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史蒂芬·柯维写给年轻人的高效工作秘笈 > 任何工作都应经过“两次创造”
任何工作都应经过“两次创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史蒂芬·柯维写给年轻人的高效工作秘笈最新章节!
史蒂芬·柯维认为,“以终为始”的第一个原则基础就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从事任何工作,第一个步骤是在大脑中进行构思,构架一副这件事情的蓝图。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次创造。经过智力的构思以后,我们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开始付诸实践,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在第一次创造中,投入自己的智力,在第二次创造中,投入自己的体力。
“以终为始”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应该进行两次创造。我们需要认识到,工作目标本身与工作的过程一样重要。在工作开始之前,我们要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帮助自己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这就如同园林的建设,在修建一个美丽的花园的时候,需要园林设计师们提供详尽的图纸。在绘制出设计图之前,设计师们需要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细节。有了图纸以后,才能根据设计来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假如在第一次创造中没有做好,造成了失误,第二次创造的中途或是第二次创造之后再来返工,弥补起来,就会事倍功半,大大地降低工作的效率。
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率地工作,我们就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尽可能地避免走这样的弯路。于是,“两次创造”成为我们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有一次,威尔逊和他的同学们要到山里去参加一个野营活动,这个活动的时间为两天。学校首先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这个营地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然后,就让孩子们回家去自己准备营地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威尔逊的妈妈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威尔逊回答,不用麻烦妈妈了,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在威尔逊出发之前,妈妈将他的行李检查了一遍,发现他没有带够所需要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很显然,威尔逊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另外,妈妈还发现他忘记了带手电筒,这是野营的时候,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威尔逊。
就这样,威尔逊高高兴兴地去野营了。过了两天,威尔逊野营回来了。妈妈问他:“孩子,怎么样,这次玩得高兴吗?”
威尔逊说:“我带的衣服太少了,并且,我还忘记了将手电筒带上,因此,每天晚上我都要向别人借,因为这两件事把我搞得十分狼狈。”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会少带衣服呢?”
威尔逊回答:“我原来以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一些平时穿的衣服,没料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野营的话,我就知道该怎样去做了。”
“那么,如果你下次是去佛罗里达,也要带同样的衣服吗?”妈妈又问道。
“当然不会了,因为佛罗里达是很热的。”威尔逊自信地回答。
“是的,你应该先对当地的天气情况进行一下了解,然后再作相应的决定。那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呢?”妈妈接着问他。
“我刚开始想到要带手电筒的,可是我忙着忙着,最后就把带手电筒的事给忘了。我觉得,等下次再去野营的时候,我应该像爸爸出差的时候那样,先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就不会把需要的东西给忘记了。”威尔逊答道。
如果威尔逊在出游之前,列出所需要带的物品清单,那么这个过程便是他审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第一次智力创造,属于对自己的行程进行设计的过程。有效地完成第一次创造之后,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次创造。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威尔逊,由于忽视了第一次创造的过程,没有对出游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于是,原本应该十分开心愉快的出游的活动,也变得非常地狼狈不堪。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创造”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千万不可忽视、偏颇。
另外,“两次创造”的意义还体现在工作时的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领导是来自于对全局的把握,属于第一次创造;管理是基于对总体情况的把握之后的实践,属于第二次创造。
一个团队的领导从来都不会去做细节上的工作,他们总是制订方向性的命令。这说明,领导是一种统筹大局的思维。当企业的领导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实际的行为时,这个过程称为管理。面对自己的事业时,一个人会先思考:“我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然后开始管理自我,然后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地把事情做好。”彼得·德鲁克和华伦-贝尼斯说过:“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领导和管理企业,与领导和管理自己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这就好比是攀梯子,自我领导是为了使梯子搭在正确的墙上,自我管理是搭建出一副好梯子。有的人在工作的时候,总是埋头苦干,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判断自己所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工作的效率也将会变得很低。但是,确定了方向又不埋头苦干,依然不能高效地工作。因此,为了达到高效工作的目标,坚持“两次创造”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在某心理实验中,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测试:让三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从同一个地方,走向10公里以外同一个目的地。
第一组被试者对于村庄的名字与起程的地方到目的地距离,都一无所知。他们只是被告知,只要沿着一条直线一直向前走就对了。刚开始,这些人还走得非常有精神,但是,没走多远,就有人连连抱怨,还没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人停下来,拒绝再往前走。有的人甚至对此相当愤怒了,大声质问,为什么要让他们走这么远。而那些勉强坚持继续往前走的人,其情绪也是十分低落,结果,最终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走到终点的。
第二组被试者,在出发之前被告知了目的地的名字以及此次测试的路程的距离。于是,大家出发之后,就开始凭借以往的经验在心理估摸着行程的时间与剩下的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有好多人不能再估计出路途了。其中,几个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猜测,大概走了一半了。于是,大家又坚持着向前走,然而,没过多久,大家的情绪都开始跌入低谷了,觉得非常地疲惫。而路途似乎还有很长很长。后来有人大声说,大家再坚持坚持,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这才又都鼓足劲向前走。
而策三组被试者,不但知道了那个村庄的名字、测试路程的距离,而且,所走的路途中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这样,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知道自己具体走了多远,还剩下多长的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些人不断地为自己又征服了一个目标而产生很大的成就感。结果,所有人都非常轻松地到达了目的地,而且依然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第一次创造的时候,解决了目标的问题,在第二次创造的过程中,人们就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行动与目标进行对比,不断促使自己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可见,“两次创造”在工作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总之,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懂得“两次创造”的重要性,掌握“两次创造”的真谛,并将其熟练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成功的殿堂。
