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离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昭华最新章节!
晚上朱棣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徐氏便挥退了旁的人,亲自过来服侍。
“今日你不在的时候,府里来了两封信。”徐氏给他解开了衣服,换了一套松江布的里衣,道:“一封是我大哥的,报来平安,说按《稽制录》规定,将国公府里多出的家人和仪从交付有司了。”
朱棣略有些昏胀的脑子渐渐清醒了,道:“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我父亲亲卫的后代,”徐氏给他喂了一点醒酒汤,道:“当年战毕,父亲遣他们回乡,他们不愿回去,国公府里就一直养着,如今皇爷一道圣旨,就不敢养了。”
朱棣微微闭上了眼睛,道:“这些人发配到哪里去了?”
“发凤阳隶籍为民。”徐氏道:“大哥说这样也好,老老实实地当个普通百姓,早就该这般了,老是念着父亲那一点恩义做什么呢,府里也护不住他们。”
“这也是去岁这时候的事情了,”徐氏缓缓道:“当时正发蓝玉案,大哥不敢传信,等事态平息了之后,才敢报知。”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下吏鞫讯。十月狱具族诛。后颁《逆臣录》,有一公、十三侯、二伯。列侯以下坐党夷灭的约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蓝玉,大将之材,”朱棣想起四年前并肩作战的经历,喉咙里终于挤出蚊蚋般的一声:“可惜了,可惜了——”
“只怕可惜的不止他一个。”徐氏道。
朱棣想起北征之战,忽然翻身坐了起来,道:“有一事要说与你,你可知道永城侯薛显?”
徐氏出身勋贵,父亲徐达更是功臣第一,自然对武将勋臣家世知道地一清二楚,道:“他曾从父亲征漠北,又跟着宋国公出金山,因为擅杀胥吏,被谪居海南,洪武二十年冬召还,但是死在了山海卫,追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爵除。”
“对,就是他。”朱棣道:“他是无子,但是却有一个女儿,而且这个女儿不为人知。”
薛显无子,所以追坐胡惟庸党的时候,只是除爵,并不像其他勋贵一般,家人都连坐。
“洪武二十年冬他托人带来口信,”朱棣道:“说河南永城有他一个女儿,洪武十三年生的,若是事有万一,还请我多多看顾。”
“薛显于我有大恩,这个女娃,是要看顾的。”朱棣回忆道:“洪武三年,我初封燕王,正恰逢岳父出师要征漠北,我偷偷跟进队伍中,也想着建功立业去。”
仅有十岁的燕王朱棣,偷偷跟在了出征漠北的队伍中,因为他自幼骨骼粗大、面相老成,军营里的人都只道他是刚从淮北征来的新军,竟让他一路走到了关口。
验防之时,朱棣的身份被当时是偏将薛显看出,薛显也不与人言,只是扈从十余骑将他送回了南京,但是因为私自出兵,不仅被徐达责罚,还在最后计较功绩的时候,被皇帝剥夺了功劳。
“当年不知轻重,被送回来还十分怨恨,”朱棣感叹道:“后来就明白了,我这一走,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这个事情别的人不知道,但是朱棣一直感念在心底,薛显说当年行军之时,抢了个良家女子,后面怀了孕,被亲兵送到了永城,因为他的封地在那儿。之后知道生了个女娃,但是一直不敢相认,再后面薛显被召还,从海南走到山海卫,莫名其妙地死了。
“说是绝了后,”朱棣道:“但还是有一点血脉的,这个孩子我托人偷偷找寻了不知多少回,就是昨日才得的消息,说找到了——算起来也有十四岁了,这孩子的母亲没有再嫁人,当地还表旌了,但孤母如何能不受欺凌,我想若是能把她们接来北平,你我两个,为她寻一好人家嫁了,这样眼前能看顾着,也不负当年薛显救我之恩。”
徐氏点头道:“原来有如此一番因缘。薛侯爷既然有恩情在,是应当泽被后人,只是不知殿下要如何将那远在河南的孤儿寡母接来呢?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我这里有一些个祖籍河南的军士,以探亲为名派遣过去,且先道明缘由,”朱棣道:“若是肯来,就以订了一门亲事在北平的说辞上路。”
“这个事情要慢慢来,”徐氏道:“从长计议,毕竟锦衣卫无孔不入,北平将士探亲回乡是不可能不被侦察的。”
朱棣点点头,将手里的醒酒汤一口饮尽了,问道:“你方才说还有一封信,是何人?”
