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长相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闺宁最新章节!
冬日里的天,亮得总较往常更迟些。时至卯时三刻,窗外还只是蒙蒙亮的一线光。汪仁翻了个身,半睁着惺忪的睡眼醒来,人还迷迷糊糊的便先朝边上看了过去。
锦被隆起,枕头上却不见人。
他清醒了些,小心翼翼将被子掀开了一角,探头朝里看了看,这才瞧见了人。门窗紧闭,屋子里的光线还有些昏暗,映入他眼帘的那一抹肩就显得愈发白皙起来。汪仁登时睡意全消,凑过去揽住,呢喃唤着"福柔",将人紧紧箍进了怀里。
过了这么久,每一日睁开眼时,他都依旧觉得像是在梦里,非得把人搂进了怀里抱着,他才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低头就着她光洁的肩头亲了两口,汪仁这才满意地勾起了唇,餍足得像只猫。
可被他紧紧抱着的宋氏,却只觉得喘不过气来,又困得紧,只得费力地用脚尖踢了踢他的小腿,轻声嘟囔道:"别闹..."
她在京里呆了这么多年,说话间还是带着江南人特有的软糯,平素说话便是一贯的和声细语,这会听着更是酥软得不成样子。
汪仁不听倒罢,一听哪里还忍得住,当下就连呼吸声都粗重了起来。
可青天白日的,眼瞧着外头就该大亮了,他要是这会折腾她,回头非得被冷落上好几天不可。没法子,汪仁只得咬咬牙把人松开了,自己滚到一边角落里,将脸往枕头上一埋,深吸了一口气。
过得片刻,见身旁一点动静也没有,他不由奇怪起来,闷闷喊道:"福柔?"
话音落了,还是没有动静。
汪仁忍不住抬起头来,却见她抱着被子竟是又睡熟了。
乌鸦鸦的一把头发,长而浓密,养得好了就像是匹缎子。汪仁看着就手痒,摸过去抚了两把才将手收了回来。
窗子外簌簌作响,他屏息听了听,听出来是落雪了,便轻手轻脚地为她掖了掖被角。然后自己从床边矮几上够了件衣裳随手披了,掀开被子起了身。
成亲几载,他旁的不提,做饭的手艺却真是长进了不少。
卸去了东厂提督一职,又将手下的人手势力近乎悉数交予小润子后,他突然间就彻底闲了下来。原想着得了空,再不必算着日子掐着时辰过日子,谁知这甫一松懈后他反倒是不习惯了。
狠闲了两天,他便再闲不住了。
正巧宋氏偶感风寒胃口不佳,念着想吃家乡菜,他便寻了个延陵籍的大厨回来,在边上看了两日就起了兴要跟着学两手,不曾想这一学还真叫他学出了瘾来。
刀剑换了锅铲,也没什么不好。
汪仁一面琢磨着早膳该做些什么,一面趿拉了鞋子慢悠悠朝着外头走去。走到门口,打起帘子推开门,迎面吹来一阵寒风,里头还夹杂着越来越大的雪粒子,打在人面上刺骨的疼。他赶忙退了回去,钻进里头翻箱倒柜找起了大氅来。
他原不爱叫人伺候着,宋氏又事事都顺着他,结果此番来别院小住,他说索性不带人,就真的只准小五赶车,玉紫带着包裹箱笼一道随行。
入夜后,他就更不愿意有人值夜了,一早便将人都打发得远远的,不近午时不准出现。
是以要找衣裳,也只能是他自己扒着箱笼一个个找过去。
找了大半天,才算是叫他给找着了。他换上后又蹑手蹑脚走进内室看了两眼宋氏的动静,见她仍旧安睡着,微松了一口气,复又出了门往廊下去。
然而虽则已经将厚实的大氅裹在了身上,脚下穿的也是温暖的毛靴,可站在庑廊下,这凛冬的风一阵阵往身上吹,还是冻得慌。
好在这地方也不大,厨房就在几步开外,一会便到了地。
汪仁跺跺脚将鞋履上沾着的雪水抖落,一边伸手将门推开了去。不大的厨房里密密实实摆了一堆的瓜果蔬菜、牛羊肉,角落里的大缸里还养了几条鱼。
大冬天的,新鲜的瓜果蔬菜寻常难得,但手头不缺银子还怕吃不到鲜的?多的是法子。
这次来别院,汪仁特地让人备了一车的东西送来,全等着他大展身手。
他做饭规矩大,不许旁人在边上碍手碍脚,厨房里除了个烧火的,其余的一概不准入内。走到水缸边上,汪仁探头往里扫了一眼,见鱼虽然游得慢,但终归还在动弹就也没做声,只扭头又往堆在那的菜走去。
刚扒拉了两棵蕹菜,外头就响起了小五的声音:"您怎么起得这般早?"
"是你起晚了。"汪仁弯腰挑着菜,头也不抬地堵了回去。
小五一噎,仰头看看檐角外的天空,一侧灰蒙蒙一侧才泛白尚未亮透,这分明才刚亮呢!
但当着汪仁的面,小五到底是不敢申辩,只速速捋高了袖子往厨房里一头扎进去,搬了小杌子坐在了灶前,将火先升起来。
青烟冒出的工夫,汪仁也将菜选定了,直起腰来打量两眼冰凉凉的水愣是没能狠下心去洗,遂扭头望向小五:"去,把菜洗了。"
"..."小五欲哭,"小的这火还没升完呢..."
汪仁不咸不淡地看一眼灶台,"先洗了再升。"
小五磨磨蹭蹭站起来,将菜接了往外去,一面走一面小声腹诽着,明知人手不够,却偏偏不肯让人进厨房,真是作孽啊...
