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造船的意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明圣国师最新章节!
15-17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西方的航海家发现了隔绝数千年的美洲大陆,然后利用非洲的人力大肆掠夺美洲的资源。前期当然是黄金和白银,最终这些白银大半流入中国,使得明朝成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国家。
这段时间,明朝前期的时候参与了一下,被后世无数人称赞的郑和下西洋被人津津乐道。更有学者考证是郑和先到了澳大利亚、美洲,这还获得了郑和家乡地方政府的支持。
后世中国人骨子里多少有些自卑,就像鲁迅先生小说里说的阿Q那样,以祖上阔过为荣。动不动就5000年的文明,当年四大发明如何如何。就连导弹的介绍,也说中国古代发明过火箭,原理是一样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确实各方面领先于世界。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庞大的帝国,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郑和之后,因为明朝实力的下降,再加上常年的朝贡体系天生的弊端,让政府停止了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中国的大航海是为了示威、宣扬国力,与西方那种掠夺资源,到处殖民有着本质的区别。
王韬让朱由校重视造船当然不是为了以后再宣扬国力,而是为了四处抢占地盘。后世的人谁都知道这是占地盘最好的时机,几乎也是最后的机会。
远的地方不说,东南亚岛屿和澳洲大陆,这家门口的肉是要吃到嘴里的。如果可能的话,寒冷富饶的西伯利亚,王韬也不准备让给俄罗斯人。
朱由校当然不知道王韬抱着这种想法,他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超越前人的水平,造出更大更好的船来。
这种想法确实不错,不过由于技术的失传,再加上仓促上马。纵然有一些当年蛛丝马迹的技术和图纸流传,造船也不是一帆风顺。好在皇帝办事有无数的人为之操劳,加上能工巧匠不少。当年最大的宝船虽然没能造出来,不过小一点的却是有了方案。
朱由校叫王韬来当然不是来看造好的船,而是看已经铺设好的龙骨。
造船用的木材是从HN桐柏山运来的杉木,朱由校也不是想一步登天造出当年最大的宝船,而是选择了当年只算是二等的宝船。
关于明朝大宝船的尺寸究竟有多大,历来存在争议,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想造出张44丈,宽18丈的船基本是不可能的。140多米长的木质战船,别说是古代就算是现代的技术也难以实现。
比如王韬眼前这艘船,铺设的龙骨也就是40来米。完全不懂船舶知识的王韬对此毫无感觉,却不知道这船如果真能建造成功,也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木质战船了。
“王师傅请看,这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当年三宝太监出洋的大船比这个还要大。可是工匠们都没有把握,这船他们多少还有些信心。”朱由校言语之中带着些许的遗憾,不过更多的还是高兴,毕竟大明早就没有这么大的船了。
王韬估算了一下,十八丈换算成后世的米也有60米了,这样的船并应该不算小。
“科技都是一步步的进步的,上界造船现在用的都是钢铁,木船只是作为游船使用。不过皇上能带人造出十八丈的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船装上大炮,纵横大洋应该不是问题。”王韬先是普及了一下后世的船,见朱由校有些失落,随即也夸了他两句。
“上界的确是神仙手段,用钢铁造船,简直匪夷所思。”朱由校倒不是失落,而是震惊王韬说的话,钢铁造船这听起来就很厉害。
“不是什么神仙手段,而是钢铁冶炼技术比大明发达而已。待日后造出了蒸汽机,这船就不需要桅杆,用蒸汽机带动机轮,船的速度不但快,逆风航行也不是问题。”王韬听朱由校说神仙手段,当下笑了笑,后世的轮船当然不是什么神仙手段。
反倒是龙腾大陆才真正算得上神仙手段,以灵石为动力,铭刻符文驱动大船、飞船,在后世地球人眼里也是神仙手段。
“不知道师傅说的蒸汽机什么时候能造出来,这蒸汽机真有这么厉害?”朱由校不止一次听王韬说蒸汽机,心里有些好奇。
“上界蒸汽机都已经淘汰不用了,蒸汽机发明的几十年的时间,创造的财富相当于自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创造财富的总数还要多。就以织布为例,据上界记载,一台织布机的效率是一个熟练织工的几十倍,按照这个算法,一台织布机一年就顶得上一个织工一辈子,那么一百台呢?一千台呢?要知道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看着十几台织布机工作,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干十几个人的活。几十年前的产出,顶得上一个人几千年的劳动。这还只是一个行业,蒸汽机可以说能用在各行各业,比如采矿、运输、航运。当所有的行业都用上蒸汽机,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巨大的。”王韬对这些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过,只是简单的向朱由校表述蒸汽机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话虽如此,可是生产出来这么多的东西,卖给谁呢?”朱由校想了一下,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当然是卖给百姓,我给皇上打个比方。