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早朝,狗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成为亡国皇孙后最新章节!
第四十三章早朝,狗
承和二十九年元月二十五,冬,天气晴朗。
赵征大婚五日后,距离赵征召各部首官入两仪殿奏对过去了四天。赵征以政务紧要为由,取消了自己剩余两天的假期,宣布早朝。
元月二十五日的天气不错,难得的晴朗天,天空中万里无云。前几日下过的雪映着铂金色的阳光熠熠生辉,将整个太原城照的亮亮堂堂的。
太极宫内,赵征身着衮服端坐上首,下方分列坐齐了所有有资格上朝面圣的大臣。
皇帝临朝百官跪迎,接着小太监宣布有本启奏,大臣之间相互对视,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台院侍御史刘同出列了。
台院侍御史位列正六品官职,分属御史台,职责为纠弹中央百官、审核重大案件。
刘同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形有些瘦弱。
百官见刘同出列,都正襟危坐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御史台要出招了。
“启奏陛下,臣刘同有本要奏。
臣弹劾工部尚书姜渊扰乱集市秩序,伙同户部尚书宁瑜与民争利,结党营私。”
刘同的弹劾不同于想象中的御史那般长篇大论。理论上讲,御史做的就是闻风弹劾的差事,他们有权利上弹皇帝,下弹县官,可谓是无物不可弹,万物皆可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肆意妄为。大秦的法令虽然赋予御史闻风弹劾的权力,但至少要空穴来风【注1】,有所依据。否则很容易弹劾不成反被责罚,更何况弹劾一个比自己高出六级的一部首官。
“二十三日起,姜渊姜大人与宁瑜宁大人先后多次流连市集,搜集市集之上各物物价,并预制定新的物价标准,抬高税收。”
刘同补充完自己弹劾的论据后就立在那里不再多言。
刘同话说完,整个太极宫变得静悄悄的。刚刚还在挤眉弄眼的诸位大臣纷纷收回自己的视线,眼观鼻鼻观心地垂着眼眸不言不语。
“宁瑜,姜渊,你们有何要说的?”
赵征眯着眼盯着刘同看了一会儿,扯了扯嘴角开口问道。
其实赵征的问话并不符合大臣与皇帝之间的潜规则。刘同弹劾工部、户部首官,按照流程应该是工部户部下属与刘同地位品级差不多的官员出列辩驳,然后逐渐抬高品级,最后视情况决定御史大夫以及两位被弹劾的当事人是否出列辩驳。毕竟要兵对兵将对将才好。
如今赵征一开口直接省去了这中间大约一个时辰的下属辩驳时间,一下子快进到了两方老大辩驳的阶段。
然而赵征毕竟是皇帝,他开口问话,宁瑜与姜渊如果不想背下这口黑锅,就只能出列辩驳。
姜渊对于弹劾已经司空见惯了,过去数十年里有事儿没事儿他就会遇到御史台的弹劾,当然双方心里都明白这只是走程序,双方谁都没有当真。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当着新皇的面弹劾,而不是给远在长安城的朝廷递折子。
相比较于宁瑜,姜渊应对弹劾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姜渊准备率先出列。但宁瑜先一步挡住了姜渊。
“回陛下,臣与姜大人查访市价是为了了解市场,户部有管理天下市易之责,臣身为户部尚书邀姜大人一同了解市易,臣以为并无不妥。恰好,臣亦有本要奏。
臣与姜大人查访市易之时恰逢御史大夫武寿武大人同吏部尚书诸葛琼诸葛大人数次私会于东市酒楼,武大人身为御史大夫有纠举弹劾百官和参与审讯重大案件之责,诸葛大人身为吏部尚书身具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勋赏之责,恰逢陛下登基大赦天下之际,此二位大人数次私会,由不得臣多想。
臣姑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两位大人可能是在商议勋位封赏之事。然勋位封赏此乃陛下天职,岂容他人染指。臣奏请陛下查明真相,如若真如臣所言,则可避免陛下天职遭人侵染。”
宁瑜一番话下来,不啻于深水炸弹,引起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没想到宁瑜一上来就放大招。这可比刘同的弹劾要狠多了。
刘同的弹劾说到底除了捕风捉影外,就算是事实,这也是宁瑜的职责所在,宁瑜解释清楚后顶多受到一番训斥,了不起罚奉半年,就是姜渊可能要倒霉一点,但姜渊完全可以说是公务在身恰逢宁瑜寻访市易,于是二人结伴而行。这样一来什么结党营私什么与民争利纷纷不攻自破。
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刘同的弹劾只不过是一个引子,就好像两军对垒之时叫阵一样,慢慢的才是两军厮杀。
可是宁瑜倒是好,上来不管你叫阵还是对将,直接全军出击,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赵征瞅着宁瑜笑了笑,扬了扬下巴,沉声问道
“武卿,你可有话说?”
