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敲打(求月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
1914年12月3日。
一场大雪之后,隆冬的北京,早又一派冰雪世界。绿叶不见了,红花不见了,从楼顶到树枝、到地面,一色的银装素裹,耀眼明晶,单调到是单调了,但却纯洁了,可这纯洁却只是表相,任何嗅觉灵敏的人都能看到,现在的京城,事实上却早就是一片暗潮涌动,这四九城中的平静不过只是暴风雪前宁寂罢了。
政事堂国务卿徐世昌来到居仁堂拜见大总统,随行的还有左丞杨士琦,已经六十有余的徐世晶,面上早已呈现出老态了,一副疲惫像,眼神也显得不足。他素常不是这样,三十五年前,他和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世凯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后受翰林院的编修,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成为袁世凯的心腹谋士,两人一文一武,互为同道。
两年前,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时,徐世晶力辞太保,前往青岛观望时局变化,在青岛,他是处于“宁为袁世凯夺权,也不让权落孙中山手”的激奋中,拒绝规劝,毅然在半年前出山,当他再一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他处于“袁氏天下究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7“的迷惑之中。“五十而知天命”,徐世昌转眼六十了,六十岁的应该知道自己的去从了,不会遇事慌慌张张,他是有这个能力的。
现在不同,他是去面对一个央央大国的兴衰,对待亿万黎民的生死存亡,一失足不是个人的千古恨,而是国家兴亡。徐世昌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人,三岁的娃娃都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他这个知书达理的人不懂?
他懂,可有时候,并不是懂得一些事情,就行了·大约正是官大了,事多了,徐世昌的心思也多了,愁肠也多了。
做了国务卿之后的徐世昌·为了袁的统治,是费尽了心机的,每天按时到设于含殿后遐瞩楼的政事堂办公,各部公事,一切须经国务卿核准,各部长竭见大总统时,必要国务卿在座。国务卿比大总统还忙。当年一家京报曾作过这样的报导:
国务卿之忙冗·实不减于前清兼管部之军机大臣。据可靠消息,徐相国每日起身甚早,八钟后盥漱洗完毕,至九钟乃至总统府,至十钟入谒总统,议论国事,十一钟到政事堂办公,十二钟午膳·下午二钟休息,至三、五钟再起办公,直继续至十钟前后·日以为常云云。
徐世昌虽然如此鞠躬尽瘁,但袁世凯对政事堂的控制却十分严密,使徐难有所为。徐世昌暗下里对知己们说:“往日阁员入阁之初,多所发表,而实质上则多一事不能行。今大乱之后,惟求休息,余既未敢多言,惟择其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勿行,行而有成效者善也·否者即恶也,视其结果何如耳`纵讥予无所表见,”徐世昌说的大真话,别人听了他的“无所表见”之论,似乎看透了他的“无为而治”心地,最后·不能不说一句“徐世昌,天下最大的滑头做了国务卿的徐世昌,并没有能够像他表白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为而治”也并非那么容易,就是他自认定的“无忧虑”的袁氏天下,也很不平静。很多预想不到的事,都在接踵而至,就像现在,徐世昌却不得不面对,究竟是应该顺大总统的意思辞职,还是坚持下去。…。
和袁世凯一见面,徐世昌便依如往常一样行礼说道:
“见过大总统!”
袁世凯微笑着伸手示意让坐。
“菊人兄,杏城、请坐。我正有事同你们商量那。”
徐世昌和杨士琦先是道谢,而后点头最后方才坐下,两人坐下之后,突的,却沉默了下来,杨士琦是抱定心思,让徐世昌开口,可徐世晶这会面对着大总统,同样也是自己的盟兄弟,又岂能主动说出自己不想辞职,显出留恋官职的心思?
而袁世凯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半闭着眼睛喝着下人刚送上来的茶,同时又请两人喝茶,对于徐杨两人的心思,袁世凯可谓是再清楚不过,他们都舍不得。试问这天底下,有几人能舍得到手的权势?
