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198.第198章 :志趣相投
198.第198章 :志趣相投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最新章节!
张志廉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张俊峰过来谈事了,他虽然不懂什么生意,但是占便宜的心思却很灵敏,知道张志仁明天就要去县城了,事情就得今天说好才行。
张沁儿已经打定主意把这份利益让给他,所以倒也不觉得苦恼,反正按照她计划的来就行了,至于张志廉肯不肯,那是他的事情。
一面给张志廉普及商业知识,一面崔老大却找了过来,原来他打听到林子村的老秀才要卖地了,所以第一时间过来通知东家。
这老秀才就是上回赵倩儿提过的,为了儿子去府城考试,而提前准备路费,张志仁因为不是太懂什么造纸的事情,就带着晗生永安随崔老大去一趟林子村看地,若是好的,直接买下来,为明年的春耕准备着。
崔老大是走路过来的,这回坐在张志仁的驴车上,自然省事了许多,都是一个村的,崔老大也曾经租佃过老秀才的地,所以对地还是很熟的,在车上时,就大致把老秀才家的地给说了出来。
原来老秀才打算卖的是十亩上等良田,和八亩山地,那良田因为确实不错,出产量比其他田地要多上那么一些,所以开价十两一亩,山地则便宜许多,也是要五两一亩的。
崔老大说:“那山地我瞧过,虽然不肥,但是种豆子、红薯和玉米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就是用水不是特别方便。”
林子村由于地形的原因,山地用水都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很多人家的山地都是随便种些耐旱的植物,比如豆子红薯什么的。
张志仁和晗生一直听着,将这些记在心中,而永安则像是出来玩的,他一个劲的盯着外边的风景,整个人显得很欢快。
待到了林子村,先去看过老秀才家的地,果然和崔老大说的一样,那十亩良田,一看就肥沃的很,是被人精心伺候过的,而山地则很一般了。
到老秀才家商量时,因为良田开价不算低,倒没有多少人意图想买,而张志仁一来是因为那地确实不错,二来是因为自己也是秀才,心中同情和理解那老秀才为了儿子所做出的牺牲,而且科举也是一线希望,若是老秀才的儿子一旦考中,日后也算结下一份善缘,于是倒也没有压价,就按照十两银子一亩的价钱买下,至于山地,张志仁想了想,也同意买下了。
老秀才没想到这地卖的这么顺利,并且还没有丝毫还价的,高兴的咧嘴笑着,拿出一副山水画,扬言说要送给张志仁。
那山水画并没有裱,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座普通却又充满灵气的山峰,山脚下有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一个樵夫担着柴火从那简陋的石头桥上走过,似乎要回到山脚下的村子里去。
张志仁虽读书不少,胸中有笔墨,但是并不擅长作画,这看到老秀才的山水画之后,立即心中起了敬意,一来二往的谈起诗书画作来了。
晗生也在一旁听的格外的认真,何山长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纵然是无知老叟,他们一生的阅历也是宝贵的经验。
每到一地,若想真正了解这一地的风土人情,无需查阅县志,只需要找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与他们畅谈一番即可。
而当老秀才和他的儿子知道张志仁也懂诗书,而晗生更是得贤书院何山长的学生时,立刻也起了敬意,四个人竟然一下子聊的热络起来,倒显得崔老大无事了。
