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非典型好莱坞生活最新章节!
“真不想演舞台剧啊,要重复那么多遍一样的台词,想起来就闹心。”
玛格丽特叹气,所以说百老汇绝对不是她的工作首选,日复一日的重复,简直太过枯燥,这半个多月她过的日子可以称得上是生不如死了。演戏剧的演员们都是真爱啊。
“是啊,电影还可以ng,舞台剧ng就完蛋了,一整场下来精神绷得不得了,我每次下戏都累得不行,疲倦的要命,再这么下去我怀疑我大概会因为成长期糟糕的作息时间而导致身高发育不良。”
玛格丽特其实也挺能自黑的,不过她和汤姆·克鲁斯的黑点截然相反。
从路德维希家到休斯家,就没有一个矮个子,男的没有身高低于六尺三寸(约1.92米)的,女的没有没有低于六尺一寸(约1.86米)的,当然,女的没有低于六尺一寸(约1.86米)特指路德维希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祖上出过维京海盗的原因,安妮的母亲葛丽泰身高足有六尺二寸(约1.89米),鲁道夫真的该庆幸那个时代没有红底鲁布托,要不然即使他身高有六尺四寸(约1.95米)画面也不会十分美丽。
而休斯家的女性直系成员目前只有她一个,未来真不好说。但是安妮身高六尺一寸(约1.86米),凯瑟琳身高五尺八寸(约1.77米),莉莉安身高五尺九寸(约1.8米),从这些让人震撼的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玛格丽特将来也矮不了,不过长太高了鞋子不好买啊.....
玛格丽特只能祈祷玛丽莲的身高能给她加成一下,别高过头了。想想一旦她真的长到六尺一寸,脚上再登上一双高跟鞋,不用恨天高,只要十厘米,往合作的男明星身边一站,估计以后就不会有什么电影找她了,毕竟好莱坞身高超过六尺二寸(约1.89米)的男明星也不多啊。
和好熊友吐槽了半天最近遇到的那些糟心事儿,玛格丽特麻溜儿的滚下床向厨房进发,她得去烤两个蛋糕释放一下心情,唔,烤完送给谁呢?庄园里工作的人员都被她塞蛋糕塞了两个多月了,她实在是不好意思继续祸害他们了,还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没结婚呢,要是腹肌从八块变成一团找不到女朋友她的罪过就大了啊。
时间就在玛格丽特时不时的和基友们吐槽中和百老汇的演出中来到了九月末,《夜访吸血鬼》已经开始进行大面积的宣传,预告片也被剪出了好几版,在全美辐射,影片的预告中几个演员的扮相很是惊艳了大众一把。
玛格丽特的克劳迪娅还没怎么样,毕竟只是个小女孩,扛票房这种大任还落不到她身上,预告片里的镜头也不多,加起来还不到十个,台词还不到三句,其中还包括了五个根本看不到脸的模糊和背影镜头以及一句尖叫。
引起观众兴趣的是三个主要的男演员,哦,对了,饰演记者的演员,长相一般的克里斯帝安·斯莱特完全被忽略掉了,人们关心的是另外三个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影预告片里第一个露面的路易,伊万·麦克格雷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苏格兰的原因,这个年轻人即使面目英俊,长相精致,也依然浑身充斥着一股阳刚之气,丝毫没有因为那头长发和惨白的面孔而显得娘气。他蓝色的眼睛里似乎总是布满了忧伤和矛盾,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到底是多么沉重的事情将他折磨至此。
然后是幼虫期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阿曼德,镜头虽然不多,但是那张精致到了极点的面孔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眼尖的观众已经认出了这个美少年就是《成长的烦恼》里的那个小男孩,没想到现在已经长得这么帅了。
最后就是汤姆·克鲁斯先生的莱斯特,不得不说,这张脸现在正处于巅峰时期,褪去了婴儿肥加上刻意减重使得这张脸更加轮廓分明,染成金色头发居然意外的适合他,嘴角勾着的那抹笑容直接让电视机前观看预告片的女性观众们尖叫。最重要的是,这个预告片一出,那些静坐示威的原著粉丝们也哑火了。他们再也找不出理由来反对他来饰演莱斯特,至少在预告片里来看,汤姆·克鲁斯很有莱斯特的气质。
而仅仅在预告片刚刚公布一个星期后,汤姆·克鲁斯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在本已暗潮涌动的自己的粉丝们和莱斯特粉里丢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汤姆·克鲁斯表示自己以后将不再出演非正面角色。”这个标题不停地在各种报纸上来回的盘旋,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顺带着给《夜访吸血鬼》又做了一波宣传。