一时间,三人就这么沉默着,喝着茶,这居事堂内一时尽是静悄悄,除去杯碟碰击声外,却是没有任何声响。
终于,在长时沉默之后,袁世凯还是首先打破了沉默。
“菊人兄应该看过外交部的报告,第四条谈判,今天开始,估计十天半个月的,第四条就会谈完,也是洋历年年底的样子,就会签约1这外事算是定了!”
说这番话时,放下茶杯的袁世凯神情却不见任何轻松之意,而且随着话语神志由轻而沉,双眉也渐渐锁了起来。
“今天看了报纸,是新闻记者采访江苏陆军十一师,十一个师啊,一个师一万七千人,这就是近二十万军队那!我这大总统能调之兵,不过二十余万啊!扣除那些个杂牌,恐怕,哎,这大总统难当啊!真不知k道,那一天会不会有人劝我把这大总统之位让给他李致远啊
徐世昌一听,心里一惊,他和杨士琦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慌色,他们没想到大总统竟然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徐世昌正想进言劝说安慰,袁世凯却又说道。
“哎,为了国家大局,若是他李致远想要这大总统之位,本大总统让位于他又有何妨,这中国啊!再也乱不得了!”
语急如注,袁世凯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思”,事实上,袁世凯清楚的知道,他们不愿意让权,所以才有了这番表演,接着他又如泣如诉般的露出一副慷慨之相。
“十几年前,八国联军,让我中华吃尽了苦头,最后割地赔款,国力衰竭,十年苦心经营·方才恢复些许元气,辛亥年,南方军兴,列强意欲干涉·老袁我是不得不出山,维持局面,后来为免列强干涉,伤我中华元气,南北议和,清帝逊位,我也就当了这大总统·这几年,苦心维持,方才维持国家局面不至崩溃,国家时局日渐好转,此次欧战,日人逼我,幸亏三军将士效命,方才保得国家颜面、权益于不失·这国家大局好转,可偏生哎,……内局现又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办好?一不小心,内战再起,列强干涉,又岂是中华之福?”
徐世昌没有说话,杨士琦却是如坐针毡一般,扣着茶杯,徐世昌仿佛是在思索着大总统的言语含意一般,思索着该怎样回答他。
然而,这两个人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袁世凯说这番话,实际上为了堵他们的下一番话,他是为李子诚“进京”做清道工作,可袁世凯说的这个理由,却又上人无从可驳,他是为了国家大局·若是他们两人道出相驳的意义来,那岂不就是说他们两贪恋权势到了即便“引内战也不辞”的地步。…。
见他们两人沉默不语,不想再磨蹭下去的袁世凯站起身来,然后叹息着,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现在,外夷、内寇都十分猖獗,倘若国家在我辈手中丧失,我怎么对得起先民,怎么对起全国百姓,只是别人看不到这一点,我想两位是会明白我的心思的!”
话音落时,袁世凯便直直的看着两人,那意思似乎是在说。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该怎么办,你们两人应该知道了!”
徐世昌朝杨士琦看一眼,然后在心下苦笑着,袁世凯终归是袁世凯,话里话外,全未给别人留下一丁点余地啊!看着杨士琦目中闪动的无奈,于是便说道。
“大总统,切不可让职于李氏,况且,李氏意也不在大总统之位,还请大总统三思!”
就在这时,忽有人进来。
“报告总统,宣武上将冯将军来谒。”
听说是冯国璋来了,袁世凯一愣神,然后一边答应“有请一边对徐世昌、杨士琦说道:
“菊人兄、杏城,你们先到我办公室坐坐,我应酬一下就来。”
在两人离开后,想着他们两人已经明白了自己话里话外的意思,袁世凯的心里还是稍觉安逸些,他知道,不出半月,徐世昌就会请辞让贤,至于杨士琦,他又岂不明白事理,到时看看给他们寻个什么肥差,对他们也算是有所交待了。
心想着,袁世凯便朝居事堂外走去,迎冯国璋到了内院,尔后才请冯国璋进入居事堂,两对面坐下后,冯国璋先开了口。
“大总统,国璋想近日南反,特来向总统告辞!”