然则等到一盆子菜洗完,小五已冻得瑟瑟发抖,连腹诽都没力气了。
天原就冷得厉害,住在东城那么个人气旺盛的地方还直叫人冷得哆嗦,汪仁却领着宋氏偷偷来了泗水边上小住。外头的一江风月倒是瞧着美不胜收,雪景怡人了,这人可是要被冻傻了。
小五苦哈哈钻回厨房里,这次不用汪仁吭声直接就往灶前扑了过去,权当烤火了。
他蹲坐在那,恨不得将脑袋都埋进火灶里去。
汪仁提着把刀瞅见,就轻笑了两声,又打发小五去杀鱼。
小五闻言,脸一垮,就差真哭了:"哪有一大早就吃鱼的..."何况您这不是从来也不吃鱼的吗?!但后半句小五没敢说,硬生生给咽了下去。
"太太爱吃。"汪仁言简意赅地丢下四个字,转身往水缸边走去,背对着小五云淡风轻地吩咐道,"就要那条最肥的。"
小五心里泪珠子啪嗒掉,用大义赴死的姿态捉了鱼往外去,觉得自个儿比这鱼还苦。
太太那么个温柔和善的人,怎么就瞧中了印公呢...
可转念一想,印公对着太太的时候,却又比对谁都和善,活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小五百思不得其解,众人亦是如此。
唯有汪仁甘之如饴,伺候宋氏穿衣吃饭享乐,是他最高兴的事。
趁着宋氏睡觉的工夫做完了早饭,汪仁也并不喊她起来,只让小五烧了水去耳房里沐浴了一番重新换了衣裳,这才慢吞吞往内室里走去。到了床畔将鞋子一脱翻身上去,隔着被子抱住宋氏,嘀咕起来:"再不起来可就日上三竿了。"
"什么?什么?"宋氏睡得迷迷糊糊,闻言一把跳了起来,额头正正磕在了他下巴上。
二人一齐低下头,呼起痛来。
这一撞可撞得不轻,宋氏登时睡意全消,倒也顾不得揉自己的额,只急急去看汪仁的下巴,懊恼道:"瞧我这没轻没重的,等会青了可怎么好。"
汪仁任她贴着自己的下巴看,嘴里淡然道:"左右没外人瞧见,不损英姿。"
"..."宋氏笑了起来,伸手握拳轻捶了下他肩头,"得了,也就你纵着我,过会小五跟玉紫看见了,还当我平日里对你非打即骂呢。"
汪仁腆着脸道:"那也行,非打即骂我也乐意。"
宋氏素来说不过他,见他这没脸没皮的样是半点法子也无,只得推他起身去给自己取衣裳来。
听见衣裳两字,汪仁心头一热,下意识朝她身上望去。
宋氏羞恼,催促起来:"倒是快去呀!"
汪仁就"是是是"地应着,一步三回头地去取干净衣裳来。
等到穿戴妥当洗漱过后,二人移步往外间去。玉紫早将饭菜摆好,连润口的茶都已斟得。
汪仁就满意地看了一眼玉紫,将人打发了出去,只自己举筷给宋氏夹菜,一面佯装漫不经心地问道:"味道如何?"
"比早前那位刘大厨的手艺更好。"宋氏对他从不吝夸赞。
汪仁就眉开眼笑地得意起来,他的手艺就是跟刘大厨学的,这说明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焉能不痛快。
用过了饭,雪已渐止,只余下些许零星雪片。夫妻二人就命人搬了胡榻安置在了院子里的梅树下。
红梅开得正好,风一吹便是香风阵阵。
胡榻边上摆了只红泥小暖炉,热气暖融融地往上升腾着。玉紫抱着壶女儿红过来,将酒热了,不一会便有酒香四溢。隆冬时节,呷上几口小酒,暖身暖心,就着香雪白梅,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汪仁将自己裹得严实,连带着宋氏也不放松,将人裹得只见衣裳不见人。
宋氏啼笑皆非,说大不了呆在屋子里就是了。
汪仁却道不成。
和她一起梅下赏雪饮酒,乃是梦中一景。而今有了机会,他怎甘心呆在屋子里不动。若不然,先前燕淮跟谢姝宁家的那丫头闹着要一块来时,他也不会黑着脸斥了一顿胡闹,不准她跟来。
离开了两日,也不知阿丑那丫头,气成什么样了。
想着外孙女鼓着脸哇哇大哭的模样,汪仁忍不住笑了起来。
宋氏见他笑,不由狐疑起来:"怎么了?"
"想起阿丑了。"汪仁往榻上坐下,拣了扇子给红泥暖炉扇了扇风,"阿蛮家的小子琮哥儿跟翊儿家的小子都安安静静的寻常连话也不吭,偏出了个阿丑跟皮猴子似的,也不知随了哪个。"他说着话,嘴边的笑意却没淡下去过。
宋氏竖耳听着,突然汗颜起来,轻咳了两声,窘然道:"我小时便是阿丑那性子..."
汪仁诧异地看向她。
宋氏笑着摇了摇头,说:"不说都忘了,阿蛮三四岁的时候,也淘得很。后来进了京,突然间便像是长大了,说话行事都老成了许多,再没撒娇胡闹的时候。"
当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便是她都被折腾得改了性子,阿蛮小小年岁更是一夜长大,后来便越来越沉稳。
故而此刻若非宋氏提起,汪仁是决计没有料到的。
他失笑:"阿蛮竟还有闹腾的时候,可见阿丑是随了她了。"
宋氏也笑,二人轻声说笑着,并不提早年发生过的事。难过的怅然的悲痛的,不论昔年曾用何种心绪面对过,那些往事终究都随岁月一道湮没了。
汪仁望着坐在自己身侧的人。
拂云鬓,芙蓉面,颊边笑意温柔动人。
他只这般看着,便觉满心欢喜,情难自禁。
这时,温好了的女儿红发出"咕嘟"一声轻响,廊下不远处架子上的鹦哥被惊醒,瞪着浑圆如黑豆一般的眼睛,扑棱着翅膀飞开了去,却又被脚踝上挂着的银链子给拽了回来,只得无奈地蹲回原处,扯着嗓子鸣了两声。
汪仁听见就抬眼遥遥看了看,眼睛里漫开一阵笑意。
他搂着宋氏的腰,懒洋洋靠坐在那,轻声喃喃道:"你往后可就在我边上扎根了,哪也不能去。"
她若是只鸟,那他就得是缠在她脚上的那根链子。
从十一岁那年第一次见到她,他眼里,就只剩下她了。
浮云一梦,也有成真的时候。
宋氏弯腰看着那壶酒,眼角情不自禁地红了红,柔声应道:"好。"
这一年,汪仁三十七岁。
整整二十六年了...
