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古代一百零二点都不友好: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名士最新章节!
魏晋仅有的几个皇帝,实行的都是薄葬之礼,上行下效,全国不少地方都形成了“不封不树”的葬礼习俗。
不封不树,简单来说就是,不立碑,不栽树,不在地面上设任何明显的标示。
司马懿的遗言里,甚至还强调了不设名器。
对比魏晋生者的奢靡作风,他们死后的坟墓真的是简朴的不可思议。但也因此,换来了逝者的死后安宁。后世无论是考古还是盗墓,对于魏晋的帝陵都是无从下手的状态,因为根本找不到陵墓在哪儿,虽然也有明确指定位置的,可是……知道了也毫无卵用,墓里真心没什么东西。
说来有点讽刺,统一全国的秦始皇的陵寝,不知道被后人进进出出光顾了多少次,连兵马俑都公开展览了;但是魏晋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的陵墓,却依旧能保持完整。
一啄一饮,皆是天定。
晋武帝的祖父司马懿,和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这两位在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光辉的形象,但他们也确实是少数真心能下旨薄葬自己的掌权者之一。
人类很矛盾,总能做出些超乎想象的事情。
盛世之君有可能好大喜功,奸佞小人却也有可能勤俭持家。当然,这些说的只是个例,盛世之君大多还是盛世之君,奸佞小人也还只是奸佞小人。
只不过前者不可能是个一点错事都没有做过的圣人,后者也不可能是什么坏事都是他干的大反派。
卫玠以前说话,很喜欢绝对化、极端化,这是他那个年纪的人总爱有的毛病。
后来慢慢长大了,才发现了自己那样想有多不合适。
说这么多,只是想解释,卫玠对“八王之乱”的其中一些王,转变了一二想法。好比如今位列四大辅政之臣的汝南王司马亮。
前面介绍过了,这位汝南王是晋武帝的叔叔,晋惠帝的叔祖,司马家的宗师(魏晋特有的奇葩官职名,管理皇亲宗族的机构的总长官,类似于清明宗人府的宗令),也是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皇室内乱,是祖孙三代人齐上阵抢一把椅子的。也就西晋才敢这么乱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经历一下,你都不知道历史到底能有点多荒唐。】这是当年拓跋六修在给卫玠科普“八王之乱”时说过的一段话。
拓跋六修紧随其后说的是: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申明两点:
一,八王之乱,其实参与的不止八个王爷,具体人数一双手都算不过来,只不过他们八个权力最大、闹的最惨烈,所以才叫八王之乱。但不是说捏死这八个,就没有八王之乱了。
二,参与了这次动乱的王爷们,也不都是乱臣崽子,非要当皇帝不可的那种。有无奈被迫站队的,也有身不由己卷入其中的,更有……倒霉催的。】
汝南王就是这个倒霉催的。
卫玠当年不以为意,觉得参与了的就都没什么好鸟。被逼无奈?你不想造反,别人还能拿把刀架到你脖子上逼着你造反?
后来才慢慢醒过味来,还真有王爷是被刀架着脖子才参与的。
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好比靶子一样的汝南王。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平行世界,他都是晋武帝托孤的辅政大臣,别的王爷想掌权,最先要搞死的就是他,他不想死,自然要反击,被迫不得不反击。
这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了。
如果不反击,就是秦王司马柬的下场,脑子不错,却死的不能在死。
汝南王不想死,所以选择了奋起反击。但是吧,汝南王这个人有个致命的缺点——领兵打仗技能点点的太差劲儿,根本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小辈的对手,被像是切瓜一样就被人给轻松的搞定了。
所以说,身逢乱世,脑袋不够聪明,命运就没办法由你来掌控了,不管你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自保。
这一次还是如此,大概是命运使然,四个辅政大臣,在晋武帝还没下葬之前,汝南王就已经最先被发难了。
卫玠:果然是倒霉催的。
汝南王这次被发难的理由比较新颖——晋武帝的葬礼。
皇帝葬礼,再怎么说要薄葬,也仅仅是横向对比其他皇帝而得出来的“薄”,并不是大众理解里的那种草席一裹就完事。
不少受人指使的愣头青,目前在骂的就是晋武帝的葬礼太寒酸,汝南王这个当叔叔的不安好心。
汝南王被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的,差点连脑溢血都有了。
被骂一骂就能气成这样?
