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身世(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重生世家女最新章节!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孔氏一去,就无人能钳制郑鹤林,结庐守孝三年整,在他跟苏氏圆房的前夕,他跑了,哦,不是跑,是游学,他自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苏氏再是刚强,到底是女人,夫君不肯跟她圆房,她气苦不已,但也不能强行把郑鹤林抓回来,只能给他打点行装,又装了一车的人参燕窝,命家中仆役追上去,一路护着他、照顾他。
郑鹤林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八年。前十年,他四处游历,走遍了大半个大周国,也结交了不少奇人异士,后八年里,干脆在江州府的洪庐书院落了脚,当了一个普通学子,师从大儒李宪,苦心求学。
就是在这八年中,他遇到了一个与他情投意合、两心相知的女子。那女子,就是李宪的孙女,小名环君。二人相识时,李环君才刚及笄,身为大儒孙女,耳濡目染,自然也知书达礼,再加上性情温婉柔善,容颜清丽无双,正是郑鹤林梦寐以求的似水佳人。
而郑鹤林身为文圣公之子,本就光环加身,何况他又求知欲旺盛,好学不倦,加上游学经历,见识阅历远在寻常学子之上,为人又儒雅知礼,相貌也极好,虽然年纪比李环君大了足足一轮,但这些年保养得宜,相貌却仍似弱冠之时,有君子之风度,而且天生体弱、药香绕身又使他多了一股旁人没有的怜弱气息,对于生来就有怜悯之心的善良女子来说,吸引力简直是致命的。
只是,郑鹤林早有妻室,李环君也自幼订亲,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二人虽互相爱慕,却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若没有旁的意外,他们这一生,大概就是这样了。
可惜自古红颜天妒,就在李环君备嫁之时,未婚夫酒后驭马,不慎摔下马背,当场命陨。李环君青春年少,还未出阁,就成了望门寡,偏偏夫家又要求她立刻过门举行冥婚。
李家素重门风,婚约早订,绝无背诺之理,男方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纵是心疼女儿,也只能无奈允了。可怜李环君身为弱女,无力反抗这悲惨命运,前脚才入夫家门,后脚就被送进庵堂,夫家让她清心寡欲,潜心礼佛,守节一辈子。
这件事,李家一直都不知道,守节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将李环君关入庵堂,却太过了,直到三年后,李母黄氏病逝,李环君回来奔丧,李家才知此事,勃然大怒,李宪亲自出面,替孙女讨要公道,郑鹤林也联络了父亲几个如今还在官位的门生,向李环君夫家施压,夫家理亏,遂应允了李环君要留在李家给黄氏守孝三年的要求,并且保证李环君再回夫家,让她别宅独居,不再将她关入庵堂。
李环君本是恪守闺训的端庄女子,然而这三年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父兄都是君子,这等诉苦之语,唯有向母亲倾诉,然而母亲黄氏却又故去,姐妹又都各自嫁了,难得见面,纵是见了,眼见姐妹幸福,她也说不出口,唯有郑鹤林对她关爱体贴,一如以前,虽说男女有防,可郑鹤林深得李宪喜爱,一直就居住在李家,有如半子,再怎么防,二人总有机会私下见面。于是李环君的一腔苦水,全都倾诉在他身上,郑鹤林心疼之余,唯有细言安慰,万般怜惜,想尽法子让她开颜。
如此一来二往,纵是明知不该,但早有情意的男女又哪里能控制得住,终有一日成就鱼水欢好。可事后,二人都后悔了,一个是端庄淑女,一个是守礼君子,他们承受不住心中的自责,于是,李环君以为母做法事为由,前往庵堂忏悔,郑鹤林则借口多年未曾归家,思念家人,向李宪辞行返家了。
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哪料到,一年后,李家派人送来一个病怏怏的婴孩,还有一封李宪临终前的绝笔信,信中,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决绝的与郑鹤林断绝师徒关系,李家与郑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郑鹤林莫名所以,直到他从婴儿的襁褓中找出了李环君给他的一封信。信不长,只说了三件事,一是告诉他,自他走后,她才知自己已是珠胎暗结,几经犹豫,不忍扼杀,偷偷摸摸在庵堂中生下了这个孩子。二是此事最终还是没有瞒过李家,祖父李宪获知后,气得当场吐血不止,写下断绝师徒关系的绝笔信,扔了笔就咽了气。三是此子生下后胎中带病,李环君认为是她失贞失德、气死祖父的报应,她已决意一死,李家不肯收养孩子,她只能让贴身女婢带着孩子投奔郑鹤林,盼他能顾念父子之情,善待孩子。
