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 第十章 节日和仪式2

第十章 节日和仪式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

    腊八吃粥

    腊八粥,是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即十二月初八),用稻、黍、稷、麦、菽五谷杂粮为主,再加上枣、杏仁、栗子、花生、核桃等,以文火煮成粥。吃腊八粥的风俗始于宋代,它是佛教传说与中国传统宗教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佛教传说,佛陀出家后,刻苦修行,寻求解脱的法门。他不厌风雨,不卧不起,净心受戒,每天只吃一粒米,苦苦修行6年,饿得骨瘦如柴,但一无所得。他觉悟到苦行无益,不能成道,应该恢复进食。于是,他吃了牧羊女奉献给他的用泉水、杂粮和野果熬成的乳糜状的稀粥。佛陀吃粥后,体力恢复,精力大增。他坐在菩提树下,思考解脱之道。终于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这一天就成了“成道节”了。

    僧人为了纪念佛陀成道,每逢农历腊月初八,举行诵经活动,并用杂粮、红豆、干果煮成供粥,然后和尚们分而食之,故亦称佛粥。佛教本来已深入人心,而这种粥煮出来香气扑鼻,味道很好,于是民间争相仿效,形成吃腊八粥的风俗。

    这一习俗不仅与佛教成道节有关,还与中国传统的宗教节日有关。我国自周朝以来,腊月初八就是一个重要的祭日。这一天,人们要用猎获的野兽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既是酬谢神灵一年来的庇护,也是企求他们来年继续保佑。由此可见,吃腊八粥是佛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节日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自宋代以后,虽然我国浴佛均在农历四月八日进行,但吃腊八粥的风俗长盛不衰。清代每到农历腊月初八晚上,坤宁宫就支起能盛100斤米料的大锅,通宵熬粥,以供皇室食用。雍正以后,每年腊八,还在雍和宫支起大锅熬粥,分赠王公大臣品尝。直到现在,吃腊八粥的风俗仍盛行各地。

    忏仪种种

    佛教认为,众生生于尘世,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贪、嗔、痴、奢侈、淫逸、不信佛法等等全都是罪过。因此出家人就要一一忏悔以前的罪过,还要不断忏悔现在的种种恶行,发愿归依三宝,精诚修行,永不退缩。这就是忏悔。根据各种不同经典的内容而编制的忏悔文和仪式就是“忏仪”,也称“忏法”。

    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忏仪,除了《梁皇忏》外,还有这样几种:

    慈悲水忏。简称“水忏”,唐代知玄著。这个忏法的来历还有个故事。知玄在长安时遇到一位僧人,相貌奇特,身患恶疾,人人都厌恶他、疏远他,而知玄却尽心尽力地侍奉他,毫无倦意。后来知玄要去四川,这位僧人为知玄的行为感动,临别时说:如果以后有什么为难之事,可以去彭州茶陇山找他。几年后,知玄左边大腿上长了一个很奇特的“人面疮”,百般求医,毫无效果,突然想起这个僧人的临别赠言。于是,知玄立即赶到茶陇山寻找这名奇僧,也果真找到了。那位僧人知道知玄的病苦后,让他用山泉清洗患处,没有几天就痊愈了。知玄十分感激,那僧人却说:世人皆有罪,而不知罪过的缘起,你不妨著作忏仪,让人忏悔罪业,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说完,僧人就不见了。知玄深感自己遇合之奇,也真的依照那名僧人的嘱咐,著成了三卷《慈悲水忏》。

    大悲忏。这是根据“大悲咒”而作的一种忏法,全称是《干手干眼大悲心咒》。宋代的僧人知礼首次作此忏法。因为这道忏法是向观音发愿乞求,而观音在民间最是深入人心,因此这道忏法也渐渐在民间流行开了。后来,清朝的见月法师对忏文进行了修改删节。这个忏法仪式简略庄严,是今天全国流行最广的一种忏法。

    药师三昧忏。全称是《药师三昧行法》一卷,简称“药师忏”,这是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的一种忏法。清初仁庵义禅师在天溪大觉寺拟定忏文。这道忏法盛行于江南,凡是施主要求做消灾延寿的法事的,多用这种忏仪。

    净土忏。《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略称“净土忏”。宋代僧人遵式撰写。因为“来世转生极乐世界”的净土宗信仰在民间很是流行,所以这道忏法通行很广,至今盛行不衰。