截止到十月份的中旬,经过半个多月的发酵,基本上美国大众都知道汤姆·克鲁斯的最后一部最后一部非正面角色的电影要上映了,连带着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个来自英国的新人的热度也上升不少。
而从年初就开始放出的原著作者莉莉安·米勒去世的消息也再次被翻了出来。华纳的发行部宣称莉莉安·米勒从开始就坚定不移的认为汤姆·克鲁斯是莱斯特的最佳人选,力挺他出演,并为此差点和制片方翻脸,两个人就莱斯特这个角色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并且汤姆·克鲁斯还为了这个角色特地飞到法国去体验生活,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
大致上讲,这一波的宣传主力是克鲁斯先生。如果莉莉安没挂掉的话,这也就是一部披着文艺片皮子的商业巨作,然而谁叫莉莉安死了呢?这部片子立马转型成冲奥佳作,为了多卖一点票房,华纳也是拼了。本来年底的档期就是拼杀大战,无论是为了冲奖的各种奥系电影还是冲着各种节日去的商业大片都堆在这块儿了,要是不出点杀招怎么吸引观众?只要能拿上一个提名就能给影片拉高两到三千万的的票房,如果再能拿到一个有点分量的奖项,票房很可能会比预期的成绩多出近亿,即使华纳财大气粗也不可能不在乎这些美金。现在这个机会太好了,《夜访吸血鬼》拿奖是注定了的,区别在于是几个而已,简直就是白送钱一样。
而对于玛格丽特来说,太基了就是她对这版预告片的全部看法了。
虽然这片子确实有关于同性的暧昧情节,但总体上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同性恋片子,这是讨论人性的文艺片啊文艺片,到底是哪位大神这么神奇,居然能把预告片剪成二十一世纪的腐向mv大片?再配上那个旁白解说,“他选择了一个男人......给他一个永远年轻的女儿....”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才能写出这种旁白啊!简直是天然腐好不好。
玛格丽特彻底给剪预告片和写旁白的工作人员跪了。这段数太高,她愿意献上自己的膝盖。比起二十多年后的那些mv剪辑大手们的作品只能在网上流传,“夜访”的腐向mv可是豪迈多了,全美的观众们都能在自己家的电视上观赏到那些似有若无的暧昧气息。她已经不想去考虑剪出这版预告片的人到底是粉还是黑了,只能冲着这股勇气竖起一个大拇指了。
不考虑《夜访吸血鬼》的预告片给玛格丽特思想上带来的冲击,她的日子还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除了担心一下自己的sat成绩外就是按时去百老汇排练、演出,感谢观众,顺带着给几个年纪快要和阿瑟比肩的犹太老头子们签名,听着他们讲那些在集中营里度过的日子和当时的苦难。玛格丽特自己也觉得太过悲伤,也许这个民族确实是有那么点被害妄想症和玻璃心,可是他们也确实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些老人都是从死人堆里挣扎着爬出来的幸存者,就像她的曾爷爷,那个从南京的地狱里厮杀出来的老人,民族的苦难太过沉重,也许你可以不以为然,但是却不能嘲笑这些老人,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回忆也许是他们仅存的东西了。
又一次谢幕,玛格丽特回到后台,想到再过一个多月就能结束了,也不禁微微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苦日子熬过去了一半,再撑一撑就好了。
有时候她真的挺佩服阿瑟的,不愧是戏剧界的大拿,对人性的了解也够深,看看这些观众,她在百老汇的舞台上演了一个月,观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而且根据阿瑟的说法,很多人都是学院的成员,虽然一个个都平凡的不起眼,甚至有一些已经年龄大到需要人扶的地步,但毫无疑问这些人在奥斯卡上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大众。
还有那些影评人,其中一个看起来就快要入土的白发老人,那是纽约影评人协会的现任主席,两千年之后的纽约人影评协会奖也许已经逐渐走向了衰败,和奥斯卡的重合率也越来越低,但是现在,毫无疑问,这个被称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项的协会奖的影响力依然如日中天。
