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风起云涌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明官途最新章节!
阁学士是朱元璋的私人秘书,他们自古就是中国官场人物,今天则叫做智囊或专家一类,南北朝时称为翰林学士,一直便是皇帝的幕僚,到中唐玄宗时代时翰林学士的权力曾达到了顶峰,他们被李隆基利用,成为了他对付强大相权的一种手段,分去了中书省的部分草诏之权,使皇帝终于有了直接下旨的权力,但这是不合法理的,所以翰林学士的权力很快又衰落了,在宋时最为势微,仅有虚名。
到了明朝,翰林学士演变为内阁学士,这才真正迎来了它的春天,朱元璋一脚踢开了中国自隋唐后逐渐形成的权力制衡原则,废除了相国,所以明清无相国,只有君权独裁,中明的皇帝吃不了先祖那份苦,只得将朝务托付于私人,内阁学士便以皇帝私人秘书的身份渐渐掌握了大权,尽管看似相国,但本质上还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皇帝不放心秘书独掌大权,又让阉奴来加以制衡,这就是终明一朝宦官猖獗的根本原因,所以满清皇帝便能轻而易举地取消内阁学士的权力,将大权独揽,就像私自搭建的房子被拆迁一样,尽管心中不服,可又能去哪里申冤?
这也是中国近代逐渐走向腐朽黑暗的根源,失去几千年形成的君相制衡,就俨如血液中失去了白细胞,以一人之独裁,最后焉能不走向灭亡。
朱元璋是个事事亲为的君主,所以这个时代的内阁学士还仅仅只是一个秘书然替朱元璋做决策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多时候也只是装点一下门面,而像今天朱元璋让宋纳替他做参考,就属于很少见的现象了。
朱元璋便将李维正的事情给他讲述了一遍,最后道:“他打击倭寇和护卫货船有功,朕承认,他教训高丽人,朕窃以为也可行,但他‘滥用临机决策权’,这已是群臣的共识,尤其是他主张移民于海外海禁,这是朕决不能容忍,所以朕对怎么处置他,心中还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问先生,你认为朕最后该怎么处置此人?”
内阁学士的学虽好对帝王之术都不擅长,一般都要从书本典籍里找答案,可宋纳却是内阁学士中的异类,不仅学问好,也善于变通,能出主意因此朱元璋总喜欢让他跟在身旁,宋纳思索了半天便道:“陛下臣以为所谓‘滥用临机决策权’不过是种不满的说辞,权就是权既然给了,又何谈‘滥用’二字李维正可是忠实地执行了陛下赋予他的权力,如果以它为发落借口,于情理不符;其次是移民有违海禁,臣听陛下的说法仅仅是他向陛下建议或者请示能不能做?臣以为关键是究竟有没有做违禁之事,如果做了,陛下可正大光明处罚他,如果他并没有做,仅仅只是个想法,陛下就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直接否决了就是,再好好警告他,别让他再触犯了陛下的底线。”
说到这里,宋纳深深向朱璋躬身行一礼,婉转地劝他道:“陛下,臣一直听陛下说此人是个难得人材,所以几次破格提拔他,他既屡受圣恩,那当然会遭人妒忌,如果陛下觉得他风头太健,那就适当打压打压他,不给他封赏便是了,以上是臣的愚见,请陛下自酌。”
朱元璋点了头,宋纳说得很有道理,即使想处罚李维正,也不能用‘滥用权力’的罪名,他心里有数了,便对宋纳笑道:“时辰已经不早,先生就回府休息吧!朕再批完几本奏折也要休息了。
”
“请陛下保重龙体,微臣退了。”宋纳行一礼,便慢慢地退了下去。
朱璋将李维正地几本奏折放在一起。他又提笔开始了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地奏折批阅。
次日早。李维正并没有去参加朝会。他是地方武官。不经特别诏宣可以不用上早朝。但今天早朝后皇上要召见他。所以李维正还是一早便出门了。进了紫禁城。在午门前等候。
朱元璋地早朝并不冗长。不到两时辰后便结束了。随即又侍卫来宣李维正觐见。李维正整理了一下朝服。便匆匆跟随侍卫向位于中和殿地朱元璋御书房走去。
走到中和殿台阶前时。李维正却迎面遇见吏部尚书詹徽。詹徽本来是要面见朱元璋。汇报几名官员地左迁之事。却被告之皇上要接见其他大臣。让他下午再来。詹徽只得怏怏退出。不料却一眼看见了正随侍卫而来地李维正。
他先是一怔。随即向李维正笑着拱手道:“李大人是几时进京地。我竟然不知?”