搁在她腰间的那只手,修长干净,骨节分明。隔着衣裳,她似乎都能感觉到上头的温柔。她轻轻颤了下,将身子向他怀里靠去,像是怕冷一般,蜷缩在他怀中。
从此俗世冷暖,皆不抵这一靠。
天地寂寂,却连夹着雪粒子的风都似乎是暖的。
此后每一年落雪时节,汪仁便会带着宋氏来一趟泗水别院。
不带仆役,只俩人携了包裹前来,像是世间最寻常最普通的夫妻,过着尘世里最平凡的小日子。
一年复一年。
燕淮家的大姑娘阿丑也长大了,成亲了。
汪仁送她出门子前,神神秘秘送了一大箱的东西。众人皆不知里头装的是什么,到了夫家,阿丑命人打开一看,里头装着的却都是她幼年时玩过的小物件。
有她爹亲手做的木头人,也有她娘亲手做的布偶,还有汪仁给拣的奇石...
林林总总,不知何时就放满了一大箱子。
阿丑一一翻看着,泪珠子就扑簌簌落了下来。
入了秋,汪仁五十岁做大寿时,她领着新姑爷回来看他,非让新姑爷给他磕头。姑爷就也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汪仁高兴得很,回头便同宋氏笑呵呵地道,阿丑挑男人的眼光随她,比阿蛮强。
年岁渐长后,他的性子也慢慢好了很多。
不爱发脾气了,也没过去那么挑剔了。
底下的人都欢喜得很,唯宋氏看着,却有些愁眉不展起来。但她也说不清,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
进了腊月,汪仁照旧吩咐人收拾东西,准备往泗水别院去。
一年年下来,早成了习惯。府里的人亦都驾轻就熟,一得了命令就速速准备了起来。
谁知临到出门的那一日,天上却落起了鹅毛大雪。房檐瓦舍上,长街角落里,皆铺满了白雪,很快便皑皑一片。道上都是积雪,一时半会根本出不了门。
他们前往泗水别院的计划只得暂缓。
宋氏捧着手炉坐在热炕上陪他画画,低头翻着一卷书。
谢翊少年时不喜读书,后来却不知怎地听进去了汪仁的话,在书院里苦心攻读几年,回来后一举高中,进了翰林院。再后来,他便开始著书作文。又兼他只满心埋头做学问,朝堂争斗几乎从不参与,愈发得了泰帝器重。
宋氏翻着儿子著的书,却觉看不明白。
曾几何时还被她扭着耳朵逼着去念书的儿子,突然间就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她合上书,揶揄道:"我倒生了个书呆子出来。"
然而话音落后,身旁的人却并没有接话。
心头蓦地一跳,她丢开了书便转头看去,却见汪仁坐在那提着笔,突然倒了下去。
****
这一年的冬天,他们没能去成泗水别院。
汪仁病了。
病得厉害。
鹿孔来号过脉后,皱紧了眉头。谢姝宁便没敢叫宋氏在旁听着,只跟燕淮一道同鹿孔在耳房里悄悄商议起来。汪仁的身子瞧着一向不错,但底子却是不好的,是以病来如山倒,一下子便将人击垮了。
他小时候吃过太多苦头,数九寒天里连件厚实的衣裳也穿不上,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寒气入骨,经年不褪。所以他畏冷,比寻常人都更怕冷。他总似笑非笑地说是因为冬日的天看着太沉闷,色调昏暗、冷锐,令人不喜,故而不喜深冬。
就好比他也不喜欢夏天一般。
可他分明...分明真的是怕冷啊...
由内而外,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怕。
身上冷,心里更冷。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小时候就已经尝遍了。大了些,入宫摸爬滚打,更是见惯了阴险狠辣的手段,那滋味比三九寒冬里灌下凉水还要冷上百倍。
红尘六合,漫天凄寒。
得遇宋氏,是他人生中最为温暖的一件事。
他身上有旧疾,好了愈合了,病痛却终究是留下了。
重逢宋氏之前,他更是肆意妄为的人,从不在意自己的身子如何,能活几日,又能活成何等模样。他生无可恋,死亦不觉畏惧。药是能不吃就绝不吃,左右死不了,便根本不曾放在心上,端的是浑不在意。
可他是伤过根本的,到了年岁,原本细碎的病痛就都一股脑冒了出来。
小病也成了大病。
鹿孔摇了摇头,说没有法子了,只能调理着再看看情况。
谢姝宁听着,双腿一软,扶着燕淮方才站稳了,但泪水已从眼眶里簌簌滚落,止也止不住。
明明前些日子见他时,人还好好的,能说能笑也能发脾气,怎么一转眼就病成了这样?
她不愿意相信,可在场的人哪个也不比她难过得少。
母亲若是知晓了,只怕是受不住。
她便瞒了宋氏鹿孔说的话,只说得静养着。
然则宋氏好瞒,汪仁却不是个能轻易瞒得过的主。待到他醒来,见人都聚在了一道,便明白了过来。
宋氏坐在他身旁,握着他微凉的手,轻声问他可要用些什么。
昏过去后,他粒米未进,连滴水也曾喝过。
汪仁神色疲惫地将脸贴在她掌心里,低低道:"渴了..."
宋氏红着眼眶应下,起身去倒水。汪仁便抬手招呼了谢姝宁跟燕淮走近,只问了句:"是不是没法子了?"
