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阳谋之计(求月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
京城,槐安胡同杨府。
“大总统这是要借我的文刀啊!”
杨度点燃一支洋式卷烟,又叫仆人给他倒一杯英国威士忌。他喝了一大口,将发虚的心强压住。
在中国,他算是最早同李致远打交道的人,对于那个人,他从来也就没曾看透过,或者说,看到的不过是他想让别人的看到的,也正囡如此,他才会觉得有些发虚,大总统要借他的文刀去拾掇他,到也和杨度的心思,可杨度却怕最后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过去的两年间,无论是作为大总统的幕僚或是后为关振铭的“私幕”杨度没少为关振铭出谋划策,可机关算尽,最后不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落得为他人做嫁衣的境地,每每想及往事,总让杨度对那人心觉无力。
而现在却又要替大总统“抓刀”,以文制人!虽说是借时行势,以文杀人,可不知为何,杨度总觉得这事怕不会那么容易,时好借、势易行,但以文杀人,能杀得的人吗?
心绪慢慢安定之际,他的脑子里再次浮现出当年碧云寺夜数罗汉的情景,浮现出明杏斋里师生对坐研究帝王之学的岁月,浮现出马王庙胡三爹的三次测字,他认为自己无论从才具,从命数,还是从机遇来看,都应有宰相之分。
从无论是从唐内阁到现在的内阁,别说是主掌内阁,甚至就连一肥差都未谋得,之所以如此,乃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为宰相无疑,也正因如此,一方面对袁世凯授其的闲职予以拒绝,在关门谢客的同时,又同袁克定交往无不是为了将开铺路。
古往今来一切大事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人要做出大事,必须先要有其位,谋取宰相之位正是谋取为国家办大事的必备条件。有了这个位子之后才可以从容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和学问,将导致中国富强的政策实行出来,将能执行这套政策的人才起用出来,这不就是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吗?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衡量他的价值,最终应当以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为标准,至于这中间所使用的手段以及所夹杂的个人目的是不应该作为主要的因素的。何况变更主张,其手段并不恶劣,至于想做宰相,这个目的也决不卑鄙。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诸葛亮、曾国藩那样的圣贤都还想做宰相哩!
这样想到,原本有些心灰的杨度顿时又来了精神,脸上露出些许嘲色,似乎是在嘲弄自己竟然被那么一个后生晚辈下到了。闭着眼睛在回忆日置益与大总统交谈话录的同时又在心里考量着这两日报上的激辩,沉思了足足半个钟后,他方才拿起笔来郑重地将题目写好:
《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
“皙子,大作写得如何了?”
题瘫刚一写好,却见袁克定满面春风地从外面进来。
“还没有动笔哩!”
杨度指了指摊开在桌面上的稿子。
“刚刚才把心里的结解开。
“心里有什么结?”
袁克定到是觉得奇怪,杨度能有什么心结?但猛然却又想起眼前这人表面上是一书生,可内心里却是一官迷,这心结怕还在这地方。
于是袁克定便取过仆人刚奉上的茶杯,笑嘻嘻地说。
“不要有什么结,安下心来写好这篇大文章,我再给你寻一个开心!”
杨度没有明白袁大公子的话里的意思,只是摇头说道:
“我已解开了不必再寻开心了,我们来谈谈这篇文章该如何写。”
“我正是为这个而来的。”
袁克定便不无得意地说,
“我昨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好方式,这篇文章采用枚乘体如何?”
“你是说用答客问的形式来写?”
“正是的。”
面上尽是得意之色的袁克定放下杯子说道。
“近来报上登的那些谈论国是的文章都是死死板板的,从开篇到结尾议论发到底,一副铁着脸皮硬着喉咙教训人的姿态让人见了生厌,读来乏味。昨天偶读枚乘《七发》,顿觉兴味大增。我想,皙子就是今日的枚乘,也来做一篇《七发》。我做客,提问;你做主,回答。一问一答,把这个······嗯,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的大道理通俗地说透彻,如何?”…。
“太好了!”
原本还在寻思着如何下笔的杨度兴奋得神采飞扬,露出枚乘式文人的本性来,
“就开始,就开始,提哪几个问题,你想好了吗?”
