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开元初始之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开元天宝最新章节!
五月麦熟,却不是明皇切望中的丰年。正当小麦灌浆时,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春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粮食征收不上。姚崇启奏了明皇,希望他能暂缓对契丹用兵。可是,明皇却说:“一场速战速决之仗,用不了多长的时日,因而就用不了多少粮草,你尽力去办,先把仓廪中的存粮清一清,到时候薛讷兵马一动,先把这些陈粮运到他军中。朕先前就曾明言:无论如何,这一仗也是要打的。”
“陛下,遭灾地方的百姓绝了口粮,需要赈济,这也需用大批粮食,也要从国家仓廪中拨出,老臣不知,是先供军需?还是先赈济灾民?”
明皇瞬目看着姚崇,带笑不笑地说:“好你个老姚崇,想为难朕啊?那朕还要你这个宰相做什么?”
姚崇笑着说:“老臣不敢。不是要为难陛下,拆东墙难补西墙,老臣实实地觉得很是为难。”
明皇坐得久了,腰腿有些酸麻,站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要拆要补,你勉力去做,实在是抽调不过来,那今年之内就只好暂不讨伐契丹了。”
姚崇深施一礼:“陛下圣明。”
明皇却说:“姚爱卿,不要忙着给朕说好听的。朕话是这样说,只是薛讷那里朕已命他做好准备,相机出兵,如果他觉得战机已到,朕也拦他不住,你的粮草也要先尽着他用,这个你须要心中有数。”
“是——”。
几天来积存了不少文牍,姚崇要一一过目,择出要紧的呈明皇御览。从武德殿退下,他就进了平日里处理公务的一间偏殿,埋头于文书之中,一坐下,就是半上午没有起身,连小解都是小跑着去。等跑着回来,见屋里坐了一个人,正翻看他批阅过的一本奏折,眯着老花眼睛细细地阅读。定睛一看,原来是瘦骨嶙峋的黄门侍郎卢怀慎。先不开口说话,倒了半杯凉茶送到他的手边。
抬眼看见了姚崇,卢怀慎放下了奏折,揉揉老花眼,说:“姚元之,有一件事,非得你出面去跟圣上说不可!”
“什么事?”
“申王爷不经有司,私自把他府中一个叫阎楚珪的录事提拔为府中参军,你看看,这事你是管还是不管?”
“圣上知道吗?”
“知道,说是他亲口恩准了的。”
姚崇沉吟一阵:“老夫一个人说恐也难使圣上改了旨意,不如我等联名上奏,众口一致,圣上不得不从长计议了。”
“好,下官也正是此意,吾等就联名上奏。”
“那,你替老夫看几份奏文,老夫这就提笔写奏折,可否?”
卢怀慎一口答应:“行,行,你文笔胜下官十倍不止,这道奏文,还非得你动笔才说得动圣上。”
等卢怀慎看完几份文牍,姚崇的奏折也完成了,他自己看了一遍,十分满意:“卢相,老夫这样写,你看如何?”
“念来听听。”
“‘先尝得旨,云王公、驸马有所奏请,非墨敕皆勿行。臣窃以量才授官,当归有司,若缘亲恩之故,得以官爵为惠,,实紊纪纲。’”
卢怀慎点头道:“有理有据!圣上本来就答应了你要整饬吏治,你这样一说,他哪里还反驳得了。”
姚崇得了卢怀慎赞许,好像却引起了他的一桩心事,对着一叠文牍坐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卢怀慎不解地问:“姚元之,你怎么了,想起什么烦心事了吧?”
姚崇皱起了眉头:“由此而及彼,说起整饬吏治,老夫就想起了斜封官那些衮衮诸公们,眼看着遴选的日期又将临近,老夫都替吏部发愁,哪里去找官位,好让这些人的屁股坐得下去呀。”
卢怀慎不紧不慢地说:“是啊,姚元之,你当过三朝宰相,知道积年累计下来的斜封官有多少么?”
“自然知道,历年积存,当有数万之众!”