看完信,郑鹤林只觉得心肝欲裂,当时就晕死过去。醒来后,立刻就修书一封,请来了青城道人救治自己的儿子。他游历大周国十年,颇认识了一些奇人异士,这位青城道人就是其一。也幸得青城道人来得及时,保下了这孩子一条命,可是却没能救回郑鹤林。
一夕之间,恩师、意中人皆因他而死,郑鹤林心已碎,志已消,若不是强撑着一口气等青城道人赶来,他早在看完信后就已死了。临终前,他将这孩子托付给苏氏,并为孩子取名为易。
这个孩子,就是郑易。
其时,苏氏已年过四十,她从未与郑鹤林圆过房,至今膝下空虚,唯收养了一个弃婴为养女,以排解寂寞之情。郑鹤林把孩子交给她,她就将郑易记在自己的名下,做为郑家嫡子,精心教养。然而李环君的那个贴身女婢,却忌惮苏氏,总认为苏氏不可能真的将郑易当成亲生骨肉,也不甘心郑易将苏氏视如生母,于是在郑易八岁时,就告诉他,李环君才是他的生母。
郑易虽只八岁,却生具早慧,知道此事后,未动声色,只是暗暗观察苏氏,确认苏氏待他确是真心实意,并非作伪后,就将此事合盘托出,并表示,生恩养恩一般大,苏氏一辈子都是他的母亲。苏氏素来刚强,那日却抱着年幼的郑易痛哭一场,之后,母子间的关系反倒亲密更胜往昔。
不过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倒底还是让郑易心中留下一段阴影,以世俗而论,他是纯粹的奸生子,比婢生子、外室子还不如,虽因苏氏大度,将他作为嫡子抚养,可他心中仍是难免自卑。
所以,当琼花道人追问他的根底,自然觉得心虚,底气不足,然而,却又是琼花道人的一声喝问,令他蓦然醒悟,将相本无种,英雄莫问出处,嫡生子也罢,奸生子也罢,他都是郑易,连出生都不能面对,将来何成大器,大丈夫生于世,当无所畏惧。
当然,他又不傻,不会逢人就说生母如何,再说了,琼花道人也不是问他的生母,问的是父族,是他自己心虚,讳对人言,此时信心一振,豪气便生,不论母,而论父,父虽无名,祖父却是大周开国第一相,不论面对的是谁,他都可以大声报出家门,无愧无羞。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孔氏一去,就无人能钳制郑鹤林,结庐守孝三年整,在他跟苏氏圆房的前夕,他跑了,哦,不是跑,是游学,他自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苏氏再是刚强,到底是女人,夫君不肯跟她圆房,她气苦不已,但也不能强行把郑鹤林抓回来,只能给他打点行装,又装了一车的人参燕窝,命家中仆役追上去,一路护着他、照顾他。
郑鹤林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八年。前十年,他四处游历,走遍了大半个大周国,也结交了不少奇人异士,后八年里,干脆在江州府的洪庐书院落了脚,当了一个普通学子,师从大儒李宪,苦心求学。
就是在这八年中,他遇到了一个与他情投意合、两心相知的女子。那女子,就是李宪的孙女,小名环君。二人相识时,李环君才刚及笄,身为大儒孙女,耳濡目染,自然也知书达礼,再加上性情温婉柔善,容颜清丽无双,正是郑鹤林梦寐以求的似水佳人。
而郑鹤林身为文圣公之子,本就光环加身,何况他又求知欲旺盛,好学不倦,加上游学经历,见识阅历远在寻常学子之上,为人又儒雅知礼,相貌也极好,虽然年纪比李环君大了足足一轮,但这些年保养得宜,相貌却仍似弱冠之时,有君子之风度,而且天生体弱、药香绕身又使他多了一股旁人没有的怜弱气息,对于生来就有怜悯之心的善良女子来说,吸引力简直是致命的。
只是,郑鹤林早有妻室,李环君也自幼订亲,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二人虽互相爱慕,却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若没有旁的意外,他们这一生,大概就是这样了。
可惜自古红颜天妒,就在李环君备嫁之时,未婚夫酒后驭马,不慎摔下马背,当场命陨。李环君青春年少,还未出阁,就成了望门寡,偏偏夫家又要求她立刻过门举行冥婚。
李家素重门风,婚约早订,绝无背诺之理,男方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纵是心疼女儿,也只能无奈允了。可怜李环君身为弱女,无力反抗这悲惨命运,前脚才入夫家门,后脚就被送进庵堂,夫家让她清心寡欲,潜心礼佛,守节一辈子。
