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大明官途 >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一十七章 视察台湾(下)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一十七章 视察台湾(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明官途最新章节!

    台湾岛原名小琉球岛,李维正东征日本回来后,便以防倭为借口,派出三千士兵占领了这座被大明遗弃了的富饶的宝岛,并将它改名台湾岛。李维正当然是看中了台湾岛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他也害怕日本抢先占领台湾,毕竟大明朝廷已经放弃了台湾,即使被日本占领,大明朝廷也不会放在心上,事实上,一百多年后大明朝廷和荷兰人达成的协议就是允许荷兰人占领台湾岛。而不允许荷兰人染指澎湖列岛,明朝只承认澎湖列岛是大明的土地。

    所以李维正必须要赶在日本人和荷兰人之前抢先占领台湾,让台湾成为他的军事和后勤基地,按照李维正的计划,台湾并不建什么工厂,工厂都设在辽东,台湾的作用是军事基地和粮食基地,台湾能一年三熟,完会可以成为辽东军粮基地。在和蒙古朵颜部达成协议后,李维正说运日本米和朵颜部换马,实际上他打的主意是用台湾米和蒙古人换马。

    经过两年的经营,李维正在台湾岛上的驻军由最初的三千人已经增加到一万人,一半是高丽雇佣军,一半是辽东军,每年换防一次,每次撤换五千军,两年时间,他们在台湾岛上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已经开垦了近三千顷土地,每年三熟,每次能产粮四十万石以上,从今年夏天开始,台湾便已经和高丽一样,成为了辽东主要的粮食基地。

    几年前李维正打倭寇放过了台湾渔民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台湾岛上的渔民已经到了两万人,不仅仅是岛上渔民生育后代,更重要是台湾上岛有汉人渔民的消息在几年前便传遍了福建沿海,开始有人向往台湾。数以千计忘不了大海的原渔民们开始偷偷造船下海,携家带口逃离了福建,几年时间里,从福建各地逃来了一千多户人家,五六千人,他们就和早先逃来的渔民一样,开始下海捕鱼,和走私者换取生活物资,过着没有官府束缚的生活。

    而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随着一支李维正派来的军队在台湾驻扎。二万多渔民便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他们编造了户籍,摇身一变都成为了辽东人,军队并没有征他们的赋税,更没有欺压他们,只是重新规划了他们的生活,将他们集中在三个地方居住,成立了平安、台北、台南三个县,让他们在捕鱼之余也和军队一起屯田,换取粮食和他们需要的日常用品。

    同样,军队也建立了三个千户所。台北千户所,台南千户和平安千户所。

    尽管台湾主要以屯田为主,但李维正还是在平安县建造一家造船厂。这是台湾岛唯一的工业,建造船的目的很简单,台湾四面临海,向辽东运输米粮,加强与琉球岛的联系。甚至当大量移民愿意来台湾的时候,也就不用再从辽东调船了。

    当平安造船厂的一艘三桅福船下海时,便成了台湾军民为之欢庆的一件大事,此事更是惊动了辽东。数月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下旬,李维正庞大的混合舰队抵达了台湾平安港。

    由于台湾没有设卫,平安、台北、台南三个千户所各自负责自己的辖区,平安千户所约四千人,是三个千户所中最大的一个,千户叫曹安国,原是旅顺卫的一名百户,参加过东征日本的战役,积功升为千户。当辽东舰队抵达台北千户时,修建在沿海的烽火台便点燃了,三柱红烟直冲天空,这就表示辽东来人了,所以早在三天前曹安国便做好了迎接准备。

    “千户将军,来了!辽东船队来了!”一大早,一名哨台眺望兵便冲进军营禀报。

    曹安国正在军营吃早饭,闻讯立刻丢下碗跑向码头,平安港是利用一弯天然良港筑成,水深港阔,可停泊百艘海船,平安千户的军营就位于港区,离码头仅两百余步。

    今天的天气极好,海上风平浪静。万里无云,曹安国率领几名副千户和一群百户军官在码头上等了两刻钟,终于看见了远方海面上出现了数十只小黑点,很快,一支庞大的船队出现在他们眼前,在码头上等待的人群立刻欢呼起来,曹安国立刻乘坐平安船厂建造的一艘战船前去迎接。

    宝船船头,李维正也正拿一只小巧的千里眼向码头这边眺望,在离码头还有约五里时,他看见了一艘战船向这边驶来,他立刻回头令道:“船队减速停船!”