李维正也回礼道:“我是昨天刚刚京,尚不及去拜访尚书大人。”
“李大人客气了!”詹维干笑一声,他忽然向两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李大人可要当心了,皇上对大人在高丽炮轰釜山一事极为不满,若今天再激怒皇上,恐怕我等只能替大人收尸了。”
说罢他哈哈大笑,转身而去,李维正冷笑一声道:“那就看最后谁替谁收尸吧!”
他不再理睬詹徽,快步向朱元璋的御书房而去,李维正在门口略等了片刻,一名太监出来道:“皇上命威海指挥使李维正觐见。”
李维正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关能否过得去,就看现在了,他快步走进御书房,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一个头道:“臣李维正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
”
“李维正,你起来吧!”朱元璋的声音异常冷淡,他放下笔,打量了一眼李维正,见他和年初相比变得又黑又瘦,忽然想起他出使日本的辛苦微微和缓了一下口气道:“你去看过太子了吗?”
“臣昨天中午回来后太疲惫知不觉便睡着了,尚没有去看望太子殿下,准备今天下午去探望。”
朱元璋点了点头,承认自己睡过头,此人还算诚实,他先取出李维正的第一本述职报告,翻了翻问道:“你此行日本,有没有私贪钱物?”
李维正早有准备,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上呈道:“陛下,臣无论在日本还是在高丽没有私贪一两银子,但也得到了一些礼品,臣特地制成清单,准备上缴国库陛下过目。”
过来一名侍卫李维正的清单转呈给了朱元璋,清单上详细列清了他在日本和耽罗岛得到的各种礼物括日本龟山天皇、良成亲王、菊池武以及耽罗王送他的物品,朱元璋接过看了看便笑道:“这最后一行的水晶可以去掉,你用来制作了千里眼,不算你的礼物所得。”
他将清单放下,又从抽屉取出了那副千里眼,笑了笑道:“你做的这副千里眼朕很喜欢很实用,为了表彰你做出千里眼些礼物朕就算赏你了,你可以收下。”
李维正躬身:“臣谢皇上恩赐!”
“你先不要忙着谢朕。”朱璋的脸说变就变将千里眼放好,脸一沉便道:“你虽有寸功你罪责更大,你竟然不禀报朕便擅自占领高丽土地,炮轰釜山,连朕也不敢轻易做出这种决定,李维正,你实在太大胆了!”
