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 第六章 云游与安居
第六章 云游与安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
栖身寺院
寺院是僧人生活和修行的地方。一位年轻人投入佛门,出家为僧,寺院就成了他终身的依靠。我国自南北朝以来,国家对僧人就开始进行管理。一位僧人只要出家受戒,就要受到严格的管理,不能随意而行。早在北魏孝文帝时,就下过一道诏令:僧人不能随便离开寺院,有事外出,必须持有寺院开具的证明;不在寺院的游方僧人,民间也不能收留。
隋唐时代,对于僧人外出的规定就更加严格了。唐代政府规定:僧人要住在自己的寺庙里,不能偷偷摸摸出去,也不能跑到别的地方,自己盖一座庙。如果僧尼要外出,路程超过3天的就要申报有关政府部门立案,离开寺院不得超过7天。道路实在太远的,必须持有政府部门开的通行证。
明代对僧人私自外出惩罚十分严酷。规定僧人只能居住在自己的寺院里,不许同时来往居留在两座寺院;更不允许私养家眷,私自在民间居住。有违反者,一经举报即当“枭首示众”,窝藏僧人者流放3000里。
游方问道
僧人没有一定的手续是不能随便离开寺院的。不过也有例外,这就是“游方问道”,也就是说,僧人可以离开自己的寺院,到全国各地的寺院求师问道,寻访佛法。应该说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对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的著名高僧玄奘在西行取经之前,先遍游全国,独立游历吴、蜀、赵、魏、周、秦等地,就学名僧,切磋学问。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他的佛学修养,也为他锻炼出了一身走远路的好身骨。
禅宗兴起后,这种寻师问道的风气更浓。六祖慧能的门徒志诚、智常等人,原来是荆州玉泉山寺神秀的高徒,因为在对禅理的领悟上存在疑惑,便千里迢迢,从湖北来到岭南参拜惠能。《永嘉集》的作者玄觉,原来是天台宗的僧人,后来远游岭南曹溪,参拜六祖惠能,住了一宿,就得到了顿悟,成为惠能的弟子。著名佛教学者宗密,在四川出家,然后到湖北、河南、河北遍访名僧,接着又进入山西,游五台山,最后到达陕西终南山。差不多游遍了大半个北中国。
挂单纳客
僧人们既然可以四处寻访师友,交流佛法,寺院就必须给僧人一些行动上的方便,于是,一种接待过往云游僧人的制度——“挂单”就形成了。
任何受了比丘戒的僧人,都有资格在各大寺院挂单。要求挂单也称“讨单”,其程序有一定的规定:“讨单者”先将“衣单”(行李)放在客堂门口的左面或右面。如果放在左面,那么他会用左脚先跨过左面的门坎,并坐在靠左墙的横凳上,这样,在等人来的时候,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衣单”。如果行李放在右面,则依例反之。坐的姿势,将双脚在前成八字形。
接待前来挂单僧人的一般是知客僧。如果知客僧不在,会有一个“照客”去找他来。知客僧一进门,那“讨单”的便应站起来,合掌行礼,向佛像拜三拜。拜完三拜起立时,便说:“顶礼知客师。”通常知客便回答:“问讯(合掌)好了。”来僧又转向佛像深深问一讯。或者,如果他觉得应该更加隆重些的话,可以在佛像前再拜一拜。
此后,“讨单者”又坐回横凳上,准备做口试。知客则坐在靠门的椅子上,问他的名字、原来剃度师的名字、受戒的处所、最近的行止等许多应问的问题,确认来者是一位善良的、受过戒的比丘。如果他回答得不得体,或者当时这类欺诈行为时常发生,知客不能完全消除疑惑,那么可以要求看他的戒牒,还有传戒寺院所授的钵。虽然在许多朝代,政府都规定必须验看戒牒,查明来者身份才能允许挂单。但在通常情况下,知客是不会要求看这些东西的,也不会把他的名字记录下来,或者研究来僧戒牒上盖的寺印。知客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做出判断,如果来人有心作假,当场就会露马脚。
知客问完这样一些问题,便会问讨单者今后的打算。如果他只想住一两个晚上,他会说“打扰常住”;如果他希望住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便说“亲近常住”。
了解了挂单者的意图,最后就是“送单”,也就是知客根据来者的身份领他到适当的住所。如果是一位高僧,则必须到“上客堂”;如果是某座寺院的前任执事,或与寺院有其他联系的僧人,则一般领向“客单”,也是单间,但不是很讲究。而大多数普通云水僧则被领往“云水堂”或“寮房”。这是沿墙架设着铺位,很多人排列着睡。