"没什么大碍,您只管养着便是。"燕淮摇摇头。
汪仁便去看谢姝宁。
谢姝宁微微别开脸去,道:"您别担心。"
汪仁叹口气,没有再言语。
吃了半个月的药,他身子好了一些,但精神却总是恹恹的,人更是飞快瘦削了下去。他吃什么都只觉得味如嚼蜡,渐渐的便愈发没了进食的念头。
当着宋氏的面,他却逼着自己吃,笑着一点点都咽下去。
可等宋氏一转身,他便尽数吐了出来。
鹿孔说他喉咙里长了东西,若想去掉非得切开了喉咙不可,可这切开了,人也就去了。
果真是...没有法子的事。
阿丑得知了消息,匆匆赶来,进门一声不吭,提了裙子撒腿便往汪仁那跑,推门进去跪在他病床边便哭,泪如雨下。
她六岁那年,抓着糖葫芦兴冲冲去找姑姑娴姐儿。
天很热,院子里的大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夏蝉在里头尖利嘶鸣。
她一边走一边仰头朝着大树顶上看,板着小脸腹诽,回头便让人都将它们粘了去,免得扰了姑姑清净。
可年幼的她不知道,姑姑再也不会觉得它们吵闹了。
她拐个弯,越过一棵树,便看到姑姑背对自己坐在轮椅上看书。她高声唤着"姑姑"跑了过去,却没有得到回应。她以为她睡着了,便轻手轻脚地靠过去看了看。却见姑姑闭着眼睛没有动静,原本盖在膝上的毯子滑到了地上。
她愣了愣,推着她手臂叫了两声,姑姑却毫无反应...
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人说没便能没了...
她失去了姑姑,如今连最喜欢的姥爷,也将要失去了。
阿丑哭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哭花了脸也不顾,嘟囔着要去找鹿孔算账,什么破大夫,救不了姑姑也救不了姥爷,他算什么大夫!
汪仁躺在病床上,却笑了起来。
他说:"他是大夫,又不是神仙。快不要哭,都是成了亲要做娘的人了,哪有这般哭法的。"
"他要是神仙那该多好..."阿丑大睁着眼睛,泪水却仍像断了线的珠帘,落个不停。
汪仁"嗳"了声,摇头道:"人终有一死,不过早晚罢了,哭什么。"
阿丑难受得说不上话来。
汪仁瞧着,语气也渐渐哽咽:"我都一把年纪了,你可别把我整哭了..."
说着,眼眶到底也是红了。
祖孙俩伤心了一回,是夜宋氏陪在汪仁身侧,听他絮絮叨叨说着下头的孩子,从谢翊兄妹俩说到孙辈们,一个个都记得细细的,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他记得比宋氏还清楚。
宋氏握着他日渐干瘦的手,听他说一句便点个头应一声。
夜色深浓,汪仁的说话声渐渐低了下去。
"可惜了,没能再陪你去一趟泗水别院。"
"等你好了再去,也是一样的。"宋氏语气轻柔地道。
汪仁便翘起嘴角笑了笑,紧紧扣住了她的手。
天色将明的时候,他不再说旁的,只一遍遍唤她的名字。
"福柔..."
"嗯。"
"福柔..."
"我在。"
"福柔..."
"我一直都在。"
"你忘了吗?我扎根在你边上了,我哪都不去,我就在这陪着你。"
"生生世世,我都陪着你..."
宋氏细语呢喃着,可躺在她身边的人,却再没有应过声。
三声"福柔",恍若天长地久。
天亮了,汪仁却再没能起来。
宋氏终于泣不成声。
汪仁小殓后,移去了正堂,屋子里便空旷了下来。
宋氏一个人,坐在他们一起住过的屋子里,坐在这张他们一起睡过的床上,摩挲着一块他最喜欢的石头。他脾气硬,也像石头,难怪旁的不喜欢,偏喜欢收集这个。
她往前还笑他,而今却恨不得日日陪着他九州四海到处搜罗奇石才好。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味,她阖上眼,靠在了床柱上,微微笑着。
眼角细纹道道,她也老了。
但这一刻,她面上的神情万分温柔,竟是美不胜收。
她这一生,遇见了他,已是万幸。儿女孝顺,各自成器,更是圆满。只可惜了,她这辈子到底没能给他生一个孩子...
一个生得像他的孩子。
宋氏闭上眼,呼吸声轻轻的,似睡了过去。
她这一睡,就再没有醒来过。
儿女们将她跟汪仁合葬在了一处。
出殡的那一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天空清澈得像是块碧蓝的琉璃瓦...
*****
汪仁却在隆冬大雪中睁开了眼。
四周极冷,风刮在身上跟剐肉的剃刀一般。
他吃力地摸了把自己身上的衣裳,单薄又破旧,蔽体不过尔尔,更不消说驱寒保暖。
凛冽的寒风呼呼刮着,他突然间便糊涂了。
他不是死了吗?
可为什么这会他却穿得破破烂烂坐在地上,浑身冻得僵直。他四顾茫然,只瞧见有棵红梅树的狭长枝桠从身旁高墙里探了出来。
白茫茫的细雪间夹杂了许多深深浅浅的红,红梅花瓣悠悠落下来,直直落在他嘴边。
汪仁仰头看着,蓦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记得这一幕,他记得!
就在这时,窄巷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响。
他费力地睁大眼睛直直望去,便瞧见有个裹在雪白狐皮袄子里的小姑娘赤着脚,急切地朝巷子里跑来。
她身后跟着的嬷嬷追着喊:"我的好姑娘快先将鞋子穿上,冻坏了可怎么好!"
她却恍若未闻,跑得像只林子里的小狐狸,灵动又飞快。
到了近旁,她大口喘着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看。
紧跟着追过来的嬷嬷亦看见了他,皱皱眉,伸手要去拽她,一面四处张望起来:"您怎么了这是,睡醒连鞋也顾不得穿便往这跑,没得回头叫少爷知道将您训一顿..."
嬷嬷絮叨着要带她回去。
她却执拗地蹲下身来,从怀中取出雪白干净的帕子轻轻按在他脸上,一点点将雪水、泥水抹去,神色老成地长叹了一口气,用轻得不能再轻的声音说道:"原来你少时长得是这副模样..."