“陛,请听臣解释,臣之所以这样做是事出有因。”
“你说!”元璋狠狠地盯着他的眼睛道。
李维正平静一下紧张地心情,这缓缓道:“陛下,臣攻打耽罗岛是因为耽罗岛被日本大内家族所占,而大内家族正是第一次拦截我大明货船的幕后策划者,臣从日本人手中夺取耽罗岛,算不得是占领高丽的土地,再者耽罗岛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位于高丽和日本之间,地域广大,蒙古人曾在岛上建立总管府,用来牧马,如果我大明得到此岛,就可以同时控制住高丽和日本,臣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三国论》,是臣对大明、高丽和日本三国关系的一些见解,请陛下御览。”
李维正说完,旁边一名太监将事先收取的一本厚厚的册子用盘子呈给了朱元璋,这是李维正返航时写了一本两万言书,他将后来发生的一些历史事实作为一种推演描述了出来,并指出日本侵朝到后来发展到与大明对抗的根源,是来自于日本的幕府制度,实际上是军人掌握日本大权的必然结果,对于高丽,李维正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个民族的两面三刀和不记恩情,尽管这些都是后来的历史事实,但作为掌控天朝帝国的朱元璋看来,这些推演还是令他匪夷所思,他只瞥了两眼,便随手将册子扔进了抽屉里,高丽和日本这种小国,也配和大明并列三国吗?朱元璋对这个根本就不感兴趣。
“这就是你擅自占领耽罗岛的理由吗?”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就因为你想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李维正见朱元璋不理解耽罗岛的战略重要性,他不由大感沮丧,只得暗暗叹口气,退而求其次道:“凡是有因必有果,高丽趁陛下和北元交战无暇东顾,大肆侵占我大明辽东疆土,事后也不返回,陛下不妨以耽罗岛为质,命高丽李成桂退还我大明疆土。”
这算是李维正最后下的一个赌注,他赌李成桂必然不肯退还所占的北方领土,从而使朱元璋愤怒之下,也占领耽罗岛不还。
李维正这个观点倒是押对了,这是朱元璋愿意听的,他对高丽侵占大明领土就一直十分恼怒,三番五次命高丽王退出占领之地,只是和北元战事紧,使他无暇东顾,今年北元战事稍缓,他便立刻下令组建铁岭卫,防止高丽再继续北扩,李维正以耽罗岛换取高丽从大明领土上退兵这个方案,倒符合他的意图,朱元璋点了点头,便又问道:“那釜山港呢?你炮轰釜山港的理由是什么?”
“回禀陛下,若不是他们欺人太甚,臣绝不敢擅自与高丽开战。”李维正便将李远芳企图吞掉大明货船之事说了一遍。
其实这件事李维正早在述职报告中已经说过了元璋也知道他关心的不是炮轰釜山这件事本身,而是李维正为什么不回来向他请示?占领耽罗岛或许可以解释为要抓住战机,可炮轰釜山则完全可以回来请示后再行动,可李维正并没有这样做,还是擅自下令了,这令朱元璋心中极为不满,正如詹徽对他的分析,对于一个权力**极大的君主,怎么可能真的给谁‘临机决策权’。
朱元璋没有听到李维正对使用‘临机决策权’的认罪,更没有听到他对琉球移民的道歉心中的怒意渐渐盛了,也忘记了宋纳对他的劝告,朱元璋冷笑一声,盯着李维正的眼睛阴森森说道:“你擅自占领耽罗岛、擅自炮轰釜山、擅自和日本大内家达成协议、擅自对中山国施压一切都来自于所谓的‘海上临机决策权’,不错是朕给你的权力,朕也无话可说,但朕要杀你还是捏死只蚂蚁一样容易,无
理由,但你肯定会说你有功,那好就说出你的五这是朕不杀人的底线若说的出来,朕就饶你今天若说不出来,朕就立刻宰了你。”
李维正的汗已经从额头上渗出当然知道朱元璋想要什么,但无论认罪也好、忏悔也好,这些都不难,可如果他真这样做了,他又如何再请命东征日本九州,如何再谈海权,如何再说服朱元璋收回小琉球岛,在出发点便已定论为错误的前提下,后面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李维正也知道,坐在上面的可是朱元璋,尽管他现在还没有下按腰带,可自己只要再说错一句话,自己就人头落地了,涉及到自身的性命,李维正只得暗暗叹一口气,跪下道:“臣不敢居功,臣只能将一些毫末之功向陛下禀报。”
“讲!”
“臣护卫货船到日本,从日本换银而归,不负陛下的重托。”
“这算你一功,再讲!”