一到天旱,就会出现旱灾,会有大量的流民。这需要朝廷赈灾,一般来说朝廷都是直接给百姓发粮食,百姓吃了粮食没别的事干。可是如果皇上将灾民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干活:比如修路。他们干活,皇上管饭。等旱灾过去,百姓们有吃的,皇上也修了路。与以前的赈灾相比,就是多修了一条路。如果皇上不光管饭,还发银子,那么百姓有了银子就会买东西,卖东西的人有了钱就会扩大生产,扩大生产需要招更多的人,这些人做工有了钱还可以买东西。这样钱就活了起来,如果皇上把钱留着,那么这些钱就只是钱,百姓没有钱自然不会买东西,百姓不买东西,商家没有钱赚,商家没钱赚,雇的劳力就少,百姓就会更没有钱,这钱就只是死钱。纺织的布多了,布就要降价,买布的百姓就更多,有了钱的商家会干些别的生意,更多的人就会有活干,赚了钱再买东西。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商家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王韬笑了笑,向朱由校解释起来。
“王师傅说的有道理,这恐怕就是前人说的以工代赈。”以工代赈的说话自古就有,朱由校作为皇帝也不陌生。
“确实是以工代赈,百姓有了活干,有饭吃,自然不会想别的事情,若是朝廷不赈灾,百姓没有吃的,自然铤而走险。大明这些年来各地都出现了灾情,所以我们要造船从海外买粮食。皇上应该也知道我让人从海外引来高产作物,那些作物一亩产出相当小麦好几倍。就算大明有几个地方有旱灾,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国家有了钱粮才能赈灾。大明虽然没钱,可是有瓷器、茶叶,这些到了海外都能卖几十倍以上的价格,换来很多的粮食。就拿钟表来说,几个工匠一个月所得,足以买来数万升粮食,能活数千百姓。若是没有这钟表技术,我们自然也没有办法买米粮。大明富户很多,可是富户有了钱喜欢买地、或者存在家里,这钱就成了死钱,若是能以一些稀奇器具将他们的钱变活,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皇上造大船,就是为了能运更多的东西到海外,到时候能换来更多的稀奇器具,富商也就会用更多的钱,他们看到瓷器、茶叶、钟表赚钱,自然会多造瓷器、多种茶叶,国家也能收更多的税,这样以来国家也就有了更多的钱。“
王韬的一番话让朱由校知道,自己造船居然还有这样的意义,当下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听了王师傅一番话,才知道什么叫治国之道,以前的老师总是讲仁政、爱护百姓,从来没像王师傅说的这么具体、简单,朕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朱由校高兴的说道。
他本来就不笨,只是以前的帝师不会教他这些东西,因为帝师们也不一定懂这些东西,他们教的恐怕就是轻徭薄赋,尽量少扰民,让百姓安居乐业。
明白这些道理的朱由校更是找到了自己造船的理由,心里按下决定要让魏忠贤好好驳斥一番那些不让自己造船的人。
15-17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西方的航海家发现了隔绝数千年的美洲大陆,然后利用非洲的人力大肆掠夺美洲的资源。前期当然是黄金和白银,最终这些白银大半流入中国,使得明朝成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国家。
这段时间,明朝前期的时候参与了一下,被后世无数人称赞的郑和下西洋被人津津乐道。更有学者考证是郑和先到了澳大利亚、美洲,这还获得了郑和家乡地方政府的支持。
后世中国人骨子里多少有些自卑,就像鲁迅先生小说里说的阿Q那样,以祖上阔过为荣。动不动就5000年的文明,当年四大发明如何如何。就连导弹的介绍,也说中国古代发明过火箭,原理是一样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确实各方面领先于世界。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庞大的帝国,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郑和之后,因为明朝实力的下降,再加上常年的朝贡体系天生的弊端,让政府停止了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中国的大航海是为了示威、宣扬国力,与西方那种掠夺资源,到处殖民有着本质的区别。
王韬让朱由校重视造船当然不是为了以后再宣扬国力,而是为了四处抢占地盘。后世的人谁都知道这是占地盘最好的时机,几乎也是最后的机会。
远的地方不说,东南亚岛屿和澳洲大陆,这家门口的肉是要吃到嘴里的。如果可能的话,寒冷富饶的西伯利亚,王韬也不准备让给俄罗斯人。
朱由校当然不知道王韬抱着这种想法,他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超越前人的水平,造出更大更好的船来。
这种想法确实不错,不过由于技术的失传,再加上仓促上马。纵然有一些当年蛛丝马迹的技术和图纸流传,造船也不是一帆风顺。好在皇帝办事有无数的人为之操劳,加上能工巧匠不少。当年最大的宝船虽然没能造出来,不过小一点的却是有了方案。
朱由校叫王韬来当然不是来看造好的船,而是看已经铺设好的龙骨。
造船用的木材是从HN桐柏山运来的杉木,朱由校也不是想一步登天造出当年最大的宝船,而是选择了当年只算是二等的宝船。
关于明朝大宝船的尺寸究竟有多大,历来存在争议,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想造出张44丈,宽18丈的船基本是不可能的。140多米长的木质战船,别说是古代就算是现代的技术也难以实现。
比如王韬眼前这艘船,铺设的龙骨也就是40来米。完全不懂船舶知识的王韬对此毫无感觉,却不知道这船如果真能建造成功,也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木质战船了。
