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突厥獒(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盛唐崛起最新章节!
孤竹,后世又名太舟坞,距离百望山五里之遥,与黑龙潭相呼应。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在此设立带州,聚契丹、奚人与突厥等塞外归化游牧部落居住。
虽依照着唐代的官制律令,但从上到下,都是有胡人自治。
这里没有高耸巍峨的城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却见湖泊如星罗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这里的水草肥美,是放牧的天堂。想当年,太宗在位时,号称天可汗,四夷臣服。大批胡人向中原迁居,给中央政权造成巨大的压力。太宗也担心,这些胡人居住在长安周围会有威胁,于是又下令胡人返回边塞,并创立羁縻州制度。
杨守文站在马车上,举目眺望。
太宗的能力不俗,但是在民族问题上,似乎也犯下了如当年东汉政权犯下的错误。
遥想东汉时期,汉人击溃匈奴,平靖北方。
原本是一个开疆扩土的大好时机,却因为南匈奴来降,东汉政权将河套地区交给匈奴自制,养虎为患最终演变出五胡乱华的糟糕局面。太宗的羁縻州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可以暂时稳定胡人。但这些胡●,人盘踞水草丰美之地休养生息,只怕到最后,又会演变成养虎为患的局面。历史上,契丹人不就是这样在塞外崛起?
不能说李世民能力不够,也不能说他身边的谋臣智谋不足。
只能说,在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华夏文明的伟大之处,更不清楚华夏文明那巨大的包容力。只有在经历过无数次磨难之后,华夏文明的光辉才会闪耀苍穹。
“整个孤竹,有胡人大约六万人,是昌平人口的五倍之多。”
杨承烈眼中闪烁着一抹精光,轻声道:“这里汇聚了契丹、突厥、奚人以及鲜卑等诸多种族,彼此间更矛盾重重。朝廷之所以能容忍他们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居庸关驻扎万余守军,同时昌平县更是他们南下的一道天堑。为了安抚他们,从太宗陛下开始,朝廷准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任由他们在这里生活。”
说到这里,杨承烈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扬鞭催马向孤竹行去。
“到了孤竹之后,我会去拜会孤竹县令。
你可以在四周走走,观察一下情况。不过你要记住,千万不要和他们发生冲突。”
杨守文点头道:“阿爹放心,兕子晓得轻重。”
马车从山坡上缓缓驶入孤竹驻地,沿途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整个孤竹,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集市。
不过天色已晚,集市也显得有些冷清。当马车进入之后,虽有人向这边张望,却没有人出来盘查询问。也难怪,往来孤竹的人员很杂,其中不泛从中原赶来的商人。
似杨承烈杨守文父子这样的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个小商人,根本引不得人们关注。
父子二人,在一个帐篷前停下。
杨守文下车拴马,而后手提大枪跟着杨承烈走进了帐篷。
帐篷的面积很大,里面摆放着许多桌椅。在帐篷的一边,是一排长有十米的条案。
两个胡姬坐在条案后打盹,听到声音,便睁开了眼睛。
“还有没有干净安静的帐篷?”
杨承烈一开口,杨守文心里却笑了。
原本在昌平的时候,杨承烈开口就是幽州话,甚至还会带着一点昌平地区的口音。
可这时候,他却是一口流利的官话。
胡姬本来已经困倦,可是一听杨承烈的官话,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年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好像后世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被人高看一眼一样,对于这孤竹的胡人而言,中原官话便是高贵的代名词。
“客人要什么样的房间?”
“只我父子能休息,就足够了……不过若能干净些,安静些,便更好。”
说着话,杨承烈取出一块金饼,放在条案上。
胡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她连忙道:“客人放心,我这里是整个孤竹最好的住处,若是我这里没有客人满意的房间,便是整个孤竹,都不能让客人感到满意。”
“绿珠,呆坐着作甚,快带客人去看住处。”
那胡姬大约有三四十的样子,笑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到脸上的粉,在扑簌簌掉落。
那名叫绿珠的女子,年纪也不小了,约摸着在三十上下。
素面朝天,未施粉黛,却透着清秀之气,想来年轻时应该是一个绝色的美人。
她答应一声,提了一盏灯,在前面领路。
杨承烈父子就跟在绿珠身后走出帐篷,很快来到了一顶小帐篷外。
绿珠挑起帘子,迈步进了帐篷,并且点上了油灯,而后站在门口道:“客人看这里,可还算合意?”
杨承烈走进去,扫了一眼之后便点头道:“就这里吧,烦劳姐姐。”
绿珠微微一笑,便躬身退出帐篷。
杨守文把大枪靠在门边,看了看帐篷里的摆设,忍不住笑道:“阿爹,这环境还算不错。”
“那是!”
杨承烈撩衣坐下,笑道:“孤竹是关内最大的羁縻州。
塞外的胡商,中原的商人大都会在这里进行货物的转交。如果环境不好,又怎可能吸引人呢?”