“臣制出千里眼,:下曾南征北战,当知千里眼的重要。”
“千里眼对临战抢夺先机~|,朕心里有数,也可算你一功。”
“臣得陛下许,在中山国拔掉倭寇补给基地,令中山王不敢再私通倭寇。”
“这个功劳有些勉强,但算你一功。”
“臣小琉球岛全歼倭寇一千五百余人,沉重打击倭寇的嚣张,臣已向兵部请功。
”
“你这劳兵部可不承认,不过朕知道你不会弄假,姑且再算你一功。”
君臣二人就仿佛市场上讨价还:商贩与买者,在一进一退、一起一合间,御书房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朱元璋心中的杀机也渐渐淡了,旁边的侍卫和太监见皇上已经轻轻躺靠在龙椅上,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今天杀人是不会发生了,这个李维正运气好一点,能被皇上夸奖两句,最差也是被皇上赶出御书房,不过对于李维正却不是那么简单,他始终不想放弃心中想法,如果自己今天还想有什么收获的话,他就必须得出奇兵,他有一个杀手锏,准备在关键时候使出,现在就是时机了。
“陛下,请容臣叙述第五个功劳。”
朱元璋的心情已经完全平静了,李维正很聪明,没有把耽罗岛和釜山算作功劳,也没有把准备移民海外作为夸耀,说明他心中清楚自己的底线,朱元璋喜欢和这样的臣下打交道,一切都靠意会,不用把话说白,以免自己无法下台,他心中涌起了一丝好奇,他不知道李维正还能有什么功劳可以拿出,便点点头道:“你说吧!”
“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臣以前说过的一件事,臣能弄到亩产量几千斤的粮食:甘薯。”
朱元璋‘腾!’地坐直了身子,粮食问题一直就是他关心的大事,真有这样的东西吗?他有些不可思议地望着李维正,一字一句问道:“你真的弄到了?”
李维正点了点头,“臣给陛下说过,臣在广东办案时曾放了一名走私商贩,就是因为他能拿到此物,半年多前,他便将此物送来了威海卫,臣已经在种植,估计再过两月就应该有收获了。”
朱元璋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是贫农出身,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他的心头大患,粮食产量不足,使他不能大量推广桑棉种植,也使得大明的国力恢复缓慢,若真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多少百姓就不用再挨饿了,虽然李维正的说法只是一种预期,但也足以让朱元璋激动良久,过了一会儿,他才对李维正缓缓说道:“这个甘薯并没有最后成功,所以朕只能算你半个功劳,不过就这半个功劳,已经比你前面的四个功劳加起来还要重要得多,你为朕分忧解难,朕若不赏你点什么,心里也过意不去,可若真赏了你,你前面的过失又该怎么惩罚,朕很为难啊,这样吧!朕可以答应你一个小小的要求,然后就算你功过相抵。”
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就是对李维正说,不能提过分的要求,今天就算放过你了,李维正听懂了朱元璋的意思,他心中迅速平衡了一下,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提海权,也不能再提东征日本九州,可怎么样才能从这个小小的要求得到最大的利益呢?李维正沉思了片刻便道:“臣确实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陛下恩准。”
“你先说说看!”
“臣在上次的述职书中曾经提到,耽罗国王尚在,耽罗民仰慕汉文化,臣便带回了耽罗王子和一百民少年,想让他们学习儒家文化,可他们至今仍在登州,进退两难,臣恳请陛下准他们进京学习。”
朱元璋久久注视着李维正,此人为了耽罗岛可谓殚精竭虑,虽然有点自不量力,但其志可嘉,耽罗人进京也好,可以借他们敲打一下高丽使者,想到这,他便缓缓点了点头道:“好吧!可以让他们进京学习,这件事朕会安排,你去探望一下太子吧!”