于是崔老大就带着永安在林子村到处玩耍着,又让田妹子把烤好的红薯给永安吃,这么玩了些许时间,再回到老秀才家时,他们四个人居然还在聊,一下子说历史上的名人,一下子品读诗书,一下子又即兴作诗作画,在这山野之间,倒显得一份才子隐居的感觉来。
虽说文人自古相轻,但是在乡野之间能够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也很是难得,临到走了,张志仁又擅自做主拿出十两银子送与老秀才的儿子做路费,并预祝老秀才的儿子一举高中。
富贵人家赠送同窗钱银赶考,是文人之间互相帮助,在这个时候是常有的事,所以老秀才也没有矫情,大方的收下了,送走他们之后,就让儿子努力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别像自己一样蹉跎了岁月,到老了还只是一个秀才云云。
张志仁因为和老秀才畅聊一番,心情得到了缓解,他本来就是喜欢诗书,不喜生意的人,每日因为生机需要抄录账册,登记账目,枯燥无味的很,难得今天能够舒心。
晗生和永安倒也没有阻止他送钱银的事情,一来家中并不缺这一点钱,二来没准老秀才的儿子以后真能青云直上,及早有份交情也算是日后的投资。
到了家中将这事情和张沁儿一说,张沁儿也能够理解张志仁的心思,便没有多说什么,倒是杨氏背地里和张志仁嘀咕一声,说不能乱用钱之类的。
老秀才家的地契放在张志仁手中,等他去了县城,再换了红契,这地就算是张沁儿家的了,不过这次的名字写的是晗生,晗生对于考秀才十分的积极和热忱,心想若是日后成了秀才,秀才是不用交赋税的,这可就省了很大一笔钱银了。
“哥,一切随缘,虽说读书是为了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但是读书也是为了让人多懂些知识,更好的生活,所以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张沁儿听说了老秀才的执着,心里有些发虚,原来那老秀才确实有才,但是屡次考试都不中,蹉跎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老了,又把执念放在儿子身上,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忽然间又想起范进中举的典故来,生怕执念太重,结果反而不好,这才劝晗生要放宽心,不要着急。
晗生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家对待自己是很宽松的,但是越是这样,自己越要严厉对待自己,不过这话不必说出,省的惹人担心了。
晗生又问张沁儿张志廉是怎么打算的,张沁儿耸了耸肩,在她面前张志廉还能打算出个什么花样来?他只有做和不做两个选择。
“大伯还是打算做软纸生意,刚才已经出门去联系人了,打算现在就开始采集楮皮、桑皮和稻草麦秆等,另外石臼和石碾也一一去准备了,估计三日后就可以动工做第一批软纸了。”
“那怎么卖出去呢?”晗生又问起销售上的事情,虽说可以借别人的商铺,但是怎么谈,又怎么分红,还是两说。
不过这点张沁儿不急,如今县城里的商铺,但凡消息灵通的,都知道这软纸是一个好东西,求都求不来的,所以肯定会答应,再者张志仁所在的杂货铺以及赏墨轩都可以做为销售点。
并且除了让商铺代售,也可以自己做供应商,让商铺过来进货,之所以一开始不提出这个,是因为现在大家还不知道软纸的市场价值,这样进货价就不能提高。
做生意这种事情,没有别的诀窍,都是走一步,看十步,一切都考虑到了,那么极少会失败的。
因为上次做了一批蜡烛出来,张沁儿又问晗生和永安在县城蜡烛还够用吗,不够的话就拿些去,去年收集的乌桕籽少,所以到了后半年大家用蜡烛都得省着点了,不过今年从村民手中收购,可比去年多了一倍不止了。
“快没有了,正想和你说这事。”晗生脸色微窘,他这是说谎的时候才会如此!