在北洋诸将之中,最郁闷的怕就是冯国璋了,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原本想打下南京以为江苏都督的冯国璋,并没能如愿,最后反倒让李致远落了便宜,最后只落得一个江淮巡阅使、宣武上将的虚名,还是客军驻于倪嗣冲主掌的安徽。
“为什么这么急?”袁世凯急声问道。“我还有事想同你商量呢?”
“我也有事!”
冯国章直截了当的说道。
“想跟大总统说明白,然后再走!”
袁世凯原想只是自己有事同冯国璋谈,没想到冯国璋也有事找他,难道也是为了那件事?重设国务院,看似简单,实际却是牵扯到各方利益,对于政事堂诸人而言,牵扯到他们的职位,对于军中诸将,却是牵扯到“交兵权”。
那件事看似做的隐秘,可袁世凯却知道,那事里的事,是瞒不住人的。这样想着,袁世凯便有意借话叉开,想旁敲侧击,缓缓气氛,说道。
“你和道如来京城好几天了,我们还未曾好好谈谈,道如这一走,就是年余,你们就晚走几天!”
冯国璋的新夫人周砥周道如,原本是袁世凯的家庭教师,袁世凯一直以家人对待,后来,介绍给了冯国璋,其用意,自不用多言,今天他就以至亲的口气挽留这位江淮巡阅使。
而冯国璋却说道。
“事实商谈不完,那是要多住几天的若是无事可做·还是早回去的好!”
冯国章不待袁世凯搭话,便又说道。
“有事件,我想向大总统如实禀告,近来有传言道·大总统练新军,请李致远进京,都是为了收军权于中央,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若是大总统欲收军权,只要一个电报,国璋绝不不敢不从!”…。
说着,他便把一双迟疑的目光投给袁世凯。
原本袁世凯就是想征得冯国璋的支持·来对付其它人,一听他的这套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也明白,这“收军权于中央”,无论阻力再大,也要办下去了,于是便说。
“华甫·看你说的,这国务院不是没有过,当初一个个总理的·又妨着什么大局了,重设国务院,只能说是时所需,势所逼!”
看着冯国璋,袁世凯却想到“难道有人做冯华甫的工作,特意让他来试探自己的口风,对付自己?”
“重设国务院,任李致远为国务总理,一是国之所需,李致远之才·天下谁人不知?这样的人不用,岂不显得中央量小,有才不用?二嘛,现在法兰西邀我国派兵法国,且指名江苏陆军,所以才要留李于中央。至于那新建军·亦也是为欧战所备,至于收军权于中央,华甫,地方省军,焉有不收之理,至于华甫,你是我之心腹,堂堂中央陆军宣武上将,统率又为中央陆军,岂有交兵权之说!”
接着,袁世凯的脸色一沉,先是轻轻咳叹一声,然后又自哀自怨的说道。
“哎,“大风刮梧桐树——长短自有人去量”,我心中是坦赂的,若是他人不解,就由他人!”
说罢,袁世凯便端起茶杯,像是要喝水,但马上又放下,顺手又拿起一支雪茄烟,点燃后吸了起来,脸色一阵比一阵难看,且难看的脸色中尽是哀痛之色。
冯国璋却被袁世凯的这番话和表情弄的有些摸不着头脑。冯国璋是袁世凯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段祺瑞、王士珍齐名,并称“北洋三杰”,跟袁世凯有生死之交,当初,袁世凯发迹时,冯国璋是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冯国璋最早投奔的是淮军聂士成,甲午战争后,聂士成推荐他担任清国驻日使臣的军事随员,在日本,冯国璋和日本将领福岛安正和青木宣纯结识,相外甚洽,于日本,他一直留心考察日本的军事状况,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编成陆军教材数册,回国后,他把自己编写的陆军教材,作为酬礼献给聂士成,谁知聂士成并不欣赏,看都不看就完璧归赵了,而后,冯国璋便把教材呈现给袁世凯,那时袁世凯正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求才求知,如饥似渴,看了冯国璋的兵书,视为“鸿宝”,更称冯国章为“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随后留冯担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兵兵学堂监督,不久又升他为督操营务处总办,而袁世凯治军操典,又多出自冯国璋之手,可以说袁世凯对冯国璋有着知遇之恩,后来,袁世凯更将熟师周砥介绍给冯作如夫人,以表示亲近。
而后来,冯国璋更在是武昌起义时的,以抗命请袁出山报其知遇之恩,后来陷汉阳,隔江炮击武昌,可以说为袁世凯成为大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会看袁世凯态度真诚,冯国璋也以坦诚之心说道。
“大总统欲派兵参加欧战,调动江苏陆军前往欧洲,是否需要地方着手布置,还请预先秘示!”