    最前面的宝船缓缓减速了,最后停泊在海面上,宝船周围的三艘护卫战船立刻呈品字型迎了上去,片刻,一艘船引着平安港驶出的战船靠上前来。

    李维正早就看到了这艘全新的战船,他知道,这就是平安船厂造出的一艘战船了,从外观上看,造得十分结实,做工精良,这也和台湾的木质有关,台湾岛位于热带,木质细密,适合造深海大船。

    这时,几十名士兵领着曹安国上了宝船,曹安国快走几步,半跪在李维正面前,大声禀报道:“平安千户所千户曹安国参见总兵大人!”

    “曹将军请起。”李维正连忙将他扶起来安慰道:“曹将军长年驻扎台湾岛,辛苦了。”

    “末将不敢,总兵大人跋涉万里来看望台湾军民,属下和平安所四千官兵都感动至极。”

    李维正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胳膊道:“这是应该的,你们都是我的属下,建设台湾岛已经两年了,我不来看看怎么交代得过去。”

    李维正又拉着曹安国来到船舷边,指着西方的海面道:“不远就是福建水师的辖区了,我一直担心福建水师会发现你们,你先告诉我,福建那边有没有船只过来发现你们?”

    曹安国躬身道:“回禀大人。福建水师主要以防御为主,极少来海中巡防,即使偶然出海一趟,最远也只是到澎湖列岛,所以我们在台湾岛上的经营,福建水师到目前为止一无所知,不过……”

    “不过什么?”李维正听出了他语气中的担忧。

    “不过台湾渔民主要以下海捕鱼为生,有不少渔民都跑到澎湖列岛附近捕鱼,他们还上岛修建临时屋舍,我很担心福建水师的巡逻船发现澎湖岛上有人,而抓住他们,最后他们把我们招供出来,事情就不妙了。”

    曹安国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几年前福建水师发现台湾岛上有渔民就是因为抓住了出海捕鱼的渔船,从而得知他李维正放过了台湾岛上的渔民,一纸弹劾险些要了他的命,事后朝廷命福建水师前来抓捕逃亡的渔民,渔民们纷纷躲进山中,才使得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李维正虽然已不怕朱元璋再来杀自己了,但他也担心福建军方知道他在台湾岛上的经营,从而派水师来围剿,即使他的军队可以一战。但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台湾战略,破坏台湾的发展。

    李维正举起千里眼向西面望去,茫茫的海面上他什么也看不见,曹安国连忙道:“总兵大人,我们哨台上有大的千里眼,估计今天可以看到澎湖列岛,总兵大人不妨随我去一观。”

    尽管宝船上也有大型千里眼,但李维正还是点点头答应了,他就是来视察台湾岛的情况,参观哨台也是其中一环。

    平安千户所的哨台位于平安山最后伸入大海的余脉之上,一面悬崖绝壁高达数十丈,悬崖下海浪拍击着石壁,激起滔天的白浪,声势如雷。哨台便在悬崖的最高处。

    船队已经停靠码头了,几千名士兵正在搬卸船上的物资,而且这一次平安千户所将有两千士兵换防,驻扎期满的士兵们眼看要回家,个个都兴奋不已。

    曹安国和一群军官陪同李维正从山崖背后的便道上了哨台,来到了一副巨大的千里眼前,这是李维正重新占领耽罗岛后,取耽罗岛上的上等水晶做成的五十副大型千里眼之一,千里眼长约三尺,外壳为纯铜打制。被安装在一副铁架上,这具千里眼是平安所防御的利器,是他们的宝贝,因此还特地给它盖了一座亭子遮雨,通过千里眼可望见数十里外的海面,天气好时甚至可以隐隐看见澎湖列岛。