“臣告退!”李维正恭敬地磕了一个头,慢慢退下去了,走出中和殿,一阵风吹来,李维正顿时觉得背上大片冰凉,汗水不知不觉已经湿透了他的背心。
阁学士是朱元璋的私人秘书,他们自古就是中国官场人物,今天则叫做智囊或专家一类,南北朝时称为翰林学士,一直便是皇帝的幕僚,到中唐玄宗时代时翰林学士的权力曾达到了顶峰,他们被李隆基利用,成为了他对付强大相权的一种手段,分去了中书省的部分草诏之权,使皇帝终于有了直接下旨的权力,但这是不合法理的,所以翰林学士的权力很快又衰落了,在宋时最为势微,仅有虚名。
到了明朝,翰林学士演变为内阁学士,这才真正迎来了它的春天,朱元璋一脚踢开了中国自隋唐后逐渐形成的权力制衡原则,废除了相国,所以明清无相国,只有君权独裁,中明的皇帝吃不了先祖那份苦,只得将朝务托付于私人,内阁学士便以皇帝私人秘书的身份渐渐掌握了大权,尽管看似相国,但本质上还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皇帝不放心秘书独掌大权,又让阉奴来加以制衡,这就是终明一朝宦官猖獗的根本原因,所以满清皇帝便能轻而易举地取消内阁学士的权力,将大权独揽,就像私自搭建的房子被拆迁一样,尽管心中不服,可又能去哪里申冤?
这也是中国近代逐渐走向腐朽黑暗的根源,失去几千年形成的君相制衡,就俨如血液中失去了白细胞,以一人之独裁,最后焉能不走向灭亡。
朱元璋是个事事亲为的君主,所以这个时代的内阁学士还仅仅只是一个秘书然替朱元璋做决策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多时候也只是装点一下门面,而像今天朱元璋让宋纳替他做参考,就属于很少见的现象了。
朱元璋便将李维正的事情给他讲述了一遍,最后道:“他打击倭寇和护卫货船有功,朕承认,他教训高丽人,朕窃以为也可行,但他‘滥用临机决策权’,这已是群臣的共识,尤其是他主张移民于海外海禁,这是朕决不能容忍,所以朕对怎么处置他,心中还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问先生,你认为朕最后该怎么处置此人?”
内阁学士的学虽好对帝王之术都不擅长,一般都要从书本典籍里找答案,可宋纳却是内阁学士中的异类,不仅学问好,也善于变通,能出主意因此朱元璋总喜欢让他跟在身旁,宋纳思索了半天便道:“陛下臣以为所谓‘滥用临机决策权’不过是种不满的说辞,权就是权既然给了,又何谈‘滥用’二字李维正可是忠实地执行了陛下赋予他的权力,如果以它为发落借口,于情理不符;其次是移民有违海禁,臣听陛下的说法仅仅是他向陛下建议或者请示能不能做?臣以为关键是究竟有没有做违禁之事,如果做了,陛下可正大光明处罚他,如果他并没有做,仅仅只是个想法,陛下就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直接否决了就是,再好好警告他,别让他再触犯了陛下的底线。”
说到这里,宋纳深深向朱璋躬身行一礼,婉转地劝他道:“陛下,臣一直听陛下说此人是个难得人材,所以几次破格提拔他,他既屡受圣恩,那当然会遭人妒忌,如果陛下觉得他风头太健,那就适当打压打压他,不给他封赏便是了,以上是臣的愚见,请陛下自酌。”
朱元璋点了头,宋纳说得很有道理,即使想处罚李维正,也不能用‘滥用权力’的罪名,他心里有数了,便对宋纳笑道:“时辰已经不早,先生就回府休息吧!朕再批完几本奏折也要休息了。
”
“请陛下保重龙体,微臣退了。”宋纳行一礼,便慢慢地退了下去。
朱璋将李维正地几本奏折放在一起。他又提笔开始了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地奏折批阅。
次日早。李维正并没有去参加朝会。他是地方武官。不经特别诏宣可以不用上早朝。但今天早朝后皇上要召见他。所以李维正还是一早便出门了。进了紫禁城。在午门前等候。
朱元璋地早朝并不冗长。不到两时辰后便结束了。随即又侍卫来宣李维正觐见。李维正整理了一下朝服。便匆匆跟随侍卫向位于中和殿地朱元璋御书房走去。
走到中和殿台阶前时。李维正却迎面遇见吏部尚书詹徽。詹徽本来是要面见朱元璋。汇报几名官员地左迁之事。却被告之皇上要接见其他大臣。让他下午再来。詹徽只得怏怏退出。不料却一眼看见了正随侍卫而来地李维正。
他先是一怔。随即向李维正笑着拱手道:“李大人是几时进京地。我竟然不知?”
