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凡俗五课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仙道独行最新章节!
既然雪儿已踏上仙路,那自己就给她以最真挚最虔诚的祝福吧!希望她最终能叩开那道传说中的仙门。
宁道生来便是一个孤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长大,此次来艮山登仙路是他从小到大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已然是孤注一掷。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没想过如果登仙路失败的话又将何去何从。
所以在老者告诉他可以教他一些锻炼身体的法子后,他想了又想终究是点头答应下来,至少老者没有抛弃他。
他不知道的是,艮山距离这座三叶峰足有数十万里之遥。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距离登仙会结束仅一天时间。
他不知道的是,修仙即是修心,要想修心,先得静心。
他不知道的是,道经有云:心者,火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正因为这些不知道,他才黯然而沉默地选择留在老者身边,去学那些老者口中凡俗的微末本事。
等他答应留下后才知道,老者名为易守道,别号三叶先生。
此地除了宁道之前出来的那间侧房外,尚还有数排木屋,靠东边那一间是易守道的居所,然后依然是书房、静室、客厅、侧房与灶房。
易守道教宁道的第一课是读书习字,地点在书房中。走入书房后他才发现这间房屋竟比外面看着的要大得多,里面横列着数排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各种书籍,不过在书房南边却开着一个大大的窗户,窗前有一张巨大的书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推开窗向外望去,天边有云卷云舒,向下有众山揽小。
第二课是耕种厨艺,地点在灶房及灶房后面那片空地上。灶房中锅碗瓢盆灶台案板齐全,等宁道真正开始生火做饭时才发现那柴灶中竟然只有薄薄的一层老灰。灶房后面的空地被细心耕耘过,生长着一些蔬菜瓜果,灶房前靠院子边上亦种着数盆各式鲜花,四季常有花开花落的庭前气象。
第三课是习武健身,地点时而在院子中,时而在松林间。易守道教给他的是一套站桩练气的功夫,亦有相应的心法与招式相配合,总共只有十式,却名为万象谱,早晚都得练习,风雨无阻。易守道说:“九为数之极,十为极之余,万象者,无所不容也!”同时易守道也让宁道将那九颗火红的果子吃下去,每隔九天吃一颗。那果子吃下之后,感觉就像是吞了一团火,直烧得宁道全身血液沸腾,好在有万象谱的心法可以将之缓缓炼化。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宁道只觉得全身血液流淌间沉重而有力,好似铅汞一般,整个人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清爽感觉。
第四课是宁神静心,地点在静室中。那静室似乎用特别的木材铺就,走入其中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质清香,很是宁神,室中仅在房顶中央开有一个小小的琉璃天窗,有天光透过那澄净的琉璃倾泻下来,直直地照在地板中央那只蒲团上。易守道说:“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明。心何以明?唯静之!”
第五课是君子六艺,音律、礼仪、棋道、天文、地理、民俗、算术、占卜、奇门等等无所不包,六艺非绝对的六艺。地点便在这三叶峰之上,随处随地。易守道说:“既然万象,自然得包罗万象,所以君子者,当博学。”
一一见识了这六课之后,宁道心中最后一点小小的期望终于破灭,因为他确信,易守道所教的这六课尽是凡俗之学,因为这些东西在凡俗世界中并不是多罕见。
是的,这每一样在凡俗世界中都不罕见,但所有这些集中到一起可就罕见了,那不是算术中的一加一。说是仙凡有别,别的其实只是境界,事实上,仙与凡并没什么区别,因为你为仙也好,为凡也罢,首先,你得是个人!
仙道凡道,其实都是道,不同点在于,仙人专注于修道,而凡人只是走在道上而不自知。
即便如此,宁道也没有灰心丧气,既然看不到仙路,那就把凡路好好地走上一遭吧!