武寿被宁瑜上来就灌了一个大招,却丝毫不慌,老头儿耷拉着眼皮,听到赵征问询,慢条斯理地起身,整理了一番仪容后出列回话
“回陛下,臣无话可说。”
赵征挑了挑眉,无视满朝的哗然,出声问道
“这么说武卿是认下了宁卿所言了?”
武寿依然沉稳,看不出半点儿慌张。
“陛下,臣行的堂堂正正,宁大人所言皆为虚妄,因此臣无话可说。”
赵征笑了笑,十分配合地接着问道
“哦?那可要跟朕仔细说说了,宁瑜的话如何是虚妄?”
“回陛下,臣与诸葛大人确实数次见面于酒楼,但臣与诸葛大人所谈论之事乃是赵钜一案。陛下大婚后休沐七日,此间各部皆有假日,臣想要办理公务,继续追查下去不得不另寻他地。
至于约诸葛大人,则是因为诸葛大人乃吏部尚书。虽然赵钜一案已然结案,然臣在阅览卷宗之时依然觉得此案尚有多处疑点,因此臣主张重审此案。恰逢诸葛大人时任吏部尚书,臣想着赵钜此前为官一方,当有些许线索留下,因此臣找到了诸葛大人。
因此臣说宁大人所言皆为虚妄。
倒是臣有几件事要问宁大人。
二十一日晚酉时许,宁大人与姜大人会于东市酒楼。说来也巧,那日恰好臣与诸葛大人及几位同僚查完赵钜案的卷宗,见天色已晚,臣过意不去,便邀几位同僚去酒楼犒劳一番。结果恰好遇到了宁大人与姜大人。
臣隐约听到两位大人商量着什么纸张墨块,什么农田之类的话语。臣斗胆请问陛下,如今我大秦虽然尚有余粮,却也不是这么祸害的吧,难不成真的要按照宁大人与姜大人所言那般,朝廷即将下令命百姓不种粮食改种他物,就为了纸张墨块?如此政令,与逼民造反何异?况陛下即将亲征河北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臣虽不闻军务,却也知晓这打仗,最是消耗粮草。再过一月就是春种之时,不知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此政令,宁大人与姜大人是何居心?况姜大人乃工部尚书,擅专农事已是僭越,再者姜大人乃工部尚书不通农事实属有情可原,宁大人身为户部尚书,正是管理天下户籍土地之责,竟然不通农事,这是否说不过去?还请陛下圣裁!”
第四十三章早朝,狗
承和二十九年元月二十五,冬,天气晴朗。
赵征大婚五日后,距离赵征召各部首官入两仪殿奏对过去了四天。赵征以政务紧要为由,取消了自己剩余两天的假期,宣布早朝。
元月二十五日的天气不错,难得的晴朗天,天空中万里无云。前几日下过的雪映着铂金色的阳光熠熠生辉,将整个太原城照的亮亮堂堂的。
太极宫内,赵征身着衮服端坐上首,下方分列坐齐了所有有资格上朝面圣的大臣。
皇帝临朝百官跪迎,接着小太监宣布有本启奏,大臣之间相互对视,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台院侍御史刘同出列了。
台院侍御史位列正六品官职,分属御史台,职责为纠弹中央百官、审核重大案件。
刘同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形有些瘦弱。
百官见刘同出列,都正襟危坐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御史台要出招了。
“启奏陛下,臣刘同有本要奏。
臣弹劾工部尚书姜渊扰乱集市秩序,伙同户部尚书宁瑜与民争利,结党营私。”
刘同的弹劾不同于想象中的御史那般长篇大论。理论上讲,御史做的就是闻风弹劾的差事,他们有权利上弹皇帝,下弹县官,可谓是无物不可弹,万物皆可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肆意妄为。大秦的法令虽然赋予御史闻风弹劾的权力,但至少要空穴来风【注1】,有所依据。否则很容易弹劾不成反被责罚,更何况弹劾一个比自己高出六级的一部首官。
“二十三日起,姜渊姜大人与宁瑜宁大人先后多次流连市集,搜集市集之上各物物价,并预制定新的物价标准,抬高税收。”
刘同补充完自己弹劾的论据后就立在那里不再多言。
刘同话说完,整个太极宫变得静悄悄的。刚刚还在挤眉弄眼的诸位大臣纷纷收回自己的视线,眼观鼻鼻观心地垂着眼眸不言不语。
“宁瑜,姜渊,你们有何要说的?”