这件事,李家一直都不知道,守节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将李环君关入庵堂,却太过了,直到三年后,李母黄氏病逝,李环君回来奔丧,李家才知此事,勃然大怒,李宪亲自出面,替孙女讨要公道,郑鹤林也联络了父亲几个如今还在官位的门生,向李环君夫家施压,夫家理亏,遂应允了李环君要留在李家给黄氏守孝三年的要求,并且保证李环君再回夫家,让她别宅独居,不再将她关入庵堂。
李环君本是恪守闺训的端庄女子,然而这三年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父兄都是君子,这等诉苦之语,唯有向母亲倾诉,然而母亲黄氏却又故去,姐妹又都各自嫁了,难得见面,纵是见了,眼见姐妹幸福,她也说不出口,唯有郑鹤林对她关爱体贴,一如以前,虽说男女有防,可郑鹤林深得李宪喜爱,一直就居住在李家,有如半子,再怎么防,二人总有机会私下见面。于是李环君的一腔苦水,全都倾诉在他身上,郑鹤林心疼之余,唯有细言安慰,万般怜惜,想尽法子让她开颜。
如此一来二往,纵是明知不该,但早有情意的男女又哪里能控制得住,终有一日成就鱼水欢好。可事后,二人都后悔了,一个是端庄淑女,一个是守礼君子,他们承受不住心中的自责,于是,李环君以为母做法事为由,前往庵堂忏悔,郑鹤林则借口多年未曾归家,思念家人,向李宪辞行返家了。
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哪料到,一年后,李家派人送来一个病怏怏的婴孩,还有一封李宪临终前的绝笔信,信中,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决绝的与郑鹤林断绝师徒关系,李家与郑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郑鹤林莫名所以,直到他从婴儿的襁褓中找出了李环君给他的一封信。信不长,只说了三件事,一是告诉他,自他走后,她才知自己已是珠胎暗结,几经犹豫,不忍扼杀,偷偷摸摸在庵堂中生下了这个孩子。二是此事最终还是没有瞒过李家,祖父李宪获知后,气得当场吐血不止,写下断绝师徒关系的绝笔信,扔了笔就咽了气。三是此子生下后胎中带病,李环君认为是她失贞失德、气死祖父的报应,她已决意一死,李家不肯收养孩子,她只能让贴身女婢带着孩子投奔郑鹤林,盼他能顾念父子之情,善待孩子。
看完信,郑鹤林只觉得心肝欲裂,当时就晕死过去。醒来后,立刻就修书一封,请来了青城道人救治自己的儿子。他游历大周国十年,颇认识了一些奇人异士,这位青城道人就是其一。也幸得青城道人来得及时,保下了这孩子一条命,可是却没能救回郑鹤林。
一夕之间,恩师、意中人皆因他而死,郑鹤林心已碎,志已消,若不是强撑着一口气等青城道人赶来,他早在看完信后就已死了。临终前,他将这孩子托付给苏氏,并为孩子取名为易。
这个孩子,就是郑易。
其时,苏氏已年过四十,她从未与郑鹤林圆过房,至今膝下空虚,唯收养了一个弃婴为养女,以排解寂寞之情。郑鹤林把孩子交给她,她就将郑易记在自己的名下,做为郑家嫡子,精心教养。然而李环君的那个贴身女婢,却忌惮苏氏,总认为苏氏不可能真的将郑易当成亲生骨肉,也不甘心郑易将苏氏视如生母,于是在郑易八岁时,就告诉他,李环君才是他的生母。
郑易虽只八岁,却生具早慧,知道此事后,未动声色,只是暗暗观察苏氏,确认苏氏待他确是真心实意,并非作伪后,就将此事合盘托出,并表示,生恩养恩一般大,苏氏一辈子都是他的母亲。苏氏素来刚强,那日却抱着年幼的郑易痛哭一场,之后,母子间的关系反倒亲密更胜往昔。
不过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倒底还是让郑易心中留下一段阴影,以世俗而论,他是纯粹的奸生子,比婢生子、外室子还不如,虽因苏氏大度,将他作为嫡子抚养,可他心中仍是难免自卑。
所以,当琼花道人追问他的根底,自然觉得心虚,底气不足,然而,却又是琼花道人的一声喝问,令他蓦然醒悟,将相本无种,英雄莫问出处,嫡生子也罢,奸生子也罢,他都是郑易,连出生都不能面对,将来何成大器,大丈夫生于世,当无所畏惧。
当然,他又不傻,不会逢人就说生母如何,再说了,琼花道人也不是问他的生母,问的是父族,是他自己心虚,讳对人言,此时信心一振,豪气便生,不论母,而论父,父虽无名,祖父却是大周开国第一相,不论面对的是谁,他都可以大声报出家门,无愧无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