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帝国的黎明 > 章3 结发受长生-2

章3 结发受长生-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帝国的黎明最新章节!

    ?网

    赵行德回到斋舍中,陈东笑道:“元直,清明时节,我斋舍学子齐集郊游,你可一同前往?”赵行德道:“已经答应父执辈的尊长一同出城踏青,多谢少阳兄。”陈东笑道:“无妨,”俄尔又叹道,“每年清明的郊游乃是我太学士子中的一大盛事,不做那临风落泪,对月伤心之态,大家弹琴赋诗,痛饮狂歌,不参加确实是一大憾事啊。”

    “听说赵光实要向李博士家的女公子求亲了。”“是么?”赵行德淡淡地质疑道。

    “千真万确。”陈东啧啧道,“这事儿在汴梁都传开了,“那呆货居然编了个由头,说是梦中仙人指点他求娶才女。”顿了一顿又道,“又是丞相公子,又是神仙托梦,那李博士想不答应都不行,哎呀呀,眼看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啊。”

    “只怕未必吧。”赵行德没再追问下去。他正准备洗漱就寝,却听得庭院中,邓素与张炳仍然在为儒术学理之争而相互辩驳,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

    只听张炳道:“上善若水,讲的乃是遵从天道,是故圣人从天道而制法,然则圣人本身亦在天道之下,若法为道之表,则圣人亦在法下。”

    邓素却道:“此言差矣,道者,天下之序也,万物之有序,故为高下,为阴阳,为前后,人伦之序,故为君臣,为父子,为长幼,为夫妇。上善若水,法亦若水,寓意从上而下。圣王修法,下者遵凛,乃法之本意。若非王在法上,法又从何来?”

    张炳又道:“道所道,非常道。道者,天地之间,杂然无形,以无形无名,而成济万物。逆之者必亡,而顺之者必昌,是故王者必奉道。法者,道之表也,道者,法之本也。以道治天下,则万物皆在道之下,众人皆在法之下。是故王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是故王在法下。”

    这二人为王与法谁上谁下的问题争执不停,赵行德摇了摇头,低声抱怨道:“一天到晚地争论不休,还让不让人睡觉了。”陈东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非争论何以辩同道?何以道治天下?”

    赵行德素来谦逊淡泊,此刻心情却有些莫名的烦闷,便脱口反驳道:“党同伐异,这难道不是朋党么?朝政颓败若此,不正是因为党争么?”陈东反问道:“那你以为吾辈就读太学却是为何?”

    赵行德不假思索道:“养浩然正气,明圣人之学,晓治乱之道。”这是太学标准答案了。陈东却摇了摇头,叹道:“迂腐。”这时躺在床上尚未入睡的李蕤也罕见地出声道:“果然迂腐。”

    陈东看了李蕤一眼,与赵行德一起走到庭院中,方才道:“若只为你刚才说的那三点,这太学便可以废了。在乡耕读不能养气么?不能进学么?史书天下刊行,还不够你明治乱之道么?”赵行德没有答话,陈东又道:“朝廷之所设立太学,是为了让后辈士子在此明辨是非,结交同道,引为君子之朋。治学修身,则相互进益,坚持名节,绝不堕入浊流。出仕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使国家富强,致天下太平!”

    庭院中邓素和张炳此时也停止了辩驳走了过来,陈东继续道:“岂不闻欧阳文忠公之‘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君子结党,若是出自天下公心,有何不可?”

    他指着太学馆舍正中尊奉儒门先贤的建筑,沉声道:“昔年王文公制新法,本意是强国利民,但底下人心不一,胡乱操持,使新法反而成为扰民害民之法,王文公扩充太学,首倡废科举而代之以学校,正是为了让太学生在这里同心同德,结为同党,日后以正驱邪,使朝廷制度和本意,上下如一。后来司马文正公执政,新法尽废,唯独对太学的规模和学子的重视,一如既往,此后历代名臣,无不视太学为朝廷育才之所。”

    王安石虽然过世多时,却仍然是朝中新党所推崇的名臣,就是陈东等以旧党自居的太学生,提到他时也有几分尊敬,听陈东如此说话,邓素和张炳一起点了点头,以示同意。此时党人碑才刚刚拆毁没有多久,朝廷严禁朋党,赵行德只摇了摇头,懒得驳他。

    陈东又道:“天下州县不过千余,而我太学士子三千六百人,假若结为君子同党分治天下,高瞻远瞩者定策于内,务实干练者奔走于外,则定国安邦,不过反手之间,小康盛世,大同之治,亦可期待。”

    赵行德反驳道:“人心难一,我等不过三四人而已尚且争执不休,要多数太学士子引为一党,何其难以。小人以利聚,反而简单明了。最后往往是君子之党为小人之党所陷。”

    “非也。”陈东立刻道,“人心莫测,天道唯一。小人之党,易聚易散。唯君子之党,千折百回,始终不随波逐利,必成天下大治之势!”

