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子问农,项明奏对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楚史乱国志最新章节!
“项卿献上此计,甚得朕意,朕必然会予以采纳,朕想着,既然项卿这一年以来皆专心农桑之事,不知从中有何见解,能否对朕说一说?”
刘宏这个问题看似和战事无关,却关乎他对于项明的信任,目的便是想要知晓项明在这一年之中是否真的如他所言专心农桑之事。
“终于来了。”
项明停止了转身的动作,重新对着刘宏行了一礼,他从最开始便知道刘宏必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早就有所准备。
不过,他还是要装作一副意想不到的样子,问道:
“陛下,如今战事方酣,臣的农桑之见真的重要吗?”
“项卿说的哪里话,战事仅限于幽荆二州,不达中原,而中原农桑之事又是支持南北战局的重中之重,因此,战不可轻,农亦不可缺。”
“所以,项卿还是说说吧。”
刘宏对于项明的反应很满意,纵使明智如他又怎能知道项明从来到雒阳便开始一步一步算计于他,以至于在此时迷惑了他,甚至暗暗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臣就只好阐述拙见,望陛下指正。”
项明装作无奈的样子,思考片刻后,道:
“臣观现今农制极乱,农税十三税三亦是极高,加上贪吏层层剥削,甚至不足一年温饱,黄巾之乱便是有此而来。”
刘宏皱眉,又点了点头,他虽然痛恨黄巾军乱国之行,却不得不承认大部分黄巾军都是走投无路的农民百姓。
而这些农民百姓虽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却组成了大汉之基,不可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刘宏并没有下令彻查黄巾残党的原因。他知道,若是真的这样一点一点查下去,至少有一成的农户都会受到牵连,大汉将由下至上土崩瓦解。
至于项明所言贪吏一事,虽然天下不知,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自己,然而,天子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所以,对于项明的第一个观点,刘宏不予苟同,但对于项明的后一个观点,刘宏则表示了肯定。
“然臣所思,十三税三看似极重,却并不在根本,陛下改变吏治,贪官污吏之事亦有所减轻。”
“然百姓依旧贫困,究其原因,唯在田产不高。”
“田产之事乃是天作使然,与土地肥沃与否也有关系,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何来田产不高之言?”
听闻刘宏的提问,项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反问道:
“陛下且听臣言,犁过之田于未犁之田孰好?”
“自然是犁过之田。”
在汉代,为了表明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每至春耕之时,天子亲自下田耕耘,皇后亲自拨弄蚕桑,称为“籍田礼”与“亲蚕礼”,乃是和祭天类似的国家礼数,所以刘宏对于农事也并非一窍不通。
“那牛犁之田与人犁之田,孰好?”
项明追问。
“当然是牛犁之田。”
刘宏理所当然地道。
“然雒阳城西七里,有一村庄,其中有三户人家,每家都拥有百亩良田,土地都是靠近雒水,相当肥沃,其中,张家有牛,使用牛犁;李家无牛,然男丁居多,使用人犁;王家既无耕牛,也少男丁,只得不犁其地。陛下可知,这三家中谁家最富,谁家最穷,能否温饱?”
“当然是张家最富,王家最穷,但坐拥良田百亩,也不至饿死。”
刘宏理所当然地道,在寻常人家之间,有牛者当然会比无牛者富有,而雒阳城外拥有百亩良田,已经算是小富之农,虽然无牛,就算是任意播撒种子,大概也可以自给自足。
项明却微微摇头。
“难道不是吗?”
刘宏见项明摇头,诧异道。
“开始确实如此,张家因为富有所以从县中购置了耕牛,以图节省耕耘时间。”
项明顿了顿,接着道:
“然有了耕牛,亩收不到两石,而喂养耕牛,每年需要花费五十石,加上各种税收,留给张家的,每年不到百石,勉强够活。”
“而李家男丁居多,虽年余百三十石,却和年余百石的王家差不多,稍好于张家。”
刘宏皱眉,没想到购买了耕牛以后,反倒过得比以前贫寒,此间道理,他思考不出结果。
而项明并没有停止陈述,又继续道:
“后黄巾之乱爆发,朝廷下令增收田赋,刍赋,征集士兵,张家过得更加艰难,而李家被征召两名男丁,无法人犁,无奈学习王家,靠天吃饭。”
“那王家呢?”
