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 第三章1
第三章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最新章节!
财富第三、第四方式亲友的直接影响与意外地获得一个大机会
在如何发现财富机会这一点上,前面讲到的两种方式是最主要的方式,比例合计为81。9%。另外两种方式是,意外地获得一个大机会占11。4%,亲友的直接影响占6。7%,合计为18。1%。两种方式的失败率都低于平均失败率。
1。亲友的直接影响
这组样本最少,总共24人,占全部样本的6。7%。处女创失败4人,失败率16。7%。
说他们是“获得”机会也许更准确些。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友本来就在做生意,就跟着做;二是亲友带给他信息,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认为确实可行,然后开始。
故事一
她学的是金融财会,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些人。27岁那年,带着三万元钱,去了香港,跟人合伙,把回收来的废纸加工成再生纸,跟她原来的工作一点不相干。开始她并不想做,是内地一家造纸厂的厂长跟她说,将来造纸业肯定要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发展,并叹息道,通过香港销往大陆的纸浆,多掺有水分,品质不高,希望她能改变。她一直把他当师傅看,后来还把他的孩子安排在她美国的公司。懂得感恩是商业成功的一个因素。
她不懂造纸,但师傅懂,所以技术上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反而是在销售上遭到香港同行抵制。她坚持品质第一,不往纸浆里掺水,触犯了同行利益。他们请黑社会给她恐吓电话,并买通她的合伙人掺假,但她都克服了种种困难挺了过来。首先欢迎她的是卖废纸的人,因为她的价格公道。
短短几年,她的生意就大有起色,不仅在香港站稳脚跟,还建立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她考虑到香港的岛屿位置,于1990年去了美国,并用10年时间,成为美国的旧纸回收大王。
她说:“创业起步时确实艰苦,但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到美国后,又赶上美国经济复苏,所以发展很快,超出我的预期。”
故事二
他少年时代苦,常常没有饭吃,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成为中学老师,日子也很清贫。由媒婆牵线,他入赘到了河北,姑娘也是教师,生活才基本稳定下来,至少天天有肉吃。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很快。他们紧靠北京,住地周边建起来了很多,小型印刷厂,都从北京揽活,因为成本低,能够与北京的大印刷厂竞争,活多得忙不过来。他的岳父和小舅子都在国营印刷厂上班,看人家忙得充实,小舅子就辞职,也建了一家小型印刷厂。但他不善应酬,在北京揽不到活,只好接别人转手的活,利润很薄。
眼看着邻居起了高楼,他奈不住了,想下海。已然年届40,辞去了20年的教育工作,干起了印刷工作。
开始在北京揽活,辛酸自不必说,本是苦孩子出身。刚开始的活可小得狠,常常是一两百块钱的单子,赚不了几个钱。每天一大早起来,乘两个半钟头的公交车进京,傍晚又返回河北,中午找个落脚点都难。活印好了,小件自己提过去,大件就雇车拉,偏偏印好的印件以半大不小的为多,自己提不了,雇车又不划算,送货就成了难题。
毕竟家里人懂印刷,他不必为印刷技术犯愁,只需要考虑怎么拉到活,也算省了一头心。经过一年摸索,逐渐跟北京的出版社、杂志社、图书文化公司建立起联系,活源渐渐打开,从小胶印发展为大胶印。
小胶印设备便宜,做不了大活,赚钱慢;大胶印赚钱快,但设备昂贵,每台从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一时又买不起。好在家人在印刷行业干了那么些年,自然有办法买到旧印刷机,是该淘汰的那种,稍加整修,因陋就简,就哐哨哐哨干起来。品质虽不怎么样,但价格便宜,所以也有不少活;又因为工资和房租都低,所以仍然能赚钱。
