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42 呼天哭昭王-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帝国的黎明最新章节!
?一代大儒杨时的葬礼极尽哀荣。网官家派三皇子赵杞代朝廷宣旨抚慰,杨时的几个儿孙都荫了官职。府上的灵堂挂满了丞相、枢密使、九部重臣都亲自书写的挽联。礼部侍郎黄清臣见着赵柯脸色微变,强笑着见礼过后便匆匆而去,连和杨时的家人寒暄都顾不得了。近年来,官家易储之心已不可动摇,与他走的近的一干重臣高士都不免人人自危,虽然没有公然改换门庭,但私下与三皇子暗通款曲的已不在少数。
郑重地向着杨时的灵位祭拜过后,一身素白袍服的赵柯显得分外寂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人情冷暖让赵柯心下唏嘘不已,父皇春秋已高,属意三弟继位也越发明显。历朝祖宗对皇位之争失败的兄弟,向来是下手不容情的,剪除党羽也是应有之义,满朝文武急于和自己划清关系,也无可奈何。
正满怀苦涩间,忽然身后有人低声道:“臣见过太子陛下。”赵柯微微一愣,转身看过去,是个白袍儒生,形貌清朗,眸子中隐蕴精光,似有一种吸引力般。“这位是?”赵柯直觉此人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了。
“在下是漳州陈东。”那儒生微微一笑,再次拱手见礼。赵柯这才恍然大悟,他与陈东上次见面,还是理社揭帖案发之前,光阴似箭,这一晃已数年过去,当初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的太学士子,如今已是名冠东南的儒林领袖,在大江南北,儒生竟以入社为荣,不少士人居然自称是陈东的门生。
二人一同走出了灵堂,站在院中的森森古柏下,赵柯叹道:“再过数十日,恐怕就不能称太子了,如今满朝高士,避我如避鬼魅。”他语气中带着十分的苦涩,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赵柯自问不敢行差踏错一步,每天都要端着道德君子的样子,比其他兄弟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到头来父皇心意一变,所有的努力尽皆付诸东流,反而下场还不如那些整日醉生梦死,不问朝政的。
陈东见赵柯神色悲苦,便沉声道:“殿下勿要心忧,东宫并没有失德之处,天下皆盼着殿下能继承大统,此乃人心所向,陛下也不能随意更改。”
“人心所向?”赵柯喃喃道,仿佛一股热流涌上心里,问道:“当真如此么?”
“千真万确,不敢诳语。”陈东点头道,“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就连关西夏国继位最重长幼之序,我朝怎能瞠乎其后?”他与赵行德以书信交流以来,对夏国的许多制度都是谙熟于心,只是没有切身体会,不免有所偏重,这再赵行德看似闲来一笔的严格继承制度,在陈东的眼中却事关国本无比重要,也是关西得臻大治的重要原因。
“是啊。”赵柯望着陈东肯定的神情,喉头不禁哽咽,叹道:“满朝清流高士,唯有少阳才是真正的骨鲠忠臣,孤若是有那一天,必当倚为国家栋梁。”一阵北风瑟瑟吹过,满天白纸飘飞。陈东拱手道:“殿下抬爱。为社稷国家,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人别过之后,陈东在汴梁街市上转了几圈,换了一身便服,才来到巩楼。这数年来,这里的头牌,师师姑娘琴琴书画已臻于化境,总是带着淡淡的哀愁神气,仿佛被贬下凡尘的仙子一般,反而名声鹊起,在汴梁的青楼脂粉阵里,渐渐有临架群芳之势,不知多少富商巨贾为了见上她一面而一掷千金。她铁了心要跟着陈东从良,以死相逼也不再为旁的客人侍寝,李妈妈也无计可施,只好生伺候着这只下金蛋的母鸡,一边咬牙切齿的将师师姑娘的赎身银钱提高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数,即便是刚刚经营海上宝货获利甚丰的陈东,也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近日来往的客人里面,十个倒有**个提到陈郎呢。”李师师脸上带着骄傲的神气,又藏着一丝愁绪。理学社抨击朝政,指斥权奸,陈东在儒林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如此一个名士,所娶的夫人必定是名门闺秀,不可能将歌姬纳为正室的。
外面天寒地冻,这暖阁里却烧着红红的紫铜炉火。炭火很旺,两人衣衫单薄,反而有些薄汗。师师切开一个保存在冰窖里的贡橘,掰成几瓣,细心地将橘络一一挑去,才一瓣一瓣地喂到陈东的嘴里。她这般模样,若是让那些肯花上千贯钱听上一曲,喝一杯香茶的客人看见,肯定会捶胸顿足的。