杨度忙提起笔来,正要写,又放下:
“芸台,你干脆坐到我对面来。”
“行!”
第一次展现自身之才的袁克定高兴得一时忘记了大公子的尊严,自个儿端起椅子坐到杨度的对面。
“我想好了几个问题,都是大家所关心的。没有提到的,你再补充。”
这几天,他可是没少拜读因那篇“大总统与日公使会面实录”引发的各报评论文章,所以心里也存着一些问题。
“好,你说!”
杨度重新提起毛笔。
袁克定将思路略为梳理下,摇头晃脑地说:
“我先这样问皙子先生,民国成立迄今三年,赖大总统之力,削平内乱,千侮,国已安定,民已苏息,自兹以往整理内政,十年二十年,中国或可以谋富强,与列强并立于世界吗?你就说:不然。若国家不思改弦更张,则富强无望。我再问:何以故?你再答:此乃中国当今之弊也,我便惊问:何以如此?然后,你就将李子诚的兵威抖出来,大谈强势军阀为何会使中国富强无望的道理。怎么样,枚乘老先生?”
“真有你的!”
听袁克定这么一说,杨度便大喜道,
“我就这样回答你:民国三年的中国,超过四亿的人口、数以百计的政党、数以十计的督军,无一不是社会不稳定的渊薮·今日人意挑拨离间行卫国之举李经略使于先,他日势必将引其它督军,初时诸人以赤诚之心于国无虑,然后久之必生间隙·间隙一生,绝非中国之幸,若矛盾激烈,必将引起国局动乱。国家一乱,富从何来?故中国富强无望。”
虽说只是初言,但袁克定却拍掌叫起好来。
“答得好。我又问:那么如何时才能富强有望吗?”
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杨度又想到如何能把一些大道理通俗易懂的传达给看报之人。
“中国之地·上下一心、团结如一之时方能富强有望!”
这几句话说到袁克定的心窝里去了,他霍然站起说:
“暂子,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不再提问了,下面由你自个儿提自个儿答!五天以后我来取。我相信你这篇文章必定会是一支百万雄师,若是文刀得成。我一定为你在大总统面前请功。”
说完兴高采烈地离开了槐安胡同。
袁克定走后,杨度开始正式写作。他精神亢奋,思路泉涌·那一肚子学问,如同决堤的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宣泄在纸笔之间。他把与袁克定的对答的几个问题加以拓宽掘深,以奔放而又严谨的文字将它们固定下来。然后再来几个一问一答·指出今日中国的困局,而每一笔都可谓是意有所指,矛有所对。
所指者,为江苏,所对者为李致远。
在文章中,他当然不忘极力吹捧李致远的爱国之心,当然却又不忘着重提出日置益于大总统面前挑拨之词,于国无利,又吹捧大总统、李经略使应以国事计,去其间隙·以为合作,如此,方为中国之大幸,而所谓的合作,自然又是一番说话。
作为一个政治家,诚实最为重要·欺骗最为不道德。而看着这满篇的文章,杨度仿佛觉得自己是古往今来最诚实的政治家。他十分得意地挥笔完成了全文,然后痛饮半瓶威士忌,陶醉在自我设计的“政治家”的梦境之中!
梦醒了!
恰是一声惊雷把那还没做完的梦给惊醒了,看着报纸那篇《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再联系到最近几天的收到的那几份电报,一阵无力感从李子诚的心底生出。
“…···为中国之稳定、中国之富强,于战兵,君当请中央裁撤军队,如此,方能维持中国之稳定,促进中国之富强!”…。
瞧着那一份份通电,瞬间,李子诚茫然了,这是什么事啊!仗还没打完,就有人通电要求自己裁军,似乎一天不裁军,自己便是民国的朱全忠,就是居心叵测之人!
“瞧瞧,瞧瞧这报纸上说的是什么,什么大总统应以大度待人,绝不可为日人蛊惑,对苏省生出防范之心,什么李经略使应以裁军而自白天下,他娘的,放屁!”