原来晗生早已经把自己最后的蜡烛送给几位学业极为刻苦,但是家境却一般的同窗了。
张沁儿倒也不说破他,索性今天还有一些时间,就说:“趁着下午再做些蜡烛出来吧。”
于是把晗生永安拉去做苦力,福儿则搓灯芯,兄妹四个人在实验室中忙活起来了。
而杨氏和元绣娘也在忙活,她们得做出一大桌的好饭菜出来,给张志仁他们补一补身体,另外元绣娘还得做一些方便携带的点心,让晗生永安他们带去书院吃。
张志仁左右无事,扛着锄头出门干活了,间或在田地里和同村的人闲聊上几句。
第二日张志仁就带着晗生他们回县城了,杨氏跟着去的,在车里准备了一口大缸,这是打算将乌桕油拿回来。
直到中午的时候,杨氏就小心的赶着驴车回来了,早上的空缸子,此时已经盛满了清澈的乌桕油,在阳光下显得十分的惹眼。
张沁儿没多少力气,就去旁边叫了冯氏过来帮忙,几个人一番忙活,才把这一大缸的乌桕油移放到实验室中,方便张沁儿做东西的时候取用。
有了乌桕油,张沁儿也没有闲着,又拉着杨氏和元绣娘进了实验室捣鼓一些普通的肥皂出来,香皂虽好,但是材料比较难得,何况也只是洗澡洗脸用的,反而那些普通的肥皂是消耗最快的,一家子的衣衫都得靠这些肥皂来清洗,何况还得送张乐儿家一些。
冯氏和张乐儿听说张沁儿家今天一天都得忙活做肥皂的事情,也过来帮忙,搅拌混合物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何况是这样做大批量的时候,杨氏搅拌了一会儿,就让冯氏搅拌,几个人轮着来,这才把肥皂做到合适的模样,然后就是装入模子中冷却了。
这个流程却是最轻松的,普通的肥皂直接放入宽大的木盘中,冷却切成一块块的就行了。
直到晚上黑幕降临,才把这一批肥皂做好,而每个人都已经累的肩酸背疼了。
打开房门,就感觉到一股冷风吹来,适才风卷云动,仿佛在片刻间已经彻底变天了,冷风则昭示着冬天已然不远。
“明天得穿件厚些的袄子了。”杨氏念叨着,好在家里早已经给大家准备好秋天的衣裳,倒也不用急。
“乐儿,你和你娘就在我家吃饭,去房间里坐坐,饭菜很快就好了。”杨氏挽留着,让张乐儿去张沁儿的房间坐坐,现在冷了,堂屋都有些凉。
而冯氏则回家把小宝甜儿带过来,今天她们在张沁儿家帮忙,甜儿没人带,自然就落在小宝的头上了。
甜儿走路走的越发稳了,口齿也清晰,每个人都能够叫的出来,话也说的利落,和小宝嬉笑着打闹在一起,不似当初刚生下来那般羸弱,但是终究在胎中时先天不足,人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瘦小一些。
“沁儿姐姐,点心!”甜儿仰着头,一双明亮的眸子带着渴望,显示十分可爱。
“点心是元婶子做的,你要吃就要谢谢元婶子哦。”张沁儿拿出一块点心逗弄着甜儿,甜儿赶紧接过,朝嘴里一塞,然后口齿不清的看着元绣娘:“谢谢元婶子,你做的点心真好吃。”
元绣娘看着这可爱的小姑娘,心中怜爱大起,伸出手摸着甜儿的头,温柔的说:“甜儿喜欢的话,下次婶子再给你做。”
“嗯!喜欢喜欢!”甜儿这孩子太懂得撒娇卖萌了,赶紧就把头扑到元绣娘的怀中,元绣娘一颗心顿时柔的如水一般。
张沁儿含笑看着她们,她早就发现元绣娘是很喜欢孩子了,不只是甜儿,但凡遇到村里的孩子,元绣娘都大方的拿出点心给大家吃,好像看着大家吃的开心,她就满足了一般。
这也是,元绣娘一直没有亲人,也没有嫁人和生孩子,一个人久了,自然会对可爱的孩子产生喜爱之情。
眼看着元绣娘的身体已经养的差不多,而元绣娘也再三表示要回县城去住,都被杨氏挽留住了,但是依照元绣娘的为人,估计总有一天是要走的吧,毕竟她们也无亲无故的。
要是能够给元绣娘找一个适合的良人,就此留在富足村,这该多好啊!这么想着,张沁儿就决定今天和杨氏通通气,让杨氏先问问元绣娘的心意,再挑选一下适合的人选。
吃过饭,大家说笑一会,就各自离去了,张沁儿趁着元绣娘去澡房洗澡的时候和杨氏把方才想到的话都说了。
杨氏倒没有责怪她一个小姑娘说这些燥人的话,而是说:“我也这么想过,就是不知道你元婶子的心意,何况暂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你元婶子是个好的,人模样不差,性情又好,会的也多,就是年纪稍微大了些,加上娘家无人,这点吃了亏了。”
张沁儿认同,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元绣娘没有长辈族亲给她定下亲事,她一个人又能如何?难怪一直蹉跎到如今,而元绣娘心中肯定也是想着嫁人生子的吧。
嫁人生子几乎是这个年代所有女人的归宿了,虽然尼姑庵众多,但是只有实在过不下去的人才会剃了头发做尼姑去,但凡过的下去的,谁又真心伺奉佛祖?