接着,知客要将来僧的情况通报僧寮,登记上册。最后,挂单者还要到方丈处进行礼节性的拜访。还有一种说法,是云游僧在寺住宿,在验明身份后,先要拜会方丈,表明“久闻道风,特来依附,伏望慈悲收录”的心愿,方丈允许后,方可挂单。不过,也许因为大多数的方丈嫌麻烦,这一道程序被严格执行的很少。
挂单者来到住宿的地方,又有一番礼节。他将行李放在外面,又在佛像面前问讯或下拜,作为向寮元(云水堂管理执事)的敬意。最后合掌送知客到门口。行完礼,他会被领到一个空着的铺位,按其年龄(老的在西,少的在东)在寮房的东面或西面。
程序完毕,挂单者可以随心所欲想住多久住多久。不过其行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约:每天早晚随寺院僧众上殿、过堂,而在云水堂则由寮元率领坐禅(一般三炷香)。多数寺院都允许云水僧在白天外出,只要获得云水堂寮元的允许,并在晚课前回来。如果云水堂没有多余的铺位,或者寺院的粮食不足,客堂外会挂出“止单”的牌子,表示不再接受僧人挂单,但这种事一般少有。
贵宾们住特别上房,不必遵守普通云水僧的日常规则。他们的一日三餐由方丈的小厨房供给,而一切日常杂事都有“照客”去做。在一般寺院,照客自然是出家人;而有些寺院,则用俗家工人伺候客人,那就称为“茶房”。
海单云水
挂单没有时间的限制。除非犯规,否则寺方不可强制他离开,或到别的地方去。有少数的僧人会长年累月地住在那里,在寺院参学问道。他们不会受到什么限制,也无需任何形式,但他们的名字,却不会登记在号簿上。这样无限期的留住,叫做“挂海单”。这种僧人在留住一段时间后,可成为该寺的常住僧,准许参加该寺僧人的种种法事活动,允许进入寺院各处,等等。而如果他要离开,必须在每年正月十五或七月十五提出申请,允许后方可离寺。
寺院不愿接纳“江湖”或“野和尚”。这类人也许正式受过戒,而现在靠他们的小聪明生活,例如卜卦、测字、算命、看相等。这些都是被佛教教规所禁止的“邪命”生活,所以只能算是破戒和尚。某些寺院可以让他们吃一餐饭,如果进寺的时间太晚,也可以过一夜,但绝不能逗留太长。知客会对他说:“常住不能留你,请你吃了一顿就走。”
接待挂单的时间也有规定。每年的八月一日到次年的四月一日是挂单日,接待来往僧人。四月至七月这段时间不接待挂单者,称“止挂搭”。
要指出的是,在禅寺中属于子孙丛林的小庙,一般不接受挂单。
栖身寺院
寺院是僧人生活和修行的地方。一位年轻人投入佛门,出家为僧,寺院就成了他终身的依靠。我国自南北朝以来,国家对僧人就开始进行管理。一位僧人只要出家受戒,就要受到严格的管理,不能随意而行。早在北魏孝文帝时,就下过一道诏令:僧人不能随便离开寺院,有事外出,必须持有寺院开具的证明;不在寺院的游方僧人,民间也不能收留。
隋唐时代,对于僧人外出的规定就更加严格了。唐代政府规定:僧人要住在自己的寺庙里,不能偷偷摸摸出去,也不能跑到别的地方,自己盖一座庙。如果僧尼要外出,路程超过3天的就要申报有关政府部门立案,离开寺院不得超过7天。道路实在太远的,必须持有政府部门开的通行证。
明代对僧人私自外出惩罚十分严酷。规定僧人只能居住在自己的寺院里,不许同时来往居留在两座寺院;更不允许私养家眷,私自在民间居住。有违反者,一经举报即当“枭首示众”,窝藏僧人者流放3000里。
游方问道
僧人没有一定的手续是不能随便离开寺院的。不过也有例外,这就是“游方问道”,也就是说,僧人可以离开自己的寺院,到全国各地的寺院求师问道,寻访佛法。应该说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对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的著名高僧玄奘在西行取经之前,先遍游全国,独立游历吴、蜀、赵、魏、周、秦等地,就学名僧,切磋学问。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他的佛学修养,也为他锻炼出了一身走远路的好身骨。
禅宗兴起后,这种寻师问道的风气更浓。六祖慧能的门徒志诚、智常等人,原来是荆州玉泉山寺神秀的高徒,因为在对禅理的领悟上存在疑惑,便千里迢迢,从湖北来到岭南参拜惠能。《永嘉集》的作者玄觉,原来是天台宗的僧人,后来远游岭南曹溪,参拜六祖惠能,住了一宿,就得到了顿悟,成为惠能的弟子。著名佛教学者宗密,在四川出家,然后到湖北、河南、河北遍访名僧,接着又进入山西,游五台山,最后到达陕西终南山。差不多游遍了大半个北中国。
挂单纳客
僧人们既然可以四处寻访师友,交流佛法,寺院就必须给僧人一些行动上的方便,于是,一种接待过往云游僧人的制度——“挂单”就形成了。