非常难得的在穆湘进来时,李子诚骂了一句脏话,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为了这个国家,自己付出了不少,可他们是怎么对自己的,这鸟未尽就有人寻思着先藏弓了。
“鸟尽弓藏,现如今这鸟未尽就有人寻思着先藏弓了,我招谁惹谁了,江苏陆军的牺牲他们没看到吗?一句话,让我以国事为重,自证清白,清白,有这个证法的吗?我说不会开以武论是非之河,就断不会起这个头,我李子诚待人以诚,交之以心,他们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他们怎么不去看看那些个把军队当成私军的将军、督军,不去看看袁世凯!他娘的,现在到好了,都盯到我这了,当真是以为,老子的枪是摆设是不是……”
怒及了,李子诚心底的那几分脾气也给激了起来,虽说没想到要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可想到自己一番辛苦,竟然落得这个下场,如何不让人气恼。
前脚进办公室,后脚便听着他这一番牢骚的穆湘一笑。
“还真是摆设!”
“嗯!藕初……”
“还能怎么办?要不致远,现在就给省警察厅发一份电报,把省内的报纸封了,记者抓了,然后再把保安局的人派出去,把那些发通电的都抓到连云来,送上法庭·严加审理,要不,再把陆军主力调回来,不用了调了·直接命令他们朝京城进攻,没准,再过几个月,大总统之位,你也就能做坐上了!”
穆湘的这番话,虽说像是冷嘲,但更多的却是朋友间的玩笑·李子诚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跨省,还是免了!”
自由之言论,当言论自由被彻底保障的时候′威权也不复存在,就像现在的中国,表面上是袁世凯的威权,可实际,他的`却不断受到挑战,他都能受到挑战·更何况是自己。
“致远,今天陇海时报上黄远声的那篇文章写的不错,中国之稳定在于·中央政府还政于民,地方各省还军于国,若是中央政府真的能还政于民,那即便是把军队还给国家,又有何妨,更何况······”
在说话的时候,穆湘却不时的打量着李子诚,一直以来江苏陆军都鼓吹着“效忠国家”,想来,他应该是不会拒绝还军于国的。
“还政于民·还军于国?”
这“八字”却让李子诚沉默良久,这八个字,一语道破了未来中国的百年之事,别说现在,就是一百年后,这也不过只是一个远不可及的名词罢了。
“藕初·你不是不知道,我可从来没把军队视做私军啊!”
像是为了自证清白一般,李子诚又特意哼起了江苏陆军的军歌。
“即使人们不再忠诚,我们仍然忠诚。我们的队伍永远屹于这片土地。对于更好时代的描绘警醒了我们的青年,一个存有美德和以牺牲为荣的时代!我们永远与祖国一起,永不屈服!请相信我们的忠诚,如同相信中国的大地山河。所有兄弟的心扉终究会光明透彻。他们会重新互爱,保持忠诚!所有的英雄为了梦想的实现而斗争······”
哼善这首取自潜艇内唱片的《当人们不再忠诚》,李子诚认真的说道。
“我个人和军队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是不容任何人质疑的,我们绝不会主动挑起内战,但如果有人想要挑起内战······”
话音落下,李子诚站起身来,自己可以阻止一切吗?
显然这不过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袁世凯去世之前,依靠他的权威,还可以维持一个名义上的中央,可一但袁世凯死了,中央也就不复存在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军阀混战、政见之战此起彼伏,再到后来的八年浴血抗战,直到………。
就在这时门敲响了,接着陈陶遗走了进来,这几天,章炳麟正在阄脾气,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子诚以“事务繁忙”为借口,谢绝了同欧事研究会诸人见面,只是派人陪同他们在沿陇海铁路参观,所以现在这秘书一职自然要由陈陶遗担起来。
“经略使,大总统电报!”
袁世凯的电报?