陈东正俯身在桌上写信,一封是给在杭州经营着海货的掌柜赵波的,他是赵元直的族弟,头脑灵活而且可靠,一直帮忙打理着海货的生意。陈东本来就被宗族逐出了祠堂,父亲大人那边也一直没让他回去,他也就不好用陈氏商号里的老人,反而逐渐倚重一批自己亲自发掘的掌柜和伙计,运载海货的宝船已经来往两趟,李邕对迅速的扩张生意规模有极大的要求,这方面倒是和陈东一拍即合。
后面几封信是分别写给理学社在各地分社的社首,邓素、吴子龙、曹良史、苏文郁等人。“权臣之势已至矣极矣,所谓物极必反,待破旧立新之时,放眼朝野之中,舍学社而无人。是故此时不惜隐忍以待将来。”每一封都只有寥寥数语,却暗示着易储已不可挽回,这段时间再不要强行反对废长立幼之事,否则朝廷纵容理学社发展的局面可能因此丧失。而不管哪位皇子继位,为了制衡权臣之势,都必然要借重士林的力量。写完之后,陈东眼神微黯,叹了口气,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少年士子了,在本心来说,他毫无疑问的是支持太子继位的,但形势格禁,更重要的是国家社稷,是天下苍生。
最后一封才是写给赵元直的。数年下来,天下人都知道理学社的社首乃是漳州陈少阳,而赵元直声名竟也不在其下,俨然与世隔绝的隐士。有许多孤高的地方士绅并不卖理社的帐,提起元直先生来,却一副对世外高人的敬仰神色。陈东很好奇,如果他们知道赵元直成天都提着横刀弓箭在异域拼杀,不知作何感想。
他提笔下来,却是告诉赵行德准备将他的一些书信里刊发出去。那些虚君而治,天下人治天下,衙门胥吏当经学校培育考核等主张,理学社也不担干系,却对于抗衡昏君和权奸大大有利。
李师师在旁边忧声道:“朝廷还是不肯为赵先生昭雪吗?”对这个以好几首绝妙好词为她解困的人,她一直是心怀感激的。
“嗯,”陈东微微点了点头:“我朝历来最重隐逸之士,赵元直养望许久不出,名声已太大了,一旦昭雪,朝廷上的权奸怕他声势更胜。”他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意,这案子乃官家亲口定下的御案,假若今上忽然驾崩,仅仅出于孝道,新皇继位也很难启用赵行德了。赵行德将就任校尉,进入护国府等事都毫不避忌地通知了陈东。
“将来我和元直不会各为敌国吧?”陈东淡淡一笑,随着赵元直在夏国的官位越来越高,陈东感到他返回关东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战国时苏秦张仪同出于鬼谷门下,苏秦挂关东九国相印,张仪则相秦,合纵连横竟逞风流。
两个月后,这信函才送到敦煌,李若雪将陈东的来信束成一扎,放在家书中再通过道路曹往前沿邮寄,送到赵行德手中,已是赵行德历经跋涉,抵达辽东的三个月之后了。
作者:今日2更,第一更送上。g!~!
?一代大儒杨时的葬礼极尽哀荣。网官家派三皇子赵杞代朝廷宣旨抚慰,杨时的几个儿孙都荫了官职。府上的灵堂挂满了丞相、枢密使、九部重臣都亲自书写的挽联。礼部侍郎黄清臣见着赵柯脸色微变,强笑着见礼过后便匆匆而去,连和杨时的家人寒暄都顾不得了。近年来,官家易储之心已不可动摇,与他走的近的一干重臣高士都不免人人自危,虽然没有公然改换门庭,但私下与三皇子暗通款曲的已不在少数。
郑重地向着杨时的灵位祭拜过后,一身素白袍服的赵柯显得分外寂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人情冷暖让赵柯心下唏嘘不已,父皇春秋已高,属意三弟继位也越发明显。历朝祖宗对皇位之争失败的兄弟,向来是下手不容情的,剪除党羽也是应有之义,满朝文武急于和自己划清关系,也无可奈何。
正满怀苦涩间,忽然身后有人低声道:“臣见过太子陛下。”赵柯微微一愣,转身看过去,是个白袍儒生,形貌清朗,眸子中隐蕴精光,似有一种吸引力般。“这位是?”赵柯直觉此人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了。
“在下是漳州陈东。”那儒生微微一笑,再次拱手见礼。赵柯这才恍然大悟,他与陈东上次见面,还是理社揭帖案发之前,光阴似箭,这一晃已数年过去,当初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的太学士子,如今已是名冠东南的儒林领袖,在大江南北,儒生竟以入社为荣,不少士人居然自称是陈东的门生。
二人一同走出了灵堂,站在院中的森森古柏下,赵柯叹道:“再过数十日,恐怕就不能称太子了,如今满朝高士,避我如避鬼魅。”他语气中带着十分的苦涩,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赵柯自问不敢行差踏错一步,每天都要端着道德君子的样子,比其他兄弟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到头来父皇心意一变,所有的努力尽皆付诸东流,反而下场还不如那些整日醉生梦死,不问朝政的。
陈东见赵柯神色悲苦,便沉声道:“殿下勿要心忧,东宫并没有失德之处,天下皆盼着殿下能继承大统,此乃人心所向,陛下也不能随意更改。”
“人心所向?”赵柯喃喃道,仿佛一股热流涌上心里,问道:“当真如此么?”