“娘,要是元婶子找到合适的人了,我们就是元婶子的娘家。”元绣娘是一个可亲的人,张沁儿愿意尽量帮助她,也相信自己家以后会越来越好,而自己家做元绣娘的娘家,元绣娘也有底气了。
“这个自然可以,我今天晚上先问问口风吧。”杨氏对这事很积极,毕竟元绣娘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要是再拖一些时日,恐怕一辈子都无法生子。
当天晚上,杨氏就进了元绣娘的房间,两个人聊了好一会儿,当元绣娘得知杨氏问她是否想嫁人时,难得的羞涩了。
“这个倒没有想过。”元绣娘身体有些僵硬,头微微垂下,一双眼睛内敛着,隐藏着其中的哀伤和渴望。
“我也就问问你,你要是愿意的话,嫁在我们这富足村,彼此间也好有个照应,总比一个人住在县城里好,我听沁儿说过,你一个人住在那般简陋的地方,身边也没个人照顾,要是生病了,可就麻烦了。”杨氏握住元绣娘的手,打心底同情这个善良的女人。
“那有什么办法呢。”元绣娘低喃着,自己这一生恐怕也就这样了吧,惆怅的时候,不免脑海中浮现一个人来,她苦笑着,将那幻象摇走。
虽然元绣娘没有明确表示,但是她的态度已经表明的太多了,杨氏也放心了,开始积极串门子起来了,到处打听谁合适一些。
有的时候也拉着元绣娘一起串门子,除了比较相熟的黄家周家,其余的人家也时常走动,杨氏为人善良,待人不错,加上秋收的时候出钱收购野葡萄和乌桕籽等让村里的人都小赚了一笔,去到哪家,都受到热情的招待。
渐渐的村民们也知道杨氏这是给元绣娘找门合适的亲事呢,于是几个相熟的妇人纷纷提出人选,有的说住在村尾的王大军家不错,这王大军是个孝子,上面有个不能劳作的老母,又因为没有什么家底,这才耽搁至今,但是好在年纪合适,又身强力壮的,娶个勤劳的媳妇,倒也能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起来。
有的人则说住在东边的赵贵山好,赵贵山在逃荒的时候,媳妇就饿死了,剩下一个五岁的女娃,上头也没个长辈,中间也没个兄弟的,所以日子过的挺苦的。
杨氏一连串门了几天,结果大家说的都是一些生活的寒酸的人家,顿时觉得有些不满,在她眼中元绣娘除了年纪大些,没有娘家之外,那可一点都不差的,一手女红可把整个村子的妇女都比了下去,加上在员外家待过,那可是有见识的人,待人接物和粗俗的村民俨然不同。
虽然杨氏没有仔细问,但是也知道这些年元绣娘独自一人也攒了一笔不少的银子,凭借着这般,怎么的也得找个好些的人家不是吗?