冯国璋的话却让袁世凯摇了摇头说道。
“无需如此,无需如此,李子诚,贵在一个诚意,若是以阴谋待他,势必引其反心,与其示其阴谋,不若示其以诚,他李致远爱惜声明,若是中央欲派部队往欧洲,于地方之时,他尚有言语可堵,可若为国务总理,却不得不考虑国家大局,到时,其必为表先,而介时……”
接着袁世凯缓声道出了自己的打算和计划,无非就是以国事迫使李子诚同意派出江苏陆军参战,以为表率,再以中央之命,要求各省派出军队,与中央陆军合编整训后派往欧洲。
最后袁世凯看着冯国璋,故意显出几分难色来。
“哎,这编新军,之前是为防御日本,而现在,却是为向各省表示,中央绝无私心,地方派出一兵,中央派出两兵,如此,方才将各省省军拧成一股绳儿,派往欧,待他日欧战结束之时,远征军自需裁撤,地方省军自然消弥于无形之中,如此,方才得中华民国啊!可惜大家伙都不明白,都以为我这是私心作怪啊!又岂知本大总统为难之处……”
见袁世凯“无意”收军权,冯国璋在松一口气时,也就顺水推舟的送了个假人情。
“他日若是大总统有意派兵欧洲,欲从中央陆军中抽调部队,以安各省之心,我那,大总统只管抽调就是了!”纟
1914年12月3日。
一场大雪之后,隆冬的北京,早又一派冰雪世界。绿叶不见了,红花不见了,从楼顶到树枝、到地面,一色的银装素裹,耀眼明晶,单调到是单调了,但却纯洁了,可这纯洁却只是表相,任何嗅觉灵敏的人都能看到,现在的京城,事实上却早就是一片暗潮涌动,这四九城中的平静不过只是暴风雪前宁寂罢了。
政事堂国务卿徐世昌来到居仁堂拜见大总统,随行的还有左丞杨士琦,已经六十有余的徐世晶,面上早已呈现出老态了,一副疲惫像,眼神也显得不足。他素常不是这样,三十五年前,他和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世凯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后受翰林院的编修,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成为袁世凯的心腹谋士,两人一文一武,互为同道。
两年前,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时,徐世晶力辞太保,前往青岛观望时局变化,在青岛,他是处于“宁为袁世凯夺权,也不让权落孙中山手”的激奋中,拒绝规劝,毅然在半年前出山,当他再一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他处于“袁氏天下究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7“的迷惑之中。“五十而知天命”,徐世昌转眼六十了,六十岁的应该知道自己的去从了,不会遇事慌慌张张,他是有这个能力的。
现在不同,他是去面对一个央央大国的兴衰,对待亿万黎民的生死存亡,一失足不是个人的千古恨,而是国家兴亡。徐世昌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人,三岁的娃娃都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他这个知书达理的人不懂?
