云欢曲》宛若仙音,被皇帝赐爵蔡文君。”
项明感叹道,话锋一转,又道:
“你在此也有月余,当知晓在颂风阁你学不到什么东西,不如某给你一个建议。”
“全凭主公安排。”
周瑜正色道,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也知道项明大局观极为出众,他所安排的事情不说最好也是最为合适自己的,所以周瑜没有犹豫。
他已经将自己投身项明麾下,项明没有理由坑害自己。
“某想让你从师蔡邕,学习他的博学与文化,乃至音律,如何?”
项明给油灯添上一些油,使得屋中的灯光更为稳定一些。
周瑜脸上明显有些失望,虽然他仰慕蔡邕的音律造诣,学识也足够渊博,但蔡邕所学显然不能满足自己的志向。
他之所求,乃是战场之上运筹帷幄,攻城略地,羽扇轻摇之间,帮助项明争霸天下,这才是他的志向。
但主命难违,虽然和自己所想不符,但周瑜并没有表示反对。
项明看到了周瑜的失望,微笑解释道:
“某知晓你心中想学的乃是兵法,但现在又无战事,没有实战而学习得来的兵法无异于纸上谈兵,虽有成功者,却也只是寥寥。”
见周瑜已经收敛了脸上的表情,项明又道:
“习得兵法,做一统帅,在乱世之中的确是建功立业的好办法,可若是乱世结束了呢?”
“你现在还小,可以预见天下将乱实属不易,可眼光还是稍微短浅了些。若数十年后,天下归一,你还正值壮年,莫非要解甲归田颐养天年么?”
“某不期望你成为王佐之政臣,但至少也要有州牧之能。更何况,学识渊博绝对不是坏事,孙子有言,兵者诡道,只要用之以巧,你学到的其他知识未必不能用于兵道。”
项明知晓周瑜心结必须打开,不能像当年韩信一样埋下怀才不遇的想法,虽然这个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盛行,世人对于忠君的观念亦有所改善,至少不再向霸王那个时代一样充斥着背叛。
可项明不愿赌,宁可将一切危机提前解决也不想让它厚积薄发,所以苦口婆心劝着周瑜。
周瑜的表情,明显将项明所言听了进去,项明一言,将他的一生都概括了进去,无疑更使得周瑜叹服于项明的眼界长远。
他有些心动了,驰骋沙场固然是他所愿,但乱世结束之后,镇守一方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能够进入中枢,规划朝政,自然更好。
“某麾下有韩家后人,你应当知晓,其能不弱于当年淮阴侯,某可以向你保证,他将成为你的授业恩师。”
项明最后补充的一言打破了周瑜最后的心里防线,黄巾之乱中,虽然项明与曹操才是最为出众的将军,可韩言之名也传遍大汉,这位淮阴侯后人在战争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可分毫不弱于先祖。
他再也没有半分犹豫,从榻上一跃而下,向着项明拜道:
“瑜必尽力学得蔡中郎的学识,不负主公期望。”
项明含笑点头,目送周瑜转身离开。
项明合衣上榻,思索今日种种,安下心来。
周瑜与孙策的问题算是暂时处理妥当,接下来,便是进入东观阅读典籍,还要找寻时间前往蔡邕府上。
介绍周瑜拜入蔡邕门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让顾平顾雍兄弟相见,最重要的,创造再见蔡琰的机会。
自古便有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项明不觉得自己所想和原本的争霸计划有任何冲突,最多是算作休息时间的消遣。
带着脑中那一道倩影,项明进入了梦乡。
由于次日朝廷休沐,项明直到第三日清晨才离开颂风阁,前往东观。
东观位于南宫之中,虽与南宫并不互通,却依旧可以看出历代汉帝对于东观的重视,和颂风阁在北宫一侧有些相似。
项明乘着马车,穿过半个雒阳城,在正午之前来到了东观正门之外。
远远看了看南宫的标志性建筑德阳殿,项明便踏入东观大门,让门房通禀蔡邕。
过不多时,一身白衣的蔡邕疾步走来,此时的他全然没有两日前的醉意,精神奕奕,见到项明便放声大笑。
东观的主要工作就是修史与收藏典籍,平日里来说比较轻松,只是当足以记录史册的大事发生之时才较为忙碌。
在东观的官员只有不到二十人,汉制设东观郎一人,也就是蔡邕,校书郎三人,校书郎中五人,典校秘书两人,五经博士五到十人,职责顾名思义,这便是东观人员的全部组成。
当然,项明现在也有五经博士之职,但这官职只是为了在东观行走读书所用,真要让他和一干大儒坐下探讨儒理儒道,不仅他自己不想,就是刘宏也不愿看到。
东观比起颂风阁小了许多,大多数都是存放典籍的地方,蔡邕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带着项明大致熟悉了一下东观环境,其中便包括了存放禁忌典籍之所。
曲有误,周郎顾!
这个时代,除了蔡邕父女,音律之道被青史记载的也就只有周瑜,可他此时还未满十岁,是否学过音律还在两说之间,所以项明才有此问。
“瑜自幼与同乡琴师学习音律,虽极为喜爱,却还未登堂入室,主公如何知晓?”