说着,他从席上拉起一条褥子,便躺倒下来。
“早些睡吧,明日一早我去找人,若顺利的话,差不多明天就可以把事情办妥,后天一早就可以回家。”
“喏!”
杨守文答应一声,在另一张榻床上躺下。
杨承烈吹灭了灯,帐篷里随即陷入漆黑……
杨守文仰面朝天的躺着,脑海中却仍就思索着杨承烈在路上的那一番话语。
若杨家得罪的是武三思,又是怎么得罪的呢?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竟使得杨家一家老小迁来昌平,在这边荒之地,一住十年?
唉,感觉还真是有些麻烦呢!
++++++++++++++++++++++++++++++++++++++++++++
“驸马,救我;驸马,快来救我!”
那熟悉,同时又陌生的声音再一次回响在耳边。
杨守文睁开眼睛,却发现眼前的景象,和从前的梦境有些不同。
一处荒野之中,一群人正在舍生忘死的搏杀。突然间,一个老人从天而降,只见他手持一杆大枪,枪如蛟龙,人似猛虎,在人群之中左突右冲,眨眼间便到了杨守文面前。
咦,虎吞?
杨守文一眼认出,老人手中的枪,赫然就是虎吞大枪。
而老人……
若没有记错的话,那不就是爷爷,杨大方吗?
一个妇人怀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女婴,躺在不远处。一个幼童走到了妇人的身边,把棉袍脱下来,盖在女婴的身上。杨守文顺着那幼童的目光看去,却顿时愣住了。
“幼娘?”
那女婴竟然长的和幼娘一模一样,她看着杨守文,却露出陌生的表情。
忽然,女婴手里出现了一口长剑,恶狠狠向杨守文刺来……剑光四射,杨守文的身体好像僵住了似地,眼睁睁看着那口利刃到了跟前,竟连动都没有办法动。
“幼娘!”
杨守文大喊一声,呼的睁开眼睛。
刺眼的阳光从帐篷的小窗照射进来,他感到有些刺眼,于是连忙闭上眼睛,伸手阻挡。
“小官人醒了?”
一个柔柔的声音在帐篷门口响起。
杨守文连忙坐起来,顺着声音看去,却见一个胡姬正在打扫帐篷门口的席榻。那胡姬,杨守文倒也认识,正是昨日领他和杨承烈来帐篷的那个名叫绿珠的胡姬。
孤竹,后世又名太舟坞,距离百望山五里之遥,与黑龙潭相呼应。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在此设立带州,聚契丹、奚人与突厥等塞外归化游牧部落居住。
虽依照着唐代的官制律令,但从上到下,都是有胡人自治。
这里没有高耸巍峨的城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却见湖泊如星罗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这里的水草肥美,是放牧的天堂。想当年,太宗在位时,号称天可汗,四夷臣服。大批胡人向中原迁居,给中央政权造成巨大的压力。太宗也担心,这些胡人居住在长安周围会有威胁,于是又下令胡人返回边塞,并创立羁縻州制度。
杨守文站在马车上,举目眺望。
太宗的能力不俗,但是在民族问题上,似乎也犯下了如当年东汉政权犯下的错误。
遥想东汉时期,汉人击溃匈奴,平靖北方。
原本是一个开疆扩土的大好时机,却因为南匈奴来降,东汉政权将河套地区交给匈奴自制,养虎为患最终演变出五胡乱华的糟糕局面。太宗的羁縻州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可以暂时稳定胡人。但这些胡●,人盘踞水草丰美之地休养生息,只怕到最后,又会演变成养虎为患的局面。历史上,契丹人不就是这样在塞外崛起?
不能说李世民能力不够,也不能说他身边的谋臣智谋不足。
只能说,在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华夏文明的伟大之处,更不清楚华夏文明那巨大的包容力。只有在经历过无数次磨难之后,华夏文明的光辉才会闪耀苍穹。
“整个孤竹,有胡人大约六万人,是昌平人口的五倍之多。”
杨承烈眼中闪烁着一抹精光,轻声道:“这里汇聚了契丹、突厥、奚人以及鲜卑等诸多种族,彼此间更矛盾重重。朝廷之所以能容忍他们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居庸关驻扎万余守军,同时昌平县更是他们南下的一道天堑。为了安抚他们,从太宗陛下开始,朝廷准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任由他们在这里生活。”
说到这里,杨承烈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扬鞭催马向孤竹行去。
“到了孤竹之后,我会去拜会孤竹县令。
你可以在四周走走,观察一下情况。不过你要记住,千万不要和他们发生冲突。”
杨守文点头道:“阿爹放心,兕子晓得轻重。”
马车从山坡上缓缓驶入孤竹驻地,沿途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整个孤竹,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集市。
不过天色已晚,集市也显得有些冷清。当马车进入之后,虽有人向这边张望,却没有人出来盘查询问。也难怪,往来孤竹的人员很杂,其中不泛从中原赶来的商人。
似杨承烈杨守文父子这样的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个小商人,根本引不得人们关注。
父子二人,在一个帐篷前停下。
杨守文下车拴马,而后手提大枪跟着杨承烈走进了帐篷。
帐篷的面积很大,里面摆放着许多桌椅。在帐篷的一边,是一排长有十米的条案。
两个胡姬坐在条案后打盹,听到声音,便睁开了眼睛。
“还有没有干净安静的帐篷?”