他懂,可有时候,并不是懂得一些事情,就行了·大约正是官大了,事多了,徐世昌的心思也多了,愁肠也多了。
做了国务卿之后的徐世昌·为了袁的统治,是费尽了心机的,每天按时到设于含殿后遐瞩楼的政事堂办公,各部公事,一切须经国务卿核准,各部长竭见大总统时,必要国务卿在座。国务卿比大总统还忙。当年一家京报曾作过这样的报导:
国务卿之忙冗·实不减于前清兼管部之军机大臣。据可靠消息,徐相国每日起身甚早,八钟后盥漱洗完毕,至九钟乃至总统府,至十钟入谒总统,议论国事,十一钟到政事堂办公,十二钟午膳·下午二钟休息,至三、五钟再起办公,直继续至十钟前后·日以为常云云。
徐世昌虽然如此鞠躬尽瘁,但袁世凯对政事堂的控制却十分严密,使徐难有所为。徐世昌暗下里对知己们说:“往日阁员入阁之初,多所发表,而实质上则多一事不能行。今大乱之后,惟求休息,余既未敢多言,惟择其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勿行,行而有成效者善也·否者即恶也,视其结果何如耳`纵讥予无所表见,”徐世昌说的大真话,别人听了他的“无所表见”之论,似乎看透了他的“无为而治”心地,最后·不能不说一句“徐世昌,天下最大的滑头做了国务卿的徐世昌,并没有能够像他表白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为而治”也并非那么容易,就是他自认定的“无忧虑”的袁氏天下,也很不平静。很多预想不到的事,都在接踵而至,就像现在,徐世昌却不得不面对,究竟是应该顺大总统的意思辞职,还是坚持下去。…。
和袁世凯一见面,徐世昌便依如往常一样行礼说道:
“见过大总统!”
袁世凯微笑着伸手示意让坐。
“菊人兄,杏城、请坐。我正有事同你们商量那。”
徐世昌和杨士琦先是道谢,而后点头最后方才坐下,两人坐下之后,突的,却沉默了下来,杨士琦是抱定心思,让徐世昌开口,可徐世晶这会面对着大总统,同样也是自己的盟兄弟,又岂能主动说出自己不想辞职,显出留恋官职的心思?
而袁世凯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半闭着眼睛喝着下人刚送上来的茶,同时又请两人喝茶,对于徐杨两人的心思,袁世凯可谓是再清楚不过,他们都舍不得。试问这天底下,有几人能舍得到手的权势?
一时间,三人就这么沉默着,喝着茶,这居事堂内一时尽是静悄悄,除去杯碟碰击声外,却是没有任何声响。
终于,在长时沉默之后,袁世凯还是首先打破了沉默。
“菊人兄应该看过外交部的报告,第四条谈判,今天开始,估计十天半个月的,第四条就会谈完,也是洋历年年底的样子,就会签约1这外事算是定了!”
说这番话时,放下茶杯的袁世凯神情却不见任何轻松之意,而且随着话语神志由轻而沉,双眉也渐渐锁了起来。
“今天看了报纸,是新闻记者采访江苏陆军十一师,十一个师啊,一个师一万七千人,这就是近二十万军队那!我这大总统能调之兵,不过二十余万啊!扣除那些个杂牌,恐怕,哎,这大总统难当啊!真不知k道,那一天会不会有人劝我把这大总统之位让给他李致远啊
徐世昌一听,心里一惊,他和杨士琦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慌色,他们没想到大总统竟然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徐世昌正想进言劝说安慰,袁世凯却又说道。
“哎,为了国家大局,若是他李致远想要这大总统之位,本大总统让位于他又有何妨,这中国啊!再也乱不得了!”
语急如注,袁世凯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思”,事实上,袁世凯清楚的知道,他们不愿意让权,所以才有了这番表演,接着他又如泣如诉般的露出一副慷慨之相。
“十几年前,八国联军,让我中华吃尽了苦头,最后割地赔款,国力衰竭,十年苦心经营·方才恢复些许元气,辛亥年,南方军兴,列强意欲干涉·老袁我是不得不出山,维持局面,后来为免列强干涉,伤我中华元气,南北议和,清帝逊位,我也就当了这大总统·这几年,苦心维持,方才维持国家局面不至崩溃,国家时局日渐好转,此次欧战,日人逼我,幸亏三军将士效命,方才保得国家颜面、权益于不失·这国家大局好转,可偏生哎,……内局现又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办好?一不小心,内战再起,列强干涉,又岂是中华之福?”