眼中泪水盈盈,好像早春时节,山间的那一汪小溪,干净明亮得不像话。(未完待续)
冬日里的天,亮得总较往常更迟些。时至卯时三刻,窗外还只是蒙蒙亮的一线光。汪仁翻了个身,半睁着惺忪的睡眼醒来,人还迷迷糊糊的便先朝边上看了过去。
锦被隆起,枕头上却不见人。
他清醒了些,小心翼翼将被子掀开了一角,探头朝里看了看,这才瞧见了人。门窗紧闭,屋子里的光线还有些昏暗,映入他眼帘的那一抹肩就显得愈发白皙起来。汪仁登时睡意全消,凑过去揽住,呢喃唤着"福柔",将人紧紧箍进了怀里。
过了这么久,每一日睁开眼时,他都依旧觉得像是在梦里,非得把人搂进了怀里抱着,他才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低头就着她光洁的肩头亲了两口,汪仁这才满意地勾起了唇,餍足得像只猫。
可被他紧紧抱着的宋氏,却只觉得喘不过气来,又困得紧,只得费力地用脚尖踢了踢他的小腿,轻声嘟囔道:"别闹..."
她在京里呆了这么多年,说话间还是带着江南人特有的软糯,平素说话便是一贯的和声细语,这会听着更是酥软得不成样子。
汪仁不听倒罢,一听哪里还忍得住,当下就连呼吸声都粗重了起来。
可青天白日的,眼瞧着外头就该大亮了,他要是这会折腾她,回头非得被冷落上好几天不可。没法子,汪仁只得咬咬牙把人松开了,自己滚到一边角落里,将脸往枕头上一埋,深吸了一口气。
过得片刻,见身旁一点动静也没有,他不由奇怪起来,闷闷喊道:"福柔?"
话音落了,还是没有动静。
汪仁忍不住抬起头来,却见她抱着被子竟是又睡熟了。
乌鸦鸦的一把头发,长而浓密,养得好了就像是匹缎子。汪仁看着就手痒,摸过去抚了两把才将手收了回来。
窗子外簌簌作响,他屏息听了听,听出来是落雪了,便轻手轻脚地为她掖了掖被角。然后自己从床边矮几上够了件衣裳随手披了,掀开被子起了身。
成亲几载,他旁的不提,做饭的手艺却真是长进了不少。
卸去了东厂提督一职,又将手下的人手势力近乎悉数交予小润子后,他突然间就彻底闲了下来。原想着得了空,再不必算着日子掐着时辰过日子,谁知这甫一松懈后他反倒是不习惯了。
狠闲了两天,他便再闲不住了。
正巧宋氏偶感风寒胃口不佳,念着想吃家乡菜,他便寻了个延陵籍的大厨回来,在边上看了两日就起了兴要跟着学两手,不曾想这一学还真叫他学出了瘾来。
刀剑换了锅铲,也没什么不好。
汪仁一面琢磨着早膳该做些什么,一面趿拉了鞋子慢悠悠朝着外头走去。走到门口,打起帘子推开门,迎面吹来一阵寒风,里头还夹杂着越来越大的雪粒子,打在人面上刺骨的疼。他赶忙退了回去,钻进里头翻箱倒柜找起了大氅来。
他原不爱叫人伺候着,宋氏又事事都顺着他,结果此番来别院小住,他说索性不带人,就真的只准小五赶车,玉紫带着包裹箱笼一道随行。
入夜后,他就更不愿意有人值夜了,一早便将人都打发得远远的,不近午时不准出现。
是以要找衣裳,也只能是他自己扒着箱笼一个个找过去。
找了大半天,才算是叫他给找着了。他换上后又蹑手蹑脚走进内室看了两眼宋氏的动静,见她仍旧安睡着,微松了一口气,复又出了门往廊下去。
然而虽则已经将厚实的大氅裹在了身上,脚下穿的也是温暖的毛靴,可站在庑廊下,这凛冬的风一阵阵往身上吹,还是冻得慌。
好在这地方也不大,厨房就在几步开外,一会便到了地。
汪仁跺跺脚将鞋履上沾着的雪水抖落,一边伸手将门推开了去。不大的厨房里密密实实摆了一堆的瓜果蔬菜、牛羊肉,角落里的大缸里还养了几条鱼。
大冬天的,新鲜的瓜果蔬菜寻常难得,但手头不缺银子还怕吃不到鲜的?多的是法子。
这次来别院,汪仁特地让人备了一车的东西送来,全等着他大展身手。
他做饭规矩大,不许旁人在边上碍手碍脚,厨房里除了个烧火的,其余的一概不准入内。走到水缸边上,汪仁探头往里扫了一眼,见鱼虽然游得慢,但终归还在动弹就也没做声,只扭头又往堆在那的菜走去。
刚扒拉了两棵蕹菜,外头就响起了小五的声音:"您怎么起得这般早?"
"是你起晚了。"汪仁弯腰挑着菜,头也不抬地堵了回去。
小五一噎,仰头看看檐角外的天空,一侧灰蒙蒙一侧才泛白尚未亮透,这分明才刚亮呢!
但当着汪仁的面,小五到底是不敢申辩,只速速捋高了袖子往厨房里一头扎进去,搬了小杌子坐在了灶前,将火先升起来。
青烟冒出的工夫,汪仁也将菜选定了,直起腰来打量两眼冰凉凉的水愣是没能狠下心去洗,遂扭头望向小五:"去,把菜洗了。"
"..."小五欲哭,"小的这火还没升完呢..."
汪仁不咸不淡地看一眼灶台,"先洗了再升。"
小五磨磨蹭蹭站起来,将菜接了往外去,一面走一面小声腹诽着,明知人手不够,却偏偏不肯让人进厨房,真是作孽啊...