当然能。
文人的嘴,武人的刀,都是杀人利器。尤其是盛行喷子的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在一次次清谈会上锻炼出的掐架本领,再没有谁比会他们更会拐着弯的骂人,戳的人肺管子都能炸了,他却依旧可以摆出一副“我又没骂你,连个脏字都没有,我只是在和你讲道理”的无辜脸。
哦,不对,不是讲道理了,早些年已经从卫家三郎口中引进了新词——谈人生。
被作诗赋词谈人生的汝南王,现在听见“谈人生”就像打人。但是,咳,他武力值又不够,连打都打不过。
“一把年纪了,也是可怜。”在东宫中住的十分舒坦的卫玠,这样就有了闲心去同情别人。
拓跋六修却不以为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汝南王这个人,说历史上的他是被彻底冤死的吧,也不尽然。因为对于权力,对于地位,他是有很大的向往的,人老心不老,好不容易抓住了辅政大臣这个身份,是死也不想放手的。
就拿被骂这个事情来说,哪怕是一般脑子不够数的人,都会想着要不称病放权,暂避风头吧。偏偏汝南王最独特,他不仅不装病,连真被气病了,都是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奋斗在给晋武帝准备葬礼的风口浪尖。
说他这么拼,是出于对已故侄子的爱,估计连三岁小孩都不信。
汝南王自然也不是出于对晋武帝的什么爱不爱的。他不顾卫老爷子最初的暗示,一意孤行的揽下这些活儿,自然是因为他一力承担了这个事情,那么,目前四个辅政大臣里就是他说了算,都要听他指挥。他觉得如果等葬礼过后,他就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局面。
人嘛,野心总是填不平的,当了辅政大臣,就要争取当辅政大臣的头。
汝南王是个有理想的boy,但理想不能当饭吃。
当汝南王再一次在葬礼上出错,想要由薄葬改为厚葬,而因此被骂的狗血淋头,更加惨烈之后,他的老胳膊老腿终于扛不住了。
他在自己家的书房里,不断的踱步运气,骂骂咧咧:“我就说嘛,卫伯玉(卫老爷子的字),王武子他们怎么就这么好说话,不争名,不夺利,让我说了算。原来早就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真真是会算计啊!”
晋武帝的葬礼可不好主持。
你厚葬他,这不对,肯定要被骂,不遵先辈的优良传统;你薄葬他吧,这也不对,你这么寒酸,是要虐待谁?
晋武帝也处理过他爹的葬礼,为什么没这么多事儿?
因为他爹当年死的时候,还没称帝。
虽然司马昭掌控了全国,他想当皇帝的野心连路人都知道,但其实这位终究是没敢真的称帝的。有些不可思议,恩?但了解的历史都知道,只有晋武帝这种性格独特的蛇精病,才能干得出来逼迫顶头上司“禅位”给他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混账事儿。司马昭的文帝谥号,那是在他死后,他儿子给他追封的。
也就是说,晋武帝其实才是西晋历史上,正儿八经第一个以皇帝身份下葬的人。
没有任何前例可循。
学东汉吧?厚葬和薄葬的专业理念不对口;学魏朝吧,呵呵,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事情叫“越没理越嚣张”吗?作为迫害者的晋朝,对被迫害的魏朝不仅不心虚,反而是最不待见的。当年那个提出说晋朝的皇位是魏朝“禅让”而来,所以五行德行应该跟魏朝一样的学者,差点没被他的对手以此为攻讦手段而整死。
汝南王一时脑热,没考虑太多,就牵了这个头。
那些恨不能把他拉下来,自己顶上的王爷们,自然是摩拳擦掌的誓要弄死他,要不都对不起汝南王自己主动送上的这把刀。
汝南王一边骂卫瓘人老成精,一边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真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他当初到底是怎么被猪油蒙了心,功名利禄迷人眼啊QAQ求回到几天前,打醒我自己!