可是这在别人眼中,元绣娘一把年纪,也就只能配这些单身又生活寒酸的男人了,于是这件事就一直没有进展。
倒是元绣娘知道别人给自己介绍的都是一些生活寒酸的人,心中倒没有特别的不满,只是淡然一笑,想自己这般年纪,再找人,估计也只能这般将就了吧。
可是,真的要将就?元绣娘也迟疑了。
张志廉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张俊峰过来谈事了,他虽然不懂什么生意,但是占便宜的心思却很灵敏,知道张志仁明天就要去县城了,事情就得今天说好才行。
张沁儿已经打定主意把这份利益让给他,所以倒也不觉得苦恼,反正按照她计划的来就行了,至于张志廉肯不肯,那是他的事情。
一面给张志廉普及商业知识,一面崔老大却找了过来,原来他打听到林子村的老秀才要卖地了,所以第一时间过来通知东家。
这老秀才就是上回赵倩儿提过的,为了儿子去府城考试,而提前准备路费,张志仁因为不是太懂什么造纸的事情,就带着晗生永安随崔老大去一趟林子村看地,若是好的,直接买下来,为明年的春耕准备着。
崔老大是走路过来的,这回坐在张志仁的驴车上,自然省事了许多,都是一个村的,崔老大也曾经租佃过老秀才的地,所以对地还是很熟的,在车上时,就大致把老秀才家的地给说了出来。
原来老秀才打算卖的是十亩上等良田,和八亩山地,那良田因为确实不错,出产量比其他田地要多上那么一些,所以开价十两一亩,山地则便宜许多,也是要五两一亩的。
崔老大说:“那山地我瞧过,虽然不肥,但是种豆子、红薯和玉米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就是用水不是特别方便。”
林子村由于地形的原因,山地用水都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很多人家的山地都是随便种些耐旱的植物,比如豆子红薯什么的。
张志仁和晗生一直听着,将这些记在心中,而永安则像是出来玩的,他一个劲的盯着外边的风景,整个人显得很欢快。
待到了林子村,先去看过老秀才家的地,果然和崔老大说的一样,那十亩良田,一看就肥沃的很,是被人精心伺候过的,而山地则很一般了。
到老秀才家商量时,因为良田开价不算低,倒没有多少人意图想买,而张志仁一来是因为那地确实不错,二来是因为自己也是秀才,心中同情和理解那老秀才为了儿子所做出的牺牲,而且科举也是一线希望,若是老秀才的儿子一旦考中,日后也算结下一份善缘,于是倒也没有压价,就按照十两银子一亩的价钱买下,至于山地,张志仁想了想,也同意买下了。
老秀才没想到这地卖的这么顺利,并且还没有丝毫还价的,高兴的咧嘴笑着,拿出一副山水画,扬言说要送给张志仁。
那山水画并没有裱,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座普通却又充满灵气的山峰,山脚下有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一个樵夫担着柴火从那简陋的石头桥上走过,似乎要回到山脚下的村子里去。
张志仁虽读书不少,胸中有笔墨,但是并不擅长作画,这看到老秀才的山水画之后,立即心中起了敬意,一来二往的谈起诗书画作来了。
晗生也在一旁听的格外的认真,何山长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纵然是无知老叟,他们一生的阅历也是宝贵的经验。
每到一地,若想真正了解这一地的风土人情,无需查阅县志,只需要找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与他们畅谈一番即可。
而当老秀才和他的儿子知道张志仁也懂诗书,而晗生更是得贤书院何山长的学生时,立刻也起了敬意,四个人竟然一下子聊的热络起来,倒显得崔老大无事了。