项明随口一问,周瑜却也摸不着头脑,自己学习音律一事就连父亲周异也不知道,不知为何项明能够晓得。
“某只是随口问问,今日皇帝大宴群臣,某才知道音之极致原来如此悦耳。”
项明答道,这番不经意的话却引起了周瑜的兴趣。
“哦?莫非是蔡中郎亲自出手了?他的《阳春白雪》堪称绝世之声,瑜虽身在江东,却也仰慕已久,未能闻之,深以为憾。”
周瑜何等聪明,听到项明这么说便将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他一开始就猜错了对象。
“并非是蔡中郎,而是他的独女,在宴上大放光彩,一曲《仙踪云欢曲》宛若仙音,被皇帝赐爵蔡文君。”
项明感叹道,话锋一转,又道:
“你在此也有月余,当知晓在颂风阁你学不到什么东西,不如某给你一个建议。”
“全凭主公安排。”
周瑜正色道,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也知道项明大局观极为出众,他所安排的事情不说最好也是最为合适自己的,所以周瑜没有犹豫。
他已经将自己投身项明麾下,项明没有理由坑害自己。
“某想让你从师蔡邕,学习他的博学与文化,乃至音律,如何?”
项明给油灯添上一些油,使得屋中的灯光更为稳定一些。
周瑜脸上明显有些失望,虽然他仰慕蔡邕的音律造诣,学识也足够渊博,但蔡邕所学显然不能满足自己的志向。
他之所求,乃是战场之上运筹帷幄,攻城略地,羽扇轻摇之间,帮助项明争霸天下,这才是他的志向。
但主命难违,虽然和自己所想不符,但周瑜并没有表示反对。
项明看到了周瑜的失望,微笑解释道:
“某知晓你心中想学的乃是兵法,但现在又无战事,没有实战而学习得来的兵法无异于纸上谈兵,虽有成功者,却也只是寥寥。”
见周瑜已经收敛了脸上的表情,项明又道:
“习得兵法,做一统帅,在乱世之中的确是建功立业的好办法,可若是乱世结束了呢?”
“你现在还小,可以预见天下将乱实属不易,可眼光还是稍微短浅了些。若数十年后,天下归一,你还正值壮年,莫非要解甲归田颐养天年么?”
“某不期望你成为王佐之政臣,但至少也要有州牧之能。更何况,学识渊博绝对不是坏事,孙子有言,兵者诡道,只要用之以巧,你学到的其他知识未必不能用于兵道。”
项明知晓周瑜心结必须打开,不能像当年韩信一样埋下怀才不遇的想法,虽然这个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盛行,世人对于忠君的观念亦有所改善,至少不再向霸王那个时代一样充斥着背叛。
可项明不愿赌,宁可将一切危机提前解决也不想让它厚积薄发,所以苦口婆心劝着周瑜。
周瑜的表情,明显将项明所言听了进去,项明一言,将他的一生都概括了进去,无疑更使得周瑜叹服于项明的眼界长远。
他有些心动了,驰骋沙场固然是他所愿,但乱世结束之后,镇守一方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能够进入中枢,规划朝政,自然更好。
“某麾下有韩家后人,你应当知晓,其能不弱于当年淮阴侯,某可以向你保证,他将成为你的授业恩师。”
项明最后补充的一言打破了周瑜最后的心里防线,黄巾之乱中,虽然项明与曹操才是最为出众的将军,可韩言之名也传遍大汉,这位淮阴侯后人在战争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可分毫不弱于先祖。
他再也没有半分犹豫,从榻上一跃而下,向着项明拜道:
“瑜必尽力学得蔡中郎的学识,不负主公期望。”
项明含笑点头,目送周瑜转身离开。
项明合衣上榻,思索今日种种,安下心来。
周瑜与孙策的问题算是暂时处理妥当,接下来,便是进入东观阅读典籍,还要找寻时间前往蔡邕府上。
介绍周瑜拜入蔡邕门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让顾平顾雍兄弟相见,最重要的,创造再见蔡琰的机会。
自古便有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项明不觉得自己所想和原本的争霸计划有任何冲突,最多是算作休息时间的消遣。
带着脑中那一道倩影,项明进入了梦乡。
由于次日朝廷休沐,项明直到第三日清晨才离开颂风阁,前往东观。
东观位于南宫之中,虽与南宫并不互通,却依旧可以看出历代汉帝对于东观的重视,和颂风阁在北宫一侧有些相似。
项明乘着马车,穿过半个雒阳城,在正午之前来到了东观正门之外。
远远看了看南宫的标志性建筑德阳殿,项明便踏入东观大门,让门房通禀蔡邕。
过不多时,一身白衣的蔡邕疾步走来,此时的他全然没有两日前的醉意,精神奕奕,见到项明便放声大笑。
东观的主要工作就是修史与收藏典籍,平日里来说比较轻松,只是当足以记录史册的大事发生之时才较为忙碌。
在东观的官员只有不到二十人,汉制设东观郎一人,也就是蔡邕,校书郎三人,校书郎中五人,典校秘书两人,五经博士五到十人,职责顾名思义,这便是东观人员的全部组成。
当然,项明现在也有五经博士之职,但这官职只是为了在东观行走读书所用,真要让他和一干大儒坐下探讨儒理儒道,不仅他自己不想,就是刘宏也不愿看到。
东观比起颂风阁小了许多,大多数都是存放典籍的地方,蔡邕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带着项明大致熟悉了一下东观环境,其中便包括了存放禁忌典籍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