汝南王的幕僚里有个山羊胡子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在这个时候终于站了出来,表示,汝南王从一开始就走入了一个怪圈。有些事情,哪怕你做的再好,别人要骂你,还是会骂你,因为这与你的做的如何无关,有关的是你到底能不能做这个工作。
“你的意思是?”
山羊胡的意思很简单,都当了辅政大臣了,谁还能没点“理想”?
“他们有人也想统领全局,却不好明说,所以只能在背后给我下绊子?鼓动人来骂我?破坏我的功绩?”
山羊胡给了汝南王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汝南王以己度人,觉得山羊胡说的hin有道理啊。可不就是,他想当头儿,其他三人也不差,他们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呢?
“小人不够猜测,只斗胆敢给王爷分析一二。”
“你说。”
“要满足这个条件,必然是在文人中有很好的名声,能引导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当这骂人的笔的。”
汝南王点了点头。但是,这说了和没说有什么两样?四个辅政大臣,在文人心中地位都很高啊,好比身为大书法家的卫伯玉,文辞俊茂的王武子。这都是很有一批拥趸的文坛大咖。
“也是,只要把您拉下去,他就能上台的。要不他就白白便宜了别人嘛。”
汝南王深以为然,这样就能排除王济了,因为有卫瓘在,王济身为武官,在重文轻武的魏晋,无论如何都越不过文臣的终极理想卫瓘。
也就是说……
“想必王爷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卫玠与拓跋六修也在说这个事儿,拓跋六修道:【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先跳出来,只会引得你祖父和司马亮先斗死一个,无论谁死,都会让两方大伤元气,等那个时候他们才好趁势而起。】
这是连贾南风都知道的手段,她当年在朝堂上立足,靠的就是这手出神入化的挑拨本事。
魏晋仅有的几个皇帝,实行的都是薄葬之礼,上行下效,全国不少地方都形成了“不封不树”的葬礼习俗。
不封不树,简单来说就是,不立碑,不栽树,不在地面上设任何明显的标示。
司马懿的遗言里,甚至还强调了不设名器。
对比魏晋生者的奢靡作风,他们死后的坟墓真的是简朴的不可思议。但也因此,换来了逝者的死后安宁。后世无论是考古还是盗墓,对于魏晋的帝陵都是无从下手的状态,因为根本找不到陵墓在哪儿,虽然也有明确指定位置的,可是……知道了也毫无卵用,墓里真心没什么东西。
说来有点讽刺,统一全国的秦始皇的陵寝,不知道被后人进进出出光顾了多少次,连兵马俑都公开展览了;但是魏晋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的陵墓,却依旧能保持完整。
一啄一饮,皆是天定。
晋武帝的祖父司马懿,和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这两位在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光辉的形象,但他们也确实是少数真心能下旨薄葬自己的掌权者之一。
人类很矛盾,总能做出些超乎想象的事情。
盛世之君有可能好大喜功,奸佞小人却也有可能勤俭持家。当然,这些说的只是个例,盛世之君大多还是盛世之君,奸佞小人也还只是奸佞小人。
只不过前者不可能是个一点错事都没有做过的圣人,后者也不可能是什么坏事都是他干的大反派。
卫玠以前说话,很喜欢绝对化、极端化,这是他那个年纪的人总爱有的毛病。
后来慢慢长大了,才发现了自己那样想有多不合适。
说这么多,只是想解释,卫玠对“八王之乱”的其中一些王,转变了一二想法。好比如今位列四大辅政之臣的汝南王司马亮。
前面介绍过了,这位汝南王是晋武帝的叔叔,晋惠帝的叔祖,司马家的宗师(魏晋特有的奇葩官职名,管理皇亲宗族的机构的总长官,类似于清明宗人府的宗令),也是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皇室内乱,是祖孙三代人齐上阵抢一把椅子的。也就西晋才敢这么乱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经历一下,你都不知道历史到底能有点多荒唐。】这是当年拓跋六修在给卫玠科普“八王之乱”时说过的一段话。
拓跋六修紧随其后说的是: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申明两点:
一,八王之乱,其实参与的不止八个王爷,具体人数一双手都算不过来,只不过他们八个权力最大、闹的最惨烈,所以才叫八王之乱。但不是说捏死这八个,就没有八王之乱了。
二,参与了这次动乱的王爷们,也不都是乱臣崽子,非要当皇帝不可的那种。有无奈被迫站队的,也有身不由己卷入其中的,更有……倒霉催的。】
汝南王就是这个倒霉催的。
卫玠当年不以为意,觉得参与了的就都没什么好鸟。被逼无奈?你不想造反,别人还能拿把刀架到你脖子上逼着你造反?