他的生意一点一点滚雪球般做了起来。经过10年发展,也有个企业的样子了,资产大概千万左右吧。
他的创业过程没有动人之处,也没有传奇色彩,中间当然有困难,比如款子收不回来,不能按时交活,工人在厂子里闹事,都一一化解。绝大多数人跟他相似,平凡,琐碎,财富增长也不快,既不能成为大企业家,也不能让人传诵。但是,他不再受贫穷折磨,人生也更加完整。他们的财富是时间熬出来的,大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
不宜轻视的、像他那样的社会群体。且不说他有本事送闺女出国,也不说他穿着朴素,就看他提供的工作机会,也是帮助了不少穷孩子。他的工厂在京郊,工人几乎是青一色的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他们在老家读完初中就无事可做,也无机会赚钱或进一步发展。他把他们带出来,首先能吃饱穿暖,钱不论多少,也还能赚一点。其中有聪明的,从此开始新的人生,也未可知。自然他也剥削了他们,这里不讨论。
故事三
他毕业于北京名校,不愿回家乡,在北京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女朋友也在北京,就留了下来。读大二时,他们认识了,同一个教室上晚自习,聊起来才知道,她是自考生,借大学教室读书(也许上了她的套,找个名校丈夫,那倒是办法)。
女孩子是南方人,颇有几分妩媚。母亲坚决反对,自家公子好不容易从小地方考到京城来,是家里、县里的荣耀,怎么能娶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女子。他犹豫不决,母亲的话不好违背,女孩子对他又很好,那事也发生了,就一直拖着。
大三末,父亲来北京治病,女孩子前前后后伺候两个月,没有怨言,还把医药费全包了。当女孩子抢着去交医药费时,他们想拦,也没有能力拦,都是下岗工人。看女孩子相貌也还端正,母亲只好默不作声。女孩子付医药费,是因为她和哥哥在中关村两个档口,生意还不错。
毕业后,他左右思量,决定留在北京再说。女孩子当然欢喜,年轻人是爱情至上。工作一直没着落,不是太远就是看不上,反正不合适。突然有一天他想,两人一起干怎么样?又怕被人看白了,说是吃软饭,没敢开口。
想了几天,跟她和哥哥说,想自己开一个档口。女朋友举双手赞成,乐呵呵笑得很开心。哥哥却有点犹豫,毕竟年纪大些,顾虑的问题多;看妹妹那么高兴,不忍拂其美意,也点头。
他为了不在老婆的“关照”下开展业务,亲自定了离兄妹俩远一些的另一个电脑城的档口。女朋友是熟手,有她关照,很快就开张,当起了老板。开始也没有想过有多少困难,看档口冷清,没有什么人来买东西,才有点慌,盼望着过几天能好起来。生意却越来越冷清,一天卖不了几台电脑,租金都挣不回来。看着十几万元资金一点一点漂走,心都凉了,又没有好的办法。女朋友一直在鼓励他,要他再坚持坚持,他知道那是安慰,隐隐觉得败局已定,都有点不敢去见她哥哥了。
正在那么耗着的时候,哥哥过来看了,说:“算了,撤吧,换个档口。”帮他在热闹的电脑城里挤出一个档口来。他却不过面子,不知道怎么说谢谢。她哥曾悄悄跟他说过:“我就这么一个妹子,我看得出她很喜欢你。我没读过大学,你能好好对待她,我也就了却了心愿。”
前后一下子就欠了兄妹俩三十几万元,压力大,决心拼死拼活要把生意做起来。档口客流量大,他是大学生,自有一些招数,生意立刻变了脸,第一年就把本钱挣了回来。
他要还钱,哥哥说:“留着算人股吧。今天,我要说一句话,生意你做得确实不错,以后发达了,千万不要欺负她,你可看到了,她对你比待我都好。”
如果不是女朋友的关系,他很难立刻扭转局面。事后她说道:“你定的那个档口,哥哥一开始就知道不行,叫我不要告诉你,怕伤了你的自尊。”他也承认:“如果当时硬要干涉,可能会留下阴影。”
故事四
这是一中年妇女,曾把婚姻和爱当做生命之全部。与老公合力创办了一家公司,业务稳定之后,她也40岁了。本来就觉得女人不适合做生意,现在看公司运转良好,就决定退下来,相夫教子。丈夫就有了新欢,提出离婚。闹了一年多,最终是分了,只给了她80万元。想不通,要讨回一个公道,把丈夫告上法庭。一把眼泪,一把伤心,等了两年,官司没有结果。在沉寂与迷茫中,朋友找到她,说一起合作,去种芦荟。