“千真万确,不敢诳语。”陈东点头道,“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就连关西夏国继位最重长幼之序,我朝怎能瞠乎其后?”他与赵行德以书信交流以来,对夏国的许多制度都是谙熟于心,只是没有切身体会,不免有所偏重,这再赵行德看似闲来一笔的严格继承制度,在陈东的眼中却事关国本无比重要,也是关西得臻大治的重要原因。
“是啊。”赵柯望着陈东肯定的神情,喉头不禁哽咽,叹道:“满朝清流高士,唯有少阳才是真正的骨鲠忠臣,孤若是有那一天,必当倚为国家栋梁。”一阵北风瑟瑟吹过,满天白纸飘飞。陈东拱手道:“殿下抬爱。为社稷国家,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人别过之后,陈东在汴梁街市上转了几圈,换了一身便服,才来到巩楼。这数年来,这里的头牌,师师姑娘琴琴书画已臻于化境,总是带着淡淡的哀愁神气,仿佛被贬下凡尘的仙子一般,反而名声鹊起,在汴梁的青楼脂粉阵里,渐渐有临架群芳之势,不知多少富商巨贾为了见上她一面而一掷千金。她铁了心要跟着陈东从良,以死相逼也不再为旁的客人侍寝,李妈妈也无计可施,只好生伺候着这只下金蛋的母鸡,一边咬牙切齿的将师师姑娘的赎身银钱提高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数,即便是刚刚经营海上宝货获利甚丰的陈东,也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近日来往的客人里面,十个倒有**个提到陈郎呢。”李师师脸上带着骄傲的神气,又藏着一丝愁绪。理学社抨击朝政,指斥权奸,陈东在儒林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如此一个名士,所娶的夫人必定是名门闺秀,不可能将歌姬纳为正室的。
外面天寒地冻,这暖阁里却烧着红红的紫铜炉火。炭火很旺,两人衣衫单薄,反而有些薄汗。师师切开一个保存在冰窖里的贡橘,掰成几瓣,细心地将橘络一一挑去,才一瓣一瓣地喂到陈东的嘴里。她这般模样,若是让那些肯花上千贯钱听上一曲,喝一杯香茶的客人看见,肯定会捶胸顿足的。
陈东正俯身在桌上写信,一封是给在杭州经营着海货的掌柜赵波的,他是赵元直的族弟,头脑灵活而且可靠,一直帮忙打理着海货的生意。陈东本来就被宗族逐出了祠堂,父亲大人那边也一直没让他回去,他也就不好用陈氏商号里的老人,反而逐渐倚重一批自己亲自发掘的掌柜和伙计,运载海货的宝船已经来往两趟,李邕对迅速的扩张生意规模有极大的要求,这方面倒是和陈东一拍即合。
后面几封信是分别写给理学社在各地分社的社首,邓素、吴子龙、曹良史、苏文郁等人。“权臣之势已至矣极矣,所谓物极必反,待破旧立新之时,放眼朝野之中,舍学社而无人。是故此时不惜隐忍以待将来。”每一封都只有寥寥数语,却暗示着易储已不可挽回,这段时间再不要强行反对废长立幼之事,否则朝廷纵容理学社发展的局面可能因此丧失。而不管哪位皇子继位,为了制衡权臣之势,都必然要借重士林的力量。写完之后,陈东眼神微黯,叹了口气,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少年士子了,在本心来说,他毫无疑问的是支持太子继位的,但形势格禁,更重要的是国家社稷,是天下苍生。
最后一封才是写给赵元直的。数年下来,天下人都知道理学社的社首乃是漳州陈少阳,而赵元直声名竟也不在其下,俨然与世隔绝的隐士。有许多孤高的地方士绅并不卖理社的帐,提起元直先生来,却一副对世外高人的敬仰神色。陈东很好奇,如果他们知道赵元直成天都提着横刀弓箭在异域拼杀,不知作何感想。
他提笔下来,却是告诉赵行德准备将他的一些书信里刊发出去。那些虚君而治,天下人治天下,衙门胥吏当经学校培育考核等主张,理学社也不担干系,却对于抗衡昏君和权奸大大有利。
李师师在旁边忧声道:“朝廷还是不肯为赵先生昭雪吗?”对这个以好几首绝妙好词为她解困的人,她一直是心怀感激的。
“嗯,”陈东微微点了点头:“我朝历来最重隐逸之士,赵元直养望许久不出,名声已太大了,一旦昭雪,朝廷上的权奸怕他声势更胜。”他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意,这案子乃官家亲口定下的御案,假若今上忽然驾崩,仅仅出于孝道,新皇继位也很难启用赵行德了。赵行德将就任校尉,进入护国府等事都毫不避忌地通知了陈东。
“将来我和元直不会各为敌国吧?”陈东淡淡一笑,随着赵元直在夏国的官位越来越高,陈东感到他返回关东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战国时苏秦张仪同出于鬼谷门下,苏秦挂关东九国相印,张仪则相秦,合纵连横竟逞风流。
两个月后,这信函才送到敦煌,李若雪将陈东的来信束成一扎,放在家书中再通过道路曹往前沿邮寄,送到赵行德手中,已是赵行德历经跋涉,抵达辽东的三个月之后了。
作者:今日2更,第一更送上。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