后来才慢慢醒过味来,还真有王爷是被刀架着脖子才参与的。
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好比靶子一样的汝南王。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平行世界,他都是晋武帝托孤的辅政大臣,别的王爷想掌权,最先要搞死的就是他,他不想死,自然要反击,被迫不得不反击。
这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了。
如果不反击,就是秦王司马柬的下场,脑子不错,却死的不能在死。
汝南王不想死,所以选择了奋起反击。但是吧,汝南王这个人有个致命的缺点——领兵打仗技能点点的太差劲儿,根本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小辈的对手,被像是切瓜一样就被人给轻松的搞定了。
所以说,身逢乱世,脑袋不够聪明,命运就没办法由你来掌控了,不管你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自保。
这一次还是如此,大概是命运使然,四个辅政大臣,在晋武帝还没下葬之前,汝南王就已经最先被发难了。
卫玠:果然是倒霉催的。
汝南王这次被发难的理由比较新颖——晋武帝的葬礼。
皇帝葬礼,再怎么说要薄葬,也仅仅是横向对比其他皇帝而得出来的“薄”,并不是大众理解里的那种草席一裹就完事。
不少受人指使的愣头青,目前在骂的就是晋武帝的葬礼太寒酸,汝南王这个当叔叔的不安好心。
汝南王被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的,差点连脑溢血都有了。
被骂一骂就能气成这样?
当然能。
文人的嘴,武人的刀,都是杀人利器。尤其是盛行喷子的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在一次次清谈会上锻炼出的掐架本领,再没有谁比会他们更会拐着弯的骂人,戳的人肺管子都能炸了,他却依旧可以摆出一副“我又没骂你,连个脏字都没有,我只是在和你讲道理”的无辜脸。
哦,不对,不是讲道理了,早些年已经从卫家三郎口中引进了新词——谈人生。
被作诗赋词谈人生的汝南王,现在听见“谈人生”就像打人。但是,咳,他武力值又不够,连打都打不过。
“一把年纪了,也是可怜。”在东宫中住的十分舒坦的卫玠,这样就有了闲心去同情别人。
拓跋六修却不以为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汝南王这个人,说历史上的他是被彻底冤死的吧,也不尽然。因为对于权力,对于地位,他是有很大的向往的,人老心不老,好不容易抓住了辅政大臣这个身份,是死也不想放手的。
就拿被骂这个事情来说,哪怕是一般脑子不够数的人,都会想着要不称病放权,暂避风头吧。偏偏汝南王最独特,他不仅不装病,连真被气病了,都是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奋斗在给晋武帝准备葬礼的风口浪尖。
说他这么拼,是出于对已故侄子的爱,估计连三岁小孩都不信。
汝南王自然也不是出于对晋武帝的什么爱不爱的。他不顾卫老爷子最初的暗示,一意孤行的揽下这些活儿,自然是因为他一力承担了这个事情,那么,目前四个辅政大臣里就是他说了算,都要听他指挥。他觉得如果等葬礼过后,他就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局面。
人嘛,野心总是填不平的,当了辅政大臣,就要争取当辅政大臣的头。
汝南王是个有理想的boy,但理想不能当饭吃。
当汝南王再一次在葬礼上出错,想要由薄葬改为厚葬,而因此被骂的狗血淋头,更加惨烈之后,他的老胳膊老腿终于扛不住了。
他在自己家的书房里,不断的踱步运气,骂骂咧咧:“我就说嘛,卫伯玉(卫老爷子的字),王武子他们怎么就这么好说话,不争名,不夺利,让我说了算。原来早就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真真是会算计啊!”