刘宏问道,项明这种上奏方式引起了他的兴趣,此时,他已经深深地沉浸在项明的这个故事之中,计算着这三家的命运,听得项明戛然而止,忍不住出言问道。
“王家的唯一男丁被征调入伍,在豫州战死,一户人失去了主要劳动力,流离失所,不知所终。”
项明面色平静地说出这个残酷的结果。
“唉——”
刘宏为故事中的三家发出一声叹息,然而,仅仅是一声叹息。
这三家结局都不是很好,刘宏只是有一点惋惜,却没有一丝不忍。
他不管这个故事是项明编造还是确有其事,但百姓疾苦是真的,自己不得不强加赋税也是真的。
若是体谅百姓的苦难,谁有能够体谅大汉朝廷?刘宏自忖自己并没有做错,导致了万千百姓流离失所也是正常现象,毕竟,乱世之中发生这种事情是必然的。
然而项明想要告诉自己什么呢?刘宏左思右想,依旧没有答案。
他越来越看不透面前这个文士,对方的想法如同孩童一般跳跃又如老者一样深沉,自己完全弄不清楚项明在想什么。
“这三家的转变,在于两点,购买耕牛与黄巾之乱。”
见刘宏依旧迷惑,项明总结道。
“黄巾之乱不可避免,而购买耕牛这样显然是好事的举动为什么反而会更加贫穷?”
刘宏忍不住问出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他一直弄不明白的症结所在。
“问题便出在这耕牛身上。”
项明立刻答道。
“喂养耕牛需要消耗资源,而耕牛给张家带来的资源增加比不上喂养耕牛消耗的资源,张家自然会愈发贫穷。”
“假使张家能够将耕牛借给王李两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首先,喂养耕牛的粮草可以由王李两家分摊,其次,李家由于男丁较多可以同样承担耕牛的照顾工作,这样,耕牛会给三家带来实际的利益和更为轻松的劳作,应付黄巾之乱也更有底气。”
项明最后总结道。
“项卿献上此计,甚得朕意,朕必然会予以采纳,朕想着,既然项卿这一年以来皆专心农桑之事,不知从中有何见解,能否对朕说一说?”
刘宏这个问题看似和战事无关,却关乎他对于项明的信任,目的便是想要知晓项明在这一年之中是否真的如他所言专心农桑之事。
“终于来了。”
项明停止了转身的动作,重新对着刘宏行了一礼,他从最开始便知道刘宏必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早就有所准备。
不过,他还是要装作一副意想不到的样子,问道:
“陛下,如今战事方酣,臣的农桑之见真的重要吗?”
“项卿说的哪里话,战事仅限于幽荆二州,不达中原,而中原农桑之事又是支持南北战局的重中之重,因此,战不可轻,农亦不可缺。”
“所以,项卿还是说说吧。”
刘宏对于项明的反应很满意,纵使明智如他又怎能知道项明从来到雒阳便开始一步一步算计于他,以至于在此时迷惑了他,甚至暗暗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臣就只好阐述拙见,望陛下指正。”
项明装作无奈的样子,思考片刻后,道:
“臣观现今农制极乱,农税十三税三亦是极高,加上贪吏层层剥削,甚至不足一年温饱,黄巾之乱便是有此而来。”
刘宏皱眉,又点了点头,他虽然痛恨黄巾军乱国之行,却不得不承认大部分黄巾军都是走投无路的农民百姓。
而这些农民百姓虽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却组成了大汉之基,不可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刘宏并没有下令彻查黄巾残党的原因。他知道,若是真的这样一点一点查下去,至少有一成的农户都会受到牵连,大汉将由下至上土崩瓦解。
至于项明所言贪吏一事,虽然天下不知,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自己,然而,天子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所以,对于项明的第一个观点,刘宏不予苟同,但对于项明的后一个观点,刘宏则表示了肯定。
“然臣所思,十三税三看似极重,却并不在根本,陛下改变吏治,贪官污吏之事亦有所减轻。”
“然百姓依旧贫困,究其原因,唯在田产不高。”
“田产之事乃是天作使然,与土地肥沃与否也有关系,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何来田产不高之言?”