“自中宗朝起,东都西都就各设一个吏部侍郎,专门安置这些官员,忙得废寝忘食焦头烂额,还是有许多人候选。我看,此类人多得如同过江之鲫,就是设置再多的官位,也把他们安插不下去。”
姚崇也摇头叹气:“老夫又何尝不知呢!”
“哼哼,还有一样令人切齿痛恨,把他们安置到哪里,那里的地皮就被刮得离地三尺有余,老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是啊,买个官三十万,当了官,不搜刮,不聚敛,那买这个官又有何用?白白孝敬了韦后、安乐、太平她们不成?”
“这实在是我朝一大弊端!“
姚崇满腹感慨地说道:“圣上初初即位时,老夫与宋璟就清理了一回,不料太平大发淫威,半个月之内,把他们统统官复原职,圣上也没有办法。这些人,真正是一群饕餮无厌的蝗虫,若等闲视之,他们非一口一口地把朝廷吃空,把百姓吃穷。此弊不除,有百害而无一益!”
卢怀慎试探地问:“那明年的遴选,还照常么。”
“有老夫在这里坐着,就绝不会照常!”姚崇出神一阵,忽然眉开眼笑:“这荒年正是一个绝好的借口,国库空虚,难以发放俸银,更难以养闲官冗官,撸了他们的官职,他们也无话可说。”
卢怀慎点头称许:“是呀是呀,国家仓廪空虚,哪里有能力养得起这些鼠类。既如此,就一起奏明圣上,着手清理?”
“好,那就再拟一道折子,明天一并奏明圣上。”
卢怀慎还有几分担忧:“着手如许之快,圣上会恩准么?”
姚崇却有十分把握:“圣上恨不能一夜之间尽出积弊,革故鼎新,使大唐得以中兴,哪里会不恩准的。从前是因为有人掣肘,所以才办不下去,如今明主亲政,哪个还敢从中作梗!”
“那,此事还得姚元之你担纲哟。”
姚崇看着卢怀慎:“担纲就担纲。但是,你卢相也不能甩手不管。让老夫单枪独马唱独角戏”
“这个自然。请问下官主何事?”
“请准了圣上,你可去吏部亲自督办,怕那些个不长进的混蛋们收了人家的钱,吃了嘴软,拿了手短,瞒天过海匿下几个来,日后作了恶,圣上必要怪罪我等办事不力。”
“好好好,只要圣上一下制,下官就去坐镇吏部,亲自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地造名册,看那个贼胆包天的人还敢于填塞私活,营私舞弊。”
“如此最好。”
第二天,姚崇和卢怀慎把昨日草拟好的两道奏折呈上,明皇先看了弹劾申王擅自擢升自己家人的那道折子。看着看着,粗黑的眉毛拧到了一起:“姚爱卿,卢爱卿,这个这个,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啊?”
姚崇说:“圣上,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事情虽小,但圣上今日亲自开了这个口子,日后效仿的将蜂拥而至。准了这个,不准那个,给了这个恩赐,不给那个恩赐,圣上,你今后可能将穷于应付了。”
明皇拿着奏折,沉吟地说:“申王是朕同胞兄弟,朕已经亲口应允了他,驳了他,朕脸上无光。要不然,这一回就算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两位爱卿,你们就赏朕一个面子吧。”
姚崇和卢怀慎对看一眼,卢怀慎用眼神请姚崇出头折辩,姚崇也不推辞,上前几步,恳切地说:“圣上,你的兄弟非是申王一人,还有岐王,范王几位王爷,若是个个都来请你恩准,把自己的亲随越级擢升,升一个两个好说,若是三个四个,直至五个六个,七个八个,或许是更多更多,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天下百姓都记在心头,圣上,你的威仪又从何谈起?费尽心机想建立起来的纲纪和国家法度岂不是要被你自己亲手毁于一旦了吗?”
