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我是二少爷(11)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神级猎杀者、无尽破碎、贩妖记、贩妖记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鬼路最新章节!
我穿过人群来到院子里,二虎和东华便站在了看热闹的人群里。
牛家所有孝子贤孙都穿好孝衣围在灵棚前,亲戚里道搭着白搭布或腰系白布带站在灵棚的前面。姑姑和姐姐们都蹲在灵棚前烧着纸,一切都显得十分沉痛。
十点一到,知客大喊道:“时辰已到,行礼啊!”
立时,鼓乐齐鸣,奏出哀乐。所有穿白带孝的人都整齐地站到灵棚前。我和哥哥便走到四爷的棺材左侧,随着牛大叔、牛二叔和爸爸他们依次跪下,棺材右侧依次跪着的是牛大婶、牛二婶和妈妈等人。
这里有个讲,死者家属跪在棺材前给叩拜的人还礼,子孙们在左,媳妇们在右。顺序是按与死者关系最近从大到小下跪,牛大叔是四爷的长子,跪在第一个,接着是牛二叔,大伯是四爷侄子中年纪最大的,就跪在牛二叔后面,大伯后面是三爷家的二伯、三叔,接下来才是爸爸,在后面是四爷的亲孙子大哥,大哥后面才是哥哥,我最小,跪在最后面。妈妈和各位大娘、婶婶、嫂子也按这样的顺序下跪。
凡是死者的女儿、侄女、孙女都算是外人,只能在棺材前磕头见礼。磕头的人都是四爷的晚辈,像三爷他们与四爷同辈的人就不用向四爷行礼的。
随着哀乐的响起,所有亲戚依次来到四爷的棺材前下跪磕头,多者九个头,少的三个头。每磕完一个人,我们都要磕一个头以示还礼。
见棺行礼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只剩下几个姑姑和我们没有磕头了。知客喊道:“孝子贤孙见礼了。”牛大叔第一个来到棺材前,他双眼是泪,连哭带喊的才磕完三个头。接下来,我们一一磕了头。只剩几个姑姑没有磕头,等着知客的安排。
磕完了头,我们就不用跪在棺材旁了,可以自由走动。由于跪得时间太长,我感觉到双腿都有些麻,爸爸他们也好不了哪去,都找地方坐了下来。
场面稍稍平静了一下,就听到知客喊道:“闺女们准备好了吗?磕孝头了。”院子里的人都围拢了上来。
大姑、二姑和三姑她们站在一起嘀咕了好一阵,大姑才站在了准备好的草甸前,知客张二姑问道:“大姐,你坚持得了吗?”大姑向她点了点头,大姑的女儿和儿媳走到了她的两侧。
知客张二姑静了静神喊道:“吹响起来啊,磕孝头!”吹鼓手们立刻吹奏起来。
大姑跪下开始磕孝头,旁边有人用香插在烧完的纸灰上给数数。
随着爱乐,大姑磕一个头站起来再跪下去,她磕了四十个头后,就见她的双腿直哆嗦,她的女儿和儿媳用力搀扶着她。
二姑上前道:“大姐,剩下的孝头我替你磕吧!”