    赵行德道:“既然道所道非常道,天道莫测,少阳兄,你何以知道你所知的为真,他人所知的为假?也许今天你所坚持的,正是与天道向左呢?”他横下一条心质疑陈东,希望他不要这么固执下去。

    陈东却道:“吾所知未必尽数为是,但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顿了一顿,又叹道:“就算我所坚持的是错的,能够与正人君子相互砥砺,见证真知,则朝闻道,夕死可矣。”陈东的语气带着一股炙热的执着,赵行德、陈东、邓素、张炳四人相视而立,儒衫为夜露所湿,却丝毫不觉寒冷。

    一轮皎洁的明月悬于天中,柔和的清辉洒满大地,夜已深沉,鸦雀无声,庭院中唯有虫唱袅袅。赵行德回房后,躺在床上,心头潮涌,这便是大宋的士子和党争么?他默默想到,这和历史上的那些士子有不同么?还是该发生的都一定会发生呢?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清明渐至,汴梁城中近百万居民,无论贫富,都趁着四月风暖气清,郊野繁花盛开,出城游玩踏青。赵行德则应邀与李格非一家,师傅晁补之一同出行。

    “元直不必拘谨,我和文叔兄在此畅叙,你且去和他们年轻人一同游玩吧。”晁补之笑道,一柄鹅羽扇指着不远处正在将风筝重新放起来的李若雪和李若虚。

    赵行德走到近前,李若雪回头看了他一眼,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李若虚不满十五,拿了个大大的蜓风筝在放,眼看风筝越飞越高,李若雪和李若虚两个人都兴奋不已,忽然风向一变,那风筝歪歪斜斜地坠落下去,居然和另一个百灵鸟风筝缠在一起,两个风筝都一起挂到了地上。那放百灵鸟风筝的女孩儿身穿淡黄衫,绿罗裙,年龄尚幼,容颜却甚娇美。李若虚便爬上老树,将风筝取下来,解散了还给人家。

    那女子娇怯怯地道谢了回去后,李若虚还立在那儿久久望着人家的背影,问道:“赵大哥可知刚才是哪家大人的家眷的么?”他手指着刚才那黄衫绿裙的女孩儿归去的方向,赵行德朝那边望去,只见约略百余人围成的一个圈子,排场很大,里面是美貌娇柔的贵妇仕女,外面则是手执着各色旗帜的家仆护卫,他看清好几个护卫都是御龙直禁军的服色,沉吟道:“兴许是哪家皇亲国戚吧。”顿了一顿,又问道:“觉得她漂亮吗?”李若虚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赵行德拍拍他的肩膀。

    “若虚快来。”旁边响起李若雪的惊呼,赵行德和李若虚一起看去,只见她的风筝忽然被一阵风吹得歪歪地斜了下去,眼看越来越低。“快收线!”赵行德忙道,见这姐弟二人都似乎没有什么经验,便从李若雪手中接过风筝线轮,飞快地将丝线收了回来。

    眼看那斜斜下落的风筝受了丝线的牵扯,在风力的助推下,一点点重新上升,最后稳稳地再度飘了起来,李若雪方才按着胸口吐了口气,从赵行德手上接过线轮。此时风向已稳,只见那风筝越来越高,最后丝线用尽,便让它远远地飘走,这便让一年的忧愁和烦恼都随风而去了

    “多谢元直。”李若雪望了赵行德一眼,王夫人已经向她说了清明节后便定下亲事的意思,但与赵行德在一起,她却有些不知如何自处,随口便按照同窗的规矩称呼了他的字。

    柔和的春光照在她的脸颊上,映衬出额头上数点汗珠也晶莹剔透,容颜娇美无俦,皓腕从袖中露了出来,更显得肌肤若雪。此情此景,颇令赵行德有些情不自禁,目光下意识地顺着颈项往下,依稀可见柔软的起伏。赵行德正心猿意马间,忽听李若雪咬着银牙低声嗔道:“眼睛看什么?”