明皇被姚崇的一番话说动了,他用手指点着姚崇,说道:“姚崇,只有你敢于当着朕的面,批朕的龙鳞,揭朕的短处。好吧,下制,驳回申王请准,从今以后,谁人再为自己亲随亲信谋取官职,朕当面唾他。”
卢怀慎趁此机会,请明皇恩准第二道奏折,明皇看了,沉吟一阵,说道:“此事是当面答应了姚崇的。事情一多,就拖了下来。既然今年歉收,就统统地罢免了他们。一个也不留。”
“陛下,此事有燃眉之急,久拖不决,那些人还有期许,不免蠢蠢欲动,彻底地断了他们的念想,也有利于朝廷稳固。”
“好,那就即刻着手办理。”
领了明皇旨意,卢怀慎在吏部坐镇数日,督促吏部官员把斜封官的名册一一造好。他亲自抱着,送到了明皇案头。
明皇把那本厚厚的名册随手翻了一翻,一长串名字黑压压地从眼前晃过。连他都有些吃惊了:“有这么多呀?”
卢怀慎说:“可能还有遗漏的。”
明皇掂量着那本沉甸甸的名册:“这还了得,国库的俸银,都叫这伙子黑良心的吃了,国家当用的人才,反倒得不到升迁!”
“陛下圣明,不彻底地清除了此类禄蠹之辈,官道壅塞,有才有德之人不能擢用,这才是最大的弊害。”
明皇点头同意,把名册拿给了姚崇:“你们大胆去办吧,有哪个敢跳出来寻事的,朕定当诛杀,绝无饶恕之理。”
姚崇办事,雷厉风行又大刀阔斧,接下来,按照吏部名册,十几天之内,数不胜数的“员外官、同正官、试官、摄官、检效官、判官、知官”统统被罢免,几无漏网之人。他还下文中书省,明文规定:凡是当过员外官、试官、检校官的人,日后若是没有出类拔萃的政绩和武功,吏部和兵部不得重新录用。至此,一扫官场邪风,吏治大见成效,为明皇新政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为使官员们明了为官之正道,姚崇还动笔撰写了《五诫》,告诫为官者,要“为政以公,毫厘不差”,“易俗以雅乐,和人以正声”,“当须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慎之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与其浊富,宁比清贫”,“以此清白,遗其子孙”。
五月麦熟,却不是明皇切望中的丰年。正当小麦灌浆时,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春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粮食征收不上。姚崇启奏了明皇,希望他能暂缓对契丹用兵。可是,明皇却说:“一场速战速决之仗,用不了多长的时日,因而就用不了多少粮草,你尽力去办,先把仓廪中的存粮清一清,到时候薛讷兵马一动,先把这些陈粮运到他军中。朕先前就曾明言:无论如何,这一仗也是要打的。”
“陛下,遭灾地方的百姓绝了口粮,需要赈济,这也需用大批粮食,也要从国家仓廪中拨出,老臣不知,是先供军需?还是先赈济灾民?”
明皇瞬目看着姚崇,带笑不笑地说:“好你个老姚崇,想为难朕啊?那朕还要你这个宰相做什么?”
姚崇笑着说:“老臣不敢。不是要为难陛下,拆东墙难补西墙,老臣实实地觉得很是为难。”
明皇坐得久了,腰腿有些酸麻,站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要拆要补,你勉力去做,实在是抽调不过来,那今年之内就只好暂不讨伐契丹了。”
姚崇深施一礼:“陛下圣明。”
明皇却说:“姚爱卿,不要忙着给朕说好听的。朕话是这样说,只是薛讷那里朕已命他做好准备,相机出兵,如果他觉得战机已到,朕也拦他不住,你的粮草也要先尽着他用,这个你须要心中有数。”
“是——”。
几天来积存了不少文牍,姚崇要一一过目,择出要紧的呈明皇御览。从武德殿退下,他就进了平日里处理公务的一间偏殿,埋头于文书之中,一坐下,就是半上午没有起身,连小解都是小跑着去。等跑着回来,见屋里坐了一个人,正翻看他批阅过的一本奏折,眯着老花眼睛细细地阅读。定睛一看,原来是瘦骨嶙峋的黄门侍郎卢怀慎。先不开口说话,倒了半杯凉茶送到他的手边。
抬眼看见了姚崇,卢怀慎放下了奏折,揉揉老花眼,说:“姚元之,有一件事,非得你出面去跟圣上说不可!”