于是崔老大就带着永安在林子村到处玩耍着,又让田妹子把烤好的红薯给永安吃,这么玩了些许时间,再回到老秀才家时,他们四个人居然还在聊,一下子说历史上的名人,一下子品读诗书,一下子又即兴作诗作画,在这山野之间,倒显得一份才子隐居的感觉来。
虽说文人自古相轻,但是在乡野之间能够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也很是难得,临到走了,张志仁又擅自做主拿出十两银子送与老秀才的儿子做路费,并预祝老秀才的儿子一举高中。
富贵人家赠送同窗钱银赶考,是文人之间互相帮助,在这个时候是常有的事,所以老秀才也没有矫情,大方的收下了,送走他们之后,就让儿子努力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别像自己一样蹉跎了岁月,到老了还只是一个秀才云云。
张志仁因为和老秀才畅聊一番,心情得到了缓解,他本来就是喜欢诗书,不喜生意的人,每日因为生机需要抄录账册,登记账目,枯燥无味的很,难得今天能够舒心。
晗生和永安倒也没有阻止他送钱银的事情,一来家中并不缺这一点钱,二来没准老秀才的儿子以后真能青云直上,及早有份交情也算是日后的投资。
到了家中将这事情和张沁儿一说,张沁儿也能够理解张志仁的心思,便没有多说什么,倒是杨氏背地里和张志仁嘀咕一声,说不能乱用钱之类的。
老秀才家的地契放在张志仁手中,等他去了县城,再换了红契,这地就算是张沁儿家的了,不过这次的名字写的是晗生,晗生对于考秀才十分的积极和热忱,心想若是日后成了秀才,秀才是不用交赋税的,这可就省了很大一笔钱银了。
“哥,一切随缘,虽说读书是为了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但是读书也是为了让人多懂些知识,更好的生活,所以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张沁儿听说了老秀才的执着,心里有些发虚,原来那老秀才确实有才,但是屡次考试都不中,蹉跎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老了,又把执念放在儿子身上,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忽然间又想起范进中举的典故来,生怕执念太重,结果反而不好,这才劝晗生要放宽心,不要着急。
晗生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家对待自己是很宽松的,但是越是这样,自己越要严厉对待自己,不过这话不必说出,省的惹人担心了。
晗生又问张沁儿张志廉是怎么打算的,张沁儿耸了耸肩,在她面前张志廉还能打算出个什么花样来?他只有做和不做两个选择。
“大伯还是打算做软纸生意,刚才已经出门去联系人了,打算现在就开始采集楮皮、桑皮和稻草麦秆等,另外石臼和石碾也一一去准备了,估计三日后就可以动工做第一批软纸了。”
“那怎么卖出去呢?”晗生又问起销售上的事情,虽说可以借别人的商铺,但是怎么谈,又怎么分红,还是两说。
不过这点张沁儿不急,如今县城里的商铺,但凡消息灵通的,都知道这软纸是一个好东西,求都求不来的,所以肯定会答应,再者张志仁所在的杂货铺以及赏墨轩都可以做为销售点。
并且除了让商铺代售,也可以自己做供应商,让商铺过来进货,之所以一开始不提出这个,是因为现在大家还不知道软纸的市场价值,这样进货价就不能提高。
做生意这种事情,没有别的诀窍,都是走一步,看十步,一切都考虑到了,那么极少会失败的。
因为上次做了一批蜡烛出来,张沁儿又问晗生和永安在县城蜡烛还够用吗,不够的话就拿些去,去年收集的乌桕籽少,所以到了后半年大家用蜡烛都得省着点了,不过今年从村民手中收购,可比去年多了一倍不止了。
“快没有了,正想和你说这事。”晗生脸色微窘,他这是说谎的时候才会如此!