晋武帝的葬礼可不好主持。
你厚葬他,这不对,肯定要被骂,不遵先辈的优良传统;你薄葬他吧,这也不对,你这么寒酸,是要虐待谁?
晋武帝也处理过他爹的葬礼,为什么没这么多事儿?
因为他爹当年死的时候,还没称帝。
虽然司马昭掌控了全国,他想当皇帝的野心连路人都知道,但其实这位终究是没敢真的称帝的。有些不可思议,恩?但了解的历史都知道,只有晋武帝这种性格独特的蛇精病,才能干得出来逼迫顶头上司“禅位”给他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混账事儿。司马昭的文帝谥号,那是在他死后,他儿子给他追封的。
也就是说,晋武帝其实才是西晋历史上,正儿八经第一个以皇帝身份下葬的人。
没有任何前例可循。
学东汉吧?厚葬和薄葬的专业理念不对口;学魏朝吧,呵呵,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事情叫“越没理越嚣张”吗?作为迫害者的晋朝,对被迫害的魏朝不仅不心虚,反而是最不待见的。当年那个提出说晋朝的皇位是魏朝“禅让”而来,所以五行德行应该跟魏朝一样的学者,差点没被他的对手以此为攻讦手段而整死。
汝南王一时脑热,没考虑太多,就牵了这个头。
那些恨不能把他拉下来,自己顶上的王爷们,自然是摩拳擦掌的誓要弄死他,要不都对不起汝南王自己主动送上的这把刀。
汝南王一边骂卫瓘人老成精,一边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真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他当初到底是怎么被猪油蒙了心,功名利禄迷人眼啊QAQ求回到几天前,打醒我自己!
汝南王的幕僚里有个山羊胡子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在这个时候终于站了出来,表示,汝南王从一开始就走入了一个怪圈。有些事情,哪怕你做的再好,别人要骂你,还是会骂你,因为这与你的做的如何无关,有关的是你到底能不能做这个工作。
“你的意思是?”
山羊胡的意思很简单,都当了辅政大臣了,谁还能没点“理想”?
“他们有人也想统领全局,却不好明说,所以只能在背后给我下绊子?鼓动人来骂我?破坏我的功绩?”
山羊胡给了汝南王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汝南王以己度人,觉得山羊胡说的hin有道理啊。可不就是,他想当头儿,其他三人也不差,他们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呢?
“小人不够猜测,只斗胆敢给王爷分析一二。”
“你说。”
“要满足这个条件,必然是在文人中有很好的名声,能引导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当这骂人的笔的。”
汝南王点了点头。但是,这说了和没说有什么两样?四个辅政大臣,在文人心中地位都很高啊,好比身为大书法家的卫伯玉,文辞俊茂的王武子。这都是很有一批拥趸的文坛大咖。
“也是,只要把您拉下去,他就能上台的。要不他就白白便宜了别人嘛。”
汝南王深以为然,这样就能排除王济了,因为有卫瓘在,王济身为武官,在重文轻武的魏晋,无论如何都越不过文臣的终极理想卫瓘。
也就是说……
“想必王爷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卫玠与拓跋六修也在说这个事儿,拓跋六修道:【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先跳出来,只会引得你祖父和司马亮先斗死一个,无论谁死,都会让两方大伤元气,等那个时候他们才好趁势而起。】
这是连贾南风都知道的手段,她当年在朝堂上立足,靠的就是这手出神入化的挑拨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