然则等到一盆子菜洗完,小五已冻得瑟瑟发抖,连腹诽都没力气了。
天原就冷得厉害,住在东城那么个人气旺盛的地方还直叫人冷得哆嗦,汪仁却领着宋氏偷偷来了泗水边上小住。外头的一江风月倒是瞧着美不胜收,雪景怡人了,这人可是要被冻傻了。
小五苦哈哈钻回厨房里,这次不用汪仁吭声直接就往灶前扑了过去,权当烤火了。
他蹲坐在那,恨不得将脑袋都埋进火灶里去。
汪仁提着把刀瞅见,就轻笑了两声,又打发小五去杀鱼。
小五闻言,脸一垮,就差真哭了:"哪有一大早就吃鱼的..."何况您这不是从来也不吃鱼的吗?!但后半句小五没敢说,硬生生给咽了下去。
"太太爱吃。"汪仁言简意赅地丢下四个字,转身往水缸边走去,背对着小五云淡风轻地吩咐道,"就要那条最肥的。"
小五心里泪珠子啪嗒掉,用大义赴死的姿态捉了鱼往外去,觉得自个儿比这鱼还苦。
太太那么个温柔和善的人,怎么就瞧中了印公呢...
可转念一想,印公对着太太的时候,却又比对谁都和善,活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小五百思不得其解,众人亦是如此。
唯有汪仁甘之如饴,伺候宋氏穿衣吃饭享乐,是他最高兴的事。
趁着宋氏睡觉的工夫做完了早饭,汪仁也并不喊她起来,只让小五烧了水去耳房里沐浴了一番重新换了衣裳,这才慢吞吞往内室里走去。到了床畔将鞋子一脱翻身上去,隔着被子抱住宋氏,嘀咕起来:"再不起来可就日上三竿了。"
"什么?什么?"宋氏睡得迷迷糊糊,闻言一把跳了起来,额头正正磕在了他下巴上。
二人一齐低下头,呼起痛来。
这一撞可撞得不轻,宋氏登时睡意全消,倒也顾不得揉自己的额,只急急去看汪仁的下巴,懊恼道:"瞧我这没轻没重的,等会青了可怎么好。"
汪仁任她贴着自己的下巴看,嘴里淡然道:"左右没外人瞧见,不损英姿。"
"..."宋氏笑了起来,伸手握拳轻捶了下他肩头,"得了,也就你纵着我,过会小五跟玉紫看见了,还当我平日里对你非打即骂呢。"
汪仁腆着脸道:"那也行,非打即骂我也乐意。"
宋氏素来说不过他,见他这没脸没皮的样是半点法子也无,只得推他起身去给自己取衣裳来。
听见衣裳两字,汪仁心头一热,下意识朝她身上望去。
宋氏羞恼,催促起来:"倒是快去呀!"
汪仁就"是是是"地应着,一步三回头地去取干净衣裳来。
等到穿戴妥当洗漱过后,二人移步往外间去。玉紫早将饭菜摆好,连润口的茶都已斟得。
汪仁就满意地看了一眼玉紫,将人打发了出去,只自己举筷给宋氏夹菜,一面佯装漫不经心地问道:"味道如何?"
"比早前那位刘大厨的手艺更好。"宋氏对他从不吝夸赞。
汪仁就眉开眼笑地得意起来,他的手艺就是跟刘大厨学的,这说明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焉能不痛快。
用过了饭,雪已渐止,只余下些许零星雪片。夫妻二人就命人搬了胡榻安置在了院子里的梅树下。
红梅开得正好,风一吹便是香风阵阵。
胡榻边上摆了只红泥小暖炉,热气暖融融地往上升腾着。玉紫抱着壶女儿红过来,将酒热了,不一会便有酒香四溢。隆冬时节,呷上几口小酒,暖身暖心,就着香雪白梅,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汪仁将自己裹得严实,连带着宋氏也不放松,将人裹得只见衣裳不见人。
宋氏啼笑皆非,说大不了呆在屋子里就是了。
汪仁却道不成。
和她一起梅下赏雪饮酒,乃是梦中一景。而今有了机会,他怎甘心呆在屋子里不动。若不然,先前燕淮跟谢姝宁家的那丫头闹着要一块来时,他也不会黑着脸斥了一顿胡闹,不准她跟来。
离开了两日,也不知阿丑那丫头,气成什么样了。
想着外孙女鼓着脸哇哇大哭的模样,汪仁忍不住笑了起来。
宋氏见他笑,不由狐疑起来:"怎么了?"
"想起阿丑了。"汪仁往榻上坐下,拣了扇子给红泥暖炉扇了扇风,"阿蛮家的小子琮哥儿跟翊儿家的小子都安安静静的寻常连话也不吭,偏出了个阿丑跟皮猴子似的,也不知随了哪个。"他说着话,嘴边的笑意却没淡下去过。
宋氏竖耳听着,突然汗颜起来,轻咳了两声,窘然道:"我小时便是阿丑那性子..."
汪仁诧异地看向她。
宋氏笑着摇了摇头,说:"不说都忘了,阿蛮三四岁的时候,也淘得很。后来进了京,突然间便像是长大了,说话行事都老成了许多,再没撒娇胡闹的时候。"
当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便是她都被折腾得改了性子,阿蛮小小年岁更是一夜长大,后来便越来越沉稳。
故而此刻若非宋氏提起,汪仁是决计没有料到的。
他失笑:"阿蛮竟还有闹腾的时候,可见阿丑是随了她了。"
宋氏也笑,二人轻声说笑着,并不提早年发生过的事。难过的怅然的悲痛的,不论昔年曾用何种心绪面对过,那些往事终究都随岁月一道湮没了。
汪仁望着坐在自己身侧的人。
拂云鬓,芙蓉面,颊边笑意温柔动人。
他只这般看着,便觉满心欢喜,情难自禁。
这时,温好了的女儿红发出"咕嘟"一声轻响,廊下不远处架子上的鹦哥被惊醒,瞪着浑圆如黑豆一般的眼睛,扑棱着翅膀飞开了去,却又被脚踝上挂着的银链子给拽了回来,只得无奈地蹲回原处,扯着嗓子鸣了两声。
汪仁听见就抬眼遥遥看了看,眼睛里漫开一阵笑意。
他搂着宋氏的腰,懒洋洋靠坐在那,轻声喃喃道:"你往后可就在我边上扎根了,哪也不能去。"
她若是只鸟,那他就得是缠在她脚上的那根链子。
从十一岁那年第一次见到她,他眼里,就只剩下她了。
浮云一梦,也有成真的时候。
宋氏弯腰看着那壶酒,眼角情不自禁地红了红,柔声应道:"好。"
这一年,汪仁三十七岁。
整整二十六年了...