“真不想演舞台剧啊,要重复那么多遍一样的台词,想起来就闹心。”
玛格丽特叹气,所以说百老汇绝对不是她的工作首选,日复一日的重复,简直太过枯燥,这半个多月她过的日子可以称得上是生不如死了。演戏剧的演员们都是真爱啊。
“是啊,电影还可以ng,舞台剧ng就完蛋了,一整场下来精神绷得不得了,我每次下戏都累得不行,疲倦的要命,再这么下去我怀疑我大概会因为成长期糟糕的作息时间而导致身高发育不良。”
玛格丽特其实也挺能自黑的,不过她和汤姆·克鲁斯的黑点截然相反。
从路德维希家到休斯家,就没有一个矮个子,男的没有身高低于六尺三寸(约1.92米)的,女的没有没有低于六尺一寸(约1.86米)的,当然,女的没有低于六尺一寸(约1.86米)特指路德维希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祖上出过维京海盗的原因,安妮的母亲葛丽泰身高足有六尺二寸(约1.89米),鲁道夫真的该庆幸那个时代没有红底鲁布托,要不然即使他身高有六尺四寸(约1.95米)画面也不会十分美丽。
而休斯家的女性直系成员目前只有她一个,未来真不好说。但是安妮身高六尺一寸(约1.86米),凯瑟琳身高五尺八寸(约1.77米),莉莉安身高五尺九寸(约1.8米),从这些让人震撼的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玛格丽特将来也矮不了,不过长太高了鞋子不好买啊.....
玛格丽特只能祈祷玛丽莲的身高能给她加成一下,别高过头了。想想一旦她真的长到六尺一寸,脚上再登上一双高跟鞋,不用恨天高,只要十厘米,往合作的男明星身边一站,估计以后就不会有什么电影找她了,毕竟好莱坞身高超过六尺二寸(约1.89米)的男明星也不多啊。
和好熊友吐槽了半天最近遇到的那些糟心事儿,玛格丽特麻溜儿的滚下床向厨房进发,她得去烤两个蛋糕释放一下心情,唔,烤完送给谁呢?庄园里工作的人员都被她塞蛋糕塞了两个多月了,她实在是不好意思继续祸害他们了,还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没结婚呢,要是腹肌从八块变成一团找不到女朋友她的罪过就大了啊。
时间就在玛格丽特时不时的和基友们吐槽中和百老汇的演出中来到了九月末,《夜访吸血鬼》已经开始进行大面积的宣传,预告片也被剪出了好几版,在全美辐射,影片的预告中几个演员的扮相很是惊艳了大众一把。
玛格丽特的克劳迪娅还没怎么样,毕竟只是个小女孩,扛票房这种大任还落不到她身上,预告片里的镜头也不多,加起来还不到十个,台词还不到三句,其中还包括了五个根本看不到脸的模糊和背影镜头以及一句尖叫。
引起观众兴趣的是三个主要的男演员,哦,对了,饰演记者的演员,长相一般的克里斯帝安·斯莱特完全被忽略掉了,人们关心的是另外三个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影预告片里第一个露面的路易,伊万·麦克格雷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苏格兰的原因,这个年轻人即使面目英俊,长相精致,也依然浑身充斥着一股阳刚之气,丝毫没有因为那头长发和惨白的面孔而显得娘气。他蓝色的眼睛里似乎总是布满了忧伤和矛盾,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到底是多么沉重的事情将他折磨至此。
然后是幼虫期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阿曼德,镜头虽然不多,但是那张精致到了极点的面孔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眼尖的观众已经认出了这个美少年就是《成长的烦恼》里的那个小男孩,没想到现在已经长得这么帅了。
最后就是汤姆·克鲁斯先生的莱斯特,不得不说,这张脸现在正处于巅峰时期,褪去了婴儿肥加上刻意减重使得这张脸更加轮廓分明,染成金色头发居然意外的适合他,嘴角勾着的那抹笑容直接让电视机前观看预告片的女性观众们尖叫。最重要的是,这个预告片一出,那些静坐示威的原著粉丝们也哑火了。他们再也找不出理由来反对他来饰演莱斯特,至少在预告片里来看,汤姆·克鲁斯很有莱斯特的气质。
而仅仅在预告片刚刚公布一个星期后,汤姆·克鲁斯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在本已暗潮涌动的自己的粉丝们和莱斯特粉里丢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汤姆·克鲁斯表示自己以后将不再出演非正面角色。”这个标题不停地在各种报纸上来回的盘旋,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顺带着给《夜访吸血鬼》又做了一波宣传。