财富第三、第四方式亲友的直接影响与意外地获得一个大机会
在如何发现财富机会这一点上,前面讲到的两种方式是最主要的方式,比例合计为81。9%。另外两种方式是,意外地获得一个大机会占11。4%,亲友的直接影响占6。7%,合计为18。1%。两种方式的失败率都低于平均失败率。
1。亲友的直接影响
这组样本最少,总共24人,占全部样本的6。7%。处女创失败4人,失败率16。7%。
说他们是“获得”机会也许更准确些。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友本来就在做生意,就跟着做;二是亲友带给他信息,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认为确实可行,然后开始。
故事一
她学的是金融财会,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些人。27岁那年,带着三万元钱,去了香港,跟人合伙,把回收来的废纸加工成再生纸,跟她原来的工作一点不相干。开始她并不想做,是内地一家造纸厂的厂长跟她说,将来造纸业肯定要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发展,并叹息道,通过香港销往大陆的纸浆,多掺有水分,品质不高,希望她能改变。她一直把他当师傅看,后来还把他的孩子安排在她美国的公司。懂得感恩是商业成功的一个因素。
她不懂造纸,但师傅懂,所以技术上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反而是在销售上遭到香港同行抵制。她坚持品质第一,不往纸浆里掺水,触犯了同行利益。他们请黑社会给她恐吓电话,并买通她的合伙人掺假,但她都克服了种种困难挺了过来。首先欢迎她的是卖废纸的人,因为她的价格公道。
短短几年,她的生意就大有起色,不仅在香港站稳脚跟,还建立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她考虑到香港的岛屿位置,于1990年去了美国,并用10年时间,成为美国的旧纸回收大王。
她说:“创业起步时确实艰苦,但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到美国后,又赶上美国经济复苏,所以发展很快,超出我的预期。”
故事二
他少年时代苦,常常没有饭吃,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成为中学老师,日子也很清贫。由媒婆牵线,他入赘到了河北,姑娘也是教师,生活才基本稳定下来,至少天天有肉吃。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很快。他们紧靠北京,住地周边建起来了很多,小型印刷厂,都从北京揽活,因为成本低,能够与北京的大印刷厂竞争,活多得忙不过来。他的岳父和小舅子都在国营印刷厂上班,看人家忙得充实,小舅子就辞职,也建了一家小型印刷厂。但他不善应酬,在北京揽不到活,只好接别人转手的活,利润很薄。
眼看着邻居起了高楼,他奈不住了,想下海。已然年届40,辞去了20年的教育工作,干起了印刷工作。
开始在北京揽活,辛酸自不必说,本是苦孩子出身。刚开始的活可小得狠,常常是一两百块钱的单子,赚不了几个钱。每天一大早起来,乘两个半钟头的公交车进京,傍晚又返回河北,中午找个落脚点都难。活印好了,小件自己提过去,大件就雇车拉,偏偏印好的印件以半大不小的为多,自己提不了,雇车又不划算,送货就成了难题。
毕竟家里人懂印刷,他不必为印刷技术犯愁,只需要考虑怎么拉到活,也算省了一头心。经过一年摸索,逐渐跟北京的出版社、杂志社、图书文化公司建立起联系,活源渐渐打开,从小胶印发展为大胶印。
小胶印设备便宜,做不了大活,赚钱慢;大胶印赚钱快,但设备昂贵,每台从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一时又买不起。好在家人在印刷行业干了那么些年,自然有办法买到旧印刷机,是该淘汰的那种,稍加整修,因陋就简,就哐哨哐哨干起来。品质虽不怎么样,但价格便宜,所以也有不少活;又因为工资和房租都低,所以仍然能赚钱。