“不用,我说啥也也把这孝头磕完,让爹安心。”大姑说完继续磕头。大姑磕到六十多个头时,已经浑身是汗,额头汗珠子直往下滴,双腿颤得不行,让人看了都心疼。她的女儿和儿媳流着泪搀扶着她。
今天所说是个大晴天,但依旧有些冷,看热闹的人都把棉衣裹得紧紧的。
在场所有人都煎熬着,毕竟大姑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双腿还有毛病。七十八个孝头一磕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磕完七十八个孝头,大姑一下子坐在地上,浑身抽搐起来。大家七手八脚赶紧把她抬进屋里,让她躺下。
二姑和三姑她们都磕了十个孝头后,整个见棺行礼才算完毕。
十一点半开了饭,除了牛家孝子贤孙和媳妇们在屋内吃饭、能吃子孙饺子外,其余人都到外面去吃饭。我们吃饭也不能都吃完,碗里必须要剩下一口饭的,等四爷下葬回来,我们才能把饭吃完。
一上午整个院子乱哄哄的,到处是人。农村的红白喜事确实是劳民伤财,至今也没什么改观,依旧是一代一代的流传着。
四爷起灵的时间定在一点,这是找风水大师算好的时辰。
时间过得很快,一点钟眨眼就到了。
我和大哥他们手拿着哭丧棒,举着幡来到门前的大路上跪好。村里帮忙的人把灵棚撤下,将棺材抬出了院子放到了准备好的马车上。以前,棺材都是人抬着去坟地的,如今用马车拉着省了不少力。
棺材一旦抬起,是绝对不能着地的,否则死者家里将会倒霉运。过去抬棺材的人可受了罪,尤其是遇到家里有些钱,为死者置办特别大棺材的时候,抬棺材的人更是苦不堪言。棺材抬到坟地,非要累坏几个人不可。
四爷的棺材被放到马车上后,村里的木匠李老六拿起棺钉用大锤封起棺材来,大叔、二叔、大姑他们疯了一样冲上去哭得死去活来。场面让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
大叔他们被人搀扶着轨道棺材前,知客张二姑哭着喊道:“时辰到,起灵!”大叔拎起面前烧纸用的瓦盆用力摔在地上,瓦盆被“啪”地摔碎,整个送灵队伍向牛家渠东的异地走去。
要到四爷的坟地,整个队伍必须要从牛家镇路过去,经过牛家渠上的小桥。一路上,吹鼓手吹吹打打,时不时要在每个路口停下来,为看热闹的人吹一些曲子,我们便可以在一旁坐下来休息一会。
四爷下葬定在下午三点四十,所以,送葬队伍走得不是很快。三点钟,整个队伍才来到牛家渠的小桥上。由于这里有河渠,送葬队伍要停下来在这里热闹,我们要先跪在棺材前一会,等吹鼓手吹奏起来,我们才能一边去休息。
我刚跪下,就感觉有一股冷风吹来,我有意识地拉了拉脖领子,往四爷的棺材看了一眼,就这一眼差点把我吓个半死。我只见放在四爷棺材前的相片向我笑了两下,耳旁仿佛有人在对我说话:“二琳,你来了。”
我穿过人群来到院子里,二虎和东华便站在了看热闹的人群里。
牛家所有孝子贤孙都穿好孝衣围在灵棚前,亲戚里道搭着白搭布或腰系白布带站在灵棚的前面。姑姑和姐姐们都蹲在灵棚前烧着纸,一切都显得十分沉痛。
十点一到,知客大喊道:“时辰已到,行礼啊!”
立时,鼓乐齐鸣,奏出哀乐。所有穿白带孝的人都整齐地站到灵棚前。我和哥哥便走到四爷的棺材左侧,随着牛大叔、牛二叔和爸爸他们依次跪下,棺材右侧依次跪着的是牛大婶、牛二婶和妈妈等人。
这里有个讲,死者家属跪在棺材前给叩拜的人还礼,子孙们在左,媳妇们在右。顺序是按与死者关系最近从大到小下跪,牛大叔是四爷的长子,跪在第一个,接着是牛二叔,大伯是四爷侄子中年纪最大的,就跪在牛二叔后面,大伯后面是三爷家的二伯、三叔,接下来才是爸爸,在后面是四爷的亲孙子大哥,大哥后面才是哥哥,我最小,跪在最后面。妈妈和各位大娘、婶婶、嫂子也按这样的顺序下跪。
凡是死者的女儿、侄女、孙女都算是外人,只能在棺材前磕头见礼。磕头的人都是四爷的晚辈,像三爷他们与四爷同辈的人就不用向四爷行礼的。
随着哀乐的响起,所有亲戚依次来到四爷的棺材前下跪磕头,多者九个头,少的三个头。每磕完一个人,我们都要磕一个头以示还礼。
见棺行礼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只剩下几个姑姑和我们没有磕头了。知客喊道:“孝子贤孙见礼了。”牛大叔第一个来到棺材前,他双眼是泪,连哭带喊的才磕完三个头。接下来,我们一一磕了头。只剩几个姑姑没有磕头,等着知客的安排。
磕完了头,我们就不用跪在棺材旁了,可以自由走动。由于跪得时间太长,我感觉到双腿都有些麻,爸爸他们也好不了哪去,都找地方坐了下来。
场面稍稍平静了一下,就听到知客喊道:“闺女们准备好了吗?磕孝头了。”院子里的人都围拢了上来。
大姑、二姑和三姑她们站在一起嘀咕了好一阵,大姑才站在了准备好的草甸前,知客张二姑问道:“大姐,你坚持得了吗?”大姑向她点了点头,大姑的女儿和儿媳走到了她的两侧。
知客张二姑静了静神喊道:“吹响起来啊,磕孝头!”吹鼓手们立刻吹奏起来。
大姑跪下开始磕孝头,旁边有人用香插在烧完的纸灰上给数数。
随着爱乐,大姑磕一个头站起来再跪下去,她磕了四十个头后,就见她的双腿直哆嗦,她的女儿和儿媳用力搀扶着她。
二姑上前道:“大姐,剩下的孝头我替你磕吧!”