“什么事?”
“申王爷不经有司,私自把他府中一个叫阎楚珪的录事提拔为府中参军,你看看,这事你是管还是不管?”
“圣上知道吗?”
“知道,说是他亲口恩准了的。”
姚崇沉吟一阵:“老夫一个人说恐也难使圣上改了旨意,不如我等联名上奏,众口一致,圣上不得不从长计议了。”
“好,下官也正是此意,吾等就联名上奏。”
“那,你替老夫看几份奏文,老夫这就提笔写奏折,可否?”
卢怀慎一口答应:“行,行,你文笔胜下官十倍不止,这道奏文,还非得你动笔才说得动圣上。”
等卢怀慎看完几份文牍,姚崇的奏折也完成了,他自己看了一遍,十分满意:“卢相,老夫这样写,你看如何?”
“念来听听。”
“‘先尝得旨,云王公、驸马有所奏请,非墨敕皆勿行。臣窃以量才授官,当归有司,若缘亲恩之故,得以官爵为惠,,实紊纪纲。’”
卢怀慎点头道:“有理有据!圣上本来就答应了你要整饬吏治,你这样一说,他哪里还反驳得了。”
姚崇得了卢怀慎赞许,好像却引起了他的一桩心事,对着一叠文牍坐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卢怀慎不解地问:“姚元之,你怎么了,想起什么烦心事了吧?”
姚崇皱起了眉头:“由此而及彼,说起整饬吏治,老夫就想起了斜封官那些衮衮诸公们,眼看着遴选的日期又将临近,老夫都替吏部发愁,哪里去找官位,好让这些人的屁股坐得下去呀。”
卢怀慎不紧不慢地说:“是啊,姚元之,你当过三朝宰相,知道积年累计下来的斜封官有多少么?”
“自然知道,历年积存,当有数万之众!”
“自中宗朝起,东都西都就各设一个吏部侍郎,专门安置这些官员,忙得废寝忘食焦头烂额,还是有许多人候选。我看,此类人多得如同过江之鲫,就是设置再多的官位,也把他们安插不下去。”
姚崇也摇头叹气:“老夫又何尝不知呢!”
“哼哼,还有一样令人切齿痛恨,把他们安置到哪里,那里的地皮就被刮得离地三尺有余,老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是啊,买个官三十万,当了官,不搜刮,不聚敛,那买这个官又有何用?白白孝敬了韦后、安乐、太平她们不成?”
“这实在是我朝一大弊端!“
姚崇满腹感慨地说道:“圣上初初即位时,老夫与宋璟就清理了一回,不料太平大发淫威,半个月之内,把他们统统官复原职,圣上也没有办法。这些人,真正是一群饕餮无厌的蝗虫,若等闲视之,他们非一口一口地把朝廷吃空,把百姓吃穷。此弊不除,有百害而无一益!”
卢怀慎试探地问:“那明年的遴选,还照常么。”
“有老夫在这里坐着,就绝不会照常!”姚崇出神一阵,忽然眉开眼笑:“这荒年正是一个绝好的借口,国库空虚,难以发放俸银,更难以养闲官冗官,撸了他们的官职,他们也无话可说。”
卢怀慎点头称许:“是呀是呀,国家仓廪空虚,哪里有能力养得起这些鼠类。既如此,就一起奏明圣上,着手清理?”
“好,那就再拟一道折子,明天一并奏明圣上。”
卢怀慎还有几分担忧:“着手如许之快,圣上会恩准么?”
姚崇却有十分把握:“圣上恨不能一夜之间尽出积弊,革故鼎新,使大唐得以中兴,哪里会不恩准的。从前是因为有人掣肘,所以才办不下去,如今明主亲政,哪个还敢从中作梗!”
“那,此事还得姚元之你担纲哟。”
姚崇看着卢怀慎:“担纲就担纲。但是,你卢相也不能甩手不管。让老夫单枪独马唱独角戏”
“这个自然。请问下官主何事?”