    地藏忏。《慈悲地藏忏法》三卷,简称为“地藏忏”,已经不知是谁所作。这道忏法的仪式与药师忏、净土忏大体相同,是比较晚才出现的忏法之一。施主要做为亡故父母祈求冥福的法事,多用这道忏法。

    在举行忏仪时,除了诵经礼佛,还要念“忏悔文”,最常用的忏悔文选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是一首四旬偈文:“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寺院举行忏悔的仪式本是僧人个人的修行行为,为的是消灭出家人以往和现在的罪业,坚定归依三宝的信心。但发展到后来,僧人遇到施主施舍饮食钱财才举行忏法仪式。这样,办忏仪就成了寺院收入的一种来源。施主给一定的钱财,指定寺院为他举行某种目的的忏仪,称“拜忏”。后来,拜忏都明码标价,寺院往往因此发财。

    法会种种

    佛教把重大的佛教节日(如浴佛节等)及其他的佛事活动中装饰佛殿,焚香供佛,礼佛诵经,说法设斋等僧众的集会都称“法会”。法会在古印度就已盛行。据印度佛教律典记载,每当佛诞日,佛成道日,佛首次说法日,或者施主供养佛陀弟子,帝王富商向僧众布施时都要举行法会。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游学印度时,戒日王专门为他在曲女城举行全印度的无遮大会,即僧俗贵贱均可与会的佛教法会。玄奘在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据说到会的各界僧俗有几十万人。

    佛教法会最早的记载是浴佛节,稍晚则是斋僧会和无遮大会。据《历代三宝记》记载,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灵帝就曾在洛阳佛塔寺斋僧,而法会的盛行则开始于南朝。梁武帝曾多次亲临寺院设无遮大会。据《南史》记载,梁武帝亲自主持的法会就有16次之多,其中中大通五年(公元533年)在同泰寺举行的“四部大会”(四部,即四部众,指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参加者不仅有佛门僧俗弟子,还有皇室官僚等,总计30多万人。

    梁武帝之后,举行法会形成风气,法会的名称也多种多样,有如水陆会、放生会、华严会(专讲《华严经》的法会)、师子会(九月九日重阳节众僧坐师子座讲经说法的法会)、龙华会(纪念弥勒佛下生的法会),以及为帝王举办的祝圣会、国忌会,求雨的祈祷会等等。

    无遮大会

    无遮大会源自印度。“无遮大会”如果直译过来,就是五年一大会、五年功德会、五岁会等。“无遮”又有宽容而无遮盖的意思,也就是说,参加法会的人不分贵贱,不分贤愚,不分道俗,一律平等地参加大会,接受钱财的布施,或接受佛法传授。

    据《南史》记载,从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至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的9年间,以梁武帝为施主的无遮大会竟举行了10次,其中仅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一年就举行了两次。每次举办无遮大会,梁武帝及皇室成员都要拿出大量的钱财向寺院及与会者进行布施。一次施舍钱物,价值多达1096万钱。在法会上,梁武帝还亲自讲经,一个经题就讲了7天。

    梁武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崇佛最甚的人。同泰寺是他亲自敕建的寺院之一,该寺建成后,梁武帝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此寺礼佛诵经,说是为了给臣民消灾祝福。有一天,他到同泰寺后没有回皇宫,并对人说,他决心出家为僧,不再做皇帝了。群臣只好天天哀求皇帝回宫。梁武帝在寺中呆了4天,抵不住大臣们的苦求,只好回了皇宫。

    这还只是个开头,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梁武帝第二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并授意群臣按当时的风俗用金钱替他赎身,否则他决不还俗。大臣们给了同泰寺1亿钱的赎金,寺院收了钱,当即同意让梁武帝还俗。大臣们就欢欢喜喜把皇帝接回皇宫。

    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83岁的梁武帝第三次要求到同泰寺出家。这次他把自己,连同宫人、国土都布施出去了。布施得多,赎金当然也得增加。这一次,大臣们用了两亿钱才把皇帝赎回来。巧的是当晚同泰寺9层高的佛塔失火,梁武帝认定是魔鬼作祟,下诏说:“魔鬼阻碍了我的修行,应该建一座更高的佛塔。”臣子们都称赞这是个好主意。原来的塔9层,新修的塔计划建12层。于是大兴土木,只是由于后来塔快要建好的时候,爆发了“侯景之乱”,工程才不得不停了下来。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帝少心头宠:国民校草是女生少帅你老婆又跑了天才高手总裁爹地宠上天总裁爹地超给力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我的冰山美女老婆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陈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琛并收藏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