任何受了比丘戒的僧人,都有资格在各大寺院挂单。要求挂单也称“讨单”,其程序有一定的规定:“讨单者”先将“衣单”(行李)放在客堂门口的左面或右面。如果放在左面,那么他会用左脚先跨过左面的门坎,并坐在靠左墙的横凳上,这样,在等人来的时候,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衣单”。如果行李放在右面,则依例反之。坐的姿势,将双脚在前成八字形。
接待前来挂单僧人的一般是知客僧。如果知客僧不在,会有一个“照客”去找他来。知客僧一进门,那“讨单”的便应站起来,合掌行礼,向佛像拜三拜。拜完三拜起立时,便说:“顶礼知客师。”通常知客便回答:“问讯(合掌)好了。”来僧又转向佛像深深问一讯。或者,如果他觉得应该更加隆重些的话,可以在佛像前再拜一拜。
此后,“讨单者”又坐回横凳上,准备做口试。知客则坐在靠门的椅子上,问他的名字、原来剃度师的名字、受戒的处所、最近的行止等许多应问的问题,确认来者是一位善良的、受过戒的比丘。如果他回答得不得体,或者当时这类欺诈行为时常发生,知客不能完全消除疑惑,那么可以要求看他的戒牒,还有传戒寺院所授的钵。虽然在许多朝代,政府都规定必须验看戒牒,查明来者身份才能允许挂单。但在通常情况下,知客是不会要求看这些东西的,也不会把他的名字记录下来,或者研究来僧戒牒上盖的寺印。知客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做出判断,如果来人有心作假,当场就会露马脚。
知客问完这样一些问题,便会问讨单者今后的打算。如果他只想住一两个晚上,他会说“打扰常住”;如果他希望住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便说“亲近常住”。
了解了挂单者的意图,最后就是“送单”,也就是知客根据来者的身份领他到适当的住所。如果是一位高僧,则必须到“上客堂”;如果是某座寺院的前任执事,或与寺院有其他联系的僧人,则一般领向“客单”,也是单间,但不是很讲究。而大多数普通云水僧则被领往“云水堂”或“寮房”。这是沿墙架设着铺位,很多人排列着睡。
接着,知客要将来僧的情况通报僧寮,登记上册。最后,挂单者还要到方丈处进行礼节性的拜访。还有一种说法,是云游僧在寺住宿,在验明身份后,先要拜会方丈,表明“久闻道风,特来依附,伏望慈悲收录”的心愿,方丈允许后,方可挂单。不过,也许因为大多数的方丈嫌麻烦,这一道程序被严格执行的很少。
挂单者来到住宿的地方,又有一番礼节。他将行李放在外面,又在佛像面前问讯或下拜,作为向寮元(云水堂管理执事)的敬意。最后合掌送知客到门口。行完礼,他会被领到一个空着的铺位,按其年龄(老的在西,少的在东)在寮房的东面或西面。
程序完毕,挂单者可以随心所欲想住多久住多久。不过其行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约:每天早晚随寺院僧众上殿、过堂,而在云水堂则由寮元率领坐禅(一般三炷香)。多数寺院都允许云水僧在白天外出,只要获得云水堂寮元的允许,并在晚课前回来。如果云水堂没有多余的铺位,或者寺院的粮食不足,客堂外会挂出“止单”的牌子,表示不再接受僧人挂单,但这种事一般少有。
贵宾们住特别上房,不必遵守普通云水僧的日常规则。他们的一日三餐由方丈的小厨房供给,而一切日常杂事都有“照客”去做。在一般寺院,照客自然是出家人;而有些寺院,则用俗家工人伺候客人,那就称为“茶房”。
海单云水
挂单没有时间的限制。除非犯规,否则寺方不可强制他离开,或到别的地方去。有少数的僧人会长年累月地住在那里,在寺院参学问道。他们不会受到什么限制,也无需任何形式,但他们的名字,却不会登记在号簿上。这样无限期的留住,叫做“挂海单”。这种僧人在留住一段时间后,可成为该寺的常住僧,准许参加该寺僧人的种种法事活动,允许进入寺院各处,等等。而如果他要离开,必须在每年正月十五或七月十五提出申请,允许后方可离寺。
寺院不愿接纳“江湖”或“野和尚”。这类人也许正式受过戒,而现在靠他们的小聪明生活,例如卜卦、测字、算命、看相等。这些都是被佛教教规所禁止的“邪命”生活,所以只能算是破戒和尚。某些寺院可以让他们吃一餐饭,如果进寺的时间太晚,也可以过一夜,但绝不能逗留太长。知客会对他说:“常住不能留你,请你吃了一顿就走。”
接待挂单的时间也有规定。每年的八月一日到次年的四月一日是挂单日,接待来往僧人。四月至七月这段时间不接待挂单者,称“止挂搭”。
要指出的是,在禅寺中属于子孙丛林的小庙,一般不接受挂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