听闻刘宏的提问,项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反问道:
“陛下且听臣言,犁过之田于未犁之田孰好?”
“自然是犁过之田。”
在汉代,为了表明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每至春耕之时,天子亲自下田耕耘,皇后亲自拨弄蚕桑,称为“籍田礼”与“亲蚕礼”,乃是和祭天类似的国家礼数,所以刘宏对于农事也并非一窍不通。
“那牛犁之田与人犁之田,孰好?”
项明追问。
“当然是牛犁之田。”
刘宏理所当然地道。
“然雒阳城西七里,有一村庄,其中有三户人家,每家都拥有百亩良田,土地都是靠近雒水,相当肥沃,其中,张家有牛,使用牛犁;李家无牛,然男丁居多,使用人犁;王家既无耕牛,也少男丁,只得不犁其地。陛下可知,这三家中谁家最富,谁家最穷,能否温饱?”
“当然是张家最富,王家最穷,但坐拥良田百亩,也不至饿死。”
刘宏理所当然地道,在寻常人家之间,有牛者当然会比无牛者富有,而雒阳城外拥有百亩良田,已经算是小富之农,虽然无牛,就算是任意播撒种子,大概也可以自给自足。
项明却微微摇头。
“难道不是吗?”
刘宏见项明摇头,诧异道。
“开始确实如此,张家因为富有所以从县中购置了耕牛,以图节省耕耘时间。”
项明顿了顿,接着道:
“然有了耕牛,亩收不到两石,而喂养耕牛,每年需要花费五十石,加上各种税收,留给张家的,每年不到百石,勉强够活。”
“而李家男丁居多,虽年余百三十石,却和年余百石的王家差不多,稍好于张家。”
刘宏皱眉,没想到购买了耕牛以后,反倒过得比以前贫寒,此间道理,他思考不出结果。
而项明并没有停止陈述,又继续道:
“后黄巾之乱爆发,朝廷下令增收田赋,刍赋,征集士兵,张家过得更加艰难,而李家被征召两名男丁,无法人犁,无奈学习王家,靠天吃饭。”
“那王家呢?”
刘宏问道,项明这种上奏方式引起了他的兴趣,此时,他已经深深地沉浸在项明的这个故事之中,计算着这三家的命运,听得项明戛然而止,忍不住出言问道。
“王家的唯一男丁被征调入伍,在豫州战死,一户人失去了主要劳动力,流离失所,不知所终。”
项明面色平静地说出这个残酷的结果。
“唉——”
刘宏为故事中的三家发出一声叹息,然而,仅仅是一声叹息。
这三家结局都不是很好,刘宏只是有一点惋惜,却没有一丝不忍。
他不管这个故事是项明编造还是确有其事,但百姓疾苦是真的,自己不得不强加赋税也是真的。
若是体谅百姓的苦难,谁有能够体谅大汉朝廷?刘宏自忖自己并没有做错,导致了万千百姓流离失所也是正常现象,毕竟,乱世之中发生这种事情是必然的。
然而项明想要告诉自己什么呢?刘宏左思右想,依旧没有答案。
他越来越看不透面前这个文士,对方的想法如同孩童一般跳跃又如老者一样深沉,自己完全弄不清楚项明在想什么。
“这三家的转变,在于两点,购买耕牛与黄巾之乱。”
见刘宏依旧迷惑,项明总结道。
“黄巾之乱不可避免,而购买耕牛这样显然是好事的举动为什么反而会更加贫穷?”
刘宏忍不住问出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他一直弄不明白的症结所在。
“问题便出在这耕牛身上。”
项明立刻答道。
“喂养耕牛需要消耗资源,而耕牛给张家带来的资源增加比不上喂养耕牛消耗的资源,张家自然会愈发贫穷。”
“假使张家能够将耕牛借给王李两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首先,喂养耕牛的粮草可以由王李两家分摊,其次,李家由于男丁较多可以同样承担耕牛的照顾工作,这样,耕牛会给三家带来实际的利益和更为轻松的劳作,应付黄巾之乱也更有底气。”
项明最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