“请准了圣上,你可去吏部亲自督办,怕那些个不长进的混蛋们收了人家的钱,吃了嘴软,拿了手短,瞒天过海匿下几个来,日后作了恶,圣上必要怪罪我等办事不力。”
“好好好,只要圣上一下制,下官就去坐镇吏部,亲自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地造名册,看那个贼胆包天的人还敢于填塞私活,营私舞弊。”
“如此最好。”
第二天,姚崇和卢怀慎把昨日草拟好的两道奏折呈上,明皇先看了弹劾申王擅自擢升自己家人的那道折子。看着看着,粗黑的眉毛拧到了一起:“姚爱卿,卢爱卿,这个这个,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啊?”
姚崇说:“圣上,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事情虽小,但圣上今日亲自开了这个口子,日后效仿的将蜂拥而至。准了这个,不准那个,给了这个恩赐,不给那个恩赐,圣上,你今后可能将穷于应付了。”
明皇拿着奏折,沉吟地说:“申王是朕同胞兄弟,朕已经亲口应允了他,驳了他,朕脸上无光。要不然,这一回就算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两位爱卿,你们就赏朕一个面子吧。”
姚崇和卢怀慎对看一眼,卢怀慎用眼神请姚崇出头折辩,姚崇也不推辞,上前几步,恳切地说:“圣上,你的兄弟非是申王一人,还有岐王,范王几位王爷,若是个个都来请你恩准,把自己的亲随越级擢升,升一个两个好说,若是三个四个,直至五个六个,七个八个,或许是更多更多,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天下百姓都记在心头,圣上,你的威仪又从何谈起?费尽心机想建立起来的纲纪和国家法度岂不是要被你自己亲手毁于一旦了吗?”
明皇被姚崇的一番话说动了,他用手指点着姚崇,说道:“姚崇,只有你敢于当着朕的面,批朕的龙鳞,揭朕的短处。好吧,下制,驳回申王请准,从今以后,谁人再为自己亲随亲信谋取官职,朕当面唾他。”
卢怀慎趁此机会,请明皇恩准第二道奏折,明皇看了,沉吟一阵,说道:“此事是当面答应了姚崇的。事情一多,就拖了下来。既然今年歉收,就统统地罢免了他们。一个也不留。”
“陛下,此事有燃眉之急,久拖不决,那些人还有期许,不免蠢蠢欲动,彻底地断了他们的念想,也有利于朝廷稳固。”
“好,那就即刻着手办理。”
领了明皇旨意,卢怀慎在吏部坐镇数日,督促吏部官员把斜封官的名册一一造好。他亲自抱着,送到了明皇案头。
明皇把那本厚厚的名册随手翻了一翻,一长串名字黑压压地从眼前晃过。连他都有些吃惊了:“有这么多呀?”
卢怀慎说:“可能还有遗漏的。”
明皇掂量着那本沉甸甸的名册:“这还了得,国库的俸银,都叫这伙子黑良心的吃了,国家当用的人才,反倒得不到升迁!”
“陛下圣明,不彻底地清除了此类禄蠹之辈,官道壅塞,有才有德之人不能擢用,这才是最大的弊害。”
明皇点头同意,把名册拿给了姚崇:“你们大胆去办吧,有哪个敢跳出来寻事的,朕定当诛杀,绝无饶恕之理。”
姚崇办事,雷厉风行又大刀阔斧,接下来,按照吏部名册,十几天之内,数不胜数的“员外官、同正官、试官、摄官、检效官、判官、知官”统统被罢免,几无漏网之人。他还下文中书省,明文规定:凡是当过员外官、试官、检校官的人,日后若是没有出类拔萃的政绩和武功,吏部和兵部不得重新录用。至此,一扫官场邪风,吏治大见成效,为明皇新政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为使官员们明了为官之正道,姚崇还动笔撰写了《五诫》,告诫为官者,要“为政以公,毫厘不差”,“易俗以雅乐,和人以正声”,“当须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慎之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与其浊富,宁比清贫”,“以此清白,遗其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