史蒂芬·柯维认为,“以终为始”的第一个原则基础就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从事任何工作,第一个步骤是在大脑中进行构思,构架一副这件事情的蓝图。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次创造。经过智力的构思以后,我们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开始付诸实践,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在第一次创造中,投入自己的智力,在第二次创造中,投入自己的体力。
“以终为始”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应该进行两次创造。我们需要认识到,工作目标本身与工作的过程一样重要。在工作开始之前,我们要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帮助自己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这就如同园林的建设,在修建一个美丽的花园的时候,需要园林设计师们提供详尽的图纸。在绘制出设计图之前,设计师们需要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细节。有了图纸以后,才能根据设计来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假如在第一次创造中没有做好,造成了失误,第二次创造的中途或是第二次创造之后再来返工,弥补起来,就会事倍功半,大大地降低工作的效率。
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率地工作,我们就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尽可能地避免走这样的弯路。于是,“两次创造”成为我们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有一次,威尔逊和他的同学们要到山里去参加一个野营活动,这个活动的时间为两天。学校首先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这个营地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然后,就让孩子们回家去自己准备营地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威尔逊的妈妈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威尔逊回答,不用麻烦妈妈了,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在威尔逊出发之前,妈妈将他的行李检查了一遍,发现他没有带够所需要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很显然,威尔逊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另外,妈妈还发现他忘记了带手电筒,这是野营的时候,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威尔逊。
就这样,威尔逊高高兴兴地去野营了。过了两天,威尔逊野营回来了。妈妈问他:“孩子,怎么样,这次玩得高兴吗?”
威尔逊说:“我带的衣服太少了,并且,我还忘记了将手电筒带上,因此,每天晚上我都要向别人借,因为这两件事把我搞得十分狼狈。”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会少带衣服呢?”
威尔逊回答:“我原来以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一些平时穿的衣服,没料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野营的话,我就知道该怎样去做了。”
“那么,如果你下次是去佛罗里达,也要带同样的衣服吗?”妈妈又问道。
“当然不会了,因为佛罗里达是很热的。”威尔逊自信地回答。
“是的,你应该先对当地的天气情况进行一下了解,然后再作相应的决定。那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呢?”妈妈接着问他。
“我刚开始想到要带手电筒的,可是我忙着忙着,最后就把带手电筒的事给忘了。我觉得,等下次再去野营的时候,我应该像爸爸出差的时候那样,先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就不会把需要的东西给忘记了。”威尔逊答道。
如果威尔逊在出游之前,列出所需要带的物品清单,那么这个过程便是他审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第一次智力创造,属于对自己的行程进行设计的过程。有效地完成第一次创造之后,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次创造。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威尔逊,由于忽视了第一次创造的过程,没有对出游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于是,原本应该十分开心愉快的出游的活动,也变得非常地狼狈不堪。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创造”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千万不可忽视、偏颇。
另外,“两次创造”的意义还体现在工作时的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领导是来自于对全局的把握,属于第一次创造;管理是基于对总体情况的把握之后的实践,属于第二次创造。
一个团队的领导从来都不会去做细节上的工作,他们总是制订方向性的命令。这说明,领导是一种统筹大局的思维。当企业的领导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实际的行为时,这个过程称为管理。面对自己的事业时,一个人会先思考:“我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然后开始管理自我,然后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地把事情做好。”彼得·德鲁克和华伦-贝尼斯说过:“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领导和管理企业,与领导和管理自己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这就好比是攀梯子,自我领导是为了使梯子搭在正确的墙上,自我管理是搭建出一副好梯子。有的人在工作的时候,总是埋头苦干,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判断自己所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工作的效率也将会变得很低。但是,确定了方向又不埋头苦干,依然不能高效地工作。因此,为了达到高效工作的目标,坚持“两次创造”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在某心理实验中,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测试:让三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从同一个地方,走向10公里以外同一个目的地。
第一组被试者对于村庄的名字与起程的地方到目的地距离,都一无所知。他们只是被告知,只要沿着一条直线一直向前走就对了。刚开始,这些人还走得非常有精神,但是,没走多远,就有人连连抱怨,还没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人停下来,拒绝再往前走。有的人甚至对此相当愤怒了,大声质问,为什么要让他们走这么远。而那些勉强坚持继续往前走的人,其情绪也是十分低落,结果,最终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走到终点的。
第二组被试者,在出发之前被告知了目的地的名字以及此次测试的路程的距离。于是,大家出发之后,就开始凭借以往的经验在心理估摸着行程的时间与剩下的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有好多人不能再估计出路途了。其中,几个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猜测,大概走了一半了。于是,大家又坚持着向前走,然而,没过多久,大家的情绪都开始跌入低谷了,觉得非常地疲惫。而路途似乎还有很长很长。后来有人大声说,大家再坚持坚持,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这才又都鼓足劲向前走。
而策三组被试者,不但知道了那个村庄的名字、测试路程的距离,而且,所走的路途中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这样,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知道自己具体走了多远,还剩下多长的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些人不断地为自己又征服了一个目标而产生很大的成就感。结果,所有人都非常轻松地到达了目的地,而且依然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第一次创造的时候,解决了目标的问题,在第二次创造的过程中,人们就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行动与目标进行对比,不断促使自己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可见,“两次创造”在工作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总之,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懂得“两次创造”的重要性,掌握“两次创造”的真谛,并将其熟练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成功的殿堂。