他的生意一点一点滚雪球般做了起来。经过10年发展,也有个企业的样子了,资产大概千万左右吧。
他的创业过程没有动人之处,也没有传奇色彩,中间当然有困难,比如款子收不回来,不能按时交活,工人在厂子里闹事,都一一化解。绝大多数人跟他相似,平凡,琐碎,财富增长也不快,既不能成为大企业家,也不能让人传诵。但是,他不再受贫穷折磨,人生也更加完整。他们的财富是时间熬出来的,大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
不宜轻视的、像他那样的社会群体。且不说他有本事送闺女出国,也不说他穿着朴素,就看他提供的工作机会,也是帮助了不少穷孩子。他的工厂在京郊,工人几乎是青一色的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他们在老家读完初中就无事可做,也无机会赚钱或进一步发展。他把他们带出来,首先能吃饱穿暖,钱不论多少,也还能赚一点。其中有聪明的,从此开始新的人生,也未可知。自然他也剥削了他们,这里不讨论。
故事三
他毕业于北京名校,不愿回家乡,在北京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女朋友也在北京,就留了下来。读大二时,他们认识了,同一个教室上晚自习,聊起来才知道,她是自考生,借大学教室读书(也许上了她的套,找个名校丈夫,那倒是办法)。
女孩子是南方人,颇有几分妩媚。母亲坚决反对,自家公子好不容易从小地方考到京城来,是家里、县里的荣耀,怎么能娶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女子。他犹豫不决,母亲的话不好违背,女孩子对他又很好,那事也发生了,就一直拖着。
大三末,父亲来北京治病,女孩子前前后后伺候两个月,没有怨言,还把医药费全包了。当女孩子抢着去交医药费时,他们想拦,也没有能力拦,都是下岗工人。看女孩子相貌也还端正,母亲只好默不作声。女孩子付医药费,是因为她和哥哥在中关村两个档口,生意还不错。
毕业后,他左右思量,决定留在北京再说。女孩子当然欢喜,年轻人是爱情至上。工作一直没着落,不是太远就是看不上,反正不合适。突然有一天他想,两人一起干怎么样?又怕被人看白了,说是吃软饭,没敢开口。
想了几天,跟她和哥哥说,想自己开一个档口。女朋友举双手赞成,乐呵呵笑得很开心。哥哥却有点犹豫,毕竟年纪大些,顾虑的问题多;看妹妹那么高兴,不忍拂其美意,也点头。
他为了不在老婆的“关照”下开展业务,亲自定了离兄妹俩远一些的另一个电脑城的档口。女朋友是熟手,有她关照,很快就开张,当起了老板。开始也没有想过有多少困难,看档口冷清,没有什么人来买东西,才有点慌,盼望着过几天能好起来。生意却越来越冷清,一天卖不了几台电脑,租金都挣不回来。看着十几万元资金一点一点漂走,心都凉了,又没有好的办法。女朋友一直在鼓励他,要他再坚持坚持,他知道那是安慰,隐隐觉得败局已定,都有点不敢去见她哥哥了。
正在那么耗着的时候,哥哥过来看了,说:“算了,撤吧,换个档口。”帮他在热闹的电脑城里挤出一个档口来。他却不过面子,不知道怎么说谢谢。她哥曾悄悄跟他说过:“我就这么一个妹子,我看得出她很喜欢你。我没读过大学,你能好好对待她,我也就了却了心愿。”
前后一下子就欠了兄妹俩三十几万元,压力大,决心拼死拼活要把生意做起来。档口客流量大,他是大学生,自有一些招数,生意立刻变了脸,第一年就把本钱挣了回来。
他要还钱,哥哥说:“留着算人股吧。今天,我要说一句话,生意你做得确实不错,以后发达了,千万不要欺负她,你可看到了,她对你比待我都好。”
如果不是女朋友的关系,他很难立刻扭转局面。事后她说道:“你定的那个档口,哥哥一开始就知道不行,叫我不要告诉你,怕伤了你的自尊。”他也承认:“如果当时硬要干涉,可能会留下阴影。”
故事四
这是一中年妇女,曾把婚姻和爱当做生命之全部。与老公合力创办了一家公司,业务稳定之后,她也40岁了。本来就觉得女人不适合做生意,现在看公司运转良好,就决定退下来,相夫教子。丈夫就有了新欢,提出离婚。闹了一年多,最终是分了,只给了她80万元。想不通,要讨回一个公道,把丈夫告上法庭。一把眼泪,一把伤心,等了两年,官司没有结果。在沉寂与迷茫中,朋友找到她,说一起合作,去种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