搁在她腰间的那只手,修长干净,骨节分明。隔着衣裳,她似乎都能感觉到上头的温柔。她轻轻颤了下,将身子向他怀里靠去,像是怕冷一般,蜷缩在他怀中。
从此俗世冷暖,皆不抵这一靠。
天地寂寂,却连夹着雪粒子的风都似乎是暖的。
此后每一年落雪时节,汪仁便会带着宋氏来一趟泗水别院。
不带仆役,只俩人携了包裹前来,像是世间最寻常最普通的夫妻,过着尘世里最平凡的小日子。
一年复一年。
燕淮家的大姑娘阿丑也长大了,成亲了。
汪仁送她出门子前,神神秘秘送了一大箱的东西。众人皆不知里头装的是什么,到了夫家,阿丑命人打开一看,里头装着的却都是她幼年时玩过的小物件。
有她爹亲手做的木头人,也有她娘亲手做的布偶,还有汪仁给拣的奇石...
林林总总,不知何时就放满了一大箱子。
阿丑一一翻看着,泪珠子就扑簌簌落了下来。
入了秋,汪仁五十岁做大寿时,她领着新姑爷回来看他,非让新姑爷给他磕头。姑爷就也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汪仁高兴得很,回头便同宋氏笑呵呵地道,阿丑挑男人的眼光随她,比阿蛮强。
年岁渐长后,他的性子也慢慢好了很多。
不爱发脾气了,也没过去那么挑剔了。
底下的人都欢喜得很,唯宋氏看着,却有些愁眉不展起来。但她也说不清,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
进了腊月,汪仁照旧吩咐人收拾东西,准备往泗水别院去。
一年年下来,早成了习惯。府里的人亦都驾轻就熟,一得了命令就速速准备了起来。
谁知临到出门的那一日,天上却落起了鹅毛大雪。房檐瓦舍上,长街角落里,皆铺满了白雪,很快便皑皑一片。道上都是积雪,一时半会根本出不了门。
他们前往泗水别院的计划只得暂缓。
宋氏捧着手炉坐在热炕上陪他画画,低头翻着一卷书。
谢翊少年时不喜读书,后来却不知怎地听进去了汪仁的话,在书院里苦心攻读几年,回来后一举高中,进了翰林院。再后来,他便开始著书作文。又兼他只满心埋头做学问,朝堂争斗几乎从不参与,愈发得了泰帝器重。
宋氏翻着儿子著的书,却觉看不明白。
曾几何时还被她扭着耳朵逼着去念书的儿子,突然间就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她合上书,揶揄道:"我倒生了个书呆子出来。"
然而话音落后,身旁的人却并没有接话。
心头蓦地一跳,她丢开了书便转头看去,却见汪仁坐在那提着笔,突然倒了下去。
****
这一年的冬天,他们没能去成泗水别院。
汪仁病了。
病得厉害。
鹿孔来号过脉后,皱紧了眉头。谢姝宁便没敢叫宋氏在旁听着,只跟燕淮一道同鹿孔在耳房里悄悄商议起来。汪仁的身子瞧着一向不错,但底子却是不好的,是以病来如山倒,一下子便将人击垮了。
他小时候吃过太多苦头,数九寒天里连件厚实的衣裳也穿不上,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寒气入骨,经年不褪。所以他畏冷,比寻常人都更怕冷。他总似笑非笑地说是因为冬日的天看着太沉闷,色调昏暗、冷锐,令人不喜,故而不喜深冬。
就好比他也不喜欢夏天一般。
可他分明...分明真的是怕冷啊...
由内而外,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怕。
身上冷,心里更冷。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小时候就已经尝遍了。大了些,入宫摸爬滚打,更是见惯了阴险狠辣的手段,那滋味比三九寒冬里灌下凉水还要冷上百倍。
红尘六合,漫天凄寒。
得遇宋氏,是他人生中最为温暖的一件事。
他身上有旧疾,好了愈合了,病痛却终究是留下了。
重逢宋氏之前,他更是肆意妄为的人,从不在意自己的身子如何,能活几日,又能活成何等模样。他生无可恋,死亦不觉畏惧。药是能不吃就绝不吃,左右死不了,便根本不曾放在心上,端的是浑不在意。
可他是伤过根本的,到了年岁,原本细碎的病痛就都一股脑冒了出来。
小病也成了大病。
鹿孔摇了摇头,说没有法子了,只能调理着再看看情况。
谢姝宁听着,双腿一软,扶着燕淮方才站稳了,但泪水已从眼眶里簌簌滚落,止也止不住。
明明前些日子见他时,人还好好的,能说能笑也能发脾气,怎么一转眼就病成了这样?
她不愿意相信,可在场的人哪个也不比她难过得少。
母亲若是知晓了,只怕是受不住。
她便瞒了宋氏鹿孔说的话,只说得静养着。
然则宋氏好瞒,汪仁却不是个能轻易瞒得过的主。待到他醒来,见人都聚在了一道,便明白了过来。
宋氏坐在他身旁,握着他微凉的手,轻声问他可要用些什么。
昏过去后,他粒米未进,连滴水也曾喝过。
汪仁神色疲惫地将脸贴在她掌心里,低低道:"渴了..."
宋氏红着眼眶应下,起身去倒水。汪仁便抬手招呼了谢姝宁跟燕淮走近,只问了句:"是不是没法子了?"