“不用,我说啥也也把这孝头磕完,让爹安心。”大姑说完继续磕头。大姑磕到六十多个头时,已经浑身是汗,额头汗珠子直往下滴,双腿颤得不行,让人看了都心疼。她的女儿和儿媳流着泪搀扶着她。
今天所说是个大晴天,但依旧有些冷,看热闹的人都把棉衣裹得紧紧的。
在场所有人都煎熬着,毕竟大姑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双腿还有毛病。七十八个孝头一磕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磕完七十八个孝头,大姑一下子坐在地上,浑身抽搐起来。大家七手八脚赶紧把她抬进屋里,让她躺下。
二姑和三姑她们都磕了十个孝头后,整个见棺行礼才算完毕。
十一点半开了饭,除了牛家孝子贤孙和媳妇们在屋内吃饭、能吃子孙饺子外,其余人都到外面去吃饭。我们吃饭也不能都吃完,碗里必须要剩下一口饭的,等四爷下葬回来,我们才能把饭吃完。
一上午整个院子乱哄哄的,到处是人。农村的红白喜事确实是劳民伤财,至今也没什么改观,依旧是一代一代的流传着。
四爷起灵的时间定在一点,这是找风水大师算好的时辰。
时间过得很快,一点钟眨眼就到了。
我和大哥他们手拿着哭丧棒,举着幡来到门前的大路上跪好。村里帮忙的人把灵棚撤下,将棺材抬出了院子放到了准备好的马车上。以前,棺材都是人抬着去坟地的,如今用马车拉着省了不少力。
棺材一旦抬起,是绝对不能着地的,否则死者家里将会倒霉运。过去抬棺材的人可受了罪,尤其是遇到家里有些钱,为死者置办特别大棺材的时候,抬棺材的人更是苦不堪言。棺材抬到坟地,非要累坏几个人不可。
四爷的棺材被放到马车上后,村里的木匠李老六拿起棺钉用大锤封起棺材来,大叔、二叔、大姑他们疯了一样冲上去哭得死去活来。场面让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
大叔他们被人搀扶着轨道棺材前,知客张二姑哭着喊道:“时辰到,起灵!”大叔拎起面前烧纸用的瓦盆用力摔在地上,瓦盆被“啪”地摔碎,整个送灵队伍向牛家渠东的异地走去。
要到四爷的坟地,整个队伍必须要从牛家镇路过去,经过牛家渠上的小桥。一路上,吹鼓手吹吹打打,时不时要在每个路口停下来,为看热闹的人吹一些曲子,我们便可以在一旁坐下来休息一会。
四爷下葬定在下午三点四十,所以,送葬队伍走得不是很快。三点钟,整个队伍才来到牛家渠的小桥上。由于这里有河渠,送葬队伍要停下来在这里热闹,我们要先跪在棺材前一会,等吹鼓手吹奏起来,我们才能一边去休息。
我刚跪下,就感觉有一股冷风吹来,我有意识地拉了拉脖领子,往四爷的棺材看了一眼,就这一眼差点把我吓个半死。我只见放在四爷棺材前的相片向我笑了两下,耳旁仿佛有人在对我说话:“二琳,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