杨承烈一开口,杨守文心里却笑了。
原本在昌平的时候,杨承烈开口就是幽州话,甚至还会带着一点昌平地区的口音。
可这时候,他却是一口流利的官话。
胡姬本来已经困倦,可是一听杨承烈的官话,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年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好像后世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被人高看一眼一样,对于这孤竹的胡人而言,中原官话便是高贵的代名词。
“客人要什么样的房间?”
“只我父子能休息,就足够了……不过若能干净些,安静些,便更好。”
说着话,杨承烈取出一块金饼,放在条案上。
胡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她连忙道:“客人放心,我这里是整个孤竹最好的住处,若是我这里没有客人满意的房间,便是整个孤竹,都不能让客人感到满意。”
“绿珠,呆坐着作甚,快带客人去看住处。”
那胡姬大约有三四十的样子,笑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到脸上的粉,在扑簌簌掉落。
那名叫绿珠的女子,年纪也不小了,约摸着在三十上下。
素面朝天,未施粉黛,却透着清秀之气,想来年轻时应该是一个绝色的美人。
她答应一声,提了一盏灯,在前面领路。
杨承烈父子就跟在绿珠身后走出帐篷,很快来到了一顶小帐篷外。
绿珠挑起帘子,迈步进了帐篷,并且点上了油灯,而后站在门口道:“客人看这里,可还算合意?”
杨承烈走进去,扫了一眼之后便点头道:“就这里吧,烦劳姐姐。”
绿珠微微一笑,便躬身退出帐篷。
杨守文把大枪靠在门边,看了看帐篷里的摆设,忍不住笑道:“阿爹,这环境还算不错。”
“那是!”
杨承烈撩衣坐下,笑道:“孤竹是关内最大的羁縻州。
塞外的胡商,中原的商人大都会在这里进行货物的转交。如果环境不好,又怎可能吸引人呢?”
说着,他从席上拉起一条褥子,便躺倒下来。
“早些睡吧,明日一早我去找人,若顺利的话,差不多明天就可以把事情办妥,后天一早就可以回家。”
“喏!”
杨守文答应一声,在另一张榻床上躺下。
杨承烈吹灭了灯,帐篷里随即陷入漆黑……
杨守文仰面朝天的躺着,脑海中却仍就思索着杨承烈在路上的那一番话语。
若杨家得罪的是武三思,又是怎么得罪的呢?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竟使得杨家一家老小迁来昌平,在这边荒之地,一住十年?
唉,感觉还真是有些麻烦呢!
++++++++++++++++++++++++++++++++++++++++++++
“驸马,救我;驸马,快来救我!”
那熟悉,同时又陌生的声音再一次回响在耳边。
杨守文睁开眼睛,却发现眼前的景象,和从前的梦境有些不同。
一处荒野之中,一群人正在舍生忘死的搏杀。突然间,一个老人从天而降,只见他手持一杆大枪,枪如蛟龙,人似猛虎,在人群之中左突右冲,眨眼间便到了杨守文面前。
咦,虎吞?
杨守文一眼认出,老人手中的枪,赫然就是虎吞大枪。
而老人……
若没有记错的话,那不就是爷爷,杨大方吗?
一个妇人怀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女婴,躺在不远处。一个幼童走到了妇人的身边,把棉袍脱下来,盖在女婴的身上。杨守文顺着那幼童的目光看去,却顿时愣住了。
“幼娘?”
那女婴竟然长的和幼娘一模一样,她看着杨守文,却露出陌生的表情。
忽然,女婴手里出现了一口长剑,恶狠狠向杨守文刺来……剑光四射,杨守文的身体好像僵住了似地,眼睁睁看着那口利刃到了跟前,竟连动都没有办法动。
“幼娘!”
杨守文大喊一声,呼的睁开眼睛。
刺眼的阳光从帐篷的小窗照射进来,他感到有些刺眼,于是连忙闭上眼睛,伸手阻挡。
“小官人醒了?”
一个柔柔的声音在帐篷门口响起。
杨守文连忙坐起来,顺着声音看去,却见一个胡姬正在打扫帐篷门口的席榻。那胡姬,杨守文倒也认识,正是昨日领他和杨承烈来帐篷的那个名叫绿珠的胡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