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中医学 >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中医学最新章节!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其性质及功能,均有各自特点,但是,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调经论》),说明气与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属阳、主动、主温煦,血属阴、主静、主濡润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上的差别。但两者又都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着生命活动。所以元·滑寿《难经本义》说:“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气与血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具体而言,“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载气、养气两个方面。

    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含义有两个方面:1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血的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脾胃、肝肾及心肺等脏腑之气化作用下,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血,每一个转化过程都是气化的结果。故《医论三十篇》说:“血不独生,赖气以生。”而气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2气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指营气。营气直接参与血的生成,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故《医论三十篇》说:“血不独生,赖气以生。”所以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也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也弱,所以气虚日久常可导致血液生成不足而见血虚证。根据这一理论,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或气血两虚证时,在补血的同时常常配以补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达补气以生血之意。

    2.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血不能自行。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能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1直接推动血液运行,如宗气能贯注心脉以助心行血。2能促进脏腑功能活动,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和促进血液的运行,如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等皆是气能行血的表现,所以说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如气虚或气滞,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则血行迟缓,流行不畅,称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如气机逆乱,血亦随气的升降出入逆乱而异常,血随气升则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出血;血随气陷则脘腹坠胀,或下血崩漏。可见气的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在临床治疗血行失常如瘀血、出血等病证时,常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配合使用益气活血、行气活血和降气止血等药物,其理论依据即在于此。

    3.气能摄血 是指气能摄血气对血液有统摄和约束的作用,使其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气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脾统血的功能来完成的。脾气充足,发挥统摄作用使血行脉中而不致溢出脉外,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濡养功能的发挥。如果脾气虚弱而失去了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即“气不摄血”,则血无所主,往往会导致尿血、便血、崩漏、紫癜等各种出血证,故治疗时须用补气摄血之法,使血流归经,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 血为气母是指血对气的作用。其含义有二:其一是血能载气,即气存在于血液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载气者,血也。”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因气的活力很强,运行疾速,易于逸脱,极易行而不止,散而不聚,故必须依附于有形之血,才能正常的流通,即所谓“血为气之母”。如大失血时,血不载气,气不附于血中,则将漂浮无根,易于流散。所以在临床上,每见大出血之时,气亦随之而涣散,形成气随血脱之危症。或血行瘀阻不畅,而引起气机郁滞不通。其二是指血能养气,指气的充盈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营养。一方面,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而血液循环流布周身,血在载气的同时,又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不断地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与气生成有关的肺、脾、肾等脏,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濡养,才能不断地化生人体之气。水谷精微是气的生成来源之一,亦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水谷精微又赖血以运之,使气的生成与运行得以正常。所以血盛则气旺,血衰则气少。临床常见久病血虚的患者,也伴有气虚的表现,其原理即在于此。

    人体任何脏腑、组织,一旦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就无法进行功能活动,而气亦无由产生。所以,血虚的患者气亦虚;出血的患者气亦随之逸脱。治疗血虚日久而致气虚或气血两虚者,常需补气与养血兼顾。由于“精血不能速生,元气所当急固”,故临床上见大出血时,治疗先当补气,以益气固脱,挽救垂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虽然属性不同,但是两者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其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以及津能载气等几个方面。

    1.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津液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而水谷精气赖脾胃之腐熟运化而生成。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主津等一系列脏腑生理活动后,其中精微的液体部分被人体吸收,化生津液以输布全身。在津液生成的一系列气化活动中,诸多脏腑之气,尤其是脾胃之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推动和激发脾胃的功能活动,若脾胃等脏腑之气旺盛,气化功能正常,则化生津液之力强,人体津液就充盛。反之,若脾胃等脏腑之气虚衰,气化功能减弱,则会导致津液生成不足的病理变化,治疗亦当采用益气生津的方法。气能生津,气盛则津足,气衰则津少。

    2.气能行津 气能行津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津液在体内升降循环、输布排泄,全靠气的推动和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变现为脏腑的升降出入运动,即通过脾气的散精和转输、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才能促使津液输布全身而环周不休,又通过肺、大肠、肾、膀胱等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气化功能,将机体利用后的剩余水分和代谢废物,转化为汗液、尿液等排出体外,从而使津液的代谢维持生理平衡。故《类经·藏象类》说:“元气足则运化正常,水道自利。”反之,若气机不利,则将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水、湿、痰、饮停聚的病理变化。所以说:“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因此,若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运行不畅,皆可引起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湿停聚,痰饮内生,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或“气不化水”。由于某种原因,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受阻而发生停聚时,则气的升降出入亦随之而不畅,致气机不利,称为“水停气滞”。气与津液两者的病变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可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这是临床上治疗水肿行气与利水、健脾益气与祛湿之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3.气能摄津 气能摄津是指气对津液的固摄作用,即气能控制津液不致随意外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使体内津液保持一定的量,以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津液的正常代谢,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但维持津液在体内代谢的平衡,还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气对津液的固摄是通过各脏腑之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如卫气司汗孔开阖,固摄肌表,不使汗液过多外泄;肾与膀胱之气固摄下焦,能使膀胱正常贮尿、排尿等;脾气、肾气对涎、唾的收摄,肝气对泪液的收摄等。所以,若因各脏腑之气亏虚,而固摄不力,则体内津液就会过多地排泄而流失,出现多汗、多尿、尿频、遗尿、流涎、带下等症,临床治疗时常补气摄津,使气能固摄津液,病则获愈。

    4.津能载气 津能载气是指津液为气的载体之一,气须依附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在于体内,输布至全身。尤其是脉外之津液流行贯注,运载卫气,使卫气内至脏腑,外达肌表。正如清·莫枚士《研经言·原营卫》所说:“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若津液载气之功能失常,一方面,由于大汗、大吐、大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在体内无所依附而导致气亦随之而外脱,形成“气随液脱”之危症。所以,《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另一方面,当津液输布运行受到阻碍时,也往往会引起气机的郁滞不畅,称之为“津停气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的物质,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按其形态、性质均属于阴,故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津能生血,津液不断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能化津,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出于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所以有“津血同源”之说。

    两者在病机上也相互影响。如失血过多时,脉外的津液大量渗注于脉中以补偿血容量的不足,从而导致脉外的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现象,称为“耗血伤津”;若津液大量耗损,不仅渗入脉中的津液不足,甚至脉中的一部分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可使血液变稠,血脉空虚,称为“津枯血燥”。汗液为津液所化生,汗出过多则可伤津,津耗则血少,故有“血汗同源”之说。所以,失血的患者不宜采用汗法;多汗夺津或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亦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思考题

    1.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试述血的生成。

    3.简述气、血、津液的关系。

    病例探讨

    1.王xx,女,27岁,公务员。分娩1个月,因产后失血过多而致头昏眼花,心悸失眠,腹部刺痛拒按,痛处不移。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而涩。

    辨证:产后血虚血瘀证。

    治法:温经活血,养血祛瘀。

    方药:生化汤合当归建中汤加减。

    2.邓xx,女,28岁。因分娩大出血,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而致晕厥。舌质淡,脉浮大而散。

    辨证:气随血脱证。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崩。

    方药:升举大补汤加减。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帝少心头宠:国民校草是女生少帅你老婆又跑了天才高手总裁爹地宠上天总裁爹地超给力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我的冰山美女老婆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

中医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周争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争道并收藏中医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