所以对于易守道安排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门功课,他都学得极是认真,哪怕是生火做饭这等锁事,他也不会有半点马虎。
松柏常青总是人们乐于赞叹与向往的事,但常青也总有不好的时候,当四季变幻想要给它们穿上不同色彩的外衣时,面对它们的常青总是那么的无力。
偏偏三叶峰又四季如春,没有萧瑟悲凉的秋风,也没有银妆素裹的冬雪。
唯有三叶峰下那一汪碧湖,湖畔的青草枯了又荣,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也映下了少年的成长。
这一日,三叶峰上,云淡风轻。
易守道坐在石桌前,将宁道叫至跟前,静静地看着他。此时的宁道早不复当初的青涩,已成为一名俊秀非凡的少年,有着颀长的身躯,沉着的气度与内敛的神华。
“你可懂了?”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问尽了这些年宁道的所学与所悟。
宁道微微躬身,恭敬道:“弟子懂了。”
是的,通读了那么多书籍,学了这么多年的功课,宁道终于懂了,他已知道,自己所踏之路虽然看似凡俗之路,却早已超脱于凡俗之上,是为仙路!
“既然懂了,那便准备下山去吧!”
宁道一怔,而后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双眼已是微红。
“你的道不在这三叶峰上,自去那尘世中寻吧!别作那痴儿女状,你下山之后,不得提起我三叶峰半个字,那样才能真正地踏出你自己的路来。”
易守道言语稍顿,见宁道认真听着,便继续说道:“下山之前,我传你二法,一为清静正法,一为万象归一法。”
待易守道说出这二法总决之后,宁道突然间便醒悟过来,原来那清静正法他早已习得,就在书房中那些早已被他背得滚瓜烂熟的海量藏书里,只是他自己并不知晓罢了,此时易守道稍一指点,便如同给了他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很快就领悟在心,只是个中妙要还需要时日去慢慢领会。
而那万象归一法却无比的深奥难懂,易守道告诉他这万象归一法远不是现在的他可以领悟的,只需死记在心中即可,不必刻意去揣摩。
看着自己整整住了六年的地方,宁道心中突然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他默默地问道:“弟子以后还可以回来看你吗?”
易守道抚须笑道:“你是我弟子,当然可以回来看我了。难不成,你还不想回来看我?”
听得此言,宁道心中瞬间开朗,先前的不舍已化作对山下世界的无限向往。
他毕竟还是一名少年,对外界有着无穷的好奇,虽然这些年一直默默做着功课早已忘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连那颗童心都变得有些沉寂起来,但在此时听得可以下山,那沉寂的心便如火山般骤然喷发,变得有些欢呼雀跃。
看着宁道脸上的欢欣之色,易守道说道:“你下山之后,应当谨守本心,不可被那红尘乱世迷了心智。此一去,不论遇到何等艰辛,只须顺心而为便好。”
宁道神色一正,连忙回过神来,作揖道:“弟子谨记。”
“如此,你便下山去吧!”
易守道一挥衣袖,整个人已转身离去。
回到房中,宁道便收拾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把几件换洗的衣服打好包袱即可。另外还有两样东西他同样带在身上,一是那柄匕首,二是那块三角形的黑色石块。
他记得当初自己摔下山时,匕首是留在那悬崖之上的,想必后来是易守道给拾回来的。那三角形石块在他摔下山时竟然一直都被他抓在手中,宁道研究良久后发现,那并不是石块,而是由一种不知名材质做成,非金非玉,非石非木,入手的质感却极佳。
在其正面刻有六道排成一列的横杠,除了第一与第四道横杠是一条整的外,其余二、三、五、六皆从中断,一分为二。
宁道曾问过易守道这是什么东西,易守道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那六道杠与八卦中艮宫的宫主卦极为相似,便让宁道收好,以后说不定能有所发现。于是宁道就将其随身收好,并将之命名为艮石。
下山之前,宁道与此地的一草一木依依告别,最后还有一只雪白的小兔子,是他从山中捉来养着的,每每看到这只小白兔,总会让他想起与雪儿一起渡过的那短短三日时光。
!!