"没什么大碍,您只管养着便是。"燕淮摇摇头。
汪仁便去看谢姝宁。
谢姝宁微微别开脸去,道:"您别担心。"
汪仁叹口气,没有再言语。
吃了半个月的药,他身子好了一些,但精神却总是恹恹的,人更是飞快瘦削了下去。他吃什么都只觉得味如嚼蜡,渐渐的便愈发没了进食的念头。
当着宋氏的面,他却逼着自己吃,笑着一点点都咽下去。
可等宋氏一转身,他便尽数吐了出来。
鹿孔说他喉咙里长了东西,若想去掉非得切开了喉咙不可,可这切开了,人也就去了。
果真是...没有法子的事。
阿丑得知了消息,匆匆赶来,进门一声不吭,提了裙子撒腿便往汪仁那跑,推门进去跪在他病床边便哭,泪如雨下。
她六岁那年,抓着糖葫芦兴冲冲去找姑姑娴姐儿。
天很热,院子里的大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夏蝉在里头尖利嘶鸣。
她一边走一边仰头朝着大树顶上看,板着小脸腹诽,回头便让人都将它们粘了去,免得扰了姑姑清净。
可年幼的她不知道,姑姑再也不会觉得它们吵闹了。
她拐个弯,越过一棵树,便看到姑姑背对自己坐在轮椅上看书。她高声唤着"姑姑"跑了过去,却没有得到回应。她以为她睡着了,便轻手轻脚地靠过去看了看。却见姑姑闭着眼睛没有动静,原本盖在膝上的毯子滑到了地上。
她愣了愣,推着她手臂叫了两声,姑姑却毫无反应...
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人说没便能没了...
她失去了姑姑,如今连最喜欢的姥爷,也将要失去了。
阿丑哭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哭花了脸也不顾,嘟囔着要去找鹿孔算账,什么破大夫,救不了姑姑也救不了姥爷,他算什么大夫!
汪仁躺在病床上,却笑了起来。
他说:"他是大夫,又不是神仙。快不要哭,都是成了亲要做娘的人了,哪有这般哭法的。"
"他要是神仙那该多好..."阿丑大睁着眼睛,泪水却仍像断了线的珠帘,落个不停。
汪仁"嗳"了声,摇头道:"人终有一死,不过早晚罢了,哭什么。"
阿丑难受得说不上话来。
汪仁瞧着,语气也渐渐哽咽:"我都一把年纪了,你可别把我整哭了..."
说着,眼眶到底也是红了。
祖孙俩伤心了一回,是夜宋氏陪在汪仁身侧,听他絮絮叨叨说着下头的孩子,从谢翊兄妹俩说到孙辈们,一个个都记得细细的,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他记得比宋氏还清楚。
宋氏握着他日渐干瘦的手,听他说一句便点个头应一声。
夜色深浓,汪仁的说话声渐渐低了下去。
"可惜了,没能再陪你去一趟泗水别院。"
"等你好了再去,也是一样的。"宋氏语气轻柔地道。
汪仁便翘起嘴角笑了笑,紧紧扣住了她的手。
天色将明的时候,他不再说旁的,只一遍遍唤她的名字。
"福柔..."
"嗯。"
"福柔..."
"我在。"
"福柔..."
"我一直都在。"
"你忘了吗?我扎根在你边上了,我哪都不去,我就在这陪着你。"
"生生世世,我都陪着你..."
宋氏细语呢喃着,可躺在她身边的人,却再没有应过声。
三声"福柔",恍若天长地久。
天亮了,汪仁却再没能起来。
宋氏终于泣不成声。
汪仁小殓后,移去了正堂,屋子里便空旷了下来。
宋氏一个人,坐在他们一起住过的屋子里,坐在这张他们一起睡过的床上,摩挲着一块他最喜欢的石头。他脾气硬,也像石头,难怪旁的不喜欢,偏喜欢收集这个。
她往前还笑他,而今却恨不得日日陪着他九州四海到处搜罗奇石才好。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味,她阖上眼,靠在了床柱上,微微笑着。
眼角细纹道道,她也老了。
但这一刻,她面上的神情万分温柔,竟是美不胜收。
她这一生,遇见了他,已是万幸。儿女孝顺,各自成器,更是圆满。只可惜了,她这辈子到底没能给他生一个孩子...
一个生得像他的孩子。
宋氏闭上眼,呼吸声轻轻的,似睡了过去。
她这一睡,就再没有醒来过。
儿女们将她跟汪仁合葬在了一处。
出殡的那一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天空清澈得像是块碧蓝的琉璃瓦...
*****
汪仁却在隆冬大雪中睁开了眼。
四周极冷,风刮在身上跟剐肉的剃刀一般。
他吃力地摸了把自己身上的衣裳,单薄又破旧,蔽体不过尔尔,更不消说驱寒保暖。
凛冽的寒风呼呼刮着,他突然间便糊涂了。
他不是死了吗?
可为什么这会他却穿得破破烂烂坐在地上,浑身冻得僵直。他四顾茫然,只瞧见有棵红梅树的狭长枝桠从身旁高墙里探了出来。
白茫茫的细雪间夹杂了许多深深浅浅的红,红梅花瓣悠悠落下来,直直落在他嘴边。
汪仁仰头看着,蓦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记得这一幕,他记得!
就在这时,窄巷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响。
他费力地睁大眼睛直直望去,便瞧见有个裹在雪白狐皮袄子里的小姑娘赤着脚,急切地朝巷子里跑来。
她身后跟着的嬷嬷追着喊:"我的好姑娘快先将鞋子穿上,冻坏了可怎么好!"
她却恍若未闻,跑得像只林子里的小狐狸,灵动又飞快。
到了近旁,她大口喘着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看。
紧跟着追过来的嬷嬷亦看见了他,皱皱眉,伸手要去拽她,一面四处张望起来:"您怎么了这是,睡醒连鞋也顾不得穿便往这跑,没得回头叫少爷知道将您训一顿..."
嬷嬷絮叨着要带她回去。
她却执拗地蹲下身来,从怀中取出雪白干净的帕子轻轻按在他脸上,一点点将雪水、泥水抹去,神色老成地长叹了一口气,用轻得不能再轻的声音说道:"原来你少时长得是这副模样..."
眼中泪水盈盈,好像早春时节,山间的那一汪小溪,干净明亮得不像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