李子诚一愣,从陈陶遗那接过电报一看,电报上却赫然写着。
“致远吾弟:
近日,误会丛生,实非兄之意也,兄岂不知弟之心意,“黎民何辜,竟遭此烽劫!”、“凡有良知之士,岂愿开以武论是非之先河”,吾弟一言一句无不令人省醒,兄岂会信他人之间?再则,江苏陆军此战之功,举国皆睹,江苏陆军于国之忠,举国皆知,吾弟于国事之诚,兄岂会无睹,现,他人以国事为忧,行以劝慰,实非兄之意也,于兄看来,其言其行非无益于国,反于国有害之,只令你我兄弟二人心生间隙,如此方才是日人所愿……兄谨以大总统之位于个人之良知向吾弟保证,此战之后,江苏陆军绝不应以裁撤,如此,且不言凉为国有功将士之心,恐裁撤苏省陆军,兴者唯列强尔!兄于此请吾弟以国事为重,应加强苏省陆军建设,以为我中华编练强军一支,如此,才是中国之幸、民族之幸……
兄世凯!”
看着手中的电报纸,又看一眼电报纸写着的“大总统私人明电”,一阵哑然之后,李子诚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舆真是高明不过袁世凯啊!”
说罢,便将手中的电报递给穆湘,接过电报的穆湘看完电报,到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
“咱们的这位袁大总统的这一招以退为进啊!”
摇着头,李子诚知道,无论如何,在这一着棋上,自己让袁世凯占尽了先机,日置益和袁世凯说的那番话,不是反间计,不是离间计,而是民心计,袁世凯又岂会不知?结果袁世凯来了个顺水推舟,借着日置益的话,动起了民众对时局的不安,接着,袁世凯的这份电报,更表明了他大总统的肚量,但却把自己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这一份明文电报,不出今天,就会被报界转载,到时人人只会说大总统之贤,可若是自己把电报当了真,只怕,这苦心经营的名声,也就毁于一旦了······什么样的阴谋是无懈可击的,世间不存在无懈可击的阴谋,唯一无懈可击的计谋是阳谋,而今天袁世凯给自己使的就是这阳谋之计!
就在犹豫着如何应对这看似无懈可击的阳谋之时,李子诚却在无意中看到桌上的台历,看着那台历上的西元年份,眼前,却是突然一亮。
“回电大总统,当前当以战事为先,待战事终结,时局平定之时,致远即往京城,与兄共商国事!”
“致远这……”
穆湘的不解换来的却是李子诚的满面微笑,那满面的微笑显得有些神秘,以至他相信,在他的心里或许早已有定计!纟
京城,槐安胡同杨府。
“大总统这是要借我的文刀啊!”
杨度点燃一支洋式卷烟,又叫仆人给他倒一杯英国威士忌。他喝了一大口,将发虚的心强压住。
在中国,他算是最早同李致远打交道的人,对于那个人,他从来也就没曾看透过,或者说,看到的不过是他想让别人的看到的,也正囡如此,他才会觉得有些发虚,大总统要借他的文刀去拾掇他,到也和杨度的心思,可杨度却怕最后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过去的两年间,无论是作为大总统的幕僚或是后为关振铭的“私幕”杨度没少为关振铭出谋划策,可机关算尽,最后不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落得为他人做嫁衣的境地,每每想及往事,总让杨度对那人心觉无力。
而现在却又要替大总统“抓刀”,以文制人!虽说是借时行势,以文杀人,可不知为何,杨度总觉得这事怕不会那么容易,时好借、势易行,但以文杀人,能杀得的人吗?
心绪慢慢安定之际,他的脑子里再次浮现出当年碧云寺夜数罗汉的情景,浮现出明杏斋里师生对坐研究帝王之学的岁月,浮现出马王庙胡三爹的三次测字,他认为自己无论从才具,从命数,还是从机遇来看,都应有宰相之分。
从无论是从唐内阁到现在的内阁,别说是主掌内阁,甚至就连一肥差都未谋得,之所以如此,乃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为宰相无疑,也正因如此,一方面对袁世凯授其的闲职予以拒绝,在关门谢客的同时,又同袁克定交往无不是为了将开铺路。
古往今来一切大事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人要做出大事,必须先要有其位,谋取宰相之位正是谋取为国家办大事的必备条件。有了这个位子之后才可以从容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和学问,将导致中国富强的政策实行出来,将能执行这套政策的人才起用出来,这不就是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吗?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衡量他的价值,最终应当以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为标准,至于这中间所使用的手段以及所夹杂的个人目的是不应该作为主要的因素的。何况变更主张,其手段并不恶劣,至于想做宰相,这个目的也决不卑鄙。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诸葛亮、曾国藩那样的圣贤都还想做宰相哩!