“是宁国的,”徐氏从桌上取了信来,道:“写给你的。”
朱棣拆了信,默默读了起来。
宁国公主是皇爷的第二个女儿,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妹与兄相离,自母后大奠,竟十二稔。昊月燕云,渺不相及。”
“……同胞共乳,骨肉缘枝叶,今为参与商,”朱棣一字一句读着:“……任风霜少,儿女情多。”
朱棣后面就念不下去了,他宽大的衣袖遮住了滑落在鬓间的眼泪。
徐氏就接过信来,慢慢念道:“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晨朝即引至母后寝所,问曰:‘母后兴否何如?昨日冷暖何如?’教之者谁,大兄尔。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坐必让座,行必让行,食必让食。教之者谁,大兄尔。”
朱棣就想到自己很小的时候。
他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孩子,他和周王朱橚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这个事实,他直到受封燕王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母后只有一双嫡出的儿女,是太子和宁国;秦王晋王是李淑妃娘娘生的;自己和周王是碽氏所出;沐英、文正和文忠都是异姓子。
他养在马皇后的膝下,和太子,和秦王,和晋王,和周王,还有宁国,还有安庆,还有沐英,还有庆阳,还有福成,还有朱文正,还有李文忠。
是一家人。
在文正、文忠出外打仗的时候,太子大兄的身上就永远缠挂着他们这群小毛头。他总是拖着一个、抱着一个、脖子上挂着一个,身后跟着两三个,呼啦啦地去母后的房子里问安。
五岁以后,再也没见着文正兄了;七岁的时候,看着庆阳公主的车驾远去了;十岁又送走了福成公主;二十二岁的时候,母后逝世了;二十四岁的时候,文忠兄也去了;三十二岁的时候,太子大兄和沐英都去和母后团聚了。
越久之前的事情,他就越刻意遗忘地厉害,因为他知道想了会痛,就比如他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侍奉在病床旁边,握着太子大兄的手,得到了微微的回握,如同小时候一样,在告诉他别愁。
“大兄之丧,期年又期年矣,”信的末尾是这么写的:“妹矢心不忘,不意兄何?幽途远别,悲不自胜。皇天后土,曷此其极?”
“宛平城有个九十岁的耆老,”朱棣忽然道:“我曾问他长寿的原因,他说子女尽皆孝顺,一家人晨夕置酒食为乐,所以高寿。”
“可是我们家,”朱棣道:“从没有过。”
马皇后逝世,抚育在皇后膝下的秦晋燕周四位藩王奔驰千里服丧,不到两月就被赶回封地去了。十七年梓宫入土的时候,他们再一次赴朝,但是皇帝不让他们多呆一天,甚至连面也没有见到,就遣还回封地。
他的五弟周王朱橚,因为偷偷从封地离开,跑到凤阳祭奠母后,被皇帝下令发配云南,两年之后才获准回到开封。
天家早已不是一家人了,父子贵贱殊异,兄弟离合千里。
晚上朱棣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徐氏便挥退了旁的人,亲自过来服侍。
“今日你不在的时候,府里来了两封信。”徐氏给他解开了衣服,换了一套松江布的里衣,道:“一封是我大哥的,报来平安,说按《稽制录》规定,将国公府里多出的家人和仪从交付有司了。”
朱棣略有些昏胀的脑子渐渐清醒了,道:“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我父亲亲卫的后代,”徐氏给他喂了一点醒酒汤,道:“当年战毕,父亲遣他们回乡,他们不愿回去,国公府里就一直养着,如今皇爷一道圣旨,就不敢养了。”
朱棣微微闭上了眼睛,道:“这些人发配到哪里去了?”
“发凤阳隶籍为民。”徐氏道:“大哥说这样也好,老老实实地当个普通百姓,早就该这般了,老是念着父亲那一点恩义做什么呢,府里也护不住他们。”
“这也是去岁这时候的事情了,”徐氏缓缓道:“当时正发蓝玉案,大哥不敢传信,等事态平息了之后,才敢报知。”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下吏鞫讯。十月狱具族诛。后颁《逆臣录》,有一公、十三侯、二伯。列侯以下坐党夷灭的约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蓝玉,大将之材,”朱棣想起四年前并肩作战的经历,喉咙里终于挤出蚊蚋般的一声:“可惜了,可惜了——”
“只怕可惜的不止他一个。”徐氏道。
朱棣想起北征之战,忽然翻身坐了起来,道:“有一事要说与你,你可知道永城侯薛显?”