既然雪儿已踏上仙路,那自己就给她以最真挚最虔诚的祝福吧!希望她最终能叩开那道传说中的仙门。
宁道生来便是一个孤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长大,此次来艮山登仙路是他从小到大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已然是孤注一掷。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没想过如果登仙路失败的话又将何去何从。
所以在老者告诉他可以教他一些锻炼身体的法子后,他想了又想终究是点头答应下来,至少老者没有抛弃他。
他不知道的是,艮山距离这座三叶峰足有数十万里之遥。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距离登仙会结束仅一天时间。
他不知道的是,修仙即是修心,要想修心,先得静心。
他不知道的是,道经有云:心者,火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正因为这些不知道,他才黯然而沉默地选择留在老者身边,去学那些老者口中凡俗的微末本事。
等他答应留下后才知道,老者名为易守道,别号三叶先生。
此地除了宁道之前出来的那间侧房外,尚还有数排木屋,靠东边那一间是易守道的居所,然后依然是书房、静室、客厅、侧房与灶房。
易守道教宁道的第一课是读书习字,地点在书房中。走入书房后他才发现这间房屋竟比外面看着的要大得多,里面横列着数排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各种书籍,不过在书房南边却开着一个大大的窗户,窗前有一张巨大的书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推开窗向外望去,天边有云卷云舒,向下有众山揽小。
第二课是耕种厨艺,地点在灶房及灶房后面那片空地上。灶房中锅碗瓢盆灶台案板齐全,等宁道真正开始生火做饭时才发现那柴灶中竟然只有薄薄的一层老灰。灶房后面的空地被细心耕耘过,生长着一些蔬菜瓜果,灶房前靠院子边上亦种着数盆各式鲜花,四季常有花开花落的庭前气象。
第三课是习武健身,地点时而在院子中,时而在松林间。易守道教给他的是一套站桩练气的功夫,亦有相应的心法与招式相配合,总共只有十式,却名为万象谱,早晚都得练习,风雨无阻。易守道说:“九为数之极,十为极之余,万象者,无所不容也!”同时易守道也让宁道将那九颗火红的果子吃下去,每隔九天吃一颗。那果子吃下之后,感觉就像是吞了一团火,直烧得宁道全身血液沸腾,好在有万象谱的心法可以将之缓缓炼化。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宁道只觉得全身血液流淌间沉重而有力,好似铅汞一般,整个人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清爽感觉。
第四课是宁神静心,地点在静室中。那静室似乎用特别的木材铺就,走入其中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质清香,很是宁神,室中仅在房顶中央开有一个小小的琉璃天窗,有天光透过那澄净的琉璃倾泻下来,直直地照在地板中央那只蒲团上。易守道说:“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明。心何以明?唯静之!”
第五课是君子六艺,音律、礼仪、棋道、天文、地理、民俗、算术、占卜、奇门等等无所不包,六艺非绝对的六艺。地点便在这三叶峰之上,随处随地。易守道说:“既然万象,自然得包罗万象,所以君子者,当博学。”
一一见识了这六课之后,宁道心中最后一点小小的期望终于破灭,因为他确信,易守道所教的这六课尽是凡俗之学,因为这些东西在凡俗世界中并不是多罕见。
是的,这每一样在凡俗世界中都不罕见,但所有这些集中到一起可就罕见了,那不是算术中的一加一。说是仙凡有别,别的其实只是境界,事实上,仙与凡并没什么区别,因为你为仙也好,为凡也罢,首先,你得是个人!
仙道凡道,其实都是道,不同点在于,仙人专注于修道,而凡人只是走在道上而不自知。
即便如此,宁道也没有灰心丧气,既然看不到仙路,那就把凡路好好地走上一遭吧!