徐世昌没有说话,杨士琦却是如坐针毡一般,扣着茶杯,徐世昌仿佛是在思索着大总统的言语含意一般,思索着该怎样回答他。
然而,这两个人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袁世凯说这番话,实际上为了堵他们的下一番话,他是为李子诚“进京”做清道工作,可袁世凯说的这个理由,却又上人无从可驳,他是为了国家大局·若是他们两人道出相驳的意义来,那岂不就是说他们两贪恋权势到了即便“引内战也不辞”的地步。…。
见他们两人沉默不语,不想再磨蹭下去的袁世凯站起身来,然后叹息着,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现在,外夷、内寇都十分猖獗,倘若国家在我辈手中丧失,我怎么对得起先民,怎么对起全国百姓,只是别人看不到这一点,我想两位是会明白我的心思的!”
话音落时,袁世凯便直直的看着两人,那意思似乎是在说。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该怎么办,你们两人应该知道了!”
徐世昌朝杨士琦看一眼,然后在心下苦笑着,袁世凯终归是袁世凯,话里话外,全未给别人留下一丁点余地啊!看着杨士琦目中闪动的无奈,于是便说道。
“大总统,切不可让职于李氏,况且,李氏意也不在大总统之位,还请大总统三思!”
就在这时,忽有人进来。
“报告总统,宣武上将冯将军来谒。”
听说是冯国璋来了,袁世凯一愣神,然后一边答应“有请一边对徐世昌、杨士琦说道:
“菊人兄、杏城,你们先到我办公室坐坐,我应酬一下就来。”
在两人离开后,想着他们两人已经明白了自己话里话外的意思,袁世凯的心里还是稍觉安逸些,他知道,不出半月,徐世昌就会请辞让贤,至于杨士琦,他又岂不明白事理,到时看看给他们寻个什么肥差,对他们也算是有所交待了。
心想着,袁世凯便朝居事堂外走去,迎冯国璋到了内院,尔后才请冯国璋进入居事堂,两对面坐下后,冯国璋先开了口。
“大总统,国璋想近日南反,特来向总统告辞!”
在北洋诸将之中,最郁闷的怕就是冯国璋了,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原本想打下南京以为江苏都督的冯国璋,并没能如愿,最后反倒让李致远落了便宜,最后只落得一个江淮巡阅使、宣武上将的虚名,还是客军驻于倪嗣冲主掌的安徽。
“为什么这么急?”袁世凯急声问道。“我还有事想同你商量呢?”
“我也有事!”
冯国章直截了当的说道。
“想跟大总统说明白,然后再走!”
袁世凯原想只是自己有事同冯国璋谈,没想到冯国璋也有事找他,难道也是为了那件事?重设国务院,看似简单,实际却是牵扯到各方利益,对于政事堂诸人而言,牵扯到他们的职位,对于军中诸将,却是牵扯到“交兵权”。
那件事看似做的隐秘,可袁世凯却知道,那事里的事,是瞒不住人的。这样想着,袁世凯便有意借话叉开,想旁敲侧击,缓缓气氛,说道。
“你和道如来京城好几天了,我们还未曾好好谈谈,道如这一走,就是年余,你们就晚走几天!”
冯国璋的新夫人周砥周道如,原本是袁世凯的家庭教师,袁世凯一直以家人对待,后来,介绍给了冯国璋,其用意,自不用多言,今天他就以至亲的口气挽留这位江淮巡阅使。
而冯国璋却说道。
“事实商谈不完,那是要多住几天的若是无事可做·还是早回去的好!”
冯国章不待袁世凯搭话,便又说道。
“有事件,我想向大总统如实禀告,近来有传言道·大总统练新军,请李致远进京,都是为了收军权于中央,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若是大总统欲收军权,只要一个电报,国璋绝不不敢不从!”…。
说着,他便把一双迟疑的目光投给袁世凯。
原本袁世凯就是想征得冯国璋的支持·来对付其它人,一听他的这套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也明白,这“收军权于中央”,无论阻力再大,也要办下去了,于是便说。
“华甫·看你说的,这国务院不是没有过,当初一个个总理的·又妨着什么大局了,重设国务院,只能说是时所需,势所逼!”