这样想到,原本有些心灰的杨度顿时又来了精神,脸上露出些许嘲色,似乎是在嘲弄自己竟然被那么一个后生晚辈下到了。闭着眼睛在回忆日置益与大总统交谈话录的同时又在心里考量着这两日报上的激辩,沉思了足足半个钟后,他方才拿起笔来郑重地将题目写好:
《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
“皙子,大作写得如何了?”
题瘫刚一写好,却见袁克定满面春风地从外面进来。
“还没有动笔哩!”
杨度指了指摊开在桌面上的稿子。
“刚刚才把心里的结解开。
“心里有什么结?”
袁克定到是觉得奇怪,杨度能有什么心结?但猛然却又想起眼前这人表面上是一书生,可内心里却是一官迷,这心结怕还在这地方。
于是袁克定便取过仆人刚奉上的茶杯,笑嘻嘻地说。
“不要有什么结,安下心来写好这篇大文章,我再给你寻一个开心!”
杨度没有明白袁大公子的话里的意思,只是摇头说道:
“我已解开了不必再寻开心了,我们来谈谈这篇文章该如何写。”
“我正是为这个而来的。”
袁克定便不无得意地说,
“我昨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好方式,这篇文章采用枚乘体如何?”
“你是说用答客问的形式来写?”
“正是的。”
面上尽是得意之色的袁克定放下杯子说道。
“近来报上登的那些谈论国是的文章都是死死板板的,从开篇到结尾议论发到底,一副铁着脸皮硬着喉咙教训人的姿态让人见了生厌,读来乏味。昨天偶读枚乘《七发》,顿觉兴味大增。我想,皙子就是今日的枚乘,也来做一篇《七发》。我做客,提问;你做主,回答。一问一答,把这个······嗯,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的大道理通俗地说透彻,如何?”…。
“太好了!”
原本还在寻思着如何下笔的杨度兴奋得神采飞扬,露出枚乘式文人的本性来,
“就开始,就开始,提哪几个问题,你想好了吗?”
杨度忙提起笔来,正要写,又放下:
“芸台,你干脆坐到我对面来。”
“行!”
第一次展现自身之才的袁克定高兴得一时忘记了大公子的尊严,自个儿端起椅子坐到杨度的对面。
“我想好了几个问题,都是大家所关心的。没有提到的,你再补充。”
这几天,他可是没少拜读因那篇“大总统与日公使会面实录”引发的各报评论文章,所以心里也存着一些问题。
“好,你说!”
杨度重新提起毛笔。
袁克定将思路略为梳理下,摇头晃脑地说:
“我先这样问皙子先生,民国成立迄今三年,赖大总统之力,削平内乱,千侮,国已安定,民已苏息,自兹以往整理内政,十年二十年,中国或可以谋富强,与列强并立于世界吗?你就说:不然。若国家不思改弦更张,则富强无望。我再问:何以故?你再答:此乃中国当今之弊也,我便惊问:何以如此?然后,你就将李子诚的兵威抖出来,大谈强势军阀为何会使中国富强无望的道理。怎么样,枚乘老先生?”
“真有你的!”
听袁克定这么一说,杨度便大喜道,
“我就这样回答你:民国三年的中国,超过四亿的人口、数以百计的政党、数以十计的督军,无一不是社会不稳定的渊薮·今日人意挑拨离间行卫国之举李经略使于先,他日势必将引其它督军,初时诸人以赤诚之心于国无虑,然后久之必生间隙·间隙一生,绝非中国之幸,若矛盾激烈,必将引起国局动乱。国家一乱,富从何来?故中国富强无望。”
虽说只是初言,但袁克定却拍掌叫起好来。
“答得好。我又问:那么如何时才能富强有望吗?”
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杨度又想到如何能把一些大道理通俗易懂的传达给看报之人。
“中国之地·上下一心、团结如一之时方能富强有望!”