    驻防哨台的是一支百户,哨台上不仅有千里眼,还有烽火台和讯炮。众士兵见总兵大人到来,纷纷下跪行礼,李维正命士兵们起身,他来到千里眼前,已经有士兵调好了角度和视距,从千里眼中李维正果然看到了海面上有隐隐的山影,那里就是澎湖列岛了,而在海面上确实有有一些小黑点,那就是曹安国所担忧的渔船。

    李维正沉思了片刻,便问曹安国道:“有没有办法不让渔民不出海?或者不去平澎湖附近打鱼。”

    “不去澎湖附近时不可能的,那里是渔民的传统渔场。”

    曹安国叹了口气又道:“至于不出海的办法当然是有,要么强制不准渔民出海,要么就是疏导,改变他们的谋生方式,其实这些渔民打鱼也无处可卖,以前还有走私者来收鱼。换取一点点生活用品,但现在台湾岛上有军队驻扎,走私者不敢来了。渔民打来的鱼也没有销处,最后都是做成鱼干自己慢慢吃掉,或者我们军队买一点,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他们跑到福建沿海去卖鱼,那样肯定有人被会被福建官府捉住。”

    “不行!不准渔民再下海。”李维正毅然下定了决心,“强制和疏导要同时进行,我会给台湾渔民寻找到一条新的谋生之路。”

    李维正随即命曹安国带他来到了平安造船厂,平安造船厂位于海湾的南面,规模不大,只有两个船坞,只能同时开建两艘大型海船。另外,在陆地上也造一些小渔船,平安造船厂的主要造船师傅都来自琉球岛,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李维正出任威海卫指挥使的那一年,朱元璋答应中山国的请求,征派福建三十六姓造船世家四百余人赴琉球定居,教琉球人造船,但李维正解放琉球汉人奴隶后,这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也和其他汉人居住在一起,去年年末李维正下令将这三十六姓造船匠和他们家人迁移到了台湾,并成立了平安造船厂,造船厂很快便筹建完成。并在今年四月造出了一艘军船。

    陪同李维正参观造船厂的,除曹安国等一群军官外,还有一名六十岁左右的老工匠,老工匠叫做林之洋,福建漳州府人,在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中他的技术最高超,经验也最丰富,在明朝成立前,他家便拥有一座私人造船厂,后来大明海禁,他家的造船厂便改成了豆腐坊。

    现在因为林之洋资历最深,便被任命为平安造船厂的工场长,他一边领李维正参观,一边回答他的问题道:“大人想扩大船厂完全有可能。我们三十六姓造船匠有四百余人,人人手艺高超,每个人都可以带几个徒弟,这样,造船厂就可以扩大到二三千人,按一条船用一百人建造来算,那我们船厂同时可以开工二三十艘大船,一条大船建造期三到四个月,那一年我便可以造出一百艘大船,关键是经费和材料不够,我们无法扩大规模。”

    “经费你不用考虑,我会成立台湾造船署,负责供应各种造船材料。并拨付足够的钱粮,我给你半年时间扩大规模,你需要的一切条件我都会满足。”

    李维正刚刚做出了决定,关掉准备在高丽开京和釜山开办的两座造船厂,整个辽东地区只留旅顺造船厂一家,而将造船基地搬到台湾,这不仅是因为热带地区的木质好,适合造船,更重要是,当他禁止台湾渔民下海捕鱼后,渔民们能有另一条谋生之路。

    李维正仔细考虑过,台湾两万多渔民中,妇女和能干活的老人以及另一部分青壮参与了屯田,而下海捕鱼者约有五千余人,一千多艘渔船。禁止捕鱼后,五千多青壮将无事可干,而扩大造船基地,至少可以解决两千余名渔民的生计,至于其他人,他准备将他们全部从军,编进台湾水师中,另外成立造船署后,他将留二十艘大船在台湾,考虑开发吕宋的木材运来台湾造船。