截止到十月份的中旬,经过半个多月的发酵,基本上美国大众都知道汤姆·克鲁斯的最后一部最后一部非正面角色的电影要上映了,连带着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个来自英国的新人的热度也上升不少。
而从年初就开始放出的原著作者莉莉安·米勒去世的消息也再次被翻了出来。华纳的发行部宣称莉莉安·米勒从开始就坚定不移的认为汤姆·克鲁斯是莱斯特的最佳人选,力挺他出演,并为此差点和制片方翻脸,两个人就莱斯特这个角色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并且汤姆·克鲁斯还为了这个角色特地飞到法国去体验生活,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
大致上讲,这一波的宣传主力是克鲁斯先生。如果莉莉安没挂掉的话,这也就是一部披着文艺片皮子的商业巨作,然而谁叫莉莉安死了呢?这部片子立马转型成冲奥佳作,为了多卖一点票房,华纳也是拼了。本来年底的档期就是拼杀大战,无论是为了冲奖的各种奥系电影还是冲着各种节日去的商业大片都堆在这块儿了,要是不出点杀招怎么吸引观众?只要能拿上一个提名就能给影片拉高两到三千万的的票房,如果再能拿到一个有点分量的奖项,票房很可能会比预期的成绩多出近亿,即使华纳财大气粗也不可能不在乎这些美金。现在这个机会太好了,《夜访吸血鬼》拿奖是注定了的,区别在于是几个而已,简直就是白送钱一样。
而对于玛格丽特来说,太基了就是她对这版预告片的全部看法了。
虽然这片子确实有关于同性的暧昧情节,但总体上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同性恋片子,这是讨论人性的文艺片啊文艺片,到底是哪位大神这么神奇,居然能把预告片剪成二十一世纪的腐向mv大片?再配上那个旁白解说,“他选择了一个男人......给他一个永远年轻的女儿....”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才能写出这种旁白啊!简直是天然腐好不好。
玛格丽特彻底给剪预告片和写旁白的工作人员跪了。这段数太高,她愿意献上自己的膝盖。比起二十多年后的那些mv剪辑大手们的作品只能在网上流传,“夜访”的腐向mv可是豪迈多了,全美的观众们都能在自己家的电视上观赏到那些似有若无的暧昧气息。她已经不想去考虑剪出这版预告片的人到底是粉还是黑了,只能冲着这股勇气竖起一个大拇指了。
不考虑《夜访吸血鬼》的预告片给玛格丽特思想上带来的冲击,她的日子还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除了担心一下自己的sat成绩外就是按时去百老汇排练、演出,感谢观众,顺带着给几个年纪快要和阿瑟比肩的犹太老头子们签名,听着他们讲那些在集中营里度过的日子和当时的苦难。玛格丽特自己也觉得太过悲伤,也许这个民族确实是有那么点被害妄想症和玻璃心,可是他们也确实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些老人都是从死人堆里挣扎着爬出来的幸存者,就像她的曾爷爷,那个从南京的地狱里厮杀出来的老人,民族的苦难太过沉重,也许你可以不以为然,但是却不能嘲笑这些老人,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回忆也许是他们仅存的东西了。
又一次谢幕,玛格丽特回到后台,想到再过一个多月就能结束了,也不禁微微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苦日子熬过去了一半,再撑一撑就好了。
有时候她真的挺佩服阿瑟的,不愧是戏剧界的大拿,对人性的了解也够深,看看这些观众,她在百老汇的舞台上演了一个月,观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而且根据阿瑟的说法,很多人都是学院的成员,虽然一个个都平凡的不起眼,甚至有一些已经年龄大到需要人扶的地步,但毫无疑问这些人在奥斯卡上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大众。
还有那些影评人,其中一个看起来就快要入土的白发老人,那是纽约影评人协会的现任主席,两千年之后的纽约人影评协会奖也许已经逐渐走向了衰败,和奥斯卡的重合率也越来越低,但是现在,毫无疑问,这个被称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项的协会奖的影响力依然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