这几句话说到袁克定的心窝里去了,他霍然站起说:
“暂子,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不再提问了,下面由你自个儿提自个儿答!五天以后我来取。我相信你这篇文章必定会是一支百万雄师,若是文刀得成。我一定为你在大总统面前请功。”
说完兴高采烈地离开了槐安胡同。
袁克定走后,杨度开始正式写作。他精神亢奋,思路泉涌·那一肚子学问,如同决堤的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宣泄在纸笔之间。他把与袁克定的对答的几个问题加以拓宽掘深,以奔放而又严谨的文字将它们固定下来。然后再来几个一问一答·指出今日中国的困局,而每一笔都可谓是意有所指,矛有所对。
所指者,为江苏,所对者为李致远。
在文章中,他当然不忘极力吹捧李致远的爱国之心,当然却又不忘着重提出日置益于大总统面前挑拨之词,于国无利,又吹捧大总统、李经略使应以国事计,去其间隙·以为合作,如此,方为中国之大幸,而所谓的合作,自然又是一番说话。
作为一个政治家,诚实最为重要·欺骗最为不道德。而看着这满篇的文章,杨度仿佛觉得自己是古往今来最诚实的政治家。他十分得意地挥笔完成了全文,然后痛饮半瓶威士忌,陶醉在自我设计的“政治家”的梦境之中!
梦醒了!
恰是一声惊雷把那还没做完的梦给惊醒了,看着报纸那篇《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再联系到最近几天的收到的那几份电报,一阵无力感从李子诚的心底生出。
“…···为中国之稳定、中国之富强,于战兵,君当请中央裁撤军队,如此,方能维持中国之稳定,促进中国之富强!”…。
瞧着那一份份通电,瞬间,李子诚茫然了,这是什么事啊!仗还没打完,就有人通电要求自己裁军,似乎一天不裁军,自己便是民国的朱全忠,就是居心叵测之人!
“瞧瞧,瞧瞧这报纸上说的是什么,什么大总统应以大度待人,绝不可为日人蛊惑,对苏省生出防范之心,什么李经略使应以裁军而自白天下,他娘的,放屁!”
非常难得的在穆湘进来时,李子诚骂了一句脏话,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为了这个国家,自己付出了不少,可他们是怎么对自己的,这鸟未尽就有人寻思着先藏弓了。
“鸟尽弓藏,现如今这鸟未尽就有人寻思着先藏弓了,我招谁惹谁了,江苏陆军的牺牲他们没看到吗?一句话,让我以国事为重,自证清白,清白,有这个证法的吗?我说不会开以武论是非之河,就断不会起这个头,我李子诚待人以诚,交之以心,他们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他们怎么不去看看那些个把军队当成私军的将军、督军,不去看看袁世凯!他娘的,现在到好了,都盯到我这了,当真是以为,老子的枪是摆设是不是……”
怒及了,李子诚心底的那几分脾气也给激了起来,虽说没想到要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可想到自己一番辛苦,竟然落得这个下场,如何不让人气恼。
前脚进办公室,后脚便听着他这一番牢骚的穆湘一笑。
“还真是摆设!”
“嗯!藕初……”
“还能怎么办?要不致远,现在就给省警察厅发一份电报,把省内的报纸封了,记者抓了,然后再把保安局的人派出去,把那些发通电的都抓到连云来,送上法庭·严加审理,要不,再把陆军主力调回来,不用了调了·直接命令他们朝京城进攻,没准,再过几个月,大总统之位,你也就能做坐上了!”
穆湘的这番话,虽说像是冷嘲,但更多的却是朋友间的玩笑·李子诚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跨省,还是免了!”
自由之言论,当言论自由被彻底保障的时候′威权也不复存在,就像现在的中国,表面上是袁世凯的威权,可实际,他的`却不断受到挑战,他都能受到挑战·更何况是自己。
“致远,今天陇海时报上黄远声的那篇文章写的不错,中国之稳定在于·中央政府还政于民,地方各省还军于国,若是中央政府真的能还政于民,那即便是把军队还给国家,又有何妨,更何况······”
在说话的时候,穆湘却不时的打量着李子诚,一直以来江苏陆军都鼓吹着“效忠国家”,想来,他应该是不会拒绝还军于国的。
“还政于民·还军于国?”