赵征眯着眼盯着刘同看了一会儿,扯了扯嘴角开口问道。
其实赵征的问话并不符合大臣与皇帝之间的潜规则。刘同弹劾工部、户部首官,按照流程应该是工部户部下属与刘同地位品级差不多的官员出列辩驳,然后逐渐抬高品级,最后视情况决定御史大夫以及两位被弹劾的当事人是否出列辩驳。毕竟要兵对兵将对将才好。
如今赵征一开口直接省去了这中间大约一个时辰的下属辩驳时间,一下子快进到了两方老大辩驳的阶段。
然而赵征毕竟是皇帝,他开口问话,宁瑜与姜渊如果不想背下这口黑锅,就只能出列辩驳。
姜渊对于弹劾已经司空见惯了,过去数十年里有事儿没事儿他就会遇到御史台的弹劾,当然双方心里都明白这只是走程序,双方谁都没有当真。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当着新皇的面弹劾,而不是给远在长安城的朝廷递折子。
相比较于宁瑜,姜渊应对弹劾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姜渊准备率先出列。但宁瑜先一步挡住了姜渊。
“回陛下,臣与姜大人查访市价是为了了解市场,户部有管理天下市易之责,臣身为户部尚书邀姜大人一同了解市易,臣以为并无不妥。恰好,臣亦有本要奏。
臣与姜大人查访市易之时恰逢御史大夫武寿武大人同吏部尚书诸葛琼诸葛大人数次私会于东市酒楼,武大人身为御史大夫有纠举弹劾百官和参与审讯重大案件之责,诸葛大人身为吏部尚书身具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勋赏之责,恰逢陛下登基大赦天下之际,此二位大人数次私会,由不得臣多想。
臣姑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两位大人可能是在商议勋位封赏之事。然勋位封赏此乃陛下天职,岂容他人染指。臣奏请陛下查明真相,如若真如臣所言,则可避免陛下天职遭人侵染。”
宁瑜一番话下来,不啻于深水炸弹,引起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没想到宁瑜一上来就放大招。这可比刘同的弹劾要狠多了。
刘同的弹劾说到底除了捕风捉影外,就算是事实,这也是宁瑜的职责所在,宁瑜解释清楚后顶多受到一番训斥,了不起罚奉半年,就是姜渊可能要倒霉一点,但姜渊完全可以说是公务在身恰逢宁瑜寻访市易,于是二人结伴而行。这样一来什么结党营私什么与民争利纷纷不攻自破。
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刘同的弹劾只不过是一个引子,就好像两军对垒之时叫阵一样,慢慢的才是两军厮杀。
可是宁瑜倒是好,上来不管你叫阵还是对将,直接全军出击,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赵征瞅着宁瑜笑了笑,扬了扬下巴,沉声问道
“武卿,你可有话说?”
武寿被宁瑜上来就灌了一个大招,却丝毫不慌,老头儿耷拉着眼皮,听到赵征问询,慢条斯理地起身,整理了一番仪容后出列回话
“回陛下,臣无话可说。”
赵征挑了挑眉,无视满朝的哗然,出声问道
“这么说武卿是认下了宁卿所言了?”
武寿依然沉稳,看不出半点儿慌张。
“陛下,臣行的堂堂正正,宁大人所言皆为虚妄,因此臣无话可说。”
赵征笑了笑,十分配合地接着问道
“哦?那可要跟朕仔细说说了,宁瑜的话如何是虚妄?”
“回陛下,臣与诸葛大人确实数次见面于酒楼,但臣与诸葛大人所谈论之事乃是赵钜一案。陛下大婚后休沐七日,此间各部皆有假日,臣想要办理公务,继续追查下去不得不另寻他地。
至于约诸葛大人,则是因为诸葛大人乃吏部尚书。虽然赵钜一案已然结案,然臣在阅览卷宗之时依然觉得此案尚有多处疑点,因此臣主张重审此案。恰逢诸葛大人时任吏部尚书,臣想着赵钜此前为官一方,当有些许线索留下,因此臣找到了诸葛大人。
因此臣说宁大人所言皆为虚妄。
倒是臣有几件事要问宁大人。
二十一日晚酉时许,宁大人与姜大人会于东市酒楼。说来也巧,那日恰好臣与诸葛大人及几位同僚查完赵钜案的卷宗,见天色已晚,臣过意不去,便邀几位同僚去酒楼犒劳一番。结果恰好遇到了宁大人与姜大人。
臣隐约听到两位大人商量着什么纸张墨块,什么农田之类的话语。臣斗胆请问陛下,如今我大秦虽然尚有余粮,却也不是这么祸害的吧,难不成真的要按照宁大人与姜大人所言那般,朝廷即将下令命百姓不种粮食改种他物,就为了纸张墨块?如此政令,与逼民造反何异?况陛下即将亲征河北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臣虽不闻军务,却也知晓这打仗,最是消耗粮草。再过一月就是春种之时,不知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此政令,宁大人与姜大人是何居心?况姜大人乃工部尚书,擅专农事已是僭越,再者姜大人乃工部尚书不通农事实属有情可原,宁大人身为户部尚书,正是管理天下户籍土地之责,竟然不通农事,这是否说不过去?还请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