看着冯国璋,袁世凯却想到“难道有人做冯华甫的工作,特意让他来试探自己的口风,对付自己?”
“重设国务院,任李致远为国务总理,一是国之所需,李致远之才·天下谁人不知?这样的人不用,岂不显得中央量小,有才不用?二嘛,现在法兰西邀我国派兵法国,且指名江苏陆军,所以才要留李于中央。至于那新建军·亦也是为欧战所备,至于收军权于中央,华甫,地方省军,焉有不收之理,至于华甫,你是我之心腹,堂堂中央陆军宣武上将,统率又为中央陆军,岂有交兵权之说!”
接着,袁世凯的脸色一沉,先是轻轻咳叹一声,然后又自哀自怨的说道。
“哎,“大风刮梧桐树——长短自有人去量”,我心中是坦赂的,若是他人不解,就由他人!”
说罢,袁世凯便端起茶杯,像是要喝水,但马上又放下,顺手又拿起一支雪茄烟,点燃后吸了起来,脸色一阵比一阵难看,且难看的脸色中尽是哀痛之色。
冯国璋却被袁世凯的这番话和表情弄的有些摸不着头脑。冯国璋是袁世凯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段祺瑞、王士珍齐名,并称“北洋三杰”,跟袁世凯有生死之交,当初,袁世凯发迹时,冯国璋是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冯国璋最早投奔的是淮军聂士成,甲午战争后,聂士成推荐他担任清国驻日使臣的军事随员,在日本,冯国璋和日本将领福岛安正和青木宣纯结识,相外甚洽,于日本,他一直留心考察日本的军事状况,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编成陆军教材数册,回国后,他把自己编写的陆军教材,作为酬礼献给聂士成,谁知聂士成并不欣赏,看都不看就完璧归赵了,而后,冯国璋便把教材呈现给袁世凯,那时袁世凯正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求才求知,如饥似渴,看了冯国璋的兵书,视为“鸿宝”,更称冯国章为“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随后留冯担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兵兵学堂监督,不久又升他为督操营务处总办,而袁世凯治军操典,又多出自冯国璋之手,可以说袁世凯对冯国璋有着知遇之恩,后来,袁世凯更将熟师周砥介绍给冯作如夫人,以表示亲近。
而后来,冯国璋更在是武昌起义时的,以抗命请袁出山报其知遇之恩,后来陷汉阳,隔江炮击武昌,可以说为袁世凯成为大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会看袁世凯态度真诚,冯国璋也以坦诚之心说道。
“大总统欲派兵参加欧战,调动江苏陆军前往欧洲,是否需要地方着手布置,还请预先秘示!”
冯国璋的话却让袁世凯摇了摇头说道。
“无需如此,无需如此,李子诚,贵在一个诚意,若是以阴谋待他,势必引其反心,与其示其阴谋,不若示其以诚,他李致远爱惜声明,若是中央欲派部队往欧洲,于地方之时,他尚有言语可堵,可若为国务总理,却不得不考虑国家大局,到时,其必为表先,而介时……”
接着袁世凯缓声道出了自己的打算和计划,无非就是以国事迫使李子诚同意派出江苏陆军参战,以为表率,再以中央之命,要求各省派出军队,与中央陆军合编整训后派往欧洲。
最后袁世凯看着冯国璋,故意显出几分难色来。
“哎,这编新军,之前是为防御日本,而现在,却是为向各省表示,中央绝无私心,地方派出一兵,中央派出两兵,如此,方才将各省省军拧成一股绳儿,派往欧,待他日欧战结束之时,远征军自需裁撤,地方省军自然消弥于无形之中,如此,方才得中华民国啊!可惜大家伙都不明白,都以为我这是私心作怪啊!又岂知本大总统为难之处……”
见袁世凯“无意”收军权,冯国璋在松一口气时,也就顺水推舟的送了个假人情。
“他日若是大总统有意派兵欧洲,欲从中央陆军中抽调部队,以安各省之心,我那,大总统只管抽调就是了!”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