李维正也回礼道:“我是昨天刚刚京,尚不及去拜访尚书大人。”
“李大人客气了!”詹维干笑一声,他忽然向两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李大人可要当心了,皇上对大人在高丽炮轰釜山一事极为不满,若今天再激怒皇上,恐怕我等只能替大人收尸了。”
说罢他哈哈大笑,转身而去,李维正冷笑一声道:“那就看最后谁替谁收尸吧!”
他不再理睬詹徽,快步向朱元璋的御书房而去,李维正在门口略等了片刻,一名太监出来道:“皇上命威海指挥使李维正觐见。”
李维正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关能否过得去,就看现在了,他快步走进御书房,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一个头道:“臣李维正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
”
“李维正,你起来吧!”朱元璋的声音异常冷淡,他放下笔,打量了一眼李维正,见他和年初相比变得又黑又瘦,忽然想起他出使日本的辛苦微微和缓了一下口气道:“你去看过太子了吗?”
“臣昨天中午回来后太疲惫知不觉便睡着了,尚没有去看望太子殿下,准备今天下午去探望。”
朱元璋点了点头,承认自己睡过头,此人还算诚实,他先取出李维正的第一本述职报告,翻了翻问道:“你此行日本,有没有私贪钱物?”
李维正早有准备,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上呈道:“陛下,臣无论在日本还是在高丽没有私贪一两银子,但也得到了一些礼品,臣特地制成清单,准备上缴国库陛下过目。”
过来一名侍卫李维正的清单转呈给了朱元璋,清单上详细列清了他在日本和耽罗岛得到的各种礼物括日本龟山天皇、良成亲王、菊池武以及耽罗王送他的物品,朱元璋接过看了看便笑道:“这最后一行的水晶可以去掉,你用来制作了千里眼,不算你的礼物所得。”
他将清单放下,又从抽屉取出了那副千里眼,笑了笑道:“你做的这副千里眼朕很喜欢很实用,为了表彰你做出千里眼些礼物朕就算赏你了,你可以收下。”
李维正躬身:“臣谢皇上恩赐!”
“你先不要忙着谢朕。”朱璋的脸说变就变将千里眼放好,脸一沉便道:“你虽有寸功你罪责更大,你竟然不禀报朕便擅自占领高丽土地,炮轰釜山,连朕也不敢轻易做出这种决定,李维正,你实在太大胆了!”