    当然,李维正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台湾将来会担负更重大的责任,这时,有亲兵来报,“平安县知县和县丞已经赶到码头,正等候大人接见。”

    曹安国知道李维正要接见地方官吏了,他正好告辞,李维正却一摆手笑道:“你和我一起到宝船去,还有几个副千户也一起去,我有重大事情对你们宣布。”

    宝船的会议室里,七八名军方和地方的官员脸色肃穆地坐着,等待李维正宣布重大消息,平安县知县叫做刘裕,三十岁出头,他原本是辽东都司的一名文书员,前年决定台湾建县,他便被任命为一任平安县知县,来这里已经两年了,他也由一个白胖的男子变得又黑又瘦,当李维正一眼看到他时,几乎就认不出他了。

    “各位,台湾渔民禁止捕鱼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扩大造船工和募兵入伍就是安排他们的生活的办法,军方可以拿出一千顷土地作为给他们补偿,可以告诉他们,禁止捕鱼只是权益之计,以后我会放开,但是无论如何,禁渔令下达后,军方要严禁任何人再下海,若再敢有违反者,可杀一儆百。”

    曹安国站起身道:“大人,我是否可以暂时没收他们的渔船?”

    “可以!”李维正点点头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他看了一圈众人,又道:“其次我要告诉你们一件大事,我准备从琉球国迁移五千户人家,大约二万余人到台湾来,将全部安置在平安县。”

    李维正刚说完,曹安国和刘裕同时惊得站了起来,刘裕抢先道:

    “大人,平安县太小,无法容纳这么多人。”

    曹安国也道:“大人刚刚命我负责禁渔,这不仅是平安县一地,还有台南和台北,现在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我担心我管不过来。”

    李维正笑着摆了摆手,“你们不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在台湾三县中,要数平安县条件最好,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积广大,更主要是我打算将台湾的重心移到平安县来。所以我才决定把他们全部安置在平安县,当然,以后就不叫平安县了,而叫平安府,下面再新成立三个县。刘知县正式升为平安知府,至于平安千户所。”

    李维正对曹安国笑道:“等琉球岛的两万余人移民过来后,平安所就正式升格为卫,叫平安卫,台南和台北仍然为两个独立千户所,或许将来也会升格为卫,不过我先考虑平安卫,禁渔后,平安卫的军队也将从四千增至七千人,完全可以建卫了。曹将军就是一任平安卫指挥使,其余军官皆官升一级。”

    曹安国立刻率领几名千户给李维正半跪行礼,“属下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李维正点点头,又对刘裕笑道:“你呢!有什么困难?”

    刘裕被升为知府,他也没话说了。只得叹口气道:“唯一的困难就是官员太少了,建新县可能会无人可用。”

    李维正笑了笑便道:“你放心,我从辽东带了十名太学生,又从琉球移民中挑选了十几名能干且略通文字之人,这二十几名年轻人便是平安府未来的官员,将协助你建府建县。”

    刘裕深施一礼谢道:“感谢大人的厚爱,属下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平安府之事。”

    李维正见他们都能接受了,便再一次叮嘱他们道:“我知道不管是平安府还是平安卫,现在都很混乱。你们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军队要训练水师,要开垦土地、屯田,要负责押运粮食北上,还要监视福建。保卫台湾;而平安府也一样忙碌,安置移民,给他们建立新的家园。以后办学劝农、扶助孤寡,也要组织百姓开垦良田、种植茶叶,所有内地官府要做的事情你们要做,许多内地官员不做的事情你们也要做。你们会很辛苦,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

    说到这里,李维正的眼中充满了希望,笑道:“三年后我会再来台湾,希望到那时,我会完全认不出这里了。”

本站推荐:天唐锦绣福晋有喜:爷,求不约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逍遥小书生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武神至尊九星霸体诀锦桐我的1979

大明官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月并收藏大明官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