所以对于易守道安排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门功课,他都学得极是认真,哪怕是生火做饭这等锁事,他也不会有半点马虎。
松柏常青总是人们乐于赞叹与向往的事,但常青也总有不好的时候,当四季变幻想要给它们穿上不同色彩的外衣时,面对它们的常青总是那么的无力。
偏偏三叶峰又四季如春,没有萧瑟悲凉的秋风,也没有银妆素裹的冬雪。
唯有三叶峰下那一汪碧湖,湖畔的青草枯了又荣,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也映下了少年的成长。
这一日,三叶峰上,云淡风轻。
易守道坐在石桌前,将宁道叫至跟前,静静地看着他。此时的宁道早不复当初的青涩,已成为一名俊秀非凡的少年,有着颀长的身躯,沉着的气度与内敛的神华。
“你可懂了?”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问尽了这些年宁道的所学与所悟。
宁道微微躬身,恭敬道:“弟子懂了。”
是的,通读了那么多书籍,学了这么多年的功课,宁道终于懂了,他已知道,自己所踏之路虽然看似凡俗之路,却早已超脱于凡俗之上,是为仙路!
“既然懂了,那便准备下山去吧!”
宁道一怔,而后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双眼已是微红。
“你的道不在这三叶峰上,自去那尘世中寻吧!别作那痴儿女状,你下山之后,不得提起我三叶峰半个字,那样才能真正地踏出你自己的路来。”
易守道言语稍顿,见宁道认真听着,便继续说道:“下山之前,我传你二法,一为清静正法,一为万象归一法。”
待易守道说出这二法总决之后,宁道突然间便醒悟过来,原来那清静正法他早已习得,就在书房中那些早已被他背得滚瓜烂熟的海量藏书里,只是他自己并不知晓罢了,此时易守道稍一指点,便如同给了他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很快就领悟在心,只是个中妙要还需要时日去慢慢领会。
而那万象归一法却无比的深奥难懂,易守道告诉他这万象归一法远不是现在的他可以领悟的,只需死记在心中即可,不必刻意去揣摩。
看着自己整整住了六年的地方,宁道心中突然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他默默地问道:“弟子以后还可以回来看你吗?”
易守道抚须笑道:“你是我弟子,当然可以回来看我了。难不成,你还不想回来看我?”
听得此言,宁道心中瞬间开朗,先前的不舍已化作对山下世界的无限向往。
他毕竟还是一名少年,对外界有着无穷的好奇,虽然这些年一直默默做着功课早已忘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连那颗童心都变得有些沉寂起来,但在此时听得可以下山,那沉寂的心便如火山般骤然喷发,变得有些欢呼雀跃。
看着宁道脸上的欢欣之色,易守道说道:“你下山之后,应当谨守本心,不可被那红尘乱世迷了心智。此一去,不论遇到何等艰辛,只须顺心而为便好。”
宁道神色一正,连忙回过神来,作揖道:“弟子谨记。”
“如此,你便下山去吧!”
易守道一挥衣袖,整个人已转身离去。
回到房中,宁道便收拾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把几件换洗的衣服打好包袱即可。另外还有两样东西他同样带在身上,一是那柄匕首,二是那块三角形的黑色石块。
他记得当初自己摔下山时,匕首是留在那悬崖之上的,想必后来是易守道给拾回来的。那三角形石块在他摔下山时竟然一直都被他抓在手中,宁道研究良久后发现,那并不是石块,而是由一种不知名材质做成,非金非玉,非石非木,入手的质感却极佳。
在其正面刻有六道排成一列的横杠,除了第一与第四道横杠是一条整的外,其余二、三、五、六皆从中断,一分为二。
宁道曾问过易守道这是什么东西,易守道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那六道杠与八卦中艮宫的宫主卦极为相似,便让宁道收好,以后说不定能有所发现。于是宁道就将其随身收好,并将之命名为艮石。
下山之前,宁道与此地的一草一木依依告别,最后还有一只雪白的小兔子,是他从山中捉来养着的,每每看到这只小白兔,总会让他想起与雪儿一起渡过的那短短三日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