“王师傅请看,这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当年三宝太监出洋的大船比这个还要大。可是工匠们都没有把握,这船他们多少还有些信心。”朱由校言语之中带着些许的遗憾,不过更多的还是高兴,毕竟大明早就没有这么大的船了。
王韬估算了一下,十八丈换算成后世的米也有60米了,这样的船并应该不算小。
“科技都是一步步的进步的,上界造船现在用的都是钢铁,木船只是作为游船使用。不过皇上能带人造出十八丈的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船装上大炮,纵横大洋应该不是问题。”王韬先是普及了一下后世的船,见朱由校有些失落,随即也夸了他两句。
“上界的确是神仙手段,用钢铁造船,简直匪夷所思。”朱由校倒不是失落,而是震惊王韬说的话,钢铁造船这听起来就很厉害。
“不是什么神仙手段,而是钢铁冶炼技术比大明发达而已。待日后造出了蒸汽机,这船就不需要桅杆,用蒸汽机带动机轮,船的速度不但快,逆风航行也不是问题。”王韬听朱由校说神仙手段,当下笑了笑,后世的轮船当然不是什么神仙手段。
反倒是龙腾大陆才真正算得上神仙手段,以灵石为动力,铭刻符文驱动大船、飞船,在后世地球人眼里也是神仙手段。
“不知道师傅说的蒸汽机什么时候能造出来,这蒸汽机真有这么厉害?”朱由校不止一次听王韬说蒸汽机,心里有些好奇。
“上界蒸汽机都已经淘汰不用了,蒸汽机发明的几十年的时间,创造的财富相当于自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创造财富的总数还要多。就以织布为例,据上界记载,一台织布机的效率是一个熟练织工的几十倍,按照这个算法,一台织布机一年就顶得上一个织工一辈子,那么一百台呢?一千台呢?要知道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看着十几台织布机工作,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干十几个人的活。几十年前的产出,顶得上一个人几千年的劳动。这还只是一个行业,蒸汽机可以说能用在各行各业,比如采矿、运输、航运。当所有的行业都用上蒸汽机,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巨大的。”王韬对这些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过,只是简单的向朱由校表述蒸汽机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话虽如此,可是生产出来这么多的东西,卖给谁呢?”朱由校想了一下,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当然是卖给百姓,我给皇上打个比方。一到天旱,就会出现旱灾,会有大量的流民。这需要朝廷赈灾,一般来说朝廷都是直接给百姓发粮食,百姓吃了粮食没别的事干。可是如果皇上将灾民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干活:比如修路。他们干活,皇上管饭。等旱灾过去,百姓们有吃的,皇上也修了路。与以前的赈灾相比,就是多修了一条路。如果皇上不光管饭,还发银子,那么百姓有了银子就会买东西,卖东西的人有了钱就会扩大生产,扩大生产需要招更多的人,这些人做工有了钱还可以买东西。这样钱就活了起来,如果皇上把钱留着,那么这些钱就只是钱,百姓没有钱自然不会买东西,百姓不买东西,商家没有钱赚,商家没钱赚,雇的劳力就少,百姓就会更没有钱,这钱就只是死钱。纺织的布多了,布就要降价,买布的百姓就更多,有了钱的商家会干些别的生意,更多的人就会有活干,赚了钱再买东西。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商家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王韬笑了笑,向朱由校解释起来。
“王师傅说的有道理,这恐怕就是前人说的以工代赈。”以工代赈的说话自古就有,朱由校作为皇帝也不陌生。
“确实是以工代赈,百姓有了活干,有饭吃,自然不会想别的事情,若是朝廷不赈灾,百姓没有吃的,自然铤而走险。大明这些年来各地都出现了灾情,所以我们要造船从海外买粮食。皇上应该也知道我让人从海外引来高产作物,那些作物一亩产出相当小麦好几倍。就算大明有几个地方有旱灾,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国家有了钱粮才能赈灾。大明虽然没钱,可是有瓷器、茶叶,这些到了海外都能卖几十倍以上的价格,换来很多的粮食。就拿钟表来说,几个工匠一个月所得,足以买来数万升粮食,能活数千百姓。若是没有这钟表技术,我们自然也没有办法买米粮。大明富户很多,可是富户有了钱喜欢买地、或者存在家里,这钱就成了死钱,若是能以一些稀奇器具将他们的钱变活,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皇上造大船,就是为了能运更多的东西到海外,到时候能换来更多的稀奇器具,富商也就会用更多的钱,他们看到瓷器、茶叶、钟表赚钱,自然会多造瓷器、多种茶叶,国家也能收更多的税,这样以来国家也就有了更多的钱。“
王韬的一番话让朱由校知道,自己造船居然还有这样的意义,当下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听了王师傅一番话,才知道什么叫治国之道,以前的老师总是讲仁政、爱护百姓,从来没像王师傅说的这么具体、简单,朕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朱由校高兴的说道。
他本来就不笨,只是以前的帝师不会教他这些东西,因为帝师们也不一定懂这些东西,他们教的恐怕就是轻徭薄赋,尽量少扰民,让百姓安居乐业。
明白这些道理的朱由校更是找到了自己造船的理由,心里按下决定要让魏忠贤好好驳斥一番那些不让自己造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