徐氏出身勋贵,父亲徐达更是功臣第一,自然对武将勋臣家世知道地一清二楚,道:“他曾从父亲征漠北,又跟着宋国公出金山,因为擅杀胥吏,被谪居海南,洪武二十年冬召还,但是死在了山海卫,追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爵除。”
“对,就是他。”朱棣道:“他是无子,但是却有一个女儿,而且这个女儿不为人知。”
薛显无子,所以追坐胡惟庸党的时候,只是除爵,并不像其他勋贵一般,家人都连坐。
“洪武二十年冬他托人带来口信,”朱棣道:“说河南永城有他一个女儿,洪武十三年生的,若是事有万一,还请我多多看顾。”
“薛显于我有大恩,这个女娃,是要看顾的。”朱棣回忆道:“洪武三年,我初封燕王,正恰逢岳父出师要征漠北,我偷偷跟进队伍中,也想着建功立业去。”
仅有十岁的燕王朱棣,偷偷跟在了出征漠北的队伍中,因为他自幼骨骼粗大、面相老成,军营里的人都只道他是刚从淮北征来的新军,竟让他一路走到了关口。
验防之时,朱棣的身份被当时是偏将薛显看出,薛显也不与人言,只是扈从十余骑将他送回了南京,但是因为私自出兵,不仅被徐达责罚,还在最后计较功绩的时候,被皇帝剥夺了功劳。
“当年不知轻重,被送回来还十分怨恨,”朱棣感叹道:“后来就明白了,我这一走,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这个事情别的人不知道,但是朱棣一直感念在心底,薛显说当年行军之时,抢了个良家女子,后面怀了孕,被亲兵送到了永城,因为他的封地在那儿。之后知道生了个女娃,但是一直不敢相认,再后面薛显被召还,从海南走到山海卫,莫名其妙地死了。
“说是绝了后,”朱棣道:“但还是有一点血脉的,这个孩子我托人偷偷找寻了不知多少回,就是昨日才得的消息,说找到了——算起来也有十四岁了,这孩子的母亲没有再嫁人,当地还表旌了,但孤母如何能不受欺凌,我想若是能把她们接来北平,你我两个,为她寻一好人家嫁了,这样眼前能看顾着,也不负当年薛显救我之恩。”
徐氏点头道:“原来有如此一番因缘。薛侯爷既然有恩情在,是应当泽被后人,只是不知殿下要如何将那远在河南的孤儿寡母接来呢?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我这里有一些个祖籍河南的军士,以探亲为名派遣过去,且先道明缘由,”朱棣道:“若是肯来,就以订了一门亲事在北平的说辞上路。”
“这个事情要慢慢来,”徐氏道:“从长计议,毕竟锦衣卫无孔不入,北平将士探亲回乡是不可能不被侦察的。”
朱棣点点头,将手里的醒酒汤一口饮尽了,问道:“你方才说还有一封信,是何人?”
“是宁国的,”徐氏从桌上取了信来,道:“写给你的。”
朱棣拆了信,默默读了起来。
宁国公主是皇爷的第二个女儿,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妹与兄相离,自母后大奠,竟十二稔。昊月燕云,渺不相及。”
“……同胞共乳,骨肉缘枝叶,今为参与商,”朱棣一字一句读着:“……任风霜少,儿女情多。”
朱棣后面就念不下去了,他宽大的衣袖遮住了滑落在鬓间的眼泪。
徐氏就接过信来,慢慢念道:“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晨朝即引至母后寝所,问曰:‘母后兴否何如?昨日冷暖何如?’教之者谁,大兄尔。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坐必让座,行必让行,食必让食。教之者谁,大兄尔。”
朱棣就想到自己很小的时候。
他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孩子,他和周王朱橚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这个事实,他直到受封燕王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母后只有一双嫡出的儿女,是太子和宁国;秦王晋王是李淑妃娘娘生的;自己和周王是碽氏所出;沐英、文正和文忠都是异姓子。
他养在马皇后的膝下,和太子,和秦王,和晋王,和周王,还有宁国,还有安庆,还有沐英,还有庆阳,还有福成,还有朱文正,还有李文忠。
是一家人。
在文正、文忠出外打仗的时候,太子大兄的身上就永远缠挂着他们这群小毛头。他总是拖着一个、抱着一个、脖子上挂着一个,身后跟着两三个,呼啦啦地去母后的房子里问安。
五岁以后,再也没见着文正兄了;七岁的时候,看着庆阳公主的车驾远去了;十岁又送走了福成公主;二十二岁的时候,母后逝世了;二十四岁的时候,文忠兄也去了;三十二岁的时候,太子大兄和沐英都去和母后团聚了。
越久之前的事情,他就越刻意遗忘地厉害,因为他知道想了会痛,就比如他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侍奉在病床旁边,握着太子大兄的手,得到了微微的回握,如同小时候一样,在告诉他别愁。
“大兄之丧,期年又期年矣,”信的末尾是这么写的:“妹矢心不忘,不意兄何?幽途远别,悲不自胜。皇天后土,曷此其极?”
“宛平城有个九十岁的耆老,”朱棣忽然道:“我曾问他长寿的原因,他说子女尽皆孝顺,一家人晨夕置酒食为乐,所以高寿。”
“可是我们家,”朱棣道:“从没有过。”
马皇后逝世,抚育在皇后膝下的秦晋燕周四位藩王奔驰千里服丧,不到两月就被赶回封地去了。十七年梓宫入土的时候,他们再一次赴朝,但是皇帝不让他们多呆一天,甚至连面也没有见到,就遣还回封地。
他的五弟周王朱橚,因为偷偷从封地离开,跑到凤阳祭奠母后,被皇帝下令发配云南,两年之后才获准回到开封。
天家早已不是一家人了,父子贵贱殊异,兄弟离合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