“陛,请听臣解释,臣之所以这样做是事出有因。”
“你说!”元璋狠狠地盯着他的眼睛道。
李维正平静一下紧张地心情,这缓缓道:“陛下,臣攻打耽罗岛是因为耽罗岛被日本大内家族所占,而大内家族正是第一次拦截我大明货船的幕后策划者,臣从日本人手中夺取耽罗岛,算不得是占领高丽的土地,再者耽罗岛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位于高丽和日本之间,地域广大,蒙古人曾在岛上建立总管府,用来牧马,如果我大明得到此岛,就可以同时控制住高丽和日本,臣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三国论》,是臣对大明、高丽和日本三国关系的一些见解,请陛下御览。”
李维正说完,旁边一名太监将事先收取的一本厚厚的册子用盘子呈给了朱元璋,这是李维正返航时写了一本两万言书,他将后来发生的一些历史事实作为一种推演描述了出来,并指出日本侵朝到后来发展到与大明对抗的根源,是来自于日本的幕府制度,实际上是军人掌握日本大权的必然结果,对于高丽,李维正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个民族的两面三刀和不记恩情,尽管这些都是后来的历史事实,但作为掌控天朝帝国的朱元璋看来,这些推演还是令他匪夷所思,他只瞥了两眼,便随手将册子扔进了抽屉里,高丽和日本这种小国,也配和大明并列三国吗?朱元璋对这个根本就不感兴趣。
“这就是你擅自占领耽罗岛的理由吗?”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就因为你想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李维正见朱元璋不理解耽罗岛的战略重要性,他不由大感沮丧,只得暗暗叹口气,退而求其次道:“凡是有因必有果,高丽趁陛下和北元交战无暇东顾,大肆侵占我大明辽东疆土,事后也不返回,陛下不妨以耽罗岛为质,命高丽李成桂退还我大明疆土。”
这算是李维正最后下的一个赌注,他赌李成桂必然不肯退还所占的北方领土,从而使朱元璋愤怒之下,也占领耽罗岛不还。
李维正这个观点倒是押对了,这是朱元璋愿意听的,他对高丽侵占大明领土就一直十分恼怒,三番五次命高丽王退出占领之地,只是和北元战事紧,使他无暇东顾,今年北元战事稍缓,他便立刻下令组建铁岭卫,防止高丽再继续北扩,李维正以耽罗岛换取高丽从大明领土上退兵这个方案,倒符合他的意图,朱元璋点了点头,便又问道:“那釜山港呢?你炮轰釜山港的理由是什么?”
“回禀陛下,若不是他们欺人太甚,臣绝不敢擅自与高丽开战。”李维正便将李远芳企图吞掉大明货船之事说了一遍。
其实这件事李维正早在述职报告中已经说过了元璋也知道他关心的不是炮轰釜山这件事本身,而是李维正为什么不回来向他请示?占领耽罗岛或许可以解释为要抓住战机,可炮轰釜山则完全可以回来请示后再行动,可李维正并没有这样做,还是擅自下令了,这令朱元璋心中极为不满,正如詹徽对他的分析,对于一个权力**极大的君主,怎么可能真的给谁‘临机决策权’。
朱元璋没有听到李维正对使用‘临机决策权’的认罪,更没有听到他对琉球移民的道歉心中的怒意渐渐盛了,也忘记了宋纳对他的劝告,朱元璋冷笑一声,盯着李维正的眼睛阴森森说道:“你擅自占领耽罗岛、擅自炮轰釜山、擅自和日本大内家达成协议、擅自对中山国施压一切都来自于所谓的‘海上临机决策权’,不错是朕给你的权力,朕也无话可说,但朕要杀你还是捏死只蚂蚁一样容易,无
理由,但你肯定会说你有功,那好就说出你的五这是朕不杀人的底线若说的出来,朕就饶你今天若说不出来,朕就立刻宰了你。”
李维正的汗已经从额头上渗出当然知道朱元璋想要什么,但无论认罪也好、忏悔也好,这些都不难,可如果他真这样做了,他又如何再请命东征日本九州,如何再谈海权,如何再说服朱元璋收回小琉球岛,在出发点便已定论为错误的前提下,后面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李维正也知道,坐在上面的可是朱元璋,尽管他现在还没有下按腰带,可自己只要再说错一句话,自己就人头落地了,涉及到自身的性命,李维正只得暗暗叹一口气,跪下道:“臣不敢居功,臣只能将一些毫末之功向陛下禀报。”
“讲!”
“臣护卫货船到日本,从日本换银而归,不负陛下的重托。”
“这算你一功,再讲!”