这“八字”却让李子诚沉默良久,这八个字,一语道破了未来中国的百年之事,别说现在,就是一百年后,这也不过只是一个远不可及的名词罢了。
“藕初·你不是不知道,我可从来没把军队视做私军啊!”
像是为了自证清白一般,李子诚又特意哼起了江苏陆军的军歌。
“即使人们不再忠诚,我们仍然忠诚。我们的队伍永远屹于这片土地。对于更好时代的描绘警醒了我们的青年,一个存有美德和以牺牲为荣的时代!我们永远与祖国一起,永不屈服!请相信我们的忠诚,如同相信中国的大地山河。所有兄弟的心扉终究会光明透彻。他们会重新互爱,保持忠诚!所有的英雄为了梦想的实现而斗争······”
哼善这首取自潜艇内唱片的《当人们不再忠诚》,李子诚认真的说道。
“我个人和军队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是不容任何人质疑的,我们绝不会主动挑起内战,但如果有人想要挑起内战······”
话音落下,李子诚站起身来,自己可以阻止一切吗?
显然这不过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袁世凯去世之前,依靠他的权威,还可以维持一个名义上的中央,可一但袁世凯死了,中央也就不复存在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军阀混战、政见之战此起彼伏,再到后来的八年浴血抗战,直到………。
就在这时门敲响了,接着陈陶遗走了进来,这几天,章炳麟正在阄脾气,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子诚以“事务繁忙”为借口,谢绝了同欧事研究会诸人见面,只是派人陪同他们在沿陇海铁路参观,所以现在这秘书一职自然要由陈陶遗担起来。
“经略使,大总统电报!”
袁世凯的电报?
李子诚一愣,从陈陶遗那接过电报一看,电报上却赫然写着。
“致远吾弟:
近日,误会丛生,实非兄之意也,兄岂不知弟之心意,“黎民何辜,竟遭此烽劫!”、“凡有良知之士,岂愿开以武论是非之先河”,吾弟一言一句无不令人省醒,兄岂会信他人之间?再则,江苏陆军此战之功,举国皆睹,江苏陆军于国之忠,举国皆知,吾弟于国事之诚,兄岂会无睹,现,他人以国事为忧,行以劝慰,实非兄之意也,于兄看来,其言其行非无益于国,反于国有害之,只令你我兄弟二人心生间隙,如此方才是日人所愿……兄谨以大总统之位于个人之良知向吾弟保证,此战之后,江苏陆军绝不应以裁撤,如此,且不言凉为国有功将士之心,恐裁撤苏省陆军,兴者唯列强尔!兄于此请吾弟以国事为重,应加强苏省陆军建设,以为我中华编练强军一支,如此,才是中国之幸、民族之幸……
兄世凯!”
看着手中的电报纸,又看一眼电报纸写着的“大总统私人明电”,一阵哑然之后,李子诚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舆真是高明不过袁世凯啊!”
说罢,便将手中的电报递给穆湘,接过电报的穆湘看完电报,到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
“咱们的这位袁大总统的这一招以退为进啊!”
摇着头,李子诚知道,无论如何,在这一着棋上,自己让袁世凯占尽了先机,日置益和袁世凯说的那番话,不是反间计,不是离间计,而是民心计,袁世凯又岂会不知?结果袁世凯来了个顺水推舟,借着日置益的话,动起了民众对时局的不安,接着,袁世凯的这份电报,更表明了他大总统的肚量,但却把自己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这一份明文电报,不出今天,就会被报界转载,到时人人只会说大总统之贤,可若是自己把电报当了真,只怕,这苦心经营的名声,也就毁于一旦了······什么样的阴谋是无懈可击的,世间不存在无懈可击的阴谋,唯一无懈可击的计谋是阳谋,而今天袁世凯给自己使的就是这阳谋之计!
就在犹豫着如何应对这看似无懈可击的阳谋之时,李子诚却在无意中看到桌上的台历,看着那台历上的西元年份,眼前,却是突然一亮。
“回电大总统,当前当以战事为先,待战事终结,时局平定之时,致远即往京城,与兄共商国事!”
“致远这……”
穆湘的不解换来的却是李子诚的满面微笑,那满面的微笑显得有些神秘,以至他相信,在他的心里或许早已有定计!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