原来晗生早已经把自己最后的蜡烛送给几位学业极为刻苦,但是家境却一般的同窗了。
张沁儿倒也不说破他,索性今天还有一些时间,就说:“趁着下午再做些蜡烛出来吧。”
于是把晗生永安拉去做苦力,福儿则搓灯芯,兄妹四个人在实验室中忙活起来了。
而杨氏和元绣娘也在忙活,她们得做出一大桌的好饭菜出来,给张志仁他们补一补身体,另外元绣娘还得做一些方便携带的点心,让晗生永安他们带去书院吃。
张志仁左右无事,扛着锄头出门干活了,间或在田地里和同村的人闲聊上几句。
第二日张志仁就带着晗生他们回县城了,杨氏跟着去的,在车里准备了一口大缸,这是打算将乌桕油拿回来。
直到中午的时候,杨氏就小心的赶着驴车回来了,早上的空缸子,此时已经盛满了清澈的乌桕油,在阳光下显得十分的惹眼。
张沁儿没多少力气,就去旁边叫了冯氏过来帮忙,几个人一番忙活,才把这一大缸的乌桕油移放到实验室中,方便张沁儿做东西的时候取用。
有了乌桕油,张沁儿也没有闲着,又拉着杨氏和元绣娘进了实验室捣鼓一些普通的肥皂出来,香皂虽好,但是材料比较难得,何况也只是洗澡洗脸用的,反而那些普通的肥皂是消耗最快的,一家子的衣衫都得靠这些肥皂来清洗,何况还得送张乐儿家一些。
冯氏和张乐儿听说张沁儿家今天一天都得忙活做肥皂的事情,也过来帮忙,搅拌混合物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何况是这样做大批量的时候,杨氏搅拌了一会儿,就让冯氏搅拌,几个人轮着来,这才把肥皂做到合适的模样,然后就是装入模子中冷却了。
这个流程却是最轻松的,普通的肥皂直接放入宽大的木盘中,冷却切成一块块的就行了。
直到晚上黑幕降临,才把这一批肥皂做好,而每个人都已经累的肩酸背疼了。
打开房门,就感觉到一股冷风吹来,适才风卷云动,仿佛在片刻间已经彻底变天了,冷风则昭示着冬天已然不远。
“明天得穿件厚些的袄子了。”杨氏念叨着,好在家里早已经给大家准备好秋天的衣裳,倒也不用急。
“乐儿,你和你娘就在我家吃饭,去房间里坐坐,饭菜很快就好了。”杨氏挽留着,让张乐儿去张沁儿的房间坐坐,现在冷了,堂屋都有些凉。
而冯氏则回家把小宝甜儿带过来,今天她们在张沁儿家帮忙,甜儿没人带,自然就落在小宝的头上了。
甜儿走路走的越发稳了,口齿也清晰,每个人都能够叫的出来,话也说的利落,和小宝嬉笑着打闹在一起,不似当初刚生下来那般羸弱,但是终究在胎中时先天不足,人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瘦小一些。
“沁儿姐姐,点心!”甜儿仰着头,一双明亮的眸子带着渴望,显示十分可爱。
“点心是元婶子做的,你要吃就要谢谢元婶子哦。”张沁儿拿出一块点心逗弄着甜儿,甜儿赶紧接过,朝嘴里一塞,然后口齿不清的看着元绣娘:“谢谢元婶子,你做的点心真好吃。”
元绣娘看着这可爱的小姑娘,心中怜爱大起,伸出手摸着甜儿的头,温柔的说:“甜儿喜欢的话,下次婶子再给你做。”
“嗯!喜欢喜欢!”甜儿这孩子太懂得撒娇卖萌了,赶紧就把头扑到元绣娘的怀中,元绣娘一颗心顿时柔的如水一般。
张沁儿含笑看着她们,她早就发现元绣娘是很喜欢孩子了,不只是甜儿,但凡遇到村里的孩子,元绣娘都大方的拿出点心给大家吃,好像看着大家吃的开心,她就满足了一般。
这也是,元绣娘一直没有亲人,也没有嫁人和生孩子,一个人久了,自然会对可爱的孩子产生喜爱之情。
眼看着元绣娘的身体已经养的差不多,而元绣娘也再三表示要回县城去住,都被杨氏挽留住了,但是依照元绣娘的为人,估计总有一天是要走的吧,毕竟她们也无亲无故的。
要是能够给元绣娘找一个适合的良人,就此留在富足村,这该多好啊!这么想着,张沁儿就决定今天和杨氏通通气,让杨氏先问问元绣娘的心意,再挑选一下适合的人选。
吃过饭,大家说笑一会,就各自离去了,张沁儿趁着元绣娘去澡房洗澡的时候和杨氏把方才想到的话都说了。
杨氏倒没有责怪她一个小姑娘说这些燥人的话,而是说:“我也这么想过,就是不知道你元婶子的心意,何况暂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你元婶子是个好的,人模样不差,性情又好,会的也多,就是年纪稍微大了些,加上娘家无人,这点吃了亏了。”
张沁儿认同,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元绣娘没有长辈族亲给她定下亲事,她一个人又能如何?难怪一直蹉跎到如今,而元绣娘心中肯定也是想着嫁人生子的吧。
嫁人生子几乎是这个年代所有女人的归宿了,虽然尼姑庵众多,但是只有实在过不下去的人才会剃了头发做尼姑去,但凡过的下去的,谁又真心伺奉佛祖?