    赵行德面红而赤,不敢直视身旁的佳人,目视远方起伏的山丘,鬼使神差地答道:“晓雪初凝塞上酥。”

    他突然吟出半句诗来,李若雪不虞有他,顺着赵行德的目光朝远方望去,此时已是清明,丘陵上的积雪早就化成娟娟春水滋润了大地,哪有什么塞上酥雪。她细思量句中之意,当即明白过来,一时间娇羞难抑,伸足狠狠地在赵行德的脚面上踏了一下,专门为踏青而穿的木屐的尖齿几乎将赵行德的脚都扎穿。她也不看赵行德做出吃痛的表情,气鼓鼓地走开,一边走一边想,这人也不是不能诗文,只是心思都没用在正道上。

    赵行德望着美人娇柔的背影,心下四分懊悔,三分甜腻,还有三分是疑惑未解。虽然脚背痛得厉害,但佳人的反应却似有情意。他心里七上八下,忽然又想那丞相公子赵光实托梦求亲的事情,其拉着李若虚走开两步,低声道:“最近京城有个仙人托梦求亲的传言,不知府上听说了没有?”

    李若虚一愣,他在汴梁也有一帮年龄相若的朋友,这流言多少有些耳闻,只不过李家其它人既不和他商量,更不会来告诉他已经拒绝了赵府求亲之事。他隐隐约约觉得父母是属意于赵行德的,便点了点头,壮着胆子低声道:“赵大哥不必担心。”赵行德笑道:“多谢。”二人同时看了两三步外的李若雪一眼,都有些心虚的感觉。

    游玩累了,三人回到李家牛车驻停的草地附近,“我们来玩打马吧。”李若虚从牛车上取出一块大棋盘放在席地的绸毯上,摆上棋子,又拉来晁补之和李格非参加,王夫人则坐在丈夫身旁观战。各人执20枚叫“马”的棋子,轮流采,从棋盘上的起点向终点进发。这种棋戏规则复杂,颇费脑子,李若雪闺阁无事,闲来打发时光,却是此道高手,计算精准,手气尤佳。

    李家所停留的这片草地附近,正是郊游的太学生聚集的一处所在,众士子有的仍旧在相互辩驳义理,有的则在投壶博戏,有的举杯畅饮,在旁边,还有一大块场地上,士子们射柳为戏,颇有几个箭技精妙的,惹得围观百姓一阵又一阵的欢呼。连带着卖小吃食商贩,祭拜返城的士绅百姓上都围在左近,煞是热闹,人群越聚越多,宛如集市一般众人一边饮酒行乐,一边议论时政,不多时气氛已经极为热烈。

    陈东举起酒杯,站在一处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先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再高声喊道:“何方居天下之中,制礼作乐,尊老敬贤,以礼仪教化四方?”旁边的几个士子则高声答道:“大宋!”中间夹着不少歌姬舞女的娇笑着的应和之声,更显得热闹非凡。

    陈东点了点头,再度问道:“何朝塞五代浊乱之源,与世休息,行文教之治,倡道德仁义之风?”邓素卷起袖子,带头高声喊道:“大宋!”

    陈东将杯中满饮的美酒再度饮尽,又问:“何朝上承尧舜之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登俊良,辟言路,使天下人心,翕然向治?”底下的太学生和百姓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相互举杯痛饮,高呼大宋国号。就连兜售炊饼的宣威军士卒高泽也一拳头捶在地上,和数千人人一起高声吼道:“大宋!”

    在不远处,微服而行的太子赵柯望着人群之中的陈东,喃喃道:“陈少阳,真国之栋梁也!”他回头看了跟随在旁的赵光实一眼,低声道:“如此英才,吾必得之!”

    不久,张炳又举杯登上台阶,高声祝道:“我辈士子,唯愿物阜民丰,四海同享太平盛世!”更多的士子欢呼起来:“大宋!”接下来不断有士子站起来高声祝酒,不远处的百姓也被此处的气氛带动起来,发出了一阵又一阵接连不断的欢呼。

    只有一人醉醺醺地举起酒杯,登上高台,高声赞道:“今上若尧舜再世,蔡相如伊尹,管仲复生!”这回却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迎合之声,陈东更索性放下酒杯,伏地做干呕状,惹得身旁众士子一阵大笑。那人讨个没趣,只得讪讪下台去。

    见太学的监生士子们如此欢腾,一名中年汉子却哂道:“辽宋夏并立,皆是当世强国,一群书生在这里自高自大,叫人笑掉大牙。”他脸上是粗粗的短须,身形颇为魁梧,青灰色的棉布衣衫,腰上挂着弓和箭囊,抱着双臂,眼中满是不屑。他身旁站的是一位锦衣华服的,闻言不悦,刚要出言制止,却见陈东已经转过脸来。

本站推荐:天唐锦绣福晋有喜:爷,求不约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逍遥小书生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武神至尊九星霸体诀锦桐我的1979

帝国的黎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鼓元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鼓元吉并收藏帝国的黎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