“臣制出千里眼,:下曾南征北战,当知千里眼的重要。”
“千里眼对临战抢夺先机~|,朕心里有数,也可算你一功。”
“臣得陛下许,在中山国拔掉倭寇补给基地,令中山王不敢再私通倭寇。”
“这个功劳有些勉强,但算你一功。”
“臣小琉球岛全歼倭寇一千五百余人,沉重打击倭寇的嚣张,臣已向兵部请功。
”
“你这劳兵部可不承认,不过朕知道你不会弄假,姑且再算你一功。”
君臣二人就仿佛市场上讨价还:商贩与买者,在一进一退、一起一合间,御书房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朱元璋心中的杀机也渐渐淡了,旁边的侍卫和太监见皇上已经轻轻躺靠在龙椅上,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今天杀人是不会发生了,这个李维正运气好一点,能被皇上夸奖两句,最差也是被皇上赶出御书房,不过对于李维正却不是那么简单,他始终不想放弃心中想法,如果自己今天还想有什么收获的话,他就必须得出奇兵,他有一个杀手锏,准备在关键时候使出,现在就是时机了。
“陛下,请容臣叙述第五个功劳。”
朱元璋的心情已经完全平静了,李维正很聪明,没有把耽罗岛和釜山算作功劳,也没有把准备移民海外作为夸耀,说明他心中清楚自己的底线,朱元璋喜欢和这样的臣下打交道,一切都靠意会,不用把话说白,以免自己无法下台,他心中涌起了一丝好奇,他不知道李维正还能有什么功劳可以拿出,便点点头道:“你说吧!”
“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臣以前说过的一件事,臣能弄到亩产量几千斤的粮食:甘薯。”
朱元璋‘腾!’地坐直了身子,粮食问题一直就是他关心的大事,真有这样的东西吗?他有些不可思议地望着李维正,一字一句问道:“你真的弄到了?”
李维正点了点头,“臣给陛下说过,臣在广东办案时曾放了一名走私商贩,就是因为他能拿到此物,半年多前,他便将此物送来了威海卫,臣已经在种植,估计再过两月就应该有收获了。”
朱元璋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是贫农出身,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他的心头大患,粮食产量不足,使他不能大量推广桑棉种植,也使得大明的国力恢复缓慢,若真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多少百姓就不用再挨饿了,虽然李维正的说法只是一种预期,但也足以让朱元璋激动良久,过了一会儿,他才对李维正缓缓说道:“这个甘薯并没有最后成功,所以朕只能算你半个功劳,不过就这半个功劳,已经比你前面的四个功劳加起来还要重要得多,你为朕分忧解难,朕若不赏你点什么,心里也过意不去,可若真赏了你,你前面的过失又该怎么惩罚,朕很为难啊,这样吧!朕可以答应你一个小小的要求,然后就算你功过相抵。”
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就是对李维正说,不能提过分的要求,今天就算放过你了,李维正听懂了朱元璋的意思,他心中迅速平衡了一下,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提海权,也不能再提东征日本九州,可怎么样才能从这个小小的要求得到最大的利益呢?李维正沉思了片刻便道:“臣确实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陛下恩准。”
“你先说说看!”
“臣在上次的述职书中曾经提到,耽罗国王尚在,耽罗民仰慕汉文化,臣便带回了耽罗王子和一百民少年,想让他们学习儒家文化,可他们至今仍在登州,进退两难,臣恳请陛下准他们进京学习。”
朱元璋久久注视着李维正,此人为了耽罗岛可谓殚精竭虑,虽然有点自不量力,但其志可嘉,耽罗人进京也好,可以借他们敲打一下高丽使者,想到这,他便缓缓点了点头道:“好吧!可以让他们进京学习,这件事朕会安排,你去探望一下太子吧!”
“臣告退!”李维正恭敬地磕了一个头,慢慢退下去了,走出中和殿,一阵风吹来,李维正顿时觉得背上大片冰凉,汗水不知不觉已经湿透了他的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