“娘,要是元婶子找到合适的人了,我们就是元婶子的娘家。”元绣娘是一个可亲的人,张沁儿愿意尽量帮助她,也相信自己家以后会越来越好,而自己家做元绣娘的娘家,元绣娘也有底气了。
“这个自然可以,我今天晚上先问问口风吧。”杨氏对这事很积极,毕竟元绣娘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要是再拖一些时日,恐怕一辈子都无法生子。
当天晚上,杨氏就进了元绣娘的房间,两个人聊了好一会儿,当元绣娘得知杨氏问她是否想嫁人时,难得的羞涩了。
“这个倒没有想过。”元绣娘身体有些僵硬,头微微垂下,一双眼睛内敛着,隐藏着其中的哀伤和渴望。
“我也就问问你,你要是愿意的话,嫁在我们这富足村,彼此间也好有个照应,总比一个人住在县城里好,我听沁儿说过,你一个人住在那般简陋的地方,身边也没个人照顾,要是生病了,可就麻烦了。”杨氏握住元绣娘的手,打心底同情这个善良的女人。
“那有什么办法呢。”元绣娘低喃着,自己这一生恐怕也就这样了吧,惆怅的时候,不免脑海中浮现一个人来,她苦笑着,将那幻象摇走。
虽然元绣娘没有明确表示,但是她的态度已经表明的太多了,杨氏也放心了,开始积极串门子起来了,到处打听谁合适一些。
有的时候也拉着元绣娘一起串门子,除了比较相熟的黄家周家,其余的人家也时常走动,杨氏为人善良,待人不错,加上秋收的时候出钱收购野葡萄和乌桕籽等让村里的人都小赚了一笔,去到哪家,都受到热情的招待。
渐渐的村民们也知道杨氏这是给元绣娘找门合适的亲事呢,于是几个相熟的妇人纷纷提出人选,有的说住在村尾的王大军家不错,这王大军是个孝子,上面有个不能劳作的老母,又因为没有什么家底,这才耽搁至今,但是好在年纪合适,又身强力壮的,娶个勤劳的媳妇,倒也能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起来。
有的人则说住在东边的赵贵山好,赵贵山在逃荒的时候,媳妇就饿死了,剩下一个五岁的女娃,上头也没个长辈,中间也没个兄弟的,所以日子过的挺苦的。
杨氏一连串门了几天,结果大家说的都是一些生活的寒酸的人家,顿时觉得有些不满,在她眼中元绣娘除了年纪大些,没有娘家之外,那可一点都不差的,一手女红可把整个村子的妇女都比了下去,加上在员外家待过,那可是有见识的人,待人接物和粗俗的村民俨然不同。
虽然杨氏没有仔细问,但是也知道这些年元绣娘独自一人也攒了一笔不少的银子,凭借着这般,怎么的也得找个好些的人家不是吗?
可是这在别人眼中,元绣娘一把年纪,也就只能配这些单身又生活寒酸的男人了,于是这件事就一直没有进展。
倒是元绣娘知道别人给自己介绍的都是一些生活寒酸的人,心中倒没有特别的不满,只是淡然一笑,想自己这般年纪,再找人,估计也只能这般将就了